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6078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物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生物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生物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生物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生物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物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1Word格式.docx

《中学生物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物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1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物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1Word格式.docx

4.1.4探索求异,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力6

4.2“生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7

4.2.1出示探究问题8

4.2.2小组合作探究8

4.2.3组际间互相交流9

4.2.4总结规律9

5实施互动生物教学的思考9

5.1细心思考,精心备课10

5.2善于导课,激发兴趣10

5.3善于引导课堂气氛,培养个人魅力11

5.4发挥好主导作用,转变教师角色11

6结语12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中学生物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

欧俊

(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级生物科学(师范)专业重庆万州404000)

摘要:

互动教学的方式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互动状态。

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互动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并探讨了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以及实施生物互动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生物教学;

互动;

教学模式;

1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提供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也不再只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其中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多主体间的互动作用,教学过程也应该从单向地、机械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向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转化【1】。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了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这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课堂教学的行动纲领。

互动式教学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转变成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种形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在中学生物课程中运用互动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题意识,这也是新时代对于生物科学教育的要求。

2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

互动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的教学结构模式。

把传道、授业、解惑看作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沟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得到调节,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互动式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它使学生成为生物课堂中真正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2】。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价值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用生物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有关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参与对话、讨论与交流,师生共同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教与学的过程。

3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生物课堂教学,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重理论却忽略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即便是实验课也是死气沉沉,让生物课变成了“死物课”,这不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

而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差异在一个字:

“动”。

传统教学是教师主动,脑动、嘴动、手动,结果使学生被动,神静、嘴静、行静,从而演化为灌输式,一言堂。

而互动式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真正做到“互动”,“教师主动”和“学生主动”,彼此交替,双向输入,多言堂。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互动式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3.1对象的主体性

传统教学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接受主体的教育过程。

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学会学习、思考和研究,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的、主动的、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的社会主体。

教师的权威性、思维方式、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教学的深度、广度、高度“三维空间”受到挑战,教师的因势利导,传道授业,谋篇布局等“先导”往往会被学生的“超前认知”打破,主导地位在课堂中被切换。

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启发教育、优化知识结构和强调机会均等,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不是现实的和完成了的“主体”,而是一种生成的、建构的、发展的主体,而且这种生成、建构和发展只有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实现。

3.2人格的平等性

在互动教学中,师生以民主、平等的关系出现,师生之间形成人格上的平等,由知识、经验、思想道德的授受关系变成朋友式的谈话、磋商的关系,变成相互理解、欣赏、达成默契的关系。

教师以平和的心态帮助学生选择信息,追求知识,培养能力,创造发展,以一个首席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与学生共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一切思想强迫、话语霸权、人格歧视等都让位于平等的对话、彼此的沟通和真诚的交流,使互动的课堂充满和谐、民主和自由。

当师生的人格彼此平等的时候,学习个体才会形成心理上的自由和宽松,互动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心扉,彼此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3.3内容的生成性

传统的教学仅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分组编码”,让学生认知。

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性知识的发挥和师生互动知识的生成。

而互动教学模式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

其教学过程不是书本知识的忠实地传递和简单地接受,而是将教科书上的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教师的知识三者“投放”到课堂这个巨大的共振器中,经过相互碰撞、剧烈的震荡,促成这些知识间的融合、修正、生长和发展,从而内化到学生的情感体系和认知结构中去。

3.4方式的交互性

传统教学只讲教师影响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作用。

互动式教学是教学双方进行民主平等协调探讨,教师眼中有学生,在与学生交流中形成心灵的撞击与融合,观念的趋同。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倾听学生对问题的想法,发现其闪光点,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真正产生心理共鸣、观点共振、思维共享、影响共有。

互动教学模式注重信息的多维互动,即信息发送、接受、理解、加工不全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单向度的、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双向的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的过程。

这里面的信息,不只是学科知识,它还包括兴趣、情感等要素。

教师的作用就表现在对教学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激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共同塑造一个“教学文本”,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理解和精神共享,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和自主发展,形成一种共同探索、教学相长境界。

4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发展心理学的“双主体”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媒体是教材。

即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通过积极探究,使“死”的教材转化为“活”的能力。

但从“学”的角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则是认知的主体,因此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并获取知识,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可见,互动式教学过程应包括两个层面,即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互动,如下图所示:

4.1“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4.1.1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质疑问难

互动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和提问的技巧。

首先,教师营造的问题情景要具有新颖性、独特性,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

其次,要选取适宜的问题形式。

教师的提问应该既能帮助学生温故与知新,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既能面向优生拔高,又能照顾差生保底。

同时,还应保留适当的停顿时间让学生思考,鼓励和接纳学生的不同答案【3】。

例如:

生物领域中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基因工程”、“艾滋病”、“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等。

学生第一次听说克隆羊多莉的报道,很容易产生例如“能否用同样的方法克隆人或其他动物?

