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三下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463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三下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三下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三下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三下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三下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三下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三下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三下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三下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在这一单元里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

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3、学习步骤与方法

本学习领域的计算教学,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应道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标准》提倡数学计算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量与计量着领域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

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验。

4、本学习领域共安排了42课时。

二、空间与图形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2、知识要点

本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学习方法与步骤

采取感知……探索……归纳的学习步骤,教材安排的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感知是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感受和认知;

探究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发的有一定层次的探讨活动;

归纳是对学习材料给出有结论的描述。

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4、课时安排:

本学习领域共安排了10课时

三、统计与概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新的观念、理解新的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自行借助观察、猜测、实验等来体验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4、课时安排

本学习领域共安排了4课时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本册教材在根据学生的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安排了“填一填、说一说”“掷一掷”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探索的过程中,运用各种已学的数学知识、采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这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都起到促进作用。

借助于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让学生自行探索,去寻找解决知识的要点;

学生搜集调查有关的数学知识,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本学习领域共安排了5课时

五、解决问题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安排的排列与组合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数学广角”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

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学习方法与步骤:

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采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的学习方法。

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

本教学领域共安排了3课时。

 

单元方案

第一单元测量

一、知识要点

本单元的内容有:

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完本单元后,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三、学习步骤与方法

1、学生在已有长度单位知识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的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学习的内容都是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因此学习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2、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3、小组合作,提出问题,通过探索去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

本单元教材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加法

2、减法

3、加、减法的验算。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加减法的基础进行教学的,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除了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外,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开放题,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知识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计,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三、学习方法与步骤

1、让学生用身边熟悉的事例,从中引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2、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进行加减法计算的学习。

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

3、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单元四边形

一、知识要点: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

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食物的估量等。

第一段主要学习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段主要学习周长的含义和计算。

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二、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标准》经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各个分支进行结合,更好的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

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应道学生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

探索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既解决问题。

二、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过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学习步骤和方法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态度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了课堂气氛紧张,使计算教数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因此学生在学习这单元的内容时,让学生联系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个生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的得到结果,揭示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强调学生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从直观、象形、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学生各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活动。

第五单元时、分、秒

本单元教材内容分三个阶段学习: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第二阶段是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第三阶段就是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具体编排内容如下表:

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

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实践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1、从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利用直观教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本单元先出示口算乘法,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顶峰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

笔算、估算的学习是有了口算的基础下学习的。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意识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体会乘法计算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

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含义。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简单的口算乘法。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活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进行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学习有机结合。

2、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

2、简单的分数加法、减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单元的分数都是分母比较小的分数。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人数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第八单元可能性

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事件繁盛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指导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1、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加强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

2、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排列数与组合数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思。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学习方法和步骤

1、恰当把握学习目标。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

3、动手实践,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课时方案

课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学习难点:

几分之一的含义的理解。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学具

学习方法与步骤: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2、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得新知。

3、小组合作,互帮互学。

4、练习巩固,深化新知。

5、课堂小结,拓展应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几分之几的认识,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彩纸条

分数的简单计算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每位学生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分数的简单计算

1、使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熟练掌握简单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可能性

(一)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课件、击鼓传花游戏内容。

2、小组准备箱子和红白颜色的球若干(两种颜色的球个数相等)

学习步骤与方法:

1、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2、观察信息,探索新知。

3、小组合作,交流心得。

4、互帮互学,深化新知。

课题 

可能性

(二)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列出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盒子与不同色的小球。

可能性(三)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简单的组合

学习内容:

教材第112页例1。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课件、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2、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简单的排列

教材第113页2。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课件、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

教科书114页例3及“做一做”。

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

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学习用具:

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

实践活动 

掷一掷

活动内容:

课本118页和11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活动过程:

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一、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