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看今日陆权与海权的经营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383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看今日陆权与海权的经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看今日陆权与海权的经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看今日陆权与海权的经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从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看今日陆权与海权的经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从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看今日陆权与海权的经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看今日陆权与海权的经营Word文件下载.docx

《从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看今日陆权与海权的经营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看今日陆权与海权的经营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看今日陆权与海权的经营Word文件下载.docx

我们不妨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吧!

  一、中国的地缘天赋

  1、大国海权资源的比较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处于海陆结合部,东方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陆地国土位于世界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上(即便扣除非洲也是)。

而对于第一岛链,可以将其看成屏障。

因此,中国拥有开放性水域,非常利于对外交通。

  俄国虽然也有广阔的海岸线,但北冰洋只有摩尔曼斯克以西才能很好的航行,波罗的海、黑海是狭窄的内海,太平洋只有南部有不冻港-海参崴等港口。

总的来说,俄国的海岸线被陆地分割后非常破碎。

  而美国陆地处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此外在太平洋上还控制了一系列的岛屿作为屏障。

美国本土东北部五大湖与大西线与密西西比河之间已经有运河沟通,因此,美国通过海运和水运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此外,美国还通过在欧亚大陆大量驻军,控制了世界海洋的关键节点。

但是,美国同样有一个缺陷:

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相隔遥远,如果有强大的海上势力将其各个击破,美国的海权优势就丧失了。

此外,美国控制欧亚大陆的成本是高昂的,如果从欧亚大陆撤退,将很有带来连锁性的反应,彻底退回到美洲,重新执行“光荣的孤立”。

  2、大国陆权资源的比较

  中国国土的西部深入到中亚,这里曾经是繁忙的丝绸之路线路,如果重新开通的话,价值将是非凡的。

另外,中国的东北也是俄罗斯控制的欧亚大陆桥的东部起点。

尽管蒙古被苏俄肢解出去,但中国仍能影响到俄国贝加尔湖以东地区。

  俄国控制了欧亚大陆的核心部分既所谓的世界岛,但欧洲大陆是世界上强国最多的地区,西部有经济科技不输于美国的欧盟国家,东部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南部则是世界宗教、民族冲突最密集的中亚和中东穆斯林国家,而且这里是世界人口出身率最高的地区。

  总的来看,俄国的力量主要依靠陆权。

  美国的陆权形势则极为简单,北美和拉美地区,和美国这个庞然大物相比,实力差距悬殊。

应该说,美国拥有世界大国中最好的陆权、海权形势。

  3、现有大国海权和陆权经营效果的比较

  3.1初步判断-海权强国目前处于强势

  从目前看来,通过将海权作为重点经营的欧美系国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中尤其是盎格鲁撒克逊系的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虽然不算大国,但经济科技极为发达。

  而俄国虽然是一度是欧亚大陆上陆权最强大的国家,控制了欧亚大陆桥,但有其名却无其实,并无法得到世界的资源,最后只好在华约组织内搞内部分工。

但结果并不理想,1991年苏联这个怪物终于自我崩溃,主要继承人-俄罗斯在海上的势力几乎奄奄一息,在陆地也被欧盟国家步步紧逼,随着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加入欧盟,俄罗斯的陆权形势几乎掉到冰点,比十月革命后苏联的形式还要糟糕。

除了波罗的海国家独立之外,白俄罗斯、乌克兰这样的斯拉夫国家也重新独立,在亚洲完全退出中亚。

也就是说,俄罗斯除了还控制欧洲部分肥沃的草原黑土带之外,亚洲部分的国土完全局限在森林地带。

这种变化让人想到蒙古人入侵时期俄国人躲到北部的森林和沼泽地带休养生息。

不错,大名鼎鼎的莫斯科大公国正位于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上。

所谓沙俄的扩张史,有史学家将其形容为从森林向草原进攻。

这样,今天俄罗斯的陆权形势,将很有可能是长期衰落的开始,首先是从亚洲的草原地带即麦金德世界岛的核心部分退出,然后蔓延到其他地区。

  随着苏联从阿富汗、越南、蒙古的败退,以及1991年的自我主动崩溃,中国的陆权形势可谓是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

