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清澈的诗歌里养着最纯真的爱读《诗经》文档格式.docx
《最清澈的诗歌里养着最纯真的爱读《诗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清澈的诗歌里养着最纯真的爱读《诗经》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田野之中,空气清新,雎鸠和鸣,河水微澜,古朴单纯的情愫渐渐氤氲开来。
风中曳荡着翠绿如墨的柳条,地上盛开着灼灼欲燃的花朵,生动的景致中,君子却孤身一人,这怎么让他受得了?
因此,河岸之上,来回徘徊的小伙子,一会儿张望,一会儿低头。
转来转去,时间不断流逝,河心绿地上停留的雎鸠飞走一只又来了一只,他还没有离去的意思。
雎鸠在斑驳光影之中不停欢唱,男子对着河心开始发呆。
密密麻麻的荇菜如翠玉凝成,青青成荫,它们的茎须在流水的冲刷下参差不齐,涟漪缠绵,叶片如指甲大小,闪烁着晶莹的光泽。
姑娘穿着和荇菜一样色泽的罗布裙子,阳光照在她身上,游弋着微甜的气息。
她脸露笑容,提起自己的裙摆,轻轻淌过清澈的小河,采摘荇菜。
她束起来的头发里有着扑鼻的花香,引得人不禁心旌动摇,情思荡漾。
远处的桃林如云似锦,灼灼其华,绽放着一年的繁华,也开满小伙子的思念与忧愁。
美丽清纯的姑娘已经闯进他的心怀,夜深的时候,辗转反侧都不能入眠,满脑子里都是女子笑语翩跹的模样,婀娜多姿的体态,却是“求之不得”没有办法接近。
著名作家沈从文说过,美都是散发着淡淡的哀愁。
他认为美是理想化的东西,是高于现实的,我们追求它却永远得不到它,就有种愁绪在里边。
有人也说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求之不得,一个人那么挚爱的东西却无法得到,这怎能不痛苦呢。
于是,美天生就连带了一份哀愁。
如此说来,《关雎》爱情的美妙,不仅美在窈窕,美在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思念,美在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希望,更美在最初时候的那份求之不得“文似看山不喜平”,《关雎》有这段“不得”,一下子鲜活起来。
小伙子煎熬难捱,从床头直起身来,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最后终于明白要靠自己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要采取行动对心仪的姑娘表白。
于是,第二天,在水草丛生的河岸,薄雾之中,小伙子就对着来到河边的姑娘拨动起了琴弦。
悠扬的琴声在清晨的薄薄白雾和细微水波里,婉转动听,和着关雎的鸣叫,夹在微薰的风中,流向女孩的方向。
让我采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送给你吧,却又害怕它比不过你的粉嫩与美丽?
让我捧一缕柔软似水的晨曦送给你吧,却又害怕它比不上你的清澈与灿烂?
让我剪一片缥缈洁白的云朵送给你吧,却又害怕它比不上你的曼妙与洁净。
小伙子鼓足勇气,用独特的表白与浪漫情怀打动了姑娘,打开了姑娘的心田。
二人美好的生活自此开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这也成为历代相互倾慕的青年男女表达内心感情的一种流行方式。
众所周知,司马相如在卓府的一曲《凤求凰》,就换来了卓文君的当夜跟随相如一路私奔。
依此来说,古人的性格并非温和如茶,含蓄十分。
从《关雎》可以看出,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性情坦率,毫不掩饰和压抑内心的情感。
现代人在面对真爱时反而少了古人的那份勇敢,“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我们倒是要《关雎》的小伙子学习了。
五代文人韦庄的《思帝乡》一词也流露出一份少有的执著。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少年?
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郊游的少女遇到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迸发了对爱情的炙热向往,令人感动。
即使不能白头到老,也没有什么后悔的,真正的爱情本身就是无上的崇高与难得,又何必因此羞愧呢?
