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冯新娟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学设计冯新娟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冯新娟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吴均,南北朝,文学家。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师:
好,通假字,男生来。
“窥谷忘反”——
生:
反通返,返回。
好,女生来。
“蝉则千转无穷”——
转通啭,鸟叫声。
好。
翻译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停了,烟都消散净尽,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好,不错。
有些同学是看着黑板翻译的,有些同学是看着课文注释翻译的,要相信自己,不要只看答案。
下一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生:
像老鹰那样——(生停止)
像老鹰那样追求高远的人,怎么样啊?
看见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追求名利的心。
“经纶”是什么意思?
筹划。
好,继续说来。
那些筹划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三、讲授新课(赏山水美寻隐士情):
好,看来大家的复习情况还不错。
这节课,我们来上一些不一样的内容。
(展示课件)读一下题目。
赏山水美,寻隐士情。
(一)展示目标(学生读)
知识与能力:
熟悉课文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地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2)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品读课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好,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在这些方面能有所得。
现在,我们来细读文本。
(1)读课文,析结构。
文章三个段落之间有什么关系?
(2)品读第一自然段(自主学习)
1、第一段有没有写景的?
2、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3、这样的美会让人感觉怎样?
4、师:
第一段写了富春江的什么特色?
课文中有四个字可以具体概括
(教师提示:
在我们的大脑中,要想像,天空中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颜色。
我吴均坐在船上,跟随流水飘荡,随着水流任凭它把我带向东带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来里呀,全是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我吴均真是看不够。
)
5、朗读背诵(师范读,生齐读)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篇好文章如果按十分计算的话,那么,朗读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应该占到七分。
下面听老师讲解朗读这一自然段需要注意的地方。
开头两句,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观;
中间两句,要显得特别自在;
而“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的态度,非常陶醉。
来跟老师一齐读。
看看,老师是没有看书,背诵的,哪位同学也来试试?
(一分钟后有同学举手。
老师示意他背诵)
(3)
品读第二自然段(合作探究)
1、作者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
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2、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一句的表达效果。
4、《三峡》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哪一句?
5、朗读背诵第二段
(师提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带着非常新奇的神情、非常欣赏的态度,来诵读,要有点悠然,读得稍细。
“争湍甚箭,猛浪若奔”,要绘声绘色,读得粗重、浑厚。
生齐读背)
(4)品读第三段(精讲点拨)
1、从什么感官角度写奇山的?
这里的山给你的感觉是动的还是静的?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师提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到达的意思。
飞得非常高的鸢,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就是筹划,治理。
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这是作者的感慨。
这样的山给了作者这样的情,为什么呢?
除了景色的影响外,有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作者是南朝的著名的文学家,博学多才,对史学有研究。
他也曾经做过闲散的朝官。
他曾经撰写《齐春秋》,得罪了梁武帝,遭遇了焚书免官的惩处。
正因为有这样的遭遇和经历,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自然产生对大自然的留恋、向往之情。
想到的是“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说明吴均心里想的是什么?
淡薄名利。
很厉害!
他不追求名利,渴望——
自由。
对,渴望自由,欣赏山水。
吴均是一个爱慕大自然,不追名逐利的人。
比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刘禹锡的陋室,表达的情感与这一篇有相似之处。
这样的人,在古代大家会怎样称呼他们呢?
隐士。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里,山通常与隐者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我们学过的《寻隐者不遇》,大家一起背。
(生背书)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我们接着往下看。
师、生: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想想,作者乘着船,在刚刚发出那番感慨后,船继续前进,江面上又出现了一种景观:
两岸高大繁茂的树木,把整个江面遮蔽了,好像一个大帐篷,船就在这种笼罩中慢慢前进、慢慢游弋,一会又到了江面稍宽的地段,“横柯”变成了“疏条”。
哦,船一直是在前进的。
用陆游的话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可以由此再进一步想像
,再接下去,还有什么美妙的景致?
让人愈想愈觉得有吸引力,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宋朝的苏轼曾经评价唐朝的王维,说他的诗“诗中有画”。
咱们今天读吴均的骈文书信,有什么感觉?
也是“诗中有画”。
这就有名的“吴均体”,短小精悍,诗中有画。
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写有赞美富春江的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
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
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宋·
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
刘嗣绾
我们来总结这节课所学的:
结构上,文章采用总分,写了奇山异水。
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对政治的失意厌倦,企图寄情山水、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
在写作方面,运用比喻、夸张、对偶、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动静转化,以闹写静,动静结合;
开篇描绘大气之景,由景生情;
篇中抓住山水特色,融情入景;
篇末描绘葱郁之情,以景结情。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比较阅读题。
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美文章,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以及表达的情感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生讨论回答)。
相同之处:
生1、内容: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生二、表达方式: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
生三、表达情感: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不同之处:
《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
生2、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生3、句式:
《三峡》主要是散句,而《与朱元思书》是骈句,四六句居多,两两对仗。
生4、写作目的:
《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
大家学得非常透彻。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其实,在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句子,你能写出几句来吗?
动静结合,以声衬静的诗句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
(4)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不知不觉到了下课的时间了,我们布置一下作业。
这一节课呢,我们学到了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多种层次、角度描写,运用不同的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作者通过这一篇富有诗意的文字,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
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也把校园美景来描绘吧!
运用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
200字左右。
教师寄语
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向往自然,而自然也给人无尽的启示。
高山大海让人悟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富春江的山水让人有一份忘却功名的自然之心。
同学们,在我们为理想为目标奋斗不止的时候,让我们也保持《与朱元思书》中带给我们的那份高远的志趣和心灵的纯净。
总: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
吴均
↓
分:
异水——清澈
湍急
“独绝”——向往自然、寄情山水、厌弃尘俗
高耸
奇山——幽静
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