但是中国的海权形势仍然严峻,重返汉唐之路依然遥遥无期。

  3.2边缘国家兴起的路径-海权还是陆权

  麦金德的世界岛概念,从地域上看,正位于从蒙古高原一直延伸到俄罗斯、乌克兰南部的草原地带,这里长期是游牧民族的活跃场所。

由于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和经济力量转化为军事的成本低廉,游牧民族可以依靠非常弱小的经济力量征服广大的农耕文明地区。

但是,这一段历史,随着英国为代表的海权强国的兴起,终于落下了帷幕。

  今天的世界强国,都位于北半球的北部地区。

这并不是偶然。

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庞大的成煤带。

煤和铁,正是这些大国兴起的源泉。

  3.2.1英国靠重视海权兴起

  英国为何从西北欧的众多殖民国家中脱颖而出,取得最后的胜利?

  英国由于征服者威廉的原因,和法国爆发了百年大战,但百年血战,英国所获无几。

这种获益微薄的战争,使英国终于得出了结论,欧洲大陆是自己不可能征服的,只能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使之不出现一个强大统一的敌对国就可以了。

欧洲大陆从罗马帝国之后,除了北部罗马帝国没有征服的地区之外,原来南部的国土,也始终实现再统一。

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葡萄牙因为联姻也计算在内)、法国、波兰以及外来者奥斯曼土耳其在这片土地上厮杀多年,最后的结果是谁都没有统一欧洲大陆。

  当然,英国的岛国位置以及煤铁资源丰富以及其他原因,叠加在一起,也有助于英国的兴起。

但主要原因是欧洲由于民族、宗教、种族过于繁杂,将其融合在一起,绝非易事。

但身处罗马帝国帝国故土的陆地强国,因为这种历史负担,眼光无法看到欧洲之外的世界。

  英国靠殖民贸易的利润,第一次开始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煤炭,开启了工业革命。

铁路、轮船等廉价交通方式的使用、枪支的发明,使得征服的成本降低了,农耕社会第一次具备了击败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的压倒性优势。

  3.2.2俄国靠陆权兴起

  俄国由于蒙古人的征服,和欧洲其他地区失去了联系。

虽然俄国由于和拜占庭末代公主的联姻,自命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但俄国的文明从来都是粗鄙不堪的。

俄国的兴起,主要是依靠西欧传入的火器和乘东方中国的衰微偷鸡摸狗罢了。

俄国人征服的西伯利亚,开始是由地方领主雇佣了叶尔马克(俄语意为饭锅,形容其能吃,跟汉语饭桶意义差不多)这伙土匪去试探西伯利亚鞑靼汗国的虚实,结果让沙俄大喜过望,西伯利亚鞑靼汗国只不过是一个庞大的空壳而已。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到,游牧民族畏惧海洋,甚至还畏惧河流,但沙俄并不畏惧。

说到底,直到末代沙皇被苏联的革命党给毙掉之前,俄国的统治者其实都是来自瑞典的海盗。

这种血统的确是在默默地起着作用。

沙俄的殖民者在西伯利亚并不多,他们为了这里珍贵的毛皮,不断前进,甚至一度推进到阿拉斯加。

这笔来自苦寒地带的财富虽然南部富庶地带的看不起眼,但对于沙俄来说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来自西伯利亚的毛皮收益,最高的时候达到国库年收入的一半。

类似于西北欧的欧洲-西非-加勒比海地区的三角贸易航线,沙俄也有一条三角贸易线路:

西伯利亚的毛皮-中国的茶叶和丝绸-欧洲。

沙俄雅克萨战役虽然失败,但是却让满清知道了世界上没有最野蛮,只有更野蛮。

满清终于低下了头,给予了沙俄远比荷兰人和英国人的贸易特权。

英国人眼馋,但没有办法,最后150年后,英国人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沙俄的扩张目标首先是西伯利亚,然后是乌克兰等黑土地带,直到19世纪,沙俄才大举向中亚中亚扩张。

