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830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B.萨顿以蝗虫细胞为材料,观察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类比推理基因在染色体上

C.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D.林德曼以赛达伯格湖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发现能量流动的特点

【答案】C

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小球藻的光合作用进行研究,最终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的转化途径;

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类比推理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模型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各组分是静止的;

林德曼用调查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详解】A.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以小球藻为材料,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这一途径被称为卡尔文循环,A正确;

B.萨顿以蝗虫细胞为材料,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正确;

C.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错误;

D.林德曼以赛达伯格湖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发现能量流动的特点,D正确。

3.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

A组(20℃)、B组(40℃)和C组(60°

C)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A.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说明B组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

B.在t1时刻将A组温度提高10°

C,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可能会加快

C.在t2时刻降低C组温度,将使C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

D.在t3时刻B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

据图分析:

比较三条曲线可知,B组(40℃)产物浓度最先达到最大值,说明在40℃酶的活性较其他两组温度条件下高,其次是20℃,60℃条件下产物浓度还未达到最大值,酶促反应已经停止,说明酶已失活。

【详解】A.分析曲线图可知:

在B组(40℃),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酶的活性最高,故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但不能说明B组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

B.从曲线图来看,三个温度条件较适合的是40℃,而A组是20℃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故在时间t1之前,反应尚未达到化学平衡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可能会加快,B正确;

C.据图可知,在t2时刻,C组(60°

C)酶已经失活,降低C组温度酶的活性也不会提高,故曲线不会上升,C错误;

D.在t3时刻B组曲线不再上升,原因是反应物已经反应结束,D错误。

4.格里菲斯曾推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有某种“转化因子”。

科学研究表明,“转化因子”为加热杀死S型菌释放的一段约含15个基因的DNA片段。

“转化因子”经过一定变化后能进入R型活细菌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分子上,使之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细菌。

A.“转化因子”整合到R型细菌DNA分子中,改变了其嘌呤碱基的比例

B.“转化因子”中含有多个起始密码,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C.“转化因子”中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中不含有荚膜多糖

D.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过程利用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理

根据题意,“转化因子”为加热杀死S型菌释放的一段约含15个基因的DNA片段,则该DNA片段中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遗传密码是由3个相邻核苷酸排列而成的三联体,决定一种氨基酸,位于mRNA上;

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

【详解】A.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故“转化因子”整合到R型细菌DNA分子中后,并不改变其嘌呤碱基的比例,A错误;

B.“转化因子”是一段DNA序列,起始密码位于mRNA中,B错误;

C.荚膜多糖不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C正确;

D.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过程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D错误。

5.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某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A.该实验能证明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激素类似物甲和乙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C.在0-5μmolL-1浓度区间进行实验,可探究激素类似物乙是否能促进月季插条生根

D.若探究10umolL-1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3组实验

据图分析,图中浓度为0的组属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可知: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甲对月季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其最适浓度在15~20μmol/L范围内;

而曲线中激素类似物乙的实验浓度对微型月季生根均具有抑制作用。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甲对月季生根只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证明激素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错误;

B.激素类似物甲和乙都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激素类似功能的替代物,B错误;

C.根据题图,激素类似物乙在大于5μmolL-1的浓度条件下对生根都是抑制作用,故在0-5μmolL-1浓度区间进行实验,可探究激素类似物乙是否能促进月季插条生根,C正确;

D.若探究激素类似物甲、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需要设置单独添加激素类似物甲、单独添加激素类似物乙、同时添加激素类似物甲和乙的组,此外还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所以应该设置4组实验,D错误。

6.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由组合发生在精卵结合过程中,使后代具有多样

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C.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能从种子发育而来,其原因是形成种子过程中联会紊乱

D.在多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植株不一定都是二倍体

【答案】D

自由组合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没有基因重组;

以四倍体西瓜植株为母本,与二倍体西瓜植株(作为父本)杂交,从而得到三倍体种子,三倍体的种子发育成的三倍体植株,由于减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再用普通西瓜二倍体的成熟花粉刺激三倍体植株花的子房而成为三倍体果实,因其胚珠不能发育成种子,因而称为三倍体无籽西瓜。

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可能含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详解】A.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A错误;

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生有丝分裂,不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三倍体无籽西瓜由三倍体的种子发育而来,C错误;