这与《关雎》里面男子面对爱情时的勇敢不谋而合。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几岁的小孩都会轻轻吟唱。
诗中那个窈窕的姑娘,带着古朴与浪漫,和着水鸟的清鸣与水草的鲜美,走过秦时明月汉时关,走过唐诗宋词,穿越长河落日、小桥雨巷,在每一个清晨的细雨与黄昏的飞雪中,不失淡淡的美和浓浓的香。
一提及那条河流,那座沙洲,还有那参差的荇菜,那对雎鸠,就仿佛嗅到了爱情的滋味,如水如诗。
《最美不过诗经》:
调情是不是一种爱情——《邶风;
终风》
《红楼梦》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
贾宝玉与林黛玉在花丛中读《西厢记》,天清气朗,微风和煦,《西厢记》中的文辞又生香而出,宝玉一下子来了灵感,笑着对黛玉说:
“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的貌’。
”黛玉一听生起气来,柳眉倒竖,杏眼圆睁。
书中用来形容张生和崔莺莺恩爱表白的话语被宝玉说出口,差不多就是等于求爱了。
林妹妹作为一个贵族小姐,有着必须的矜持,不是随时随地就能面对心中神圣的爱情,几乎下意识地就发怒,说宝玉欺负她,声称要告诉舅舅去。
在那种的场景下,宝玉脱口而出的话,谈不上是示爱,反而更有调情的嫌疑。
大多时候,调情跟示爱差不多,不过黛玉应该知道,二者实质上正好相反,示爱是真爱,而调情离真爱却远了。
熟读诗书的黛玉从《邶风;
终风》中知道这些。
《终风》说的就是一个严肃面对爱情的女子,却不幸碰上一个调情爱好者的苦闷事。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
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男子初见女子就对她笑容满面,还能说会道,开开玩笑,潇洒浪漫。
而女子对此却满心忧伤,无法言说。
她觉得爱情是一件严肃的事,就算一个人原本性格活泼,一旦遭遇爱情,也不由得变得庄重起来——严肃对待爱情这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且看这个男子怎么做:
既刮风又下大暴雨,见我他就嘻嘻笑。
戏言放肆真胡闹,心中惊惧好烦恼。
既刮风又尘土飞扬,是否他肯顺心来。
别后不来难相聚,思绪悠悠令我哀。
既刮风又天色阴沉,不见太阳黑漆漆。
长夜醒着难入眠,想他不住打喷嚏。
天色阴沉暗淡无光,雷声轰轰又开始响。
长夜醒着难入眠,但愿他也把我想。
《终风》里的这个男子,戏谑轻薄,尽管见识广博,谈笑风生。
她望着他,只是默默地倾听,爱情在他那里,还没有卸下面具,他还没有以最干净的心灵来面对。
从他飞扬的神采中,似乎都能看出了自己以后的命运。
她想要的是一份真诚的爱情,而他肯拿出来的只是一时的感情。
爱情与调情的区别之处,也许就在于爱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而调情则是一时的情感冲动,或者报有其他的目的。
张爱玲名作《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和白流苏都是调情的高手,他俩都抱着目的开始爱情交手,范想赚取白的芳心,而白也想赚一个冤大头结束自己下半生的漂泊。
结果呢,彼此调情,彼此精于算计,都不想真心以对,爱情变成一场没有休止的拉锯战。
倒是最后的一场战争成全了他们的爱情。
在这里,调情只能让感情陷入困境,而爱情则可以把平凡变伟大,把瞬间变永恒。
《倾城之恋》中在那生死攸关的瞬间,他们没有了挑逗与算计,彼此唯一的心思就是希望对方平安,为此甚至想要付出自己的生命,如此才终于断定两个人的相爱。
贾宝玉对林黛玉说“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的貌’”之时,也正是他心情暴躁不安的时期。
整天无事可做,穿梭于众多姐姐妹妹之间,讨好献殷勤,他对黛玉的这句话怕也不是出于真心,在敏感的黛玉看来,确实是调情之语。
黛玉也只好一边恼怒一边掉下眼泪,怕也是《终风》里那个女孩子一样的悲凉。
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击败调情,把调情转化为爱情的养分。
那时候,在爱情里,没有轻浮,没有亵渎,只有天长地久。
《终风》里的女子,不知道是不是庄姜,不管是谁,她都没有白流苏与黛玉幸运。
到最后她也没有把调情化成爱情,他抛弃了她,并且不再回来,尽管他曾经给她带来那么多的美好。
她对于这一切也心知肚明,然而现实让她无能为力,只能一个人承受着伤害。
耿耿不寐的长夜,当暴风刮得猛烈之时,就想起他对着自己嘻嘻地笑,戏谑的欢乐。
一个人独处睡不着觉,但愿自己的思念能让他打个喷嚏,好让他知道自己在想念他。
据说,一个人要是被惦记着,就会打喷嚏。
真的希望他能回来,给自己真正的爱情。
即使这些都做不到,那至少他能够把自己怀念。
关于《终风》男女主人公最后有没有结果,诗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似乎是没有了下文,生命就此擦肩而过。
不过,也有可能在某一天,男子懊悔了会回来,但怕也是因为浪子的心已经疲惫,而不是因为真懂得了爱情。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
”在这样刮风打雷的夜里,你会想起谁?