  3.2.3海洋运输和陆地运输的经营成本比较

  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前,海洋运输的经营成本高于陆地运输,航行危险,而且船只很小,运载能力不大。

但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海洋运输的经营成本低于陆地运输,虽然航行仍然有风险,但随着船只的不断大型化,运载能力不断提高,现在通过海洋的运输成本远远低于陆地。

  如果要维持陆地运输的经营,那么需要完善的道路设施、沿途的驻军和巡逻、沿途国家的政治友好稳定。

  而如果要维持海洋运输的经营,并不需要在道路设施上进行投资,因为海洋是天然的道路,只要在沿途节点上的港口进行建设。

这一项成本要远比陆地需要建设庞大的道路设施所花费的成本低。

其次,海洋运输经营需要的安全费用要低于陆地运输。

因为陆地运输如果该地发生反叛等危机事件,有可能蔓延到整个地区。

而海洋运输的经营由于需要船只,人因为是陆地生物,所以只要少量的海军力量即可维持安全巡逻。

第三,海洋运输对于政治环境的敏感性要低于陆权。

由于陆地运输经营需要完善的道路设施,如果发生危机事件,那么很有可能导致沿途的经营发生中断。

但海洋运输,除了封闭性水域,例如地中海、黑海、波罗的海这样的封闭性水域,完全可以选择新的航线,尽管经营成本会上升,但是还可以维持经营。

  因此,在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运输的成本越来越低。

虽然维持海军的初期投资极高,但却有极高的收益。

由于这个原因,近代沿海的城市越来越多。

  3.2.4海权经营与陆权经营的生命周期比较

  海权经营,船只、武器等初始投入远高于陆权经营。

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少数海权强国的原因。

而且只要是海权强大的国家必然是强国。

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导致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全依靠自己自给自足,要拥有强大的工业,必然需要通过海洋运输获得资源,这也导致内陆国家无法成为强国。

但海权经营一旦航道的节点等被控制后,经营成本会逐渐降低。

但是一旦某个节点出现问题,特别是位于海陆结合部的节点,如果出现强大的陆权干涉势力或者是其他原因,那么撤退将引起连锁反应。

这一点在英法等老殖民者,在亚非拉的殖民地纷纷独立中已经有所体现。

  而陆权经营,即便是一个穷国,只要愿意穷兵黩武,也可维持一只庞大的陆军(有没有用另说)。

陆权经营的初始成本低于海权。

而且一旦危机发生,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因此,英法殖民者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只花了很短的时间,但是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却花了两个半世纪。

俄罗斯这个超级怪物也是如此,虽然已经逐渐开始衰微,但持续的历史可能很漫长,只要国土内有不驯服的会立即镇压,接壤国家如果有不友好的举动,有时可能还会挥舞一下大棒,吓唬一下。

但是由于海洋运输方式的成本远低于陆地,因此,近代国家非常重视争夺出海口和不冻港。

但是,如果地理位置的限制,导致出海口等资源并不理想的前提下,例如俄罗斯这样的海权资源禀赋并不优良的国家,极有可能陷入不断通过陆权来夺取出海口,最后陷入扩张过度而消化不良,最后自我主动崩溃。

  4、成功者为何成功-对盎格鲁撒克逊系国家兴起与其他势力比较

  目前,盎格鲁撒克逊系的国家是世界上最为强大富足的国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4.1盎格鲁撒克逊系扩张的特点

  盎格鲁撒克逊系扩张的特点很有特点,由于拉美等出产贵金属而且人口密集的地区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控制,因此,英国不得不发展自己的工业,靠往西班牙、葡萄牙的美洲殖民地走私以及通过私掠舰队来夺取西班牙的宝船。

应该说,这样的玩法最后英国人最后都厌倦了,尤其是海盗行为,其实没有抢到多少。

而且亚洲的印度和香料群岛等也被葡萄牙控制,其他亚洲国家也非常强大。

最后英国人不得不向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样的人口稀少、气候温润的地区大量移民,像南非这样的地区移民始终不多。

