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6433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9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珠海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珠海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珠海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珠海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海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珠海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珠海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1.优势15

2.劣势16

3.机会17

4.威胁18

三、积极构建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钻石体系”19

1.“钻石体系”的现有问题分析19

2.“钻石体系”的要素互动与现有竞争力获得19

3.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20

第四部分珠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1

一、发展原则21

二、发展思路21

三、发展定位22

四、发展领域23

五、发展目标24

六、空间布局24

第五部分珠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25

一、完善石化产业服务,培育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25

二、加快引进产业龙头,推进石化产业快速发展25

三、强化石化产业链条,加快石化产业集群建设26

四、积极采用多种方式,保障石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26

五、优化整合相关资源,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7

第一部分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行业背景

一、国际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发展特点

(1)北美、欧洲和亚洲仍呈三足鼎立之势

  北美、欧洲和亚洲一直是世界石化市场最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地区,但所占比重已开始下降。

2003年以前,80%的石化产品生产和消费都集中在这三个地区,但是最近一年来随着俄罗斯能源外交的政策执行,欧洲市场比重上升。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石化产业开始进行结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保留发展高新技术化工领域,能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大宗化工产品的生产逐步从西欧、北美向亚太、拉美、中东和东欧地区转移,北美和西欧地区占世界石化市场的比重也因此逐渐下降。

(2)中东和亚洲为近年石化业发展最快的地区

受市场、贸易、油价、汇率等影响,特别是愈来愈严格的环保要求,迫使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而转向在资源国家或拥有广大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和合资办厂。

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在全球所占比例已从1992年的18.3%提高到2005年的26.1%,超过了北美24.5%的比例。

尤其是以乙烯为标志的产能转移,随着亚太和中东的迅速崛起,石化产业重心也在东移中。

(3)供需矛盾主要集中在北美、中东和亚洲三地,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世界石化市场供大于求的地区主要为北美,其次为中东和中东欧,供不足需的地区主要有亚洲、中南美和非洲等地。

近年随着世界石化格局的调整,各地区供需平衡出现了新的变化:

1)中东超过北美成为供大于求最严重的地区;

2)亚洲供不足需局面愈发明显;

3)兼并和重组风潮使得石化产品生产能力更趋集中化。

2.发展趋势

在今后几年间,世界石化工业将继续蓬勃发展,全球供需格局将呈现以下特点:

(1)中东石化产业的地位上升

以往美、欧、亚三足鼎立的格局将被打破,中东和亚洲将成为促使世界石化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中东在世界石化业的地位将上升到和西欧相当的位置。

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三个地区占世界基本石化产品产量的80%,但2005年已下降到50%。

在2006~2010年间,中东占世界石化业的比重将持续上升,而北美和西欧由于将投资计划转移到海外,本土的石化业发展速度放缓,在世界石化市场中的比例将呈持续下降的趋势。

以往以美、欧、亚三个地区为主体的市场格局将被打破,而转变为亚洲、北美、欧洲和中东四方各据一方的多元化格局。

(2)中国的产能将迅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继续建设大型乙烯装置,其中包括:

中海壳牌80万吨/年、独山子从22万吨/年扩至100万吨/年、ExxonMobil-福建炼化80万吨/年、镇海100万吨/年、抚顺80万吨/年、天津80万吨/年、四川80万吨/年、ExxonMobil-广州石化80万吨/年、广东茂名从38万吨/年扩至80万吨/年、台塑集团拟在宁波建150万吨/年的项目。

如果上述乙烯项目均能实施,到2010年中国将新增乙烯产能830万吨/年,届时乙烯总产能将达到1500万吨/年,比2005年翻一番还多。

(3)亚洲的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虽然亚洲地区大力发展石化业,但其产能扩建速度(5.0%)仍然跟不上其需求增长速度(5.4%)。

到2010年,预计该地区石化产品生产能力为3.2亿吨(折算的乙烯当量),如按略高于2005开工率的开工水平估计产量约为2.9亿吨,供需缺口约为2600万吨,较2005年890万吨的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

