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47.docx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4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47.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47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C
A.实地观察法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
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B
A.元政策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D
A.风险型政策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A
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C
A.英国B.德国
C.法国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B
A.俄罗斯B.瑞士
C.法国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B
A.理性主义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A
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D
A.政党组织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B
A.边界分析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A
A.正式议程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C
A.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B.不太民主的社会
C.民主和平等的社会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
14.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称为B
A.政策设计B.政策规划
C.政策论证D.政策制定
15.政策抉择前期的第三个环节是D
A.政策论证B.政策审议
C.政策确定D.政策采纳
16.由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尔提出的政策执行模型是C
A.过程模型B.博弈模型
C.系统模型D.综合模型
17.政策执行机关最主要、最核心的特性是A
A.执行性B.服务性
C.权威性D.法制性
18.“挂羊头,卖狗肉”属于政策执行偏差中的B
A.象征式政策执行B.替代式政策执行
C.残缺式政策执行D.规避式政策执行
19.通过某种方式对政策在价值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评估,是公共政策评估内容中的A
A.政策价值评估B.政策成本评估
C.政策影响评估D.政策效益评估
20.政策执行理论模型中过程模型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D
A.麦克拉夫林B.雷恩
C.巴达克D.史密斯
21.内部政策监控的主体是D
A.立法机关B.司法机关
C.政党组织D.各级行政机关
22.通过分析政策稳定的积极因素使之转化为政策稳定的动力,以保持政策稳定的行为和过程称为B
A.政策变动B.政策维持
C.政策调整D.政策接续
23.公共政策调整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调整是C
A.政策目标调整B.政策方案调整
C.政策措施调整D.政策关系调整
24.原有政策的终止和服务于同样政策目标的新政策的产生是政策接续形式中的A
A.线性接续B.非线性接续
C.政策部分终结D.政策分解
25.在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中,最直接、最彻底的政策终结方式是B
A.政策替代B.政策废止
C.政策合并D.政策缩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中国的人大决策主要采取的形式有ABDE
A.宪法B.基本法律
C.行政法规D.人大决定
E.其他法律
27.社会团体对公共政策发生影响的环节有ABCE
A.利益聚合B.利益表达
C.政策传递D.利益整合
E.政策监督
28.政策网络主要可以分为ABE
A.利益型政策网络B.意见型政策网络
C.政党型政策网络D.社团型政策网络
E.混合型政策网络
29.一般来说,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所做的政策评估工作主要有ABCDE
A.政策调查报告B.政府工作报告
C.公民意见和投诉D.政策听证会
E.政府效能考评或绩效考评
30.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主要表现在ABCD
A.接近B.提供信息
C.游说D.提供竞选支持
E.宣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①管制功能②引导功能③调控功能④分配功能
32.简述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
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即系统的生态环境,包括:
①地理自然环境②经济环境③政治法治环境④社会文化环境⑤国际环境。
33.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①执行者因素②资源因素③工具因素④环境因素
34.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①决策者的变动②政策环境的变化③政策资源的现值④政策的失效或低效⑤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
35.简述知识的特征。
①不可逆性②共享性③非磨损性④交换的不对称性⑤可传播性。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D
A.《政治学—谁得到什么?
何时和如何得到?