其余地区主要靠初期控制航道节点,后期靠扶持傀儡政权的方式来实现控制。

由于主要移民地区土著居民人口稀少,因此不得不发展自己的工业,最后工业水平反而超出母国,例如美国。

  美国继承英国的海权遗产之后,并不热衷于去掠夺别人的国土,主要还是通过扶持傀儡政府,实现间接控制。

  当然英美对海外的殖民地或国家实行代理统治的原因也非常实际,人力有限,力不从心,无法做到将当地土著大量屠杀,然后取而代之。

  英国是一个岛国,而美国由于北美陆地上没有竞争者,事实上也类似于英国。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是岛国。

  因此,盎格鲁撒克逊系国家的强势,是因为拥有类似海岛这样的地缘形势,陆权维持成本低廉,全力发展海权,控制全球航道的节点,对亚欧大陆实现代理人控制。

  4.2西班牙、葡萄牙扩张的特点

  西班牙、葡萄牙由于在近代欧洲兴起最早,一开始掌握了最优良的航线资源,但是国内工业发展水平不高,拉美殖民地土著居民众多,贵金属资源丰富,贵金属采掘完毕之后,又开始玩种植园,始终没有发展自己独立工业的意愿。

结果,拉美殖民地发展水平普遍不如母国。

而在亚非地区,由于土著强大,因此只在部分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大部分地区只控制了航道的节点。

  4.3荷兰、法国扩张的特点

  由于荷兰鉴于西班牙帝国衰微的教训,加上人口不足,因此除了在南美和南非有少量移民之外,大部分地区都实行间接统治。

  法国,是当时西欧最强的陆权国家,但是由于哈布斯堡的掣肘,对外扩张的特点并不理想。

加拿大由于法国移民过于稀少,最后被英国吞并。

  4.4沙俄的扩张-最后的蒙古帝国

  蒙古人对俄国的残酷统治,导致野蛮和强悍的精神深入到俄国人骨髓,加上北欧海盗先祖的奸险,采取的是殖民者中最为毒辣的方式:

屠杀-移民-同化一条龙的方式。

沙俄不断沿着陆地扩张,几乎试图达到极限。

目前独立的都是原来土著居民众多的地区,只有西比利亚还保持着表面上的平静。

沙俄试图通过陆权来争夺海权的方法,现在看起来,基本上算失败了。

但是沙俄和苏联曾经拥有过的庞大领土,让人想起昔日的蒙古帝国。

俄国会不是最后一个蒙古帝国?

此外,俄罗斯与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是非常类似的,扩张近500年,哈布斯堡和奥斯曼最后的结局都是分裂成多个民族国家,主体民族回到原来狭小的聚居地。

苦寒地带直到蒙古出现之前,始终没有大的帝国出现。

俄罗斯是第二个,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个。

最终的命运是再次分裂,退回到乌拉尔山以西,甚至核心区域还再次分裂,重现昔日莫斯科大公国的状态。

  5最后的胜利属于海陆双强的国家-现有的海权强国会永远处于强势地位吗?

  上文谈到俄罗斯这种试图通过陆权来争夺海权资源的方式,基本可以认定是不可能的。

俄罗斯始终被排除在世界优良的航线之外,这是海权经营的最宝贵的资源。

由于这一点,俄罗斯无法获取世界的资源。

在后俄罗斯时代(即俄罗斯再次分裂后),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国家强大,必然是死路一条。

  那么,现有美国这样的海权强国就必然永远占有强势地位?

  答案是否定的。

  5.1俄罗斯失败的特殊性-先天不足,无力争夺海权

  俄罗斯的兴起的原因是引入了西欧的火器和东方中国明清时代的衰微。

在欧洲,俄罗斯虽然还没有回到莫斯科大公国的原始状态,但是对波兰、乌克兰、波罗的海等众多邻国的征服,最后劳而无功,只遗留了仇恨而已。

而在东方,由于明清时代中国的暗弱,沙俄得以乘虚而入,但是只要中国重新崛起,就必然要同时在东西两个方向作战,这还不算国内穆斯林和南部穆斯林国家的内外并举,同时发难。

俄罗斯人口极为稀少,科技文明也素以粗糙野蛮著称,这种状态下,维持陆权尚且艰难,还能顾及到争夺海权资源?