而中东地区仍将是世界石化业投资的热点,2005~2010年间,其石化产品的产能增加约占世界新增产能的24%,主要出口到亚洲和西欧地区。

这两个地区和中东之间,尤其是亚洲和中东间的石化产品贸易量将会非常巨大,远远超出现有水平。

(4)腈纶链和锦纶链产品发展速度将加快

聚丙烯和涤纶链产品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但增长速度相对1998~2005年间有所减缓;

而腈纶和锦纶受工业需求和来自发展中国家需求加快的影响,发展速度将超过现有阶段,并进一步带动丙烯腈和己内酰胺的发展。

(5)合成树脂成为合成材料中发展最快的种类

随着合成树脂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以及对其它材料取代力度的加大,如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其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出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在三大合成材料中所占比重将逐步提高。

预计2010年,世界合成树脂的需求量将达1.9亿吨,占三大合成材料的72%,较2005年增加6个百分点;

亚洲地区发展更是迅速,其合成树脂所占比例将达到71%。

二、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发展特点

我国石化市场经过20余年的快速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相当规模,并在世界石化市场战局了重要的地位。

从近年来我国石化发展情况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1)我国石化产品的需求年均增长速度在高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一直保持高位增长

1998年以来,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退,入世后塑料制品、纺织品和轮胎等下游制品出口量的大幅提高,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极大地带动了我国石化产品市场发展,石化产品需求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2)中国对亚洲乃至世界石化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加

中国石化工业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不但是世界最大的涤纶生产和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合纤原料最大的进口国,合成橡胶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二,乙烯生产能力也在2003年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对亚洲乃至世界石化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相对生产,我国石化产品消费在亚洲市场占有更大的比重。

(3)聚乙烯、ABS、PTA、乙二醇和CPL等产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虽然我国近年石化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由于下游需求增长非常迅速,很多石化产品仍处于供不足需的状态。

从近年我国各主要石化产品的自给状况看,聚乙烯、ABS、PTA、乙二醇和CPL的自给率都在50%以下,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与此同时,一些产品的自给率还在不断下降,对外依存度较高。

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在此领域最大的贸易伙伴。

(4)国内石化产品的市场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

我国石化产品的消费市场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如塑料制品,不仅产量大,而且档次相对较高,对原料的需求也是多样化和专用化,可以说这些地区的塑料加工业代表着当前我国树脂加工的技术水平,目前,国内使用专用树脂的厂家大部分集中在这些地区。

我国合纤消费也主要集中在上述地区,根据分析全国化纤布的产量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沿海6省市化纤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90%,华东5省市就占85%以上,其他省市的比例大大低于上述地区。

合成橡胶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福建省,其中山东省是我国橡胶工业规模最大的省份;

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也是橡胶工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其中江苏、上海市、福建省以轮胎和胶鞋为主,浙江地区以轮胎、胶鞋和胶带为主。

预计到2010年,我国石化产品的需求速度将保持在6%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合成材料消费国。

“十一五”期间我国石化产业总体发展趋势可用以下几句话来大致概括:

即国际化市场,科学化改革,发展加速,制约加剧,中国石化业由大到强、实现一番翻两翻的计划是机遇与挑战并重。

(1)全球进入高油价时期,持续影响不可低估

在高油价形势下,各主要资源国家对本国油气资源主权的控制明显加强,尤其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效果已经显现,不少新兴资源国家勘探开发和对外开放力度明显跟风加大;

欧美大型石油公司加大了各地优质油区和资源区的进入和掌控力度。

可以预见,今后围绕能源资源的经济战(包括大型油气管线)和控制将更趋于激烈,并具有了政治、军事色彩。

在我国开采南海石油的问题上,这一点已初现端倪,我国石油石化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国际石油资源的竞争压力和难度将更大。

与此同时,国际大公司大力勘探开发利用天然气,抢占新型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先机和战略制高点,并加强了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垄断,这对初出国门的我国石化企业既是挑战又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2)资源导向下,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步伐将加快

1)中日韩三大石油消费国应加强在能源方面的合作;

2)台湾地区对大陆出口依存度将进一步加大;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使石油石化领域的互惠互利合作和竞争更为便捷;

4)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即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

5)中澳新自由贸易区在推动中,尤其中国与澳大利亚在天然气方面的进一步合作将成为主要内容;