D.单倍体中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故在多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植株不一定都是二倍体,D正确。

7.油菜是中国的主要油料作物,磷(P)元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须营养元素之一,以多种途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油菜的苗期、花蕾期和开花期三个生长发育时期,对油菜设低磷胁迫(实验组)与正常施磷(对照组)两个处理。

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测定其净光合速率(μmolm-2s-1)、叶绿素含量、胞间CO2浓度(μmolmm-2s-1)、气孔导度(mmol/m-2s-1)和蒸腾速率(mmol/m-2s-1)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下列问题:

(1)磷元素参与合成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

(3)磷元素对油菜的发育过程影响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4)开花期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

研究发现,开花期低磷胁迫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胞间CO2浓度没有显著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答案】

(1).ATP[H]

(2).不同的发育时期、是否低磷胁迫(3).花蕾期(4).花蕾期是油菜净光合速率最大的时期,低磷胁迫下花蕾期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大(5).气孔导度(6).因为低磷胁追引起光合速率下降,光合速率下降减少了CO2的利用;

而气孔导度下降导致进入细胞间隙的CO2量减少,从而造成胞间CO2的积累,因此浓度没有显著变化

根据题意,在油菜的苗期、花蕾期和开花期三个生长发育时期,对油菜设低磷胁迫(实验组)与正常施磷(对照组)两个处理,故实验自变量为发育时期和含磷量,根据表格可知,因变量有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

根据表格数据,在相同时期内,低磷胁迫组的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低,据此分析。

【详解】

(1)磷元素参与合成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有ATP、NADPH等。

(2)根据题意,实验是在油菜的苗期、花蕾期和开花期三个生长发育时期,对油菜设低磷胁迫与正常施磷两个处理,故实验的自变量有不同的发育时期、是否低磷胁迫。

(3)由于花蕾期是油菜净光合速率最大的时期,据图可知低磷胁迫下花蕾期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大,故磷元素对油菜的发育过程影响最大的时期是花蕾期。

(4)据表格可知,开花期低磷胁迫组的气孔导度比对照组明显低,而气孔导度直接影响CO2的吸收,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研究发现,开花期低磷胁迫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胞间CO2浓度没有显著变化,原因可能是低磷胁追引起光合速率下降,光合速率下降减少了CO2的利用;

而气孔导度下降导致进入细胞间隙的CO2量减少,从而造成胞间CO2的积累,因此浓度没有显著变化。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学生能熟悉光合作用的过程,能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现象和原因,并结合光合作用的不同阶段进行解释。

8.马拉松长跑是非常普及的长跑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跑步过程中,机体依靠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运动,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伴随着一声枪响,运动员迅速从起点起跑。

耳蜗感受到声波震动,产生神经冲动引起神经元Na+通道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转变为______;

同时促进突触前膜释放_____,使肌肉细胞迅速收。

(2)在长跑过程中,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产生更多热量。

甲状腺激素可与多种细胞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若对应受体受损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则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

(3)在长跑过程中,若运动员不慎摔倒导致下丘脑部分受伤,其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请分析出现该症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在长跑过程中,胰岛素的分泌除直接受血糖浓度的调节外,还受到下丘脑的调节,该过程体现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答案】

(1).内正外负

(2).神经递质(3).增多(4).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5).下丘脑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较少,尿量增加,失水量增加(6).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者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所致,受刺激后,Na+通道打开,引起Na+内流,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1)耳蜗感受到声波震动,产生神经冲动引起神经元Na+通道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转变为内正外负;

同时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使肌肉细胞迅速收。

(2)在负反馈调节中,甲状腺激素会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若对应受体受损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则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故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

(3)在长跑过程中,若运动员不慎摔倒导致下丘脑部分受伤,由于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较少,尿量增加,失水量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

(4)在长跑过程中,胰岛素的分泌除直接受血糖浓度的调节外,还受到下丘脑的调节,说明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者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的功能、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难度不大,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9.农业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有重要作用。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需要人类投入大量精力管理。

(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

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还要不断往农田中施加氮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农田要定期喷洒农药除草、灭虫,农药残留可通过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多种途径除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其基础是__________。

(3)传统农业中秸秆直接焚烧,而现代农业可加工成青贮饲料,可发酵生产沼气,沼渣还可以还田,从而发展生态农业。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______和______的生态学基本原理,该生态农业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农作物

