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5859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格式.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格式.docx

土地改革属于农业领域,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

2.(2017·

浙江4月选考真题)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  )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选D。

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办法,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故选D。

下表是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情况,由此判断 (  )

时间

1955年

1956年3月

1956年底

比例

32.5%

80.3%

96.2%

A.从农业合作化速度上看,正处于“大跃进”时期

B.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改造完成

C.从农业合作化结果上看,完成了“八大”制定的任务

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解析】选B。

由图表数据可以看出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B正确。

3.(2017·

眉山高二检测)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有关经济建设问题调查研究的汇报。

同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的背景是 (  )

A.“一化三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B.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

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鼓舞

D.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有益实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决策提供理论来源,故A正确;

调查研究方法的运用是中国共产党决策的行为准则,与材料不相符,故B错误;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中国共产党决策的外部推动材料未体现,故C错误;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之时,故D错误。

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  )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三大改造任务即将完成,故②错误;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故④错误。

5.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请你选择一个题目将下面这幅宣传画反映的历史现象准确地表达出来 (  )

A.同舟共济,勇创佳绩B.乘风破浪,全面跃进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D.农业合作化,生产步步高

根据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是乘风破浪,全面跃进,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时的历史现象,故B正确。

《人民日报》“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1960年只有1篇。

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  )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大跃进”在农业上“以粮为纲”和工业上“以钢为纲”,故①错误。

②是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

“1958年有85篇”说明③符合题意。

从“1960年只有1篇”和内容上看出④符合题意。

6.(2017·

朝阳高一检测)1960年第四季度,毛泽东主席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搞几年慢腾腾,不要务虚名而得实祸,于是出台了“调整、巩固、提高”六字方针。

随后,周恩来总理又加上两个字为 (  )

A.恢复B.改造

C.跃进D.充实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1960年提出的八字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字方针的内容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因此周恩来总理又加上的两个字是“充实”,故D正确。

7.据有关资料显示:

1967-1976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

如果上述史料真实可信,那么这一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 (  )

A.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D.领导集团的团结奋进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意在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1967-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A、D不符合史实;

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抓经济建设,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在1975年,C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英国学者指出:

“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符合材料中“50年代早期”和“70年代后半期”的是 (  )

A.三大改造 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C.过渡时期总路线 三大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A中的“土地改革”不是70年代后期的史实,C中的“三大改造”是50年代提出的,D中的都是70年代后期的史实,故B符合题目要求。

8.(2017·

潍坊高一检测)许庆等人调查后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

形成中国“土地细碎化”的主要原因

是 (  )

A.农村土地革命的发展

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C.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中国由此形成了“土地细碎化”现象,D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一种“休养生息”政策,因为它 (  )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取消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

C.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D.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习惯

充分理解此处“休养生息”的含义,即缓和政策,使劳动者获得较大的自主权。

也可以根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回答。

9.(2017·

成都高一检测)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

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

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

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

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

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与材料中“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相符,故C正确。

10.(2016·

新疆学业水平测试)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上指出:

“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材料中的“新经济体制”指的是(  )

A.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新经济体制”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2017·

北京高考)据图8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材料没有体现该时期服务网点的变化,可排除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故B北京服务业的发展也无从体现;

由材料中1987年至1994年增长最快,可判断是受到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故C正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D错误。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这一认识 (  )

A.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

B.受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影响

C.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

D.彻底打破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

材料中“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说明国家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地位,这就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

12.(2017·

扬州高一检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很快,像华为、中兴、三一重工和联想等企业,都是优秀的民企,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在有些行业里是主力军。

”该材料可以直接证明 (  )

A.现代企业制度已在我国完全建立

B.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私有制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我国已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依据题干信息“像华为、中兴、三一重工和联想等企业,都是优秀的民企,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在有些行业里是主力军”可知,反映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的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正确。

其余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 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材料三 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

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巿场方面。

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

(1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7分)

【解析】第

(1)题,“变化”可从材料一的图表中分析出,“原因”可联系“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大影响”可联系所学知识来回答。

(2)题首先应该分时期来作答。

据材料二中“1958-1962年”变化可以结合资金流动情况概括为增加;

原因在于经济建设的实践推动。

“1963-1965年”变化可以根据工业和农业情况直接概括为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

原因应该结合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及相应的经济调整方针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比例调整回答。

第(3)题据材料三以及从“二五”计划的时间段可知这时期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回顾相关的史实及消极影响来回答。

答案:

(1)变化:

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原因: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影响: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

(2)①1958-1962年:

变化:

流入重工业和农业的资金都增加了。

“大跃进”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人民公社化运动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

②1963-1965年: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经济困难,党和政府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比例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对重工业的投资,加强发展农业。

(3)原因:

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提出错误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发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对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投入过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答出三点即可)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

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

“……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

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对现代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贡献及其历史评价。

解答关键在于整合改革开放史实和材料信息,有针对性地说明和分析问题。

(1)题,注意材料一信息的时代特征,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史实进行说明。

(2)题,根据材料二信息指出对外开放政策导致国家对外开放度上升,再结合具体的措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趋势:

上升。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

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