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Word文件下载.docx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
多源(多灶):
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
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
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
(4)病情分级:
Myerburg室性早搏危险程度分级
室性早搏的频率分级
室性早搏的形态分级
0无
1少见(≤1次/h)
2偶发(1-9次/h)
3常见(10-29次/h)
4频发(≥30次/h)
A单形、单源
B多形、多源
C连发、成对(2次连发)
成串或连发(3-5次连发)
D非持续性室速(6-30次连发)
E持续性室速(≥30次连发)
(二)证候诊断
1.气阴两虚证:
心悸,气短,体倦乏力,少寐多梦,心烦,自汗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2.心脾两虚证:
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代。
3.阴阳两虚证: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自汗或盗汗,舌质淡红或嫩红,舌苔薄白,脉结代。
4.痰瘀互阻证:
心悸怔忡,胸闷痛,形体肥胖,痰多气短,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舌质淡紫或紫暗,苔白腻,脉弦滑或结代。
5.气滞血瘀证:
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6.痰火扰心证:
心悸,呕恶,口苦尿赤,痰多气短,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阴两虚证
治法:
益气养阴,安神定悸。
推荐方药:
生脉散加味。
生晒参、麦门冬、五味子、黄精、百合、天门冬、生地、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先煎)、炙甘草。
中成药:
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
2.心脾两虚证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归脾汤加减。
党参、黄芪、当归、龙眼肉、白术、茯神、远志、木香、炒
枣仁、石菖蒲、浮小麦、炙甘草。
归脾丸、补心气口服液、安神补心胶囊等。
3.阴阳两虚证
滋阴补血,通阳复脉。
炙甘草汤加减。
炙甘草、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阿胶(烊化)、桂枝、当归、黄芪、元胡、甘松、炒枣仁。
4.痰瘀互阻证
化痰泄浊,活血化瘀。
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桃仁、红花、生地、川芎、当归、赤芍、瓜蒌、元胡、甘松、苍术。
5.气滞血瘀证
活血祛瘀,理气通脉。
血府逐瘀汤加减。
柴胡、当归、生地、牛膝、桔梗、赤芍、桃仁、红花、川芎、枳壳、酸枣仁、鸡血藤、丹参。
6.痰火扰心证
清热化痰,宁心定悸。
黄连温胆汤加味。
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丹皮、郁金、远志、石菖蒲、焦山楂、全瓜蒌、胆南星。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择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三)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
主穴:
内关、神门、心俞、膻中、厥阴俞,每次选用2~3个穴位。
配穴:
气虚加脾俞、足三里、气海;
阴虚加三阴交、肾俞;
心脉痹阻加膈俞、列缺;
阳虚加关元、大椎;
痰湿内蕴加丰隆、脾俞;
阴虚火旺加厥阴俞、太冲、太溪。
患者取卧位,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20~30分钟。
2.耳针疗法
选穴:
心、交感、神门、皮质下、肝、内分泌、三焦、肾。
方法:
每次选3~4穴。
中度刺激,留针30~40分钟。
留针期间捻针3~4次,每日1次。
(四)护理
起居:
居室环境安静;
生活起居规律,适当休息,避免过劳。
饮食:
应适当的饮食调养,可辨证选用红枣、莲子、银耳、黑木耳、牛奶等食品。
水肿者,低盐或无盐饮食,适当限制水的摄入量。
戒烟忌酒,限制茶、咖啡的饮入量,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
体胖者应清淡饮食,忌肥甘厚腻多形之品。
调整心态,减轻紧张情绪,避免精神刺激。
当病人心悸发作时,患者常心情恐惧,最好有人陪护,使病人心情放松,情绪稳定。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
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西医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判断标准》制定。
室早完全不发作或偶有发作(ECG示<5次/分,DCG示<30次/小时)。
室早发作减少60%以上(时间和次数)。
达不到显效或有效标准者。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
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积分评价。
2.西医疗效评价:
按照西医疗效评价标准以自身症状积分及DCG的结果评价。
3.生活质量评价:
基于病人结局报告的PRO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健康简表)评分进行评价。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3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心悸(TCD编码:
BNX01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
I4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ACC/AHA/ESC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
阴阳两虚证
痰瘀互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火扰心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编码:
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
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
Myerburg分级≤3级。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值<
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5)心脏超声
(6)24小时动态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阴两虚证:
(2)心脾两虚证:
(3)阴阳两虚证:
(4)痰瘀互阻证:
(5)气滞血瘀证:
(6)痰火扰心证: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
(2)耳针疗法
4.护理:
起居、饮食、情志方面护理措施。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心悸、胸闷、气短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2.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Myerburg分级>3级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TCD编码:
BNX010、ICD-10编码:
I49.302)病情分级Myerburg分级≤3级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岁住院号: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第2-3天)
主要诊疗工作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病历书写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善内科基础治疗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治疗效果,调
整或补充诊疗方案
□完成入院检查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心电监测
□低盐低脂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心脏超声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中医辨证(1次/日)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对症处理
主要护理工作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配合监护和治疗
□静脉抽血
□配合医生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
的康复和锻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
天
(第4-7天)
(第8-14天)
主要
诊疗
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治疗效果、预后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调整方药
□加强中医特色疗法的评价与实施
□明确病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确定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
□康复疗效、预后和出院评估
□强调健康宣教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中医辨证(2次/周)
□复查异常检查
□复查动态心电图
主要
护□理配工合作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
□配合治疗
□配合健康宣教
医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心率、心律情况。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心阳虚弱证、阴虚火旺证、心血瘀阻证、水气凌心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者卧床休息,轻者适当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2)、观察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情况。
(3)、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口唇青紫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脉结代及促、心前区出现剧烈疼痛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
5)、出现呼吸表浅,频率、节律发生改变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心阳不振者应趁热服用。
(2)、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4、饮食护理
(1)、饮食注意营养、水分和钠盐的摄入量,尤其对水气凌心水肿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醇酒、咖啡之品。
(3)、便秘者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5、情志护理
(1)、心悸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
(2)、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6、临证(症)施护
(1)、心阳虚弱,水气凌心,喘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给予吸氧。
(2)、心血瘀阻,心阳虚弱,脉结代者,应正确测量短绌脉。
(3)、心悸时,遵医嘱给予针刺。
(4)、水气凌心伴水肿者,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
(三)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
2、起居有常,避免过劳。
注意增进体质的保健锻炼,要适量、适度。
3、教会患者监测脉搏和听心率的方法。
4、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饮食,少食多餐。
5、控制食盐摄入量,少饮浓茶、咖啡。
6、保持大便通畅,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
7、使患者了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