6)中国-海湾六国经贸合作将进一步发展,竞争机遇挑战并存。

(3)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增大

以欧洲化学品新政策的出台为代表,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加大了对我石化产品及其下游加工产品和关联产品的隐形绿色壁垒和反倾销,预计“十一五”期间这种壁垒和贸易摩擦将有增无减。

(4)我国仍将是世界石油化工投资的重点地区

由于我国石化业拥有较好的生产基础,且需求缺口巨大,我国仍将是世界石油化工投资的重点地区。

因此在“十一五”期间,预计下一个盈利高峰期在2011~2013年,这之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将成为国内外投资者投资的热点行业。

我国产业内部更应该重视发展质量和技术水平。

石化业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规模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国内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5)民营企业将在国内国际占有一席之地

民营石化企业有可能取得快速发展,并有望进入中上游领域,如炼油、乙烯、芳烃和精对苯二甲酸等领域以及原油及成品油的进出口和仓储业务。

(6)贯彻循环经济理念走园区化发展道路

我国石化行业面临环境保护、能源紧张和水资源短缺的挑战,尤其是地处市场中心的华东和华南地区,产业升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低能耗、低污染)将成为发展重点。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至今,因布局分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已暴露无遗。

通过建设化工园区,生产装置的集约化、装置间的原料互供,对区内基础设施、物流设施、三废处理设施、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等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建设,能有效地提高原料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降低区内项目的建设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园区建设将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今后化工生态园区将成为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

(7)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更加关注石油和化学工业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兑现入世承诺,国内外投资者将享受相同的国民待遇,并将逐步解除对竞争性行业投资限制,外资进入将呈现高潮。

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石油化工上游行业的趋势上升,非化工主业的大型企业关注投资化工产业,更加关注资源性产业。

预计今后外国资本、民营资本和金融资本组成的投资财团在我国石油化工项目建设中将起重要作用。

(8)强化宏观调控,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

近几年,石化产品市场较好,新上项目较多,也出现一些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的情况。

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和即将出台各类产业指导目录,“十一五”期间将强化相关法规的执行和监督力度,禁止不公平竞争和无序竞争,保证行业健康和快速地发展。

三、广东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未来5年是广东省石化工业产业升级和总量扩张的关键时期。

根据《广东省石化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未来广东石化工业的发展不仅将使广东成为国内石化工业强省,同时也将成为亚洲石化生产中心之一。

1.广东已形成完善的石化产业链条

从广东产业基础看,迄今为止,广东石化工业已基本形成从上游原油开采、炼油、乙烯生产到下游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橡胶加工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一定规模,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之一。

2.广东沿海石化产业带初现端倪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广东“十一五”石化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将我省打造为亚洲主要的石化基地之一。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宏伟发展目标,2005-2010年规划投资1800亿元,打造“三个五”计划,即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包括中石化广州分公司炼油扩建至1300万吨、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扩建至2000万吨、中石化湛江东兴炼油扩建至800万吨、新建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规划“十一五”期间再新建1500万吨/年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包括中石化茂名乙烯扩建至80万吨工程、中石化广州乙烯扩建至100万吨工程、中海壳牌惠州南海石化80万吨/年乙烯项目、争取新建汕头乙烯项目(CPP或HCC技术)、规划“十一五”期间再新建2个100万吨/年乙烯装置)和5个石化基地(包括大亚湾石化基地、茂湛石化基地、广州石化基地、以珠海西区临港石化基地为核心的崖门口石化基地和汕潮揭石化基地),使广东石化工业在总量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迈上新台阶。

这个宏伟的蓝图一旦绘成,广东南部沿海将从东到西形成一条气贯长虹的大石化产业带,一个设备及管理理念先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亚洲主要石化基地将呈现在世界面前。

3.广东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潜力巨大

广东拥有众多的沿海深水大港,这是具备发展石化产业的天然优势,更重要的是广东石化产业无论在市场空间方面还是资本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

从国内石化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能源的匮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基础原材料产业的石化工业发展潜力巨大。

专家预测,2005-2010年期间,我国石化产品需求的增长将超过GDP的增长,高档润滑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烯烃、芳烃及其它石化产品,国内供应能力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从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势看,跨国石化巨无霸正积极利用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以及产品和服务上的优势,向拥有丰富资源和广大市场的亚洲地区拓展。