还希望谁想起自己?
李清照说: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若是如此,物是人非,调情也好,爱情也好,都只能是一场悲凉的梦。
《最美不过诗经》:
一个人的单恋——《周南;
汉广》
泰戈尔的诗歌中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无奈悲伤的心结,被人们用各种语言传遍全球,一遍遍吟唱哀婉,不知感动了多少心红尘中的男男女女。
而在中国古人的心里,也同样有这种让人几乎无法呼吸的伤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它们化作一首诗,溶进了《诗经》里面。
它就是《周南;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广》开头四句,就将故事尘埃落定一般,南方有高大的乔木,却不能够在它下面歇息,汉水边有心仪的女子,却不能够追求。
高大的树木,郁郁葱葱,树荫满地,应该是很好的倚靠,为何不可以去乘凉?
只因它不是自己的。
同样,对面那美丽的女子,樵夫与她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与距离。
尽管他有一颗柔软细腻的心,尽管他热恋着这位美丽的姑娘,但他清晰地知道他不可能得到她。
眼前的这道汉水,其实就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樵夫隔着一条并不浩荡的江水,隔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心甘情愿地思念着心仪的女子,而她,也许并未注意到他,也许并不知道他的心思,樵夫内心从幻想到失望,伤心破碎,一个痴情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经中有很多写那种可见而不可求的,比较出色的比如《关雎》、《汉广》、《蒹葭》等。
区别开来就是《关雎》热烈直白,《蒹葭》缥缈迷离,而《汉广》平和写实。
年轻的樵夫,徘徊在高大的乔木树旁,想着江水对面的美丽女子:
这条江,我游不过去,对她,我只是痴心妄想,要是她能够嫁给我多好啊,我现在就去喂肥马儿,赶着大马车去迎接她,给她幸福。
可是,她懂我的心声吗?
我多想此刻能够长出一副翅膀,飞过江水,对她表白自己的心声?
一个人的思念是夏天青色藤蔓上开出的淡雅花朵,虽然模糊单薄,但却像雨夜窗里点亮的一盏烛火,忧伤而动人。
这就是典型的单相思,也许是诗书里记载的最早的单相思了。
单相思者往往最痴情,对自己钟爱的对象,痴心相爱,海枯石烂心也不变。
唐代诗人崔仲容的一首诗《赠所思》:
“所居幸接邻,相见不相亲。
一似云间月,何殊镜里人。
丹诚空有梦,肠断不禁春。
愿作梁间燕,无由变此身。
”
即使是每天都能够见到的邻家女子,也终是镜花水月,有越不过去的“汉水”,但还是希望能够化为一只春燕,围绕在对方的屋梁上下飞舞,可是这一点也还是无法做到,无边无际的单相思之苦,也只有他自己才能够体会,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了。
《汉广》中可以看见,樵夫情意满腔,却无力自拔,只能对水兴叹。
他一边挥着斧子砍断荆棘,一边痴想着对岸的美丽女子,不时叹息数声。
这一份淡淡的忧伤,这一份深沉的痴情,和着空中的长风与岸边的水草,让人毫无防备地跌落进先民丰富的情感世界,为他叹息,为他忧伤。
也许是这个樵夫内向自卑,只能一边念叨着“不可求思”、“不可方思”,一边流淌眼泪,自己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而对方是高贵家族的公主,自己拿什么给她幸福?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要主动出击,不顾一切追求她吗?
这位樵夫走上一条寂无人迹的路,他没有愤怒,也没有觉得委屈,他内心平静,继续自己的平淡生活,但依然深刻地爱着心仪的女子: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劈柴、喂马,进行着日常的事务,只不过,这一次,他喂的马,是要送这个女子出嫁,但他还是如往常一样平静,有条不紊。
他选择了将爱藏于心底。
单相思,这种爱情只与自己有关。
既然相思太苦,相爱太难,那么何不将爱藏于心底,让这种没有说出口的相思维持最初的那种纯真情愫,在虚幻中保持那一份难言的美丽和幸福。
这一切也不会随着世事变迁、斗转星移而变化,只想把对方放在自己心中,如此一来,还有什么可以夺走呢?
