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6226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6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总复习讲义Word格式.docx

(1)常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记忆口诀

一价钾钠氯氢银 K+1 Na+1 Cl-1 H+1 Ag+1

二价氧钙钡镁锌 O-2 Ca+2 Ba+2 Mg+2 Zn+2

三铝四硅五价磷 Al+3 Si+4 P+5

二三铁 二四碳 Fe+2 Fe+3 C+2 C+4

二四六硫都齐全 S-2 S+4 S+6

莫忘单质都为零

(2)常见的原子团的化合价

原子团名称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离子符号

NH4+

OH-

NO3-

SO42-

CO32-

化合价

+1

-1

-2

原子团化合价的数值等于所带的电荷数。

(3)化合价的计算

①计算原则: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②计算步骤:

以重铬酸钾(K2Cr2O7)为例,求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

4.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1)左边

(2)右上角 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如:

   

(3)正上方 表示元素在化合物中所显的化合价,如:

(4)右下角 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如:

5.微粒结构示意图

(1)粒子结构示意图

阳离子

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X<2+8+m))阴离子

③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X=2+8+m))原 子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

金属原子,一般小于4个

(氢、氦、硼除外),易失电子,不稳定

非金属原子,一般大于4个,易得电子,不稳定

稀有气体原子,8个(氦为2个),不易得失电子,稳定

总结,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3)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示

意图举例

粒子

结构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S2-

相互转化

6.化学式的意义及相关计算

(1)化学式的意义

化学式的含义

以C6H12O6为例

宏观

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葡萄糖这种物质

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

表示葡萄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又叫分子式)

表示一个葡萄糖分子

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表示一个葡萄糖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十二个氢原子和六个氧原子构成

量的

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表示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表示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2)有关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①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和。

如:

C6H12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

6+1×

12+16×

6=180

②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注意:

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比)。

C6H12O6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12×

6)∶(1×

12)∶(16×

6)=6∶1∶8

③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

C6H12O6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53.3%

7.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一格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抢分宝二 化学实验

1.常见仪器的识别

2.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①取用原则:

“手不摸、嘴不尝、味扇闻”。

②节约原则:

未指明用量时,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防污染原则:

用剩药品即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容器中。

④闻药品气味的方法

(2)固体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镊子夹取。

②固体药品的称量(天平的使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较多量:

直接倾倒

②取用少量:

滴管滴加

【易错警示】a.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b.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c.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以备再用;

d.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

③取用一定量:

量筒量取

首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在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滴加至刻度线。

(4)物质的加热

①酒精灯的使用

②给固体加热

③给液体加热

(5)仪器的连接

①连接玻璃管和橡胶塞/胶皮管:

润湿、转动

②连接试管和橡胶塞:

转动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置

方法

注意事项

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若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并且不下落,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若实验现象不明显,可以用酒精灯对试管底部微微加热

加入一定量的水,使长颈漏斗的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与锥形瓶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要先使长颈漏斗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6)稀释浓硫酸(玻璃棒作用:

搅拌、散热)

(7)测定溶液pH

(8)过滤

(9)蒸发

3.教材基础实验

(1)常见气体的制取

O2

2H2O2

2H2O+O2↑

2KClO3

2KCl+3O2↑

2KMnO4

K2MnO4+MnO2+O2↑

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H2

Zn+H2SO4===ZnSO4+H2↑

①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

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③用高锰酸钾粉末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小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被氧气吹入导管,堵塞导管。

举例: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

固液

/液

液不

加热

A装置安装简单,用于制取少量气体,实验时加入药品不宜过多,防止产生气体过快,使液体溢出试管;

B装置便于添加液体,用于平稳反应并制取较多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体中,形成液封,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C装置可控制反应速率,用于剧烈反应并制取较多气体;

D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用于平稳反应并持续时间较长的制取气体,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到多孔塑料片下面;

固体药品要为块状。

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制二氧化碳、用双氧水制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排空

气法

①导气管伸入到气瓶底部,充分排净集气瓶中的空气;

②密度比空气大的用向上排空气法(如CO2、O2),密度比空气小的用向下排空气法(如H2、NH3)。

③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操作简单,但纯度不高

①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口即可,这样便于操作,利于水的排出;

②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③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但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

检验

O2            CO2

验满

O2          CO2

(2)多功能瓶的使用

目的

进出方向

排水法收集气体

b进a出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a进b出

检验、干燥、除杂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①实验原理

4P+5O2

2P2O5。

②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冷却后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

③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④红磷替代物的选择

条件一:

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条件二:

只与O2反应,条件三:

反应物为固体或可以被吸收的气体。

(4)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实验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正确操作及操作目的

a.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等火柴快燃尽时,伸入集气瓶(提高铁丝的温度/使铁丝达到着火点);

b.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c.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d.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②木炭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

红热、无烟、无焰;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C+O2

CO2。

③硫/磷在氧气中燃烧

硫燃烧:

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磷燃烧:

放热,生成大量的白烟。

S+O2

SO2;

实验注意事项

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入少量水,吸收生成的SO2、P2O5,防止污染空气。

④镁在空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

2Mg+O2

2MgO。

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及原因

镁条+石棉网的质量<镁条燃烧后的产物+石棉网的质量→镁条燃烧过程中有气体(氧气)参与,最后生成物为固体,故固体质量会增加。

⑤氢气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2H2+O2

2H2O。

(5)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图1是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图2是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特别提醒】用对比法比较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需控制除催化剂外其他的量都相同,如H2O2溶液的质量及浓度、催化剂质量等。