而我国和中东原油生产国已成为跨国公司重点出击的投资地。

近几年来,经济发达而能源缺乏的广东,早已被BP、壳牌、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外资巨头紧紧盯上。

同时,为占领目标市场,跨国公司在跨国投资和合作上逐步放松了对其专有技术转让的限制。

这对于广东而言,无疑是一个“以市场换资金和技术”,实现石化产业升级的良机。

第二部分珠海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产业发展呈现重型化趋势

从全球发展趋势看,真正支撑经济增长的是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即使高科技和服务业十分发达的美国,石化、汽车、机械设备等重化产业仍是其经济增长的支柱。

在珠海向高加工度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新阶段推进时,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等产业显示出强大的潜力,2007年,珠海工业适度中性化,轻重工业的产值比重从2006年的41.2:

58.8调整为39.5:

60.5,重工业产值比重突破60%,创建市以来的历史新高。

珠海临港工业区目前基本形成以石化产业为主导,电力、能源、造纸、钢铁等产业并举发展的临港型重化工业格局。

2.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

2007年珠海石油化工产业共完成工业产值235.35亿元,产业增加值39.1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6%,主要知名企业有英国石油(BP)、英荷壳牌、德国阿尔塔纳、韩国LG、中国石油、和记黄埔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联成化工、裕华聚酯、裕富通聚酯、长兴化工、东国氨纶、晓星氨纶、珠海中富等中外知名企业,珠海的石化产业企业中还有5家国务院直属50强大型企业和4家广东省50强企业,产品主要包括合成纤维单体、合成纤维聚合物、化学纤维以及各种下游衍生产品。

2008年5月,中国与委内瑞拉签订了2000万吨炼油合资公司框架协议,随后,国家环保部在珠海召开了“中委合资广东高栏岛石化2000万吨/年炼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技术咨询会,审查通过了环评大纲。

与此同时,珠海石油化工产业协会也已成立,现已发展会员企业50家,服务职能也在进一步健全完善中。

珠海的石化产业正在稳健快速地扩大规模,形成影响。

3.石化产业发展特色鲜明

珠海石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珠海石化产业目前主要拥有PTA和高级合成树脂两条核心的产业链,其中PTA产能将达到120万吨,全国第一,BP石油在珠海的PTA项目全部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可达250万吨,将成为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基地。

珠海合成树脂目前也已建成二期共8万吨的产能,待台湾长兴化工公司的二期8万吨合成树脂项目全部完工后,生产规模可达18万吨/年,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树脂生产基地。

在PTA项目的带动下,在珠海延伸出全国产能第二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和全国第一的PET瓶产业链,以PET瓶的生产制造为例,珠海中富作为国内PET啤酒瓶市场的先行者和最大的制造商,已经拥有了国内乃至世界先进的PET啤酒瓶制造技术,生产的PET饮料瓶已占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所需包装量的50%以上份额。

珠海还是全国仅有的三个烟用二醋酸纤维丝束生产基地之一,丝束生产速度达到一分钟555米,是迄今为止全国醋酸纤维丝行业最高的纺织速度记录。

此外,珠海的氨纶和玻璃纤维年产能分别达到2.4万吨和1亿米。

4.石化产业集群初现雏形

珠海的石化产业随着PTA项目的壮大而发展起来,高栏港已经成为华南地区主要的油、气、液体化工品集散中心,同时也是珠海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基地。

目前入驻高栏港经济区的石化行业中外企业共有168家,目前这些企业正在逐渐聚集成产业集群。

BP化工PTA(精对苯二甲酸)项目的建成投产,对其下游聚酯企业产生了积极影响,据统计,在BP的示范带动下,已有超过50多家下游企业落户珠海临港工业区。

随着PTA项目的建设投产,康普化工、美国气体、恒基达鑫等化学、仓储和码头项目都已相继建成投产,香港润达投资的150万吨芳烃项目、珠海功控聚酯项目等正在积极筹建。

与此同时,石化行业内的一批重大项目也开始运作,PTA二期按期开工,振戎集团的芳烃项目、壳牌润滑油、广东省LNG接收站、联成二期等一批项目也开始建设,珠海特色石化产业集群雏形初现。