”、“克隆技术有什么作用?

”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信息的能力。

在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诱导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激发的是一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施互动教学,学生构建了生物新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互动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切合学生实际的序列性问题,采用“以学习的个性和共性为基础的‘主题-探究-表达’模型”【4】,教学过程一般设计为一个不断的设疑、破疑、再疑的过程。

以引导学生的思路,形成思维波澜,使他们的思维力由潜伏转入活跃状态。

互动教学模式大多沿着“无疑-有疑-无疑”这样一条波浪式的路线前进。

教学中学生敢于向教师问难,向教材质疑,教师也敢于向教材质疑和向权威问难。

教师一般在不易产生疑问之处或容易搞错之处设疑,唤起学生心理中的疑窦,产生求索志向和动机。

4.1.2把握“最近发展区”,强化互动的深刻性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师生交流的桥梁。

适宜的问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叩开知识的大门。

但随意的、粗糙的、质量低劣的问题只能是流于形式,可能还会起反作用。

因为问题过易,学生容易产生惰性和厌倦情绪,失去参与互动的兴趣;

问题太难,学生高不可攀,其思维启动不起来,反而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丧失探究的勇气,到最后也只能是教师自圆其说,达不到思维互动的目的。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留有讨论的余地,要让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加工后能得到答案。

如讲“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为了让学生树立起“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的观念,如果出示“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必须保持细胞的统一性”的填空题,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太小。

但如果要求学生设计“验证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的实验,这样过于开放的问题,学生又无法下手。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如下问题:

为了研究细胞核是否为活细胞所必需,一位生物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

他研究了100个细胞,把每个细胞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有细胞核,另一部分没有细胞核,所有的细胞都放在同样的环境中培养,他得到了这样的实验数据:

时间/d

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1

79

2

78

3

77

4

74

10

67

30

65

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81

62

20

请回答:

(1)如果你是这位科学家,你怎样解释上述数据?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有人质疑这位生物学家,要求他对这么多细胞有核部分的死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请你尝试为这位生物学家辩护,替他作出解释【5】。

学生通过认真地分析数据、比较结果,积极地讨论,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使学生初步学习了实验设计要点,学会了摄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深深地记住了“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这一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思维状态,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深化。

4.1.3思考探索,诱发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源头活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有静听的权利,而没有思考的自由。

互动教学模式把思考与探索视为核心环节,采用启发、引导和点拨等方法,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对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自由表达,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有价值的问题之时,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

学生的这一认知的过程就是经主动探究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去尝试解决问题,由此充分展现个性。

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教给相应的策略,使学生的新旧知识、纵向与横向知识以及此类与彼类知识之间产生联系,造成认知冲突,形成独到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和思维活动方式的信息反馈,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深化和总结提炼。

通过教学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促进其问题意识的形成并不断得到深化。

当学生受到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之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变换质疑问难思维的角度,逐步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并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独自的见解,从中培养他们能在复杂的条件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4探索求异,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力

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但有了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

直觉思维、想象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都是其中重要的思维形式。

任何发明创造总是建立在“求异思维”基础之上的,倘若没有“求异”,也就无所谓“创新”。

互动教学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互动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动参与

教学。

而作为导体的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应在设计生物教学方案时使学生不断面临新的学习任务,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习惯于给学生现成的东西,学生也往往习惯于接受现成的东西,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

所以,老师在课堂中适当安排一些创新性、开放性较强的练习,既可满足那些提出问题有深度、有新意、有创造性的学生的需要,又能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借助实验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学中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发展性等得到完美的有机的统一【6】。

第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实验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变某些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提供一平台,从而实现知识、技能和思维的和谐发展。

第二,变观察思考为学生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课外实验是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

由于课外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因此实验方案设计、器材使用以及现象观察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须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与课堂实验相比其更具探索性,更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7】。

然而,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够吸纳新的知识,由此不断丰富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

知识结构越合理,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设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4.2“生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生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参与,并充分展示各自的个性,而且也有助于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在互探、互学、互帮、互促的过程中,将个人的发现转化为共同的财富。