(2).农产品不断地输出使部分氮元素不能返回农田生态系统(3).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4).负反馈调节(5).能量多级利用(6).物质循环再生(7).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人类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人们种植有农作物;

因为农民不断地从收获农作物,大量的物质并没有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循环,所以要不断输入物质,另外氮元素属于植物需要的大量元素,需求量大,从土壤中直接获得的不能满足植物需求,需要人为补充。

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使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这种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来实现的。

(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农作物;

由于农产品不断地输出,使部分氮元素不能返回农田生态系统,故要不断往农田中施加氮肥。

(2)农田要定期喷洒农药除草、灭虫,农药残留可通过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多种途径除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3)传统农业中秸秆直接焚烧,而现代农业可加工成青贮饲料,可发酵生产沼气,沼渣还可以还田,从而发展生态农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基本原理,该生态农业突出的优点是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要求学生识记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明确“沼气工程”遵循的主要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0.某种自花传粉植物,花瓣的红色、黄色受一对等位基因(用A与a表示)控制,植株的高茎,矮茎受另一对等位基因(用B与b表示)控制。

用多株纯种红花矮茎植株与多株纯种黄花高茎植株杂交,不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都表现为红色高茎植株。

(1)上述杂交结果__(能/不能)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说明原因:

____。

(2)呈现花瓣颜色的色素属类黄酮化合物(元素组成C、H、O),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推测花色基因对花色性状的控制途径是___________。

(3)已知控制植物花瓣颜色和高度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假设杂合红花植株产生的含A基因花粉成活率是含a基因花粉成活率的两倍,请用纯种红花高茎植株和黄花矮茎植株设计实验验证该假设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答案】

(1).不能

(2).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时,也会出现上述结果(3).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4).实验思路:

纯种红花高茎植株和黄花矮茎植株的植株杂交得到F1,将F1作父本,亲本黄花矮茎做母本;

观察并统计F2代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

当F2代出现红花高茎:

红花矮茎:

黄花高茎:

黄花矮茎=2:

2:

1:

1时,则假设正确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用多株纯种红花矮茎植株与多株纯种黄花高茎植株作亲本杂交,不论正交还是反交,F1都表现为红色高茎,说明红色对黄色是显性性状,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性状。

(1)上述杂交结果不能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为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时,也会出现上述结果。

(2)呈现花瓣颜色的色素属类黄酮化合物(元素组成C、H、O),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推测花色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3)已知红色对黄色是显性性状,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性状,则纯种红花高茎植株为AABB,黄花矮茎植株为aabb,由于控制植物花瓣颜色和高度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利用这两种植株进行实验证明杂合红花植株产生的含A基因花粉成活率是含a基因花粉成活率的两倍,则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思路:

纯种红花高茎植株和黄花矮茎植株的植株杂交得到F1即AaBb,将F1作父本,亲本黄花矮茎aabb做母本;

1时,则假设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是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且根据两对基因的位置判断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尤其是根据已知配子的成活率推测测交后代。

11.成都七中的生物兴趣小组在寒假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和“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为课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____反复冲洗、离心。

影响红细胞洗涤效果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

(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

(3)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因素。

(4)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要注意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一旦发现气泡必须重装。

这是因为__________。

(5)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法,在制备样品处理液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

(1).生理盐水

(2).洗涤次数、离心时间和离心速度(3).除去小分子杂质分(4).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5).净电荷的多少和分子的大小(6).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7).比色(8).除去滤液中的色素,使滤液变得无色透明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

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在样品处理时,红细胞的洗涤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离心,洗涤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

血红蛋白粗分离的目的是通过透析法去除血红蛋白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大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带电性质以及分子大小、形状等的差异,在电泳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凝胶装填在色谱柱内要均匀,不能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影响蛋白质洗脱的次序。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光电比色法,制备样品处理液时加入氢氧化铝的目的是使滤液色素脱色。

(1)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离心。

影响红细胞洗涤效果的因素包括洗涤次数、离心时间和离心速度。

(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除去小分子杂质分,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增加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

(3)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净电荷的多少和分子的大小因素。

(4)由于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因此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一旦发现气泡必须重装。

(5)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比色法,在制备样品处理液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除去滤液中的色素,使滤液变得无色透明。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亚硝酸盐的测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作用、实验方法等,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