》
B.《政策科学探索:
概念与适用》
C.《政策科学构想》
D.《政策科学:
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2.我国最早的史书,也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记录的著作是C
A.《诗经》B.《礼记》
C.《尚书·周书》D.《春秋》
3.1918年在洛杉矶成立、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思想库)是B
A.福特基金会B.兰德公司
C.胡佛研究所D.美国企业研究所
4.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A
A.信息传播B.政策问题
C.目标人群D.政策环境
5.强调权威的多元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的理论是C
A.新公共管理理论B.科学管理理论
C.治理理论D.精英理论
6.在决策中,能使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B
A.简单多数规则B.全体一致规则
C.绝对多数规则D.需求显示法则
7.政策问题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D
A.政策移植B.政策论证
C.政策方案评估D.确定政策目标
8.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C
A.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之间B.政策方案确定之后
C.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D.政策执行的主体确定之后
9.参与行政决策规划的主体可以是多元的,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A.政府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D.公众
10.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包括政策论证、政策探究以及C
A.政策审议B.政策评估
C.政策对话D.政策采纳
11.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
这一程序指的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D
A.决策程序的合法化B.政策主体的合法化
C.政策形式的合法化D.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12.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B
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
C.政策监控D.政策评估
13.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型的提出者是B
A.埃德文·阿曼达等人B.萨巴迪尔等人
C.亚瑟·施莱辛格D.查尔斯·琼斯
14.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型强调理解和预测政策变动的关键所在是A
A.信念和政策学习的动态变化B.亚系统外部的变化和政策学习
C.政策倡议联盟间的互动和政策学习D.稳定的系统因素的影响和政策学习
15.公共政策调整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C
A.渐进调适原则B.追踪反馈原则
C.实事求是原则D.及时评估原则
16.公共政策终结的一种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是D
A.政策合并B.政策缩减
C.政策替代D.政策废止
17.政策学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是C
A.理论创新B.政策研究
C.政策分析D.概念界定
18.与学术性政策研究组织比较,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主要特征是B
A.以积累学理性政策知识为导向B.以政策学知识解决政策问题为导向
C.以学习政策知识为导向D.以构建政策过程模型为导向
19.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应当是A
A.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共生的合作关系B.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寄生的依赖关系
C.作为公共决策者全知全能的指导者D.作为公共决策者的驯服工具
20.公共政策接续主要探讨的是这样一种关系D
A.政策调整与政策创新的关系B.政策稳定与政策断裂的关系
C.政策变动与政策终结的关系D.新政策与原政策的延续性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公共政策个案研究的步骤一般包括ABCE
A.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B.制定研究计划
C.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D.申请研究经费
E.起草研究报告
2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主要包括BCE
A.政策评估系统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D.利益集团
E.代议机关
23.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ABDE
A.结果B.目标人群
C.可行性评估D.法规
E.执行机构
24.理性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被赋予的特征是ACE
A.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
B.他的公正、客观和理性是极为有限的
C.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
D.他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
E.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
25.就政策系统本身来说,促成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包括BDE
A.政策评估机构的稳定B.政策本身的稳定
C.政策环境的稳定D.政策主体的稳定
E.政策网络的稳定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
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C )1-59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林德布洛姆 D.西蒙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学科诞生的著作是勒纳和拉斯韦尔的( A )1-97
A.《政策科学》 B.《政治体系》
C.《政治学》 D.《公共决策》
3.中国大陆高校系统中最早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是( D )1-109
A.复旦大学 B.清华大学 C.中山大学 D.北京大学
4.下列关于司法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C )2-140
A.我国司法机关的判决具有公共政策文件的一般特征
B.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司法机关
