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样本参考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768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样本参考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样本参考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样本参考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样本参考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样本参考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样本参考1Word下载.docx

《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样本参考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样本参考1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样本参考1Word下载.docx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

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达到这一目的。

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

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活动设计:

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

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园林特点: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

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

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

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

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

接下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课堂总结:

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园林特点;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及特色。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课题: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

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

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

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

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

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郭安华

《古代陶器与瓷器》是人教版高中美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三课内容,共一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说一说: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工艺美术鉴赏课,主要是对陶器与瓷器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总结,使学生在巩固工艺美术史上对陶与瓷作全面的了解。

陶瓷是门实用性很强的工艺美术,它要求以简洁、朴实、明了的外型及图案,强烈的视觉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课以大量的陶器与瓷器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结合图片、多媒体、幻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从陶瓷的应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到工艺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审美创造的认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让学生在对美的玩味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初步了解陶与瓷之间的区别;

并培养学生鉴赏陶瓷艺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鉴赏陶瓷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及难点

因为陶瓷艺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

同时由于学生起步水平不同,观摩生活的感受不一样,所以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如何鉴赏名瓷作品。

二、教法设想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学习内容,结合高一学生的身心

特点,遵循科学性和目标性原则,教师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目标教学法: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和观赏实物,基本掌握

陶器与瓷器的形成、并对其艺术特点有比较完整的把握。

2、情景教学法:

设置不同情景,利用游戏把学生带入教学情

景中。

3、注重个性教学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在教学

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出个性色彩,设置不同的难度,让学生自由选择,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4、师生互动教学法: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

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法指导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生生对话,共同完成问题的探究。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除了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

我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运用独特的导入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游戏导入法。

1、游戏:

教师充分利用实物等教学工具,分组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制陶瓷的魅力所在,为此课学习内容作铺垫。

设计依据:

提高娱乐身心,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增加美的情操;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答辩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

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景中。

(二)新课教学

※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重点)。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在下列问题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生

生对话。

1、设疑:

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

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并在阅读中了解陶器与瓷

器的异同点。

2、释疑:

①生生对话,学生相互间交流学习的成果;

②师生对

话,在生生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诠释。

3、探究:

结合图片、幻灯、多媒体,分组探讨,找出课本中有

代表性的作品,并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

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想象力;

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克服个别学生在游戏答辩时害怕的心理;

充分发挥组长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讨、自我控制的能力。

4、释疑:

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作品和归纳作品的

类别。

使学生了解陶与瓷的美术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对

比、建立完整的鉴赏理念,培养学生自鉴自赏的能力。

以此突出重点。

※名瓷鉴赏的标准(难点)

1、思维拓展:

设置不同难度,学生自选练习。

①让学生仔细观察名瓷,并认真作好记录,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

②师生对话,共同归纳名瓷鉴赏标准。

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D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2、鉴赏小试:

①出示名家陶瓷图片及收藏实物;

②学生分组合作观赏,学生代表分别展示对陶瓷的认识、鉴赏。

在上一环节对名瓷一一认识的基础上的再认识;

通过师生对话互评,让学生懂得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3、个性表达。

出示问题: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请你们睁开发现的慧眼,说说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优美的瓷器,它美在哪里?

课程是生活。

这一环节其目的是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培养学生追求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小结反思:

通过学习陶器与瓷器的知识,不仅让学生重新认识了泥土的生命,而且还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

并在师生互动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通过反思,促进了教学相长。

一、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

设问:

二、名瓷的鉴赏标准

D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四)板书设计

根据授课重点、难点要求,通过醒目、简洁的文字板书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

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

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

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

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安排:

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欣赏分析,尝试探索。

——表演体验,主动探究。

——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

——课后拓展

(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

1.教师导语:

同学们!

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陶瓷艺术品。

谈一谈,你最喜欢或者最为关注的一件陶瓷艺术品,同时说出你喜欢、关注的理由。

如果在鉴赏时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交流时一并提出来。

2.学生分小组鉴赏、讨论,交流自己喜欢、关注的陶瓷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同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每一小组组长代表本组交流鉴赏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汇报归纳:

喜欢陶器的古朴、喜欢陶器上面粗狂、简洁的花纹。

喜欢造型独特的陶器。

喜欢陶瓷的润洁光滑,喜欢青花瓷器蓝白两种色调的对比,喜欢景德镇瓷器上五彩的装饰图案……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是怎样的?

陶瓷上的一些奇怪的装饰花纹有什么特定的含义?

4.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和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

实物展示刺激学生视觉感官,互动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讨论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欣赏分析,尝试探究。

1.教师过渡语:

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最富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

陶瓷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陶瓷用品,但对于古代陶瓷我们是很陌生的,如何去鉴赏我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品,了解陶瓷艺术浓郁的文化传承,感受它的艺术美,我们还需进一步地去学习去研究。

2.播放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和瓷器》。

3.教师讲解陶瓷的定义,简单介绍陶器的产生及其发展史。

4.多媒体课件中出现各个时期典型的陶器作品,教师重点介绍《彩陶人面鱼纹盆》、《彩陶舞蹈纹盆》、《彩陶旋涡纹瓮》等等)(图1—图6)

(图1)(图2)(图3)

(图4)(图5)(图6)

5.教师提问:

原始社会的陶器和唐宋时期的陶器相比,它的特点是什么?

