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549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师:

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

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

(板书:

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学习“寓”字。

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

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解释课题:

什么叫“寓言”?

(寓言:

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看课题质疑:

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

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

到底是谁揠苗助长?

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

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

(同桌先练说)

  三、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

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

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思考:

“巴望”什么意思?

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

农夫“焦急”什么?

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

问:

农夫想到什么办法?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

看!

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

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

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

‘真把我累坏啦!

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

    (4)问:

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

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

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

请口头练习说。

  四、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拓展:

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

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

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作业设计:

1、写下你曾经读过的课外寓言故事:

()其中你最喜欢读(),因为这则寓言()。

2、除了“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外,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也是出自寓言故事的,写一写。

3、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请两位同学讲两个寓言故事。

  一、揭示课题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

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

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

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

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

(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

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

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

鹬:

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

蚌:

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

渔翁:

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

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

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

(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

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1、《揠苗助长》的农夫错就错在: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开导他:

()。

2、《鹬蚌相争》中的鹬和蚌傻就傻在: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开导它们:

【板书链接】

第1课时的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原因做法结果

巴望────拔高────枯死

(板画)(板画)(板画)

\│/

\错/

\│/

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道理:

按事物规律办事

第2课时的板书设计: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积累运用】

1、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惊弓之鸟狐假虎威

2、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草木皆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三顾茅庐

3、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

【实践活动】

1、故事新编:

《鹬蚌不争》

2、学子练笔:

《鹬蚌相争》续

附学生习作:

鹬蚌不争

河滩上,一只蚌张开壳在那儿晒太阳,正在觅食的鹬一见,张开嘴,就去啄蚌的肉,蚌急忙把壳合上,夹住了鹬的嘴,于是它俩争吵起来。

这时,来了一个渔翁,一下子把它俩捉住,放到渔篓里,渔翁高高兴兴地向家走去。

在渔篓里,鹬和蚌都非常生气。

鹬说:

“都是你夹住我的嘴,不然我怎么会到渔篓里来呢?

”蚌听了这话,气得跳了起来,说:

“你还有理了,都是你啄我的肉,你看,我这不也是到渔篓里来了吗?

不一会儿,渔翁就回到了家里。

他高兴地想:

“今天既可以吃到蚌肉,又可以吃到鹬肉,真是口福不浅啊!

”他烧了开水之后,心想:

“蚌的壳太硬了,得用锋利的刀才能打开。

”于是,他就去磨刀。

此时,渔翁越想越高兴,磨刀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正在渔篓里争吵的蚌和鹬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大吃一惊,鹬马上对蚌说:

“不好了,渔翁要杀咱们俩了!

你得马上想办法。

”蚌灵机一动,说:

“我叼着你的嘴,在渔篓上打个大洞,咱们趁机飞出去。

”鹬连说:

“好!

好!

这时,渔翁听见渔篓里有声音,赶紧跑过来。

此时蚌已经把渔篓打了个大洞,出来了,它马上夹住了渔翁的脚,渔翁痛得哇哇大叫,一下子倒在了地上。

鹬趁机啄了渔翁的头,立刻叼着蚌飞向了蓝天。

从此,鹬和蚌成了好朋友,再也没吵过。

25争论的故事

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兄弟俩争论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

说明做事应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

必将贴误时机,一事无成。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写盛老师讲故事。

故事讲的是兄弟两看见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如何吃大雁,还跑到村里去找人评理,哥哥说要把大雁煮了吃,他认为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味道,弟弟说要把大雁烤了吃。

他认为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鲜美。

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他们跑去找村里人评理。

大家建议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只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走了,煮、烤都不可能。

第二部(从“故事讲完了”到结束)主要写同学们交流感想。

通过学生之口来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的道理:

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不要因为没有意义的争论浪费时间。

全文主要是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增强了故事的紧凑性、可读性。

文章的说理方法也十分巧妙:

一是在叙事中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过射大雁的时机;

二是借学生之口说理,同学们紧扣故事中心内容,各抒己见,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易使学生产生共鸣。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们怎么教】

1、阅读同题故事《二猫争功》(同步拓展阅读P162)

2、欣赏《日有所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

争论)

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争论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争论的故事

3、过渡: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故事中谁和谁争论?

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呢?

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学生字情况,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相机指导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关键 原谅 烟熏火燎

(3)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学生评议读得是否正确。

4、理解课文脉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

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5、告诉学生:

第2~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内容,因此第2~4自然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自然段末尾加下引号。

三、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明确要求:

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了?