C.我国司法决策产生于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中
D.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不属于国家的法律
5.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为标准,可以把公共政策划分为( B )2-128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6.邓小平指出“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战略也被称作( C )2-124
A.微观决策 B.中观决策 C.宏观决策 D.行政决策
7.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 B )3-190
A.政策制定系统 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 D.政策反馈系统
8.实行超级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A )3-208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美国
9.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是( B )6-309
A.政策设计 B.政策论证 C.政策审议 D.政策采纳
10.下列关于公共决策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C )3-207
A.绝对多数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
B.简单多数规则也称“比例多数制”
C.多数规则的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致规则的成本
D.简单多数规则一般要求决策群体的成员数量为偶数
11.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 B )4-235
A.西蒙 B.伊斯顿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12.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模型是( B )4-237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理性主义模型
13.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C )5-263
A.伦理分析法 B.假设分析法 C.多角度分析 D.边界分析法
14.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 B )5-250
A.社会问题 B.政策问题
C.公共问题 D.私人问题
15.在政策执行研究中,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执行实务与个案研究的研究路径是( A )7-322
A.“自上而下”执行研究路径
B.“自下而上”执行研究路径
C.整合性执行研究路径
D.执行研究的“向后推进策略”
16.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并构建政策执行分析的博弈模型的学者是( D )7-328
A.梅兹曼尼安 B.萨巴提尔 C.雷恩 D.巴达克
17.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 C )9-408
A.目标调整 B.方案调整 C.措施调整 D.关系调整
18.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实施的“三步走”战略,说明政策稳定是( D )9-392
A.改革开放的前提
B.降低政府成本的有效方式
C.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D.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19.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8-360
A.多样化 B.单一化 C.简单化 D.一元化
20.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或草拟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过程被称为( D )6-294
A.政策对话 B.政策采纳 C.政策论证 D.政策规划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常见形式是( ACE )1-77
A.焦点团体座谈会
B.内容分析法
C.德尔菲函询法
D.二次分析法
E.头脑风暴法
22.下列关于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3-220-223
A.大众传播能够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
B.大众传播能够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
C.大众传播经常成为影响政策抉择的意见领袖
D.大众传播能够充当政策执行效果的监测者和裁判者
E.大众传播在影响政策的过程中存在“公共性缺失”的问题
23.政策学习的主要类型,包括( ABCD )6-299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问题学习 D.社会学习 E.政治学习
24.下列政策过程模型中注重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的模型有( ABC )
4-236-238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理性主义模型E.渐进主义模型
25.政策分析者的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有( ACD )10-448
A.道德品质要求 B.决策者的要求 C.价值判断要求
D.行为规范要求 E.利益集团的要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6-284 答:
(1)实事求是
(2)面向未来 (3)系统协调 (4)明确具体
(5)伦理考量
27.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9-420 答:
(1)政策废止
(2)政策替代
(3)政策分解 (4)政策合并 (5)政策缩减
28.简述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
8-361
答:
非正式评估是指没有严格的专门组织机构,评估主体、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也没有固定化,但最后仍有某些评估结果的评估。
在非正式评估活动中,政策评估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记者采访中居民对某项政策的随意评论,也可以是政府领导人视察某地的即兴评说。
非正式评估的缺点在于评估活动所获取的信息有限,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29.简述政策分析的价值。
10-432
答:
(1)通过整合性与科际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
(2)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
(3)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