无所谓获得,这种感情融化了失落,成为记忆,被藏在内心的角落,留出来一方天地。
在某些时刻,比如独处之时,比如伤感之时,呼啸而出,悄然绽放,含着微笑与安详。
暗恋,是无奈,又是甜蜜的痛楚,也是铭心的记忆。
汉水边的樵夫,没想到几千年后会有这么多与他同病相怜的人。
近代哲学家金岳霖教授,用一生来痴恋林徽因,为她终身未娶。
用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毗邻而居,是他们终生真诚信任的挚友。
成就一段佳话。
当得知林徽因去世,年迈的金岳霖像孩童一样恸哭不已,并撰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金岳霖的暗恋之情,让人动容。
这种执著的过程,为梦想而坚持的忠贞信念,把纯洁的爱升华到了最高点。
失去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得到,因为放弃,也得到了某种永恒。
同《汉广》中水边的樵夫一样,一种情愫,便是永恒的希望,这种爱慕,也化作一种美丽的心念,流传千年。
男人的痴,女人的怨——《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古人穿衣打扮的规定十分严格,须按社会等级从穿着上区别身份。
特别是汉代以前更有明文规定冠帽只有官员才能佩戴,商人还不得穿丝绸料子的衣服,只能穿葛麻料子的成衣。
比如战国时期的吕不韦作为一个商人,因为商人的地位穿戴食用都有限制而备受歧视,所以投机政界,改变所处的社会地位。
而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准许穿着当时很优雅高贵的青色衣服。
所以,“青衿”指代书生,后来又成为文人贤士的雅称。
“青青子衿”,这四个字就组合成了一个名词,历代每一次念起,似乎有一种淡淡的悠然书生味道。
《子衿》的作者应该是一个女孩子。
些许日子没有见到心仪的人,心里有些担忧。
她走上城头,想借着登高,看看是否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娇俏可人的身影,在城头的石壁上凝驻。
一如《西洲曲》里的那个女子,“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然而眼前千帆过尽,总不见心中的青青子衿。
为什么还没有来?
她在心里一遍遍嘀咕,一次次踮起脚来张望,一点焦急,一点固执,要是这位“青矜”赶到之时,在新月的清辉之下看到此情此景,该是多么幸福。
这幅场景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李清照的《浣溪沙》写道“秀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精妙地绘出了一个处在热恋中的女孩子等待情人的娇憨之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解读时说李清照的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捕捉一刹那间的感受和一瞬间的动作,并且能用通俗的语言的语言表达出来。
同时他大赞“娇恨”一词,这是一种一边恨着一边撒娇,因爱生恨的心情,几丝可爱跃然纸上。
与《子衿》放在一起,同样是少女情怀,眼波流动,又同样是焦急等待,急不可耐。
双手叉着腰,撅着嘴唇,准确地拿捏了少女的心理活动,思慕、娇怨“青青子衿”的情怀可见。
如此一来,如果说思念是有颜色的话,那一定就是青色的了。
“青”在古代就是蓝色,《毛传》中说:
“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也许在女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位书生知己的梦幻。
也难怪,从古至今流传的爱情故事中,男主角几乎都是书生。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西厢记》中的张生、《桃花扇》中的侯方域等等,也许是书生使得女性心灵有所寄托吧,能够使自己的心湖旖旎,荡出一圈又一圈相思的涟漪。
多年以后,一个虬须扎扎的枭雄也用了同样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境界却完全不同。
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就成了一个男人的政治抱负,对贤才的渴求和对雄伟霸业的忧思。
紧接着他还引用了《诗经》中的另外两句,就是《小雅?
鹿鸣》中: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意思是说只要贤才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盛情款待,我会加倍欣赏人才的。
这就是男人的感情,男人和女人终究是不同。
女人的感情就是爱情,一旦爱了,自己的一切也就只围绕着对方行事,要是对方不理睬自己了,就发脾气,就由爱生怨。
《子衿》中的这位郑国女孩子就这样说: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从此断音信?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自己来?
”这真该怪这位“青衿”,即使再忙,即使再不能相见,至少得说句话吧,即使是只言片语,女孩听到也不至于着急得团团转,发出“一天见不到你,就像过了三个月那么久!
”的怨言。
李清照在写完《浣溪沙》后盼得了书生情郎,她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恩爱有加,成就一段美满姻缘。
尽管后半生飘零,在相思与完成丈夫遗愿的动力下过的还算不枉此生,没有了爱,怕是更加贫乏不堪。
也许女人的一生中都为了爱而活,如果心中有爱,即使“一日三秋”,又算得了什么呢?