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请两名同学读读兄弟俩的对话)

(2)理解“不以为然”。

谁能找准“然”字的解释?

(3)指导朗读兄弟俩的对话。

看插图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法。

(4)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

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齐读)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

(争论不休)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出示:

争论不休:

①停止 ②休息 ③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第4、5自然段。

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   (生)“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   (生)“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5、齐读盛老师讲的故事。

四、指导书写

1、识记字形。

2、指导描红。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课文,背诵同学们关于故事的感想的话。

第二课时

阅读经典存盘《荒芜了的花园》

一、听写生字词

二、学生表演回顾盛老师讲的故事

1、出示填空题:

(学生口答,指名填空)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            )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        ),并跑到村里找人(        )。

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          )的办法,可大雁(           )。

2、齐读这段话。

三、继续精读训练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老师适当评价,并引出书中同学们的想法。

(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好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

3、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句话。

  把这四句话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5、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情况,得出结论。

出示并引导齐读:

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

6、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聚精会神”与“赞许”的意思。

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

2、小结并再次出示:

3、齐读课文

【作业设计】:

1、兄弟俩为了怎么吃大雁而争论不休,哥哥以为,弟弟却以为,老人说。

2、故事中的兄弟俩,现在多么后悔啊!

如果你现在遇到了故事中的兄弟俩,你想告诉他们一个什么道理?

25、争论的故事

哥哥弟弟

煮烤

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1、出示名言:

(1)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它。

——巴尔扎克

(2)机会不会上门来找人,只有人去找机会。

——狄更斯

2.成语积累:

(以“不”字开头的成语)

不折不扣不阴不阳不疾不徐不慌不忙

不骄不躁不声不响不知不觉不痛不痒

26剪枝的学问

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

“减少”是为了“增加”;

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见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好生奇怪。

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地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

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1.学会本课生字“挥、舞、夺、熟、娃、蛋、禁、番、靠”,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王大伯说的那番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4.去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细细感悟: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

第一课时

1、你问我答《果树为什么要修剪》

2、美文欣赏:

《尖尖的草帽》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孙中山的课文《不懂就要问》,板书:

学问说说自己的理解。

2.总结:

刚才我们说的是学习中的“学问”,现在谁来说说生活中的学问?

(生自由发言)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盼望剪枝充满信心夺走不禁远近闻名红润胖娃娃

仿佛靠挥舞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满怀好奇

(2)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

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

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

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习部分生字

1.学习生字“夺、蛋、禁、靠”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2.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作业设计:

(一)、完成习字册

(二)、反义词百宝箱。

1、天刚蒙蒙亮,()了一夜的大街又()起来。

2、无论是()的冬天,还是()的夏天,我校排球队员们都坚持艰苦的训练。

3、我不喜欢()的夏天,也不喜欢()的冬天。

4、我本以为这件事很(),谁知有这么()。

5、经过技术革新,工厂里的工人虽然(),但产量却()了。

1、默写本课词语。

2、选择所默写的词语,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

请大家回忆一下:

“我”一共几次进桃园?

各在什么季节?

(“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感知课文

1.师提问让生思考:

“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讨论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

(盼望)

(3)老师启发:

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

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

又惊又喜)

三、细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1.师生共同探究“满怀好奇”。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

结合词语理解“远近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2.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3.共同探究“一脸疑惑”。

(1)“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

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

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2)指导朗读。

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

试一试,读出来。

4.探究讨论“将信将疑”。

(1)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

王大伯是怎么做的?

(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2)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

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

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

为什么剪掉它?

(3)体会“疯长”的意思。

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

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4)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

一点一点来描述。

(5)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6)练习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5.探究学习“热切盼望、又惊又喜”。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

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

“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

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朗读,交流、评议)

(3)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春天的美丽。

(4)播放美妙的音乐,放松身心,闭上眼睛,思考:

你们好象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

(提示:

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

“惊”什么?

“喜”什么?

(7)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

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

得出结论:

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6.问:

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四、拓展,深化认识

1.拓展:

下面的事件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呢?

用心去品析一下。

2.例:

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老师总结:

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

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1、听了王大伯的话,你知道剪掉这些枝条有什么好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吗?

3、向父母、邻居、亲戚请教,生活中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先理清思路说一说,再有条理地选择一、两个写下来。

第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