(4)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5-251 答:
(1)关联性与公共性
任何一个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政策问题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会与其他领域、地区或部门的政策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例如,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和科技问题等都有密切的相关性。
在治理河流的排污问题上,政府无论是采用禁止附近企业和居民向河流中排污,还是建立严格的排污标准,都将影响到河流附近的企业的效益乃至生存。
这就涉及经济问题。
如果企业按照国家的排污标准,改进污水处理系统,那么就涉及技术政策问题。
一种政策问题的处理可能会产生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其他相关的政策问题。
这就要求在分析和解决政策问题时,要从政策问题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高度去把握。
政策问题的公共性表现在政策问题是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一般都影响到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大多数人,与多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它必须通过公共权力机构来加以解决。
公共权力机构对政策问题的解决,表现为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或指示等形式的公共政策,对其所针对的所有人员都具有权威性和普遍的效力。
(2)客观性与主观性
无疑,任何政策问题都基于一定的客观社会现实而得以成立。
例如,突发自然灾害、人为事件、社会变迁以及科技变迁等客观事实的变化多会引发政策问题。
但是,同时它们又都是基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切身感受以及分析研究和其他主动行为才得以上升到政策问题的高度,因而必然更具有主观性。
同一状况,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标准、价值、利益和规范等出发就可能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可能认为须制定一定的政策予以解决,有的则可能并不这样认为。
因此,有学者针对政策问题的主观性指出:
“我们可能会分享相同的数据,至少我们相信我们分享相同的数据,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看到同一件事。
价值观、信仰、意识形态、利益以及偏见等都塑造我们对事实的感知。
”例如:
环境污染问题,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污染标准就有相异的看法。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普通民众感受突出的公共政策问题在统治集团那里可能根本就不被当回事;统治集团感受到的公共政策问题也不一定为普通民众所认同。
另外,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也可能造成国家间对问题的不同认识。
例如,关于核能政策问题,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的先入之见往往会影响到该领域政策问题的不同建构。
在讨论核能政策问题时,美围政治家关注价格控制、市场机制以及核电厂的所有权问题;而法国政治家则关心私人收益、工人的健康以及国家能力的执行;瑞典的政治领袖则讨论应该建设12个还是13个反应堆的问题。
瑞典人很少提出所有权和国家能力的问题,美国人几乎不考虑国家能力或反应堆的精确数量问题,法国人从不质疑市场中的政府干涉问题。
(3)历史性与动态性 所谓历史性,是指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尤其新的公共政策问题很可能是已有政策遗留、衍生的,也可能是环境与事态的新变化所致。
这些都说明公共政策问题常常具有历史性。
从公共政策问题的历史性中我们又可获知政策问题还具有动态性。
所谓动态性是指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然,政策问题的动态性不但可以从纵向历史发展方面去看,而且可以从横向状态上来观察。
31.结合实际,分析公共政策渐进调整的主要原因。
9-412 答:
(1)利益刚性的限制
一项政策一旦付诸实施,就会因为它对利益的调节而形成一定的利益结构。
重大的政策调整实际上就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在一定时期对特定阶层的已建构的利益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害。
所以,重大的政策变动和作出引起极大损益的政策决定,往往容易导致严重的社会紧张状态,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分裂乃至造成冲突。
而那些只是部分增减政策资源,或修正现行政策部分条款的项目,则容易在决策层达成协议。
(2)现行政策的制约
现行政策本身是政策决策的环境条件,是未来政策必须适应的重要环境或背景,政策决策很难不受到它的限制和约束。
通常情况下,政策决策和制定是以现行政策为先决条件,在现行政策所允许的空间内自由选择;而且许多公共政策本身可能就是产生问题的根源,新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现行政策所衍生出来的,或者是由多个现行政策交互作用所引超的非预期结果、,可以说,没有一个决策者是在一种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原初状态下工作的,从本质上来看,任何政策包括重大创新政策都是对现行政策的某种形式的延续。
(3)公共意志的趋中
一般说来,民意也是一种正态分布,总是中间大、两头小。
中间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公共利益,它的变化通常不会太大。
因此,在一个稳定有序运转的政治系统内,轮流执政的政党和政治领袖对于许多政策尤其是基本国策看法的差异程度是很小的。
当他们在竞选中争取选票以及在其他情况下争取公民支持的时候,往往仅对政策提出渐进的、部分的修改。
这也是政策制定民主化的一种表现。
(4)变革成本的约束
现行政策可能已投入巨额的资源,重大政策变动所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往往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
因此,实际的决策并非审慎地考虑全部的政策方案,而只检讨不致造成自然、经济、组织与行政失调的方案。
所以,现行政策越完善、调节能力越强的国家,政策创新的难度越大,对各种新的历史机遇的敏感性就可能越差,反应越迟钝。
(5)人类理性的局限
全面的政策变革是对决策的理性能力的严峻挑战,决策者并没有时间、资金和智慧,用以调整所有的政策方案。
虽然科学技术充分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仍未具有充分的预测能力,以了解每一项政策方案的将来的后果。
尤其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经常处于多种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交互作用的情境下,实在难以预估每一项政策方案的成本与收益。
(6)社会稳定的需要
社会的结构是多元的,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政策要求。
重大政策创新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