6.学生分小组讨论

7.学生汇报归纳:

原始社会时期受生产力的影响,陶器造型简单,色彩不是很丰富。

图案比较简洁。

8.教师评价并作相关补充:

原始社会时期陶器的图案绘制的特点以及它的艺术特色。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呈现,将本课大量的内容进行浓缩和归纳,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古代陶器文化,大量图片与古代音乐的相得益彰,再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表演体验,主动探究。

瓷器的产生比陶器较晚一些,在商代出现了最早的青瓷。

青瓷最美的它的青釉,古代工匠从大自然的山光湖色中探寻最美的釉色施于瓷器坯体上,就形成了光亮的青瓷。

古代青瓷色泽如何之美呢?

我们先听听古代诗人是如何描述的吧!

2.学生代表装扮成唐五代诗人,边欣赏青瓷边朗诵赞美越窑青瓷色泽温润清新之美的古诗: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

3.学生根据诗意想象青瓷的色泽,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诗词的朗诵表演,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探究学习的状态,发表自己的感知、体验。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瓷器相关的人文知识。

4.教师继续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青瓷和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各种有代表性的瓷器,重点讲解青瓷。

(图7—图12

(图7)(图8)(图9)

(图10)(图11)(图12)

5.教师继续提问:

陶器和瓷器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如何去区分它们?

6.学生带着问题看陶器、瓷器烧制过程的视频。

7.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

8.教师归纳:

瓷器和陶器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五五个方面,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

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

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

烧制而成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

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

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通过视频的观看,让学生详细了解制造陶瓷的工艺,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为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提供保障。

9.教师过渡语:

一件优秀的陶瓷艺术品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去欣赏,造型与装饰。

造型指陶瓷整体的构造,装饰指的是陶瓷表面或者内部的图案设计。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陶瓷的造型与装饰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尤其是陶瓷的装饰,不同时期的古代陶瓷艺术品的装饰图案涵盖了当时的中国文化和社会习俗等等。

现在请大家一起看书,学习了解这些装饰图案的内涵。

10.学生自学课本、翻阅自带的有关陶瓷装饰图案的资料。

1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图案的知识。

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衍的祝福含义,彩陶上的鱼纹是多子多孙的象征;

瓷器上的龙纹样和云纹样很多,这些吉祥纹样内容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

12.教师归纳: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

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晨、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

我们把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是以象征和寓意来实现其价值的,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陶瓷装饰中尤为表现突出,丰富了吉祥图案的表现力,形成了画中有意,意传吉祥的普遍现象。

东周作为吉祥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象征四方顺达吉祥。

东周时期的吉祥纹样,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

唐代,经济繁荣,此时的吉祥如意题材众多,色彩华丽,气势雄厚典雅。

牡丹一直具有百花之王的称号,又象征着富贵繁荣,于是便有龙凤牡丹,凤穿牡丹的图案。

展现在陶瓷上的牡丹纹样,姿态各异,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

宋代陶瓷装饰常表现一些吉庆内容的纹样,如:

牡丹纹(代表着富贵),婴儿嬉戏等等。

明代,吉祥图案题材陶瓷装饰在这一时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装饰的主要内容,如:

五谷丰登,平安如意,年年有余。

学生以书本为媒介,开展自主学习,了解陶瓷装饰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巩固知识,拓展探究。

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陶器、瓷器的发展史,了解了它们的艺术特色,学习了鉴赏的基本方法。

现在请大家做鉴宝师,来鉴定老师带来的陶瓷艺术品是仿的什么时期的陶瓷作品,用你刚学习的知识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

2.教师展示两件陶器两件瓷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鉴赏。

(图13—图16)

(图13)(图14)(图15)(图16)

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鉴宝师鉴宝的活动让学生在拓展探究的同时体会获得知识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制作练习,实践探究。

同学们学会了鉴赏古代陶瓷艺术品,接下来我们一齐感受一下原始先民的制陶的程,进行“徒手捏陶”竞赛。

2.教师演示制陶步骤。

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

运用泥工技法仿制陶器的造型与花纹,并在其中表现一定的想法与个性。

4.学生尝试制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图17)(图18)(图19)(图20)

(图21)(图22)(图23)

(图17—图23为部分学生作品)

学生在制作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思维想象能力,造型和审美能力。

(六)展示作品,汇报交流。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交流创意,相互评价。

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并与同学交流。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心。

(七)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祖国古代陶瓷文化,学会了鉴赏陶瓷的基本方法。

请同学有机会常到陶瓷店、博物馆,运用自己所学的有关知识去看去品,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眼界,最终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不同时期陶瓷的艺术特色。

整节课充分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通过“陶瓷艺术博览会”;

扮诗人诵读赞美青瓷的诗文;

“徒手捏陶”竞赛等一系列生动有趣活动的开展,最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的教与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节课既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高中美术《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说课

课程类别:

国家课程

课型:

鉴赏课

教材分析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

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

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

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