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208考试批次《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福师1208考试批次《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师1208考试批次《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装备的、用来记录、储存、传递、和控制教育信息的媒体。
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
2.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如何分类?
(1)视觉型媒体,又称光学媒体,包括有幻灯机和幻灯片、投影器和投影片等。
这类媒体主要通过光学投影,把小的透明的或不透明的图片、标本、实物投射到银幕上,呈现所需的教学信息,包括静止图像与活动图像。
;
(2)听觉型媒体,又称音响媒体,包括有电唱机、扩音机、收音机、录音机、语言实验室以及唱片、录音带等。
它将教学信息以声音形式储存和播放传送。
(3)视听型媒体,又称音像媒体,主要有电影机、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以及电影片、录像带、视盘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储存与传送活动的图像与声音信息。
(4)交互媒体,又称相互作用媒体,包括有程序教学机、计算机及其相应的软件。
。
四、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1.什么是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简称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
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
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2、什么是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的英文为Microteaching,在我国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
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
“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五、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什么是电声媒体?
请列举出常见的电声媒体。
电声媒体是通过电声技术实现声音信息的转换、传递、接受和存储,是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
扩音系统设备、录音机、CD唱机等。
常用电声设备:
传声器、扬声器、盒式磁带录音机、激光唱机、扩音机。
2.录音有哪些教学功能?
(1)典型示范,反复训练。
(2)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3)因材施教,照顾差异。
(4)及时反馈,自我评价。
六、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特性和教学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试结合电视广播媒体说明其基本特性。
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
不同的媒体,使用了不同的符号来传达信息,并刺激受者的不同感官,因而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功能和特性各不相同。
分析各种教育技术媒体的教学功能与特性,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编制、选择和使用教育技术媒体。
1.呈现力。
呈现力是指媒体呈现事物信息的能力。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空间特征:
指事物的形状(点、线、面)、大小、距离、方位及影调和色调等。
(2)时间特征:
指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持续时间、出现频率、节奏快慢等。
(3)运动特征:
指事物的运动形式(平移、旋转、滚动)、空间位移、形状变换等。
(4)颜色特征:
指事物的颜色与色调属性。
(5)声音特征:
指事物运动时发出的音响属性。
不同的媒体对事物的空间、时间、运动、颜色、声音特征的呈现能力是不同的。
如:
电影、电视具有极强的信息呈现能力,表现在:
A.能呈现事物的变化过程和动向。
即能表现事物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等一连串的流程,能很好表现事物的运动特征(运动形式、空间位移、相对关系及形态变化)。
B.调节事物与现象所包含的时间因素。
可化快为慢、化慢为快,如利用高速摄影(上千幅画面/秒)然后按正常速度放映,可以观察到火箭上天、导弹发射等难以观察到现象。
又如通过慢速摄影(1幅/小时),正常速度播放,就可以看到花卉的快速开放、生物的生长发育。
还可通过影视的特技功能,进行时间的过渡,如利用淡变转换季节;
利用画面的组接技巧表现先后顺序、出现的频度、节奏快慢等时间特征。
C.调节事物与现象的空间因素。
可以通过镜头的运动,有效地表现出事物的形态、方位、立体感等空间特征,还可进行放大和缩小处理,突出某种事物。
D.能呈现颜色和声音特征。
电影、电视的弊病在于内容瞬间即逝,不利于学生细心观察和思考
幻灯投影媒体利于呈现事物的空间和颜色特征,静止的画面易让学生细心观察和思考,但不易表现事物的时间、运动和声音特征。
广播与录音媒体是借助语言、音乐及音响来呈现教学信息的,具有很强的声音和时间特征,但对空间、运动及颜色特征的描述是不具体的、抽象的。
2.重现力。
指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现信息的能力。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是受同时性限制的媒体,即传送和接收应同时进行,而且内容瞬间即逝,难以重现;
录音、录像、幻灯、投影及计算机媒体,可以按教学需要反复重现教学内容,故重现力强。
3.接触面。
指把信息同时传送给接收者的范围。
按范围大小又可分为有限接触和无限接触。
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以及计算机网络能把信息传递到广阔的范围,是一种无限接触;
而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等,只能在有限的教学场所进行传送。
4.可控性。
指使用者对媒体操纵控制的难易程度。
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及计算机都比较容易操纵,适合于个别化学习。
广播和电视广播,使用者只能按电台的播出时间去视听,难以控制。
5.参与性。
是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特性。
可分为行为参与和感情参与。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学习者可以自行控制学习过程,是一种行为和情感皆参与的媒体。
广播、电影、电视、录像,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应,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参与。
幻灯、投影媒体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程度,组织教学活动,且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利于教师和学生在行为上参与媒体的活动,使学习步步深入。
福师1203考试批次《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并阐述其功能和作用。
(15分)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有效地传递和控制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的新型教育方式。
功能:
(1)它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的形象的观看,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而不是通过信息的抽象,事物的符号去获取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2)它能提供代替的经验,使抽象概念半具体化,从而使学习变得容易,既容易转向具体实际化,又容易转向抽象概念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提高教育效率。
教育效率可以从单位时间内教育者传授教育信息和受教育者接收、学习、掌握教育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来反映,也可以从教育工作者传授和受教育者掌握一定数量教育信息所需的时间中体现出来,还可以从学习者对所掌握的教育信息的保持时间上反映出来。
作用:
优点:
信息量大,多种媒体的使用能够带来更直观的效果;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缺点:
信息量大,造成学生负担过大;
多种媒体的使用带来的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注意的重心偏移。
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多个方面表现出来:
教师应该成为学会数字化生存的带头人;
教师应该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教与学;
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探索、解决教学问题;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塑造出开放、融洽、互动的协作风格;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创造,成为信息化形态下的终身学习者,实现知识、技能、伦理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简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理论要点:
(1)"
塔"
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
它根据不同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将它们分类,是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能力,根据教学任务性质选择合适媒体的理论指南。
(2)"
的分类基础→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
各类学习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3)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抽象,防止"
言语主义"
--从概念到概念的做法学习间接经验应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作为充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
(4)每个人的经历都受时空限制。
位于"
腰阶层的视听教学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戴尔所谓的"
替代经验"
,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解决教学中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的矛盾,弥补各种直接经验的不足。
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1)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在"
经验之塔"
的由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
(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
强调根据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分类,而不应该仅以简单的列举方式分类。
这一在目前看来已是很简单的基本分类思想为以后教学媒体分类学的研究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研究奠定了基础。
(3)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
以后形成的教学系统方法等可以说都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发展与深化。
当今,教育技术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恐怕就是对于网络媒体的利用与推广了,而"
其实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网络媒体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它所使用的教学层次,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把新的教学手段加入到"
的适当位置上。
其次,必须与课程相结合的理论更是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牢记。
因为网络的强大威力已经在教学中产生了盲目使用的问题,这是在使用新媒体时所必须要重视的不良倾向。
由此可见,"
理论对本世纪的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确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只有教育工作者们都本着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和批判继承的精神对待这些经典理论,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
1.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哪几方面?
