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22回采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8306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0122回采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090122回采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090122回采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090122回采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090122回采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0122回采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090122回采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0122回采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0122回采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二节:

煤层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

第四节:

地质构造

第五节:

褶曲情况对回采的影响

第六节:

无炭柱对回采的影响

第七节:

水文地质

第八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第九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第二章:

采煤方法

巷道布置

采煤工艺

设备配置

第三章:

顶板控制

支护设计

工作面顶板设计

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及端头顶板控制

矿压观察

第四章:

生产系统

运输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排水

供电

回采工作面防灭火

通信

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

劳动组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六章:

煤质管理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一般措施

顶板管理措施

防治水

爆破

“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测

机电

其它

第八章: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附图1 煤、岩柱状图

  附图2工作面巷道布置图

附图3运输系统图

附图4通风系统图

附图5避灾路线图

附图6监控系统图

附图7-1工作面支护示意图

附图7-2最大、最小控顶距示意图

附图8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附图9工作面设备布置图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水平名称

+660米水平

采区名称

一采区

地面标高

+995~1025米

井下标高

+695~+725米

地面相对位置

工作面位于山西灵石县交口乡庆余村以北,工作面范围内有少量农田,无民房及其他建筑物。

回采对地面

设施的影响

工作面上部为荒山,农田。

回采后预计不会对地表造成大的影响。

井下位置

及相邻关系

北面为实体煤未采动,西为运输、轨道、回风大巷,南面为090120工作面采空区,东为我矿边界。

走向长度(米)

920

倾斜长度(米)

170

面积(米2)

156400

第二节煤层

本工作面开采煤层为9#煤层,通过地质资料与巷道施工探明情况分析,煤层赋存稳定,具体情况见下表:

煤层厚度(米)

1.2~1.7

煤层结构

简单

煤层倾角(°

0~17

1.5

7

开采煤层

9#

煤种

肥煤

稳定程度

稳定

情况

描述

该工作面煤层厚1.2~1.7米,煤结构简单,赋存稳定;

煤层倾角0~17°

,平均7°

,该工作面煤层无夹矸,局部夹有硫铁矿结核,平均厚度为1.5米。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米)

岩性特征

直接顶

K2石灰岩

6

灰白色、钙质胶结坚硬f=8~10

直接底

砂质泥岩

灰黑色泥质胶结f=4~6

见附图1:

煤、岩柱状图。

第四节地质构造

本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掘进期间揭露9条断层,落差分别为1.5米、2.3米、1.2米、0.3米、0.4米、3.8米、0.8米、1.5米、1.2米,会对工作面的生产组织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五节  褶曲情况对回采的影响

工作面总体为一个轴向近南北方向的背斜构造,背斜褶曲宽广,预计不会对工作面回采工作造成影响。

第六节  陷落柱对回采的影响

根据巷道掘进探明的情况,该工作面回风顺槽距轨道大巷737米有一个陷落柱,揭露62米,将给工作面的回采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

见附图2:

工作面巷道布置图。

第七节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

本工作面直接顶板为K2石灰岩,本区K2、K3、K4三层石灰岩为主要含水层,K2石灰岩为工作面主要充水水源,含水中等。

工作面掘进时在出现顶板淋水,预计将对工作面的回采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机采队在回采时一定要做好水害防治工作。

二、上部采空区积水分析

工作面上方可能有废旧小煤窑2#、4#采空区,由于以前开采技术落后,多采用以掘代采的作业方式,上部采空区局部会有积水,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顶板淋水变化的观察。

发现淋水量变化,立即停止作业,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3、华强巷道积水分析

工作面中部存在华强巷道,由于该巷道长期封闭,直接顶板为K2石灰岩,K2石灰岩为工作面主要充水水源,含水中等。

预计该巷道存在一定积水,将对工作面的回采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回采过程中应做好预防突水的准备工作,配备排水设施,排水泵要保持完好,并有备用泵。

发生突水现象,负责人要即时向调度室汇报,并组织所有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

第八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瓦斯

低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1.26m3/min。

二氧化碳

低CO2矿井,CO2绝对涌出量2.52m3/min。

煤的自燃倾向性

自燃发火等级为Ⅱ级,有自燃发火倾向。

冲击地压危害

和应力集中区

该工作面南侧为090120工作面采空区,工作面保安煤柱留有10米。

现工作面的地压表现不明显。

第九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计算以运输顺槽(920m)、回风顺槽(920m)、切眼(170m)面积为156400m2,煤厚1.5m(平均厚度),容重为1.35t/m33,工作面工业储量:

920×

170×

1.5×

1.35=316710t。

工作面可采储量:

860×

1.35×

0.95=281252t-3463t(揭露陷落柱面积1800㎡×

0.95)=277789t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服务年限:

(860)/(75)=11.5个月。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

该采区为晋中市煤炭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11月设计,布置有三条大巷,运输大巷沿11#煤层布置,担负北采区的运煤,进风,行人任务;

轨道大巷沿9#煤层顶板布置,担负北采区的运料,排矸,行人任务;

回风大巷沿9#煤层顶板布置,担负北采区的行人及回风任务。

二、工作面回风顺槽

1、支护形式:

工作面回风顺槽为裸体巷道,无支护。

2、巷道断面:

巷道采用矩形断面,净宽3.5米,净高1.5米,断面积5.25m2。

3、管线敷设:

工作面回风顺槽铺设2寸防尘管路、3寸排水管、2寸压风管路、监控线路。

4、巷道用途:

工作面回风、行人等。

三、工作面运输顺槽

运输顺槽沿9#煤层顶板掘进,巷道右侧铺设皮带,巷道为裸体巷道,无支护。

2、巷道净断面:

巷道采用矩形断面,净宽4m,净高2m,断面积8m2。

3、管路敷设:

右帮敷设φ50㎜防尘管路、φ50㎜压风管路。

左侧悬挂监控、通讯、信号、动力电缆。

主要用于工作面的进风、行人、运煤等。

四、工作面切眼

支护形式:

工作面切眼沿煤层顶板布置,矩形断面,净宽3.0米,高度不得小于1.5米,采用单排单体液压支柱带帽点柱支护。

柱距3米。

第二节采煤工艺

一、采煤工艺

090122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的高档普采工作面。

1、工艺顺序:

双滚筒采煤机割煤—刮板输送机运煤—清理工作面浮煤—推移刮板输送机—支护顶板—回柱放顶

2、落煤:

采用采煤机螺旋滚筒截割落煤,滚筒截深0.6m。

3、装煤:

采煤机螺旋滚筒配合SGZ-630/264刮板输送机铲煤板装煤。

4、运煤:

工作面采用SGZ—630/264刮板输送机,运输巷采用一部SGB—620∕40T刮板机,一部DTL—800带式输送机。

5、工作面支护:

最大采高1.8m,最小采高1.2m,平均1.5m,循环进度1m。

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带帽3~4排支护,柱距0.75米,排距1.0米,靠近采空区一侧采用密集支柱支护顶板,密集柱4根/米,放顶步距1.0米,采用一采一冒的作业方式。

二、采煤方法

1、采煤机的进刀方式。

采煤机的进刀采用端头斜切的进刀方式,斜切进刀段距机头长度为15m,进刀深度为0.6m。

⑴采煤机向上沿刮板输送机弯曲段开缺口,行进25米至正常截割状态,推移刮板输送机机头至平直状态。

采煤机向下并调换两个滚筒的位置割三角煤至割透煤壁。

调换两个滚筒的位置向上进入正常割煤状态。

采煤机向上割透机尾煤壁。

⑵调换两个滚筒的位置向下沿刮板输送机弯曲段开缺口,向下行进25米至正常截割状态,推移刮板输送机机尾至平直状态。

采煤机向上并调换两个滚筒的位置割三角煤至割透煤壁。

2、采煤机正常切割长度为115m,以2m/min的速度向上(下)割煤,正常割煤采用前滚筒在上部、后滚筒在下部的方式。

3、工作面割煤及采煤机牵引方式。

工作面采用双向割煤,往返二刀;

采煤机牵引方式为:

交流电牵引。

三、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W=LSHγc=(170×

95%)t=327t

式中W—工作面正规生产能力,t;

L—工作面长度,170m;

S—工作面循环进尺,1m;

h—工作面采高,1.5m;

γ—煤的密度,1.35t/m3;

c—采出率,95%。

第三节设备配置

工作面设备配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采煤机

MG200∕345-AWD

456KW

2

刮板输送机

SGZ-630/264

150KW

3

SGB620∕40T

40KW

4

胶带输送机

DTL—800

5

风煤钻

调度绞车

JD—11.4

11.4KW

液压支柱

DZ16-30/100

DZ18-30/100

1360

其中26米为180米工作面

8

控制开关

QBZ—80

9

QBZ—120

10

QJZ—400

11

总开关

KBZ—400

12

探水钻

ZLJ—650型

7.5KW

13

煤电钻综保

ZBZ—4.00

4KW

14

照明综保

ZXZ8—4.00

15

潜水泵

WQ12.5-100/5-7.8

16

乳化泵

BRW125/31.5MPa

一泵两箱

17

回柱绞车

第三章顶板控制

第一节支护设计

一、液压支柱支护强度验算

1、经验计算支护强度:

Pt=9.81×

γ×

k=9.81×

2.5×

4=147.15KN/㎡

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千牛/米2

h———采高,米

γ———顶板岩石的密度,吨/米3,一般取2.5

k———工作面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本工作面为4。

2、选择工作面支护强度:

090122工作面选用DZ16-30/100、DZ18-30/100型液压支柱,额定工作阻力294KN。

表六:

工作面条件与支护适应条件对照表

项目

工作条件

支护适应条件

倾角

0~17°

煤厚

1.2—1.6米

0.8—1.6米

支护强度

147.15千牛

534.545千牛

顶板种类

二级二类

通过对比、验算,证明选用DZ16-30/100、DZ18-30/100型液压支柱满足工作面支护要求。

二、乳化液泵站

㈠泵站选型、数量

乳化液泵型号为BRW125/31.5,数量为2台;

乳化液箱一台;

输液管路选用Φ25mm高压胶管。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乳化泵型号BRW125/31.5

公称流量125L/min

公称压力31.5Mpa

电机功率75kW

㈡泵站设置位置

泵站安设在运输顺槽口。

㈢泵站使用规定

1、卸载阀整定值为20Mpa,严禁随意调整安全阀的整定值。

2、使用乳化液自动配比装置,乳化液浓度保持在3%~5%之间,并经常用折射仪检查配比浓度。

3、要加强泵站设备、管路的维修和保养,保持液化系统完好,杜绝跑、冒、滴、漏、窜液现象。

4、出液管要单独悬挂,不得与电缆及其它管线悬挂在一起。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

工作面采用DZ16-30/100、DZ18-30/100型液压支柱带帽对顶板实行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

最大控顶距为4.6m,最小控顶距为3.6m。

工作面支护为3-4排形式,靠近采空区的一排为密集柱,每米支设4根液压支柱,其余的为单柱,间距0.75米,排距1.0米。

工作面采用一采一冒。

一、正常生产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采用追机支护的方式对顶板进行支护。

在采煤机割煤后,及时移溜,并进行回柱放顶工作。

支护要求如下:

1、工作面采用DZ16-30/100、DZ18-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带帽管理顶板,靠近采空区的一排为密集柱,每米支设4根液压支柱,其余的为单柱,间距0.75米,排距1.0米。

为了防止采空区矸石推倒密集柱,在密集柱上要支设戗柱。

2、工作面应达到动态的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三直、一平、二畅通”。

3、加强支柱的支护强度,确保支护质量,支柱初撑力不得小于90KN。

4、采煤机割煤,割煤后先移溜,后支护。

移溜要离煤机15米左右。

防止长时间空顶。

5、工作面出现冒顶时,要及时用木料接顶,并升实支柱。

工作面支柱严禁歪斜和支在浮煤上。

二、特殊时期的顶板控制

(一)来压期间及停采的顶板控制

1、初次来压

工作面推进至10-25米时进入初次来压阶段,每班要设专人负责观察工作面顶板情况,并加强工作面的顶板支护,保证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使支柱工作状态良好,加快工作面推进度。

若推进25米基本顶还未垮落,要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方式,使基本顶垮落。

初次来压主要表现在顶板的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支柱受力猛增,顶板破碎,片帮严重,故必须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缩小间排距,加大支护密度;

(2)缩小控顶距,增加支柱的初撑力和稳定性;

(3)加快工作面推进度,保证煤壁完整性。

2、周期来压

初次来压以后,每推进10~15米出现一次周期来压,周期来压时工作面顶板的压力和下沉量比平时要大30~40%,必须采取下列措施:

(1)尽可能缩小控顶距,适当缩小放顶步距,以减轻老顶对工作面的影响。

(2)加快推进度,缩小循环进度,采用多循环形式,以保证煤帮的完整性,减少片帮事故。

(3)将采空区处理干净,使直接顶达到充分垮落以缓冲老顶垮落时对支柱的冲击。

3、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应加强来压的预测预报工作。

特别注意工作面中部、两端头支柱的初撑力及支护状态,确保整体支护强度,预防冒顶。

4、初采初放:

回采工作面完善通风、运输、行人、供电、通讯、排水、防尘和避灾路线等生产系统并经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初采。

(1)工作面初采前,必须先在切眼内使用双排带帽DZ16-30/100型单体支柱支护切眼,支柱升紧支牢。

当工作面推进一个循环后,补成三排柱,排距1.0m。

工作面推进10—15米后,开始初次放顶,上下端头补齐“四对八梁”,靠近煤壁一侧的两排采用单根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靠近落山侧一排补成密集支柱。

(2)初次放顶时,必须在以生产矿长为首的初放领导小组亲临现场直接指挥下,从工作面的中部开口,分两套,分别向机头机尾,从落山侧煤帮逐架、逐段进行回柱放顶。

(3)初次放顶时,初放领导小组人员必须与工人同上同下,指导、监督初次放顶工作,只有初次放顶小组人员确认顶板冒落充分,方可停止跟班,工作面支护进入正常支护。

5、正常放顶:

初次放顶结束后,工作面转入正常放顶,工作面支护转入正常支护。

即3~4挡控顶,戴帽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戴帽戗柱切顶,最大控顶距4.6m,最小控顶距3.6m,放顶距1.0m。

6、未次放顶:

工作面推进至停采位置后,将工作面缩小到最小控顶距,并加固工作面支护,清理运输路线,撤出工作面的采、运设备,在未次放顶、回收领导小组的现场指导下,从工作面中部分别向两端头,从落山侧向煤帮逐段逐根回收。

(二)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控制

本工作面共揭露大小断层9条。

过断层时要预先调整工作面方向,使工作面方向与断层的方向斜交,加强断层两侧顶板的支护工作,控制好采高和控顶距。

当工作面遇陷落柱及顶板破碎带时,要加密支护,并在液压支柱上支设长木板,木板上铺设铁丝网,以防止漏顶。

第三节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及端头顶板控制

一、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的顶板控制

1、支护要求:

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的超前支护均采用双排DZ18-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护,超前支护以外的巷道出现煤壁片帮时应及时打带帽点柱支护。

超前支护距离不低于20米。

2、支护材料及支柱密度

运输顺槽、回风顺槽超前支护使用双排DZ18-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排距1.0m,柱距1.0m。

3、支护质量标准:

(1)两巷支护要梁平柱正。

(2)支柱应支到实底上,并做到迎山有力(迎山角度为2°

左右)。

(3)顶梁上方起伏不平处用木料接实顶板。

(4)两巷的高度不得低于1.5m,行人道宽度不得低于1m。

(5)超前支护范围内严禁堆放闲置设备及杂物。

(6)采煤工作面采用密集支柱切顶,两段密集支柱之间必须留有0.5米以上的安全出口。

二、工作面端头及安全出口的管理

工作面两端头支护形式:

工作面两端头采用DZ18-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3.6米π型顶梁,“四对八梁”、一梁三柱交替掩护支护维护顶板。

三、工作面支护材料的管理

(1)支柱顶梁要建立台账统一管理,现场牌板与实物相符。

(2)支柱、顶梁码放整齐,损坏的柱、梁不得使用,用记号笔或粉笔标注并及时出井维修。

(3)按工作面正常使用量的10%准备备用支护材料,支护材料存放于运输顺槽距工作面50-80m处,距轨道距离不少于0.5m,有1.0m以上宽度的人行道,专人负责并挂好标志牌。

附图7—1:

工作面支护示意图。

第四节矿压观测

一、矿压观测内容

090122工作面的矿压观测内容主要有:

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两巷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以及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根据观测结果对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来压特征,工作面支柱受力特点,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和分布特点,顶板、煤层稳定性,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定期分析,并进一步了解煤、岩体力学参数等基础数据。

二、矿压观测方法

工作面及两巷的矿压观测:

工作面及两巷的单体液压支柱的阻力观测采用单体测力计进行监测,检修班打完超前维护后由验收员对单体的初撑力进行测量,生产班验收员对端头及超前维护的单体初撑力进行测量并记录。

三、支护质量监测

每旬由安全科不定期对工作面和两巷支护质量动态检查2次,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由采煤队负责立即整改。

四、矿压观测时间要求

1、对工作面整个生产期间都要进行矿压观测。

2、对两巷整个生产期间都要进行矿压观测。

3、支护质量检测整个生产期间都要进行监测。

第四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

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1、运输设备及装、转载方式

工作面采用双滚筒采煤机落煤,由螺旋滚筒配合工作面输送机装煤,落煤由工作面输送机、SGB-620/40刮板机、OTL-800带式输送机,运到工作面煤库,经运输大巷输送带运输到中央煤仓,经主斜井带式输送机到地面。

工作面机头、机尾溢出的浮煤可通过人工将其装入输送机。

2、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工作面需用的材料、设备等物资,采用0.75t矿车或料车、JD-11.4绞车,通过运输顺槽运至工作面。

二、推移刮板输送机方式

采用移溜器推移工作面输送机,推移步距为0.6米,推移刮板输送机距采煤机12—15米.输送机弯曲度不得超过3°

推移刮板输送机时弯曲段长度不得小于15米。

三、运煤路线

090122工作面→090122运输顺槽→090122运输顺槽煤库→运输大巷→中央煤库→上仓斜巷→主斜井→地面。

见附图3:

运输系统图

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通风系统

(一)风量计算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采=100Q瓦k瓦=100×

2.52×

1.5=378m3/min

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瓦——采煤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k瓦——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通常机采工作面取1.2~1.6,本工作面取1.5。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需风量为378m3/min.

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采=60V采S采k采=60×

1.5×

5.25×

1=472.5m3/min

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V采——采煤工作面适宜风速,m/s,取1.5m/s

S采——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5.25㎡

k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