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核心考点二轮专项训练二动态几何问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数学核心考点二轮专项训练二动态几何问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核心考点二轮专项训练二动态几何问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
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解决运动型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是方程思想,数学建模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等;
常用的数学方法有:
分类讨论法,数形结合法等.
三、三年中考回放;
类型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象)
例1(2013•兰州)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例2(2013湖南衡阳)如图,P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一个动点,AE⊥BP,CF⊥BP,垂足分别为点E、F,已知AD=4
(1)试说明AE2+CF2的值是一个常数[来源:
Z+xx+k.Com]
(2)过点P作PM∥FC交CD于点M,点P在何位置时线段DM最长,并求出此时DM的值
例3(2013•荆门)如右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AD∥BC,若动直线l垂直于BC,且向右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BP为x,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类型四:
面动几何型问题
例4.(2014抚顺)在△ABC中,∠ACB=90°
,∠ABC=30°
,将△ABC绕顶点C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θ(0°
<θ<180°
),得到△A′B′C.[来源:
中.考.资.源.网WWW.ZK5U.COM]
(1)如图①,当AB∥CB′时,设A′B′与CB相交于D.求证:
△A′CD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②,连接A′A、B′B,设△ACA′和△BCB′的面积分别为S△ACA′和S△BCB′.求证:
S△ACA′∶S△BCB′=1∶3;
[来源:
W]
(3)如图③,设AC的中点为E,A′B′的中点为P,AC=a,连接EP,当θ=________°
时,EP的长度最大,最大值为________.
(3)连接CP,则CP=
A′B′=
×
2a=a.∵EC+PC≥EP,∴EP≤
a+a=
a,当点P还是AB中点时,
例5(2013•攀枝花)如图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是梯形,AB∥CD,点B(10,0),C(7,4),直线l经过A、D两点,且sin∠DAB=
动点P在线段AB上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沿
的方向向点D运动.过点P作PM垂直于x轴,与折线
相交于点M。
当P、Q两点中有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秒(t>0),△MPQ的面积为S。
(1)点A的坐标为_____,直线l的解析式为_______;
(2)试求点Q与点M相遇前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的取值范围;
(3)试求
(2)中当t为何值时,S的值最大,并求出S的最大值;
(4)随着P、Q两点的运动,当点M在线段DC上运动时,设PM的延长线与直线l相交于点N,试探究:
当t为何值时,△QMN为等腰三角形?
请直接写出t的值。
(4)分析清楚具体哪两边为腰。
【解答】
(1)解:
(1)A(-4,0),y=x+4;
(3)①当0<t≤1时,
四、马年中考演练[来源:
1.如图,在△ABC中,AB=20cm,AC=12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
解:
A、在等边△ABC中,AB=BC.
3.如图,已知△ABC中,AB=AC=2,∠B=30°
,P是BC边上一个动点,过点P作PD⊥BC,交△ABC其他边于点D.若设PB为x,△BPD的面积为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4.如图.△ABC中AB=6cm,BC=4cm,∠B=60°
,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
它们的速度分别为2cm/s和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当t为______时,△PBQ为直角三角形.
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CD放置在第一象限,且AB∥x轴.直线y=-x从原点出发沿x轴正方向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被平行四边形截得的线段长度l与直线在x轴上平移的距离m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AD的长为______.
②当AB=3时,如图2:
∴AG=AH+GH=
DH=4
7.如图,A(1,0),B(4,0),M(5,3).动点P从点A出发,沿x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右移动,且过点P的直线l:
y=-x+b也随之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1)当t=1时,求l的解析式;
(2)若l与线段BM有公共点,确定t的取值范围;
(3)直接写出t为何值时,点M关于l的对称点落在y轴上.
∵(0+5)÷
2=2.5,(3-2)÷
2=0.5,∴D点坐标为(2.5,0.5),
8.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
,CD∥AB,CD=AB=4cm,点P是边AB上一动点,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从点A向终点B运动,连接PD交AC于点F,过点P作PE⊥PD,交BC于点E,连接PC,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x(s).
(1)若△PBC的面积为y(cm2),写出y关于x的关系式;
(2)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何时图中会出现全等三角形?
直接写出x的值以及相应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1)判断△OAB的形状;
(2)点C为y轴上一点,且OD+CD=OB,判断CD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3)如图2.过D作OE⊥BD于E,探究OE+DE于BD之间的等量关系式.
在△BDC′和△BDA中
10.等腰Rt△ABC中,∠BAC=90°
,点A、点B分别是x轴、y轴两个动点,直角边AC交x轴于点D,斜边BC交y轴于点E;
(1)如图
(1),若A(0,1),B(2,0),求C点的坐标;
(2)如图
(2),当等腰Rt△ABC运动到使点D恰为AC中点时,连接DE,求证:
∠ADB=∠CDE
(3)如图(3),在等腰Rt△ABC不断运动的过程中,若满足BD始终是∠ABC的平分线,试探究:
线段OA、OD、BD三者之间是否存在某一固定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ACG=∠BAC=90°
,
∴CG=AD=CD.
∴△AOB≌△EOB(ASA),
∴BD=2(OA+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