  5.2欧洲均势并不适用于东亚,东亚必将出现海权强国

  英美的历史经验默认欧洲大陆的均势可以通用于全世界,但这种均势并不能在东亚重复。

原因是欧洲由于地形、种族、宗教的分裂,加上无实力悬殊的核心国家,无法实现内部政治统一,所以欧洲未能出现和英国相抗衡的海权强国。

而且加上美国特意操弄这一点,这种分裂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当然,如果欧洲,哪怕只是现在的欧盟真正能融为一体,也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当然最可怕的就是欧盟与俄罗斯实现联合。

但问题是,欧洲的对手,远不是过去德国这样的强国,而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强国。

欧洲内部的裂痕可能会永远存在。

  而另外一个可能产生和美国相抗衡的海权国家地区就是亚洲。

亚洲可能产生强国的地区可能来自三个:

中东、南亚次大陆、东亚。

  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国家是伊朗,但宗教为什叶派,为伊斯兰教中非主流的支系。

而且伊朗和土耳其现在的形势,与拜占庭与波斯帝国过去的对峙并无两样,现在固然无阿拉伯人这样的外敌兴起危险,但两者很难决出胜局。

事实上,小亚细亚、中东也只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维持过短暂的统一。

  南亚次大陆中最强大的国家是印度,但是印度只在孔雀王朝时期由自己实现了北部的统一,莫卧尔帝国也只维持了北部的统一而已。

真正的统一,发生在英国统治时期。

可见,印度历史中并没有自己独立完成统一的能力。

尽管英国人离开印度时故意留下隐患,最后导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最后孟加拉国又再次从巴基斯坦分裂。

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内部宗教、人种归于纷杂,为外力干涉和操弄留下机会。

印度继承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大部分遗产,于是意得自满,但现有的统一会不会也只是一场梦幻而已,维持不了多久?

  东亚地区,中国是主导型的国家。

在扣除东南亚和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之后,只计算中国境内的国土,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县人口线的东侧分布了中国90%以上的人口。

这片国土也接近480万平方公里。

如果加上东南亚和西伯利亚远东部分,加上水热优势,实际上是北半球最适于人居的地区,比欧洲加上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后面积还要大,美国的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只处于第三位。

  而中国从秦代开始就拥有了现代中国汉族主要聚居区的主要领土,除了朝鲜和越南独立之外,精华地带事实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这与欧洲那种内部纷争不断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对外很早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朝贡制度。

这个规则的破坏者主要是日本,由于古代航海技术的落后,加上近代英美势力的支持,满清政府的衰微,以上多种因素才导致东亚短期出现日本主导的现象。

但随着中国的政权重新回到汉族手中,现代航海技术的发达,日本担心的恐怕仅仅只是自保而不是再做什么帝国美梦了。

 

  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历来也是中国的朝贡国之一。

  而随着俄罗斯国势的衰退,现在已经不可能再主导东亚局势,退出只是时间问题。

此外,一个困扰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现在也永久性的消失了。

  因此,现在的东亚比古代更利于形成中国主导的局势。

大陆均势在东亚,将来还要加上东南亚,是不可能实现的,可以操弄的场所只有中东和南亚次大陆。

  因此,在东亚,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的永远消失、中东和南亚次大陆由于存在宗教和政治纷争而短期内难以统一,俄罗斯将来在东亚势力角逐中的缺席,中国要维持陆权的成本已经下降很多。

这样,为大力发展海权创造了条件。

  这种局势,不仅是近代以来,而且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也没有遇到过的。

要说是天赐良机是不为过的。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中国很有成长为海权强国。

  5.3未来海权与陆权之争的天平将向属于西太平洋海陆结合部的国家倾斜

  俄罗斯主要通过陆权来争夺权益,而英美等欧美国家主要依靠海权来争夺权益。

迄今为止,并没有形成海陆双强的模式。

例如,虽然盎格鲁撒克逊系有美国这样的强国,但是在欧亚大陆上并没有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家存在,只能通过代理人来获得利益。