(一)关于教师角色比喻的批评
社会上有四种广为流传的教师角色比喻:
“教师是蜡烛”(蜡烛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工程师论),“教师是园丁”(园丁论)和“教师是一桶水”(桶论)。
除了“园丁论”之外,其他关于教师角色的比喻,大多属于传统教育的取向,基本上没有超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范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教师角色也需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只有反思传统的教师角色,才能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方面有实际的转变。
(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1)学习者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开发校本课程。
这些都对教师传统的教书匠角色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转变为终身学习者。
(2)研究者
教师必须从传统“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一名“研究者”。
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态度。
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当事人,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总结、反思、改进,以建构自己的教育理想,创造独特的教育艺术,形成个人的实践知识。
(3)引导者
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表现在:
①引导——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②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
③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④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利用新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⑤教导——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等品质。
〔陈庆华,2004(7)〕
(4)创造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创造性的个体,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教师正是通过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动态生成过程,成为一种富于创造性并从中可以获得精神愉悦和自我提升的生命活动。
(5)合作者
在课程改革中,应打破教师“专业个人主义”的局限,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课程专家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一个具有主体性、开放性的合作型教师集体。
此外,教师必须与家长或学生的监护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共商教育问题。
(6)开发者
教学过程成了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教师不再孤立于课程之外,教师的教育实践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开发的过程。
如此一来,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课程的忠实实施者,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7)促进者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个性发展的促进者。
(8)参与者
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是什么?
一、需求分析:
(1)CAI目标的确定;
(2)教学内容的选择;
(3)使用课件的对象;
(4)课件的运行环境;
(5)可行性分析。
二、系统设计:
(1)确定分解教学目标;
(2)选择教学策略;
三、脚本设计;
四、课件开发:
(1)收集加工素材;
(2)媒体集成;
五、评价与分析。
3.学生特征分析指什么?
这个环节的工作就是:
使用评价的工具和方法对学生学习前的起点行为进行分析,确定学生的准备状态。
所谓起点行为,就是指学生已有的与新学习有关的能力或倾向的准备水平。
教学的起点总是以学生已有的水平为依据,起点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设计实践中,分析学习者的工作常常与分析教材内容的工作交织在一起进行。
分析学生特征,获得学生原有的学习结构。
5、论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功能和内容分别有哪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主要有:
多媒体素材的开发、网络课程的设计、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专业资源库的建设、网上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演示的工具。
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
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
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
(2)主体交流的媒体。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
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外界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
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2)资源环境的生成。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不断优化生成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环境,就会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福师1203考试批次《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电视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10分)
(1)用电视手段、艺术、符号表达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2)用电视方式传播知识,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
(3)用录像方法储存知识,促进教学改革。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2)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计算机系统,它们之间可以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每台计算机可以联网工作,也可以脱网独立工作,联网计算机可以为本地用户服务,也可以为远程网络用户服务
(3)联网计算机遵循全国统一的网络协议。
1.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含义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装备的、用来记录、储存、传递、和控制教育信息的媒体,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计算机物理上互联,按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系统。
3.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范畴和内容包括什么?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范畴涉及五个方面: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四、结合实际回答问题:
1.微格教学反馈中的应注意哪些问题?
(1)加强组织,用好录像;
(2)反馈意见要具体、集中、可行;
(3)选用恰当的反馈形式。
2.在教学过程中,媒体的传播效果取决于哪些原则?
由于多种媒体所具有的特点不同,它们在表现教学内容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因此,对于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没有一种万能的媒体,只有多种媒体的最佳组合,在进行多种媒体的组合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进行多种媒体的组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了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种媒体。
(2)多感官原则:
多种媒体的组合必须更加符合学生认识规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做到视听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大信息原则:
大信息量是多种媒体组合的基本原则,由于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比原来的单一媒体大大地增加了信息传输量。
(4)相互作用原则:
在进行多媒体组合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5)易实现性原则:
进行多种媒体的组合要讲究经济性,实在性,组合了的多种媒体必须易操作、省时间。
五、论述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主要有哪些策略。
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主要的策略有: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
也可以利用PP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的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作用。
只需在有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课程的形式、教师的优缺点、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另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些通讯工具与外界交流,获取知识。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目前有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
个别辅导中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
出题、评定等,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此外,教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
在丰富资源环境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4)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