诗人余光中《在雨中》说: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
刹那,永恒
在时间之内
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子衿》中的女子也是这样思慕、等待、张望着“青矜”,你来不来都一样,尽管我着急,我生怨,但心始终向着你。
抬头看见清月是你,低头看见树影是你。
一往情深深几许,自古以来女子就是深闺寂寞人。
常言道痴男怨女,为何女子要怨,想来也是因为那痴情的男子迟迟不肯交付真情。
君不见,残阳西下,落下地平线的除了阳光,还有女子的翘首企盼。
《最美不过诗经》:
可望而不可得的伊人——《秦风;
蒹葭》
何足道,长脸深目,瘦骨棱棱,在金庸小说中的男子里,他不算是最为出彩的一个。
比起白衣飘飘的杨逍,他少了几分俊逸,比起遗世独立的黄药师,他缺了几分冷傲邪气,这位昆仑派的掌门人以琴、棋、剑著名,故而号称昆仑三圣。
虽为圣人,多才自负,曲高和寡,内心寂寞,在《倚天屠龙记》中,郭襄在少室山下遇到了何足道,十九岁的小郭襄对何足道的琴棋之艺随口点评了一番,想来只是小女孩的随性而为,却没想到被何足道惊为天人。
郭襄拿何足道的古琴弹了一首《诗经?
卫风》中的《考盘》:
考盘在涧,硕人之宽。
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盘在阿,硕人之薖。
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盘在陆,硕人之轴。
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这首描写山涧结庐独居、自得其乐的隐士意趣和郭襄当时的心绪很相合。
郭襄爱恋杨过,明知不得结果,但依然难以控制自己的心性,这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子来说是件悲伤的事情。
所以她情愿远离喧嚣,到山涧隐居,令杨过永存她心间,即便日后是孤单度日,也不会忘记这段美好的感情。
日后站于山冈之上,也能借着回忆来令孤独的日子变得舒畅快乐,郭襄意欲守候着杨过的形象,终身不改变今日衷肠。
而何足道却为郭襄这一曲惊喜,尽管郭襄表示出希望在山间独来独往的意愿,何足道还是痴痴站着,陶醉其中。
郭襄被何足道一厢情愿地认为是知己,他一见难忘,为郭襄谱写了新的曲子,等到两人第二次相遇,何足道也露了一手,别出心裁地弹了《诗经》中的另一首名篇《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郭襄听着不禁心想,他琴中的“伊人”难道是我?
应该是说何足道是个优秀的男人,他的琴艺也很好,但是花落有意流水无情,郭襄的心早已被杨过占满,不论与杨过有没有结果,也不会让何足道靠近自己。
但郭襄这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这对何足道来说,更具有吸引力,而最后的结局也是郭襄“宛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得。
正好与他弹奏的《蒹葭》相吻合。
《蒹葭》诗中的青年在一个早晨,白露茫茫,秋苇苍苍的意境下,痴迷地在水边徘徊,寻找他的“伊人”。
“伊人”在哪里?
她似乎就在眼前,但却隔着一条无法渡过的河流,他只能看到佳人在水一方的倩影,美丽的笑容在雾中若隐若现,伊人也就可望而不可即。
青年惘然若失。
伊人之美,也就在于了“宛在水中央”。
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河流,青年从未真正清晰地看到过自己的心仪对象,但心中怕是早已有了她的模样,那么惹人喜爱。
但无法得到,追寻的路途充满艰险,想要把那女子的模样忘掉,但怎么忘也忘不了。
爱情,尤其是单相思之爱带给人的常常就是悲苦与感伤,现在男子无法克制地思念那个人,迷离,恍惚。
所以,他只好常常来这一片水边,只好傻傻地朝对岸遥望。
女子也不能从“水中央”走出来,她只能属于水边,临水而居,与秋霜、芦苇为伴,才显得那么不染尘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蒹葭》的若即若离的美感,氤氲的效果,让一代又一代人遐想万分。
人世间越是追求不到的东西,越是觉得它可贵,爱情尤其如此。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曾说过: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想得到的东西,一是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
得不到回报的爱情,带给人多少肝肠寸断,剪不断,理还乱。
但无论如何,伊人在男子的心中,愈发高洁、可爱、可敬,更令他神往。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传说:
宙斯的儿子坦塔罗斯王因侮辱众神被打入地狱,承受着永远的痛苦折磨。
他每天一站在深水中,波浪就在他的下巴旁边汹涌,可是他却要忍受着沙漠般的干渴,他只要一想去喝水,周边的池水立马就会消失。
不但如此,他还要忍耐着饥饿的痛苦,水池岸边有一排的果树,上边都结着各种果实,把树枝都压弯,果实就垂在自己的额前,但是,只要他想伸手去摘取水果,一阵大风就会把果实通通刮走。
目标很近却使得失败显得更让人痛苦。
因此来说,有时候想要达到目标还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男子为了保持心目中“伊人”若隐若现之美,不去接近,享受着水中望月的朦胧缥缈之美,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吧。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幅古典的绝美图画,就在了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