图1珠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5.产业基地区位条件优越

珠海临港石化基地地理自然条件相当优越,珠海港作为全国21个沿海主枢纽港,目前在建和计划建设的万吨级码头15个,并具备建设30万吨级以上原油码头的条件,年设计吞吐量可达1.5亿吨以上。

临港石化基地的陆路交通主要有粤西沿海高速、江珠高速、京珠高速、太澳高速公路、城际快速铁路及即将开工建设的广珠铁路和港珠澳大桥;

水路可与珠江主航道西江相连,可实现江海联运,直达粤西和广西等内陆沿江地区;

空运方面珠海周边有香港、广州、珠海、深圳和澳门五个国际或国内机场。

因此,珠海完全可以在铁路、高速公路和水运的配合下,为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

目前,高栏港已建成有2个5万吨级油气码头、30万立方油库区、2个8万吨级化学品码头、37平方米综合化工库区和40万吨化学品库区,良好的地理区位为珠海石化产业的发展打量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珠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分析

本研究借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珠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在分析时,首先由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钻石模型”体系中的各要素作“重要性评价”,然后再对“钻石模型”体系中的各要素作“现实评价”,然后对“钻石模型”体系中的各要素的“重要性”和“现实评价”计算平均得分(表1),并对这一平均得分进行标准化,最后用标准化后的数据绘制出分析图(图2)。

横轴表示钻石模型体系中各要素的重要性,越往右,重要性越高;

纵轴表示钻石模型体系中各要素在珠海的现实表现,越往上,现实表现越好。

统计结果显示,石油化工产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珠海的现实评价较高,多数在平均值(5分)以上,但相比较,各要素之间仍然存在差异。

下面运用“钻石模型的SWOT分析”分析珠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竞争态势。

一、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综合评定

统计结果显示,石油化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珠海的现实评价较高,多数在平均值(5分)以上,但相比较,各要素之间仍然存在差异,相比较的差异性分析通过上图3的“钻石模型的SWOT分析”得出。

1.重要性高/现实情况好的“重点优势”区域

分布在这一区域内的要素不仅重要性高,而且现实表现也较好,是珠海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重点优势,应继续保持和加强。

珠海石化产业集群内的“重点优势”很多,共有21个,占32.8%。

包括:

用水充足、方便;

用电充足、方便;

用气充足、方便;

生产用地充足;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运输网络完善(连接高速公路、港口、货物集散地和临近城市);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合理;

与国内其他同业集群相比,本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优势;

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方面有良好的合作;

本地产业集群内有专业批发市场;

有便捷的出口检验、报关、海关通道等;

本地工商/税务部门廉洁高效;

本地海关部门廉洁高效;

本地其它政府部门廉洁高效;

政府政策稳定,有中长期发展规划;

本地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境内外资金);

本地政府引导企业科技创新;

制度环境好;

政府管理能力强;

企业所属的产业比较聚集,产业空间布局合理;

企业所属的产业结构合理等。

2.重要性低/现实情况好的“保持优势”区域

分布在这一区域内的要素虽然现实表现较好,但由于其重要性相对较低,因此只是产业发展的保持优势,应继续保持。

珠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内的“保持优势”要素不多,共有8个,占12.5%。

气候环境适宜;

治安环境良好;

有方便快捷的企业融资渠道;

本地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公平竞争;

有便捷的产品检测系统;

有便捷的产品质量认证;

会计业、企业管理顾问业发达;

本地政府积极培育大的龙头企业等。

3.重要性高/现实情况差的“急待改善”区域

分布在这一区域内的要素,重要性很高,但其现实表现较差,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劲,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改善其现状,使其变成产业发展的重点优势。

珠海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内的“急待改善”要素共有15个,占23.4%。

可以便捷地招到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可以便捷地招到高素质的技术人员;

可以便捷地招到高素质的熟练工人;

国内市场的产品需求大;

国外市场的产品需求大;

国内市场的需求增长空间大;

国外市场的需求增长空间大;

与国外其它同业集群相比,本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优势;

企业在生产方面有良好的联合,如小企业为大企业代加工、贴牌生产;

原材料、配件、设备均可在当地采购到;

防灾快速反映系统发达(如消防、工业安全、天然灾害的预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