(6)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1)实验现象及解释

烧杯A中溶液逐渐变红,烧杯B、C中溶液不变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进入A烧杯中,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2)结论: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推论:

由上述实验还可得出:

①分子很小;

②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7)制取蒸馏水

①实验注意事项

a.烧瓶底部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b.导管口位置:

烧瓶中导管稍出头→利于水蒸气导出;

试管中导管伸到试管底部→充分冷却蒸馏水。

②蒸馏前后水的硬度比较

取相同体积的蒸馏前与蒸馏后的水,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蒸馏后的水比蒸馏前的水产生的泡沫多。

(8)水的电解

①实验装置:

  

②反应原理:

2H2O

2H2↑+O2↑

③实验现象: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或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或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且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④气体检验及现象

a.正极: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b.负极: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⑤实验结论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

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9)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稀盐酸与碳酸钠固体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

反应

原理

2P2O5

2NaOH+CuSO4===

Na2SO4+Cu(OH)2↓

2HCl+Na2CO3===

2NaCl+H2O+CO2↑

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气球鼓起,冷却后气球变得比反应前更瘪,天平保持平衡

有蓝色沉淀生成,天平保持平衡

有气泡产生,碳酸钠粉末不断减少,天平向右倾斜

总结

①所选的化学反应现象要明显;

②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进行实验,则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特别提醒】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10)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①二氧化碳倾倒实验

如图,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

 现象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现象:

a.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加热后,溶液又变紫色。

分析: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b.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CO2↑+H2O),溶液又变成紫色。

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

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应用:

检验二氧化碳。

④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集气瓶倒置后,玻璃片不掉下来。

CO2+2NaOH===Na2CO3+H2O

玻璃片不掉下来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集气瓶内气体减少,导致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11)燃烧条件的探究

①热水的作用——提供温度、隔绝空气

②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甲: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燃烧需要氧气;

乙:

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2)金属与纯金属的相互刻画

合金与纯金属相互刻画

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结论

纯金属表面有较深的划痕→合金的硬度强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

(1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

两盐夹一金

两金夹一盐

实验图

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反应

化学方

程式

2Al+6HCl===2AlCl3+

3H2↑、Fe+2HCl===

FeCl2+H2↑

Fe+CuSO4===

FeSO4+Cu

2Al+3FeSO4===

Al2(SO4)3+3Fe

①中没有气泡产生;

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

③中产生气泡的速率缓慢

①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②中无明显现象

①中铝丝表面有黑色物质附着;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结论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铝>铁>铜

注意

事项

①实验前金属必须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②做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时一般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不用硝酸和浓硫酸;

③金属与盐反应时,盐必须是可溶的;

④并不是所有排在前面的金属都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K、Ca、Na

(14)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

①金属锈蚀的条件:

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同时接触。

②实验设计

条件

A.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

B.铁钉全部在水中

C.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装置图

生锈程度

不生锈

易生锈

AC对比,铁钉生锈的条件是与水接触;

BC对比,铁钉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由ABC得出铁钉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或氧气)同时接触

③实验反思

(15)金属冶炼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原理

Fe2O3+3CO

2Fe+3CO2

实验操作顺序及目的

点燃右端酒精灯(尾气处理)→通入一段时间CO(赶尽装置内的空气)→点燃酒精喷灯(使反应发生)→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直至玻璃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防止玻璃管内压强减小,使澄清的石灰水倒吸入玻璃管中)→停止通CO,熄灭右端酒精灯。

实验现象及分析

玻璃管中红色粉末变为黑色→有铁生成;

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二氧化碳生成。

②木炭还原氧化铜

反应原理

C+2CuO

2Cu+CO2↑

现象→分析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氧化铜(黑色)被还原成铜单质(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16)溶解性实验(控制变量法)

①实验目的

实验一:

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实验二:

比较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②实验现象及结论

氯化钠在水中溶解,在汽油中不溶解→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碘在水中不溶解→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17)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①操作步骤

a.计算:

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

b.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c.溶解:

将称取的氯化钠和量取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

d.装瓶: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②误差分析

a.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

称量时,固体药品和砝码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

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烧杯内原来有少量的水;

将固体药品倒入烧杯时部分药品洒在外面或纸片上残留少量固体药品;

固体药品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b.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

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18)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以HCl和NaOH为例)

①反应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一般选用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无色且遇酸碱变化明显(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

③实验现象及分析

操作、现象→溶质成分分析(不考虑酚酞)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只含有NaOH;

向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溶液颜色变淡→含有NaOH、NaCl;

继续滴加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只含有NaCl;

继续滴加盐酸,溶液颜色不变→含有NaCl、HCl。

(19)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①步骤:

称量、溶解、过滤、蒸发。

②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量筒、托盘天平、砝码、坩埚钳。

③玻璃棒的作用:

a.搅拌,加速溶解;

b.引流,防止液体飞溅或冲破滤纸;

c.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④误差分析

产率偏低:

a.溶解时未溶解彻底;

b.蒸发时液滴飞溅;

c.转移时有少量晶体沾在滤纸上。

产率偏高:

a.过滤后滤液仍浑浊;

b.蒸发时晶体未干燥彻底。

(20)铵态氮肥的检验

方法一

方法二

操作

将肥料(NH4Cl)与熟石灰[Ca(OH)2]粉末在研钵内混合,研磨,闻气味

取适量NH4Cl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NH4Cl+NaOH

NaCl+H2O+NH3↑

抢分宝三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共存

1.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氢气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

纯净的氢气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附着

一氧化碳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烧杯内壁上澄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