  如果想出现海陆双强的国家,必须在欧洲、亚洲、非洲这样的地区寻找。

条件有二,第一必须在大陆上有一个强大的地区,第二还必须在海洋上有人口众多、工业实力强大的国土。

  这样欧洲大陆想出现这样的海陆双强的国家,必须满足在大陆上完成相当程度的统一的同时,还必须至少控制英国。

在东亚则变成日本和东亚、东南亚的组合。

在非洲,则是非洲大陆上某个强国和马达加斯加的组合。

  由于欧洲的内部政治不统一,非洲当然暂时没有希望,极有可能出现的区域只有西太平洋地带。

这里第一岛链从堪察加半岛延伸到澳大利亚,对大陆国家形成了世界上最漫长的屏障。

这种地理优势是世界上其他区域所没有的。

如果说是天赐地利,应该不为过!

  6.未来中国陆权和海权经营的原则

  经过以上分析,中国目前无论是从天时还是地利方面,都具备良好的发展海权和陆权的条件。

未来中国陆权和海权经营就是避免俄罗斯那种在陆地上极度扩张最后透支国力的做法,在维持适度陆权经营的同时,大力加强海权的经营。

  至于中国是否有能力维持陆权和海权双强,以及具体的做法,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留待下文分析。

  二、从中国疆域和人口分布的变迁特点分析中国文明成长的机制

  1、中国疆域变迁的影响因素

  1.1400毫米等雨线

  400毫米等雨线从甘肃南部沿着陕北一直延伸到东北大兴安岭。

在中国古代,这条等雨线的一个象征物就是长城,事实上是农业地区与游牧地区的分界线。

除了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由于有祁连山的雪水发展了绿洲农业之外,农业区域基本都在400毫米等雨线之内。

  1.2气温寒凉的东北地区

  由于东北地区气温寒凉,中国在明朝中期新大陆的玉米、土豆等作物传入之前,并没有培育出适于当地气候的作物。

因此导致东北地区人口一直非常稀少。

这也成为沙俄后来乘虚而入的原因。

  1.3地形崎岖的西南和北京到朝鲜的渤海湾走廊地带

  中国西南的贵州和云南地区,由于地形崎岖,发展交通和农业的难度大。

也因为如此,从南北朝陈朝时期,失去控制,直到元代才重新收入版图。

此外北京到朝鲜的渤海湾走廊地带,由于古代河流还没有大的冲积平原,沿海的道路非常崎岖难行,这也成为后来朝鲜独立的原因。

  1.4海洋地理条件的影响

  对于台湾地区,由于台湾海峡有湍急的海流和东北方向的暴风,海峡难以通过,这也是为什么台湾地区经营如此之晚的原因。

  1.5地处偏远,汉族移民人口不足,控制力弱

  越南北部,原属于中国版图,但由于当时华南人口不足,越南独立的时候无力制止。

  2、中国疆域变迁的特点

  2.1气候干旱的甘肃以西地区,尤其是新疆以西的西域地区,为疆域变化最剧烈的地区

  由于西域地区干旱缺水,虽然光热资源优良,但是难以实行大规模移民。

只要国力衰退,对当地的控制就随之结束。

在唐代之后,经过1000年,才重返新疆。

  2.2贵州和云南地区直到明代才随着大规模移民的进入,控制才基本稳定

  2.3东北,直到晚清到新中国后大规模移民的进入控制才算稳定。

  2.4中国东南领土变迁不大,仅有越南北部独立。

  3、中国人口分布的变迁规律

  3.1在游牧民族压迫和南方水热条件吸引的双重驱动机制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并在南宋经济超过北方

  中国文明的根据是起源于黄河中上游的旱作农业,因此,在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河西走廊后,移民的主要方向主要是河西和内蒙的河套地区。

西汉平帝统计的人口数字当时人口为5800万左右.北方占90%.这可能是宋代以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