因此,我们可建构如下“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出示探究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组际间互相交流→总结规律

4.2.1出示探究问题

在互动教学中,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这里的“问题”要与学生必学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且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

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

学生必须掌握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步骤,这些知识与步骤必须是便于检索和利用的,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可以来自于学习者、教师、教材、网络、其他一些资源,或由几种结合起来而产生。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使他们研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深入。

例如学生们常常问“为什么”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太宽,教师可以把其中许多问题收窄、使探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更深入、更加接近学习的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的过程,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探究,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又有趣又丰富的调查研究结果,同时获得生物学知识,有效地形成生物学概念。

例如在讲“DNA的结构”时,可以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DNA雕像图引入新课,出示探究问题“看似像麻花卷的DNA为什么能够成为高科技的标志?

它是怎么样储存遗传信息的?

它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

”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DNA的距离,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设问强调了DNA在生物科学发展以至高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为学生形成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样的理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出示探究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水平,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是教师利用教材提出问题。

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其归纳和分类,以便探究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授初中生物叶片结构内容时,课前让同学们采集不同的叶片,观察叶的特点。

在课堂上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观察和采集过程中,对植物的叶想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像叶片为什么是绿色、叶中间的纹络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等问题。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将这些问题归类,指出: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包括叶的结构和功能两大方面。

4.2.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要分一定的步骤展开。

可建立4至6人的异质小组进行,并给予时间上的充分保证,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切磋、取长补短。

教师可巡视或参与某个小组的讨论,了解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8】。

如在“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案例中,教师可以适时参与,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和进展,向小组同学介绍不透光的锡纸和琼脂这些实验材料,也可以对学生提出的新思路和新问题给予评价,将小组探究过程推向高潮。

这一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和谐交互。

合作学习可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性、民主性、沟通性与互动性。

组内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彼此争论,让学生在互教互学的情境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如教学“观察鲫鱼外形特征和内部主要结构”时,将学生分成8组去做“探究鱼的各种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的实验,第1、2组,剪去背鳍和臀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

第3、4组,剪去尾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

第5、6组,剪去胸、腹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

第7、8组,剪去所有的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

学生交流观察后向大家汇报。

4.2.3组际间互相交流

即在组长带领下,经过畅所欲言,共同探究,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得出较完整的答案之后,由小组派代表阐述各自的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在交流时,也可采取小组集体表演的方式汇报讨论的结果。

学生在交流时,应尽量让学生清楚地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与此同时还要学生学会真诚地倾听和征求其他组或其他人的意见。

发言中如出现错误或遗漏,可由本组其他成员纠正或补充。

如有疑问,其他组则可提出质疑并进一步展开讨论。

要学会评价其他组或其他人的见解,以博采众长,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尊重,形成互补,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总之,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展示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

4.2.4总结规律

为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对教学活动进行小结,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方向性评价,将知识技能目标的定向评价转变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统一的综合评价。

评价的原则是:

杜绝批评,鼓励为主。

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让同学们多一点成就感与幸福感。

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并引导学生将各组的观点、答案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由此形成共识。

5实施互动生物教学的思考

互动生物教学的关键是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上的体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互动状态【9】。

对于教师而言,实施高效的生物互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5.1细心思考,精心备课

在新课改的生物教学中,课题常以情景图、问题探讨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老师悉心准备,不仅要对所讲内容应融会贯通,而且要及时整理和更新教学案例,同时要生活知识丰富,以应对学生课堂上可能提出的各种疑问。

在备课时,应首先进行学情分析,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

然后,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找出探究点,然后设计出课堂教学的具体探究过程。

例如“细胞膜的结构”一节的教学,课前可搜集相关的科学发现的资料,将它们改编成

诸多小问题,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即通过实验观察

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然后进一步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的课堂设计

可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每

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5.2善于导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课堂互动教学也是如此,设计巧妙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引发学生有效的思维,还可以把抽象的、静态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动态的、容易理解的知识,真正把学生引入到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状态中来。

如何在课堂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对某些课型,教师可根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若干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

如在讲“水分的吸收”一堂课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开始就谈水分吸收的原理,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

这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其重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

其重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一个一个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思考,学生的注意力将快速集中起来。

5.3善于引导课堂气氛,培养个人魅力

互动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生动活泼和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鼓励学生勇于怀疑权威,不唯书、不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