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4573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3分)

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C.司光马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真是不刊之论。

D.所有这些都是有口皆碑的事实,歹徒想抵赖是徒劳的。

3.下面对诗歌及相关知识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作品,本不是一时一人之作,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此名,《涉江采芙蓉》就是其中一篇。

B.《短歌行》是东汉末诗人曹操的作品,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情怀,他与其子曹植、曹丕并称为“三曹”。

C.《归园田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归田园所写的,表现了“复得返自然”归居田园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趣。

D.魏晋时期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和《楚辞》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对后来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4.下列语句全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3分)

①五里一徘徊 

 

②便可白公姥 

③昼夜勤作息 

④本自无教训 

⑤逼迫兼弟兄 

⑥我有亲父兄 

⑦否泰如天地 

⑧贵贱轻何薄 

A.①③⑥⑦ 

B.②③⑤⑥ 

C.②④⑤⑧ 

D.①④⑦⑧

5.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6.下列语段空白处最符合原文一项的是()(3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过一样;

又像()轻纱的梦。

A.照飘洗笼着B泻浮漂笼着

C.照漂漂笼着D泻浮洗笼着

二、古诗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7-11小题,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10分。

共22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亦足以畅叙幽情幽:

幽深内藏的。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期许。

B.①纵一苇之所如如:

相似。

②旌旗蔽空,酾酒临江酾酒:

斟酒。

C.①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

竟,简直。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

命名。

D.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尚:

尚且。

②而又不随以怠怠:

停止。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9.选出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3分)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B.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有怠而欲出者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10.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

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11.翻译下列句子(各5分,共10分)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分)

--------------------------------------------------------------------------------------------------------------------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予之所得也。

-------------------------------------------------------------------------------------------------------------------

(二)阅读《短歌行》,回答12-13题。

(12题为选择题,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本题共8分)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2.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

郑风·

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出自《诗经·

小雅·

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

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

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13.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

“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你同意“怜才”一说吗?

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共5分)

----------------------------------------------------------------------------------------------------------------------

三、默写(共10分,各1分)

14.①士之耽兮,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③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④__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

⑤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

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

⑦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⑨夫_____________,则游者众;

______________,则至者少。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共12分)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③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5.这三段文字写到了三种景况: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1分,共3分)

16.“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句从____________觉、__________觉和______________觉上写出了故都之秋___________的特点。

(每空1分,共4分)

17.作者描写故都的秋景,为什么要详写故都旧院的秋?

五、语言运用题(共5分)

18.在济南举办全国第19届书博会期间,某学校举办了一次中学生课外阅 

读经验交流活动,目的是交流读书心得,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本次交流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共45)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女孩满怀感激地吃完老婆婆端给她的馄饨,眼泪止不住地流。

“你怎么啦?

”老婆婆关切地问。

她忙擦眼泪,说:

“我跟妈吵架,妈把我赶出了。

你不认识我,却愿意煮馄饨给我说,比我妈还好。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

“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难道你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还抵不过我的一碗馄饨?

女孩愣住了,赶紧回家,在村口一下就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

读了这段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姓名等相关信息。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1.B2.C3.D4.B5.D6.D7.C8.D9.C10. 

D12.C

11.

(1)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山川环绕,草木茂盛,一片苍翠,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

(“西”“东”“缭”各1分,被动1分,句子整体通顺1分,共5分)

(2)尽了自己的心志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还有谁能讥笑他吗?

这就是我得到的收获了。

(“至”、“孰”“得”各1分,句子通顺2分,共5分)

13.

同意。

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

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5分) 

三、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4.①犹可说也②长太息以掩涕兮

③羁鸟恋旧林④榆柳荫后檐

⑤鸡鸣桑树颠⑥齐彭殇为妄作

⑦泣孤舟之嫠妇⑧寄蜉蝣于天地

⑨夷以近,险以远

15.

答案:

清晨静观 

落蕊轻扫 

秋蝉残鸣或秋晨小院、秋槐落蕊、秋蝉鸣叫(意思相似也可)(各1分,共3分)

16.

答案:

听嗅触静(各1分,共4分)

17

.答案:

故都旧院在北平最具居家的代表意义,它固有的清、静以及沧桑味,配合着北国自然的秋景,秋意也就更为浓烈与普遍。

(2分)人处故都秋院所见是院落的破旧,连花底还长着几根秋草,这些让人的“清、静、悲凉”的主观感受更为强烈。

故详写故都旧院的秋。

(3分)(共5分)

18.答案:

示例:

有人说,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的确,烦恼时,它是一声温柔的安慰;

疲惫时,它是一杯芬芳的香茗;

无聊时,它是一位贴心的密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就是要共享这份在书海中跋涉的乐趣,在书海中扬帆的快意。

(要求:

主题突出,内容相关,语言畅达,有文采)(共5分)

19.

作文(45分)⑴从女儿的角度:

在现实生括中,人们往往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輩子的恩情认为“理所当然”,甚至"

视而下见”。

这反映出对亲人或熟人要求很严,而对陌生人较为宽容,折射出的是自私或冷漠。

在写作时,学生可紧扣这一点发表感悟。

可立意为:

“感恩父母”“切勿冷漠了亲情”“无视亲情的背后”。

(2)从母亲的角度:

不管子女如何对待自己,做父母的从来不会去和子女计较;

母爱如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无声”“母爱如海”。

⑶从老婆婆的角度:

对小女孩的帮助体现了溫情,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写作时学生应注意将老婆婆善良之举的意义从个别上升到普遍的高度。

“真正的善良”“绽放善良之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