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3206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析曹操在官渡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惨遭失败,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

2.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

难点:

理解三国鼎立局面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是历史的进步。

三、教学过程

【导入】

(预备铃响后)展示学习目标,播放背景音乐《曹操》。

设计意图:

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且歌词中蕴含着一些历史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

 

(正式铃响后)展示两幅地图,分别是《东汉初形势图》和《东汉末形势图》。

教师:

抛开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看,比较一下东汉的局势,分别用一个最直观的词来概括一下东汉初年、东汉末年的局势。

(答:

统一、分裂)。

刚刚课间的歌词中也唱到“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三国鼎立》,一起来了解这一段“尔虞我诈、烽火连天”的历史。

通过两幅形势图的对比,培养学生对历史地图总结归纳的能力,引发学生思考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为新课的讲述存疑。

【新课教学】

第一环节——官渡之战

出示199年形势图。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看出,北方实力最强大的两支军阀势力是占据河北的袁绍和占据河南的曹操。

袁绍的家族背景相当显赫,四世三公。

他凭借着家族的势力,成为北方实力最为雄厚的军阀。

对比袁绍,曹操的出身就很低微了。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的养子,曹嵩的官职是花钱买来的。

这些都是当时最被人看不起的。

那曹操凭什么与袁绍竞争呢?

只能依靠谋略。

通过形势图的展示,清晰明朗,配合教师讲述当时双方背景,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出当时北方的曹操与袁绍的对峙情况。

出示史料《三国志·

毛玠传》片段。

毛玠是曹操的谋臣,在这段材料中,他认为怎样做曹操才能够成就霸王之业呢?

主要要做到三点:

奉天子、修耕植、蓄军资。

)大家结合书本74页第一段,你认为“奉天子”指的是什么具体措施?

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教师补充:

奉天子:

东汉的最后一任皇帝汉献帝在军阀混战的状况下曾逃出长安,过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

回洛阳后,献帝连衣食器物都依靠诸侯救济,如同乞丐一般。

这时只有曹操看到了汉献帝的价值,毕竟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天子还是正统,于是曹操派人把献帝接到了许昌。

从此开始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

修耕植、蓄军资:

指的是曹操采用的屯田的措施。

组织军队和流民从事农业生产,平时务农,战时打仗,既是经济措施,又是军事措施,兵农合一,使得生产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也得到了增强。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详细讲解课文中的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就这样,凭借政治上的优势与屯田制下经济的快速发展,曹操的势力日益壮大。

那我们还没忘记吧,在北方还有一支很强大的势力,他是?

袁绍)我们说一山不容二虎,为了称雄北方,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

(互动)填写官渡之战表格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与曹操

结果

曹操胜利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的关键信息通过表格得以清晰的呈现,帮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而且还是以少胜多,逆袭取胜,所以他乘胜追击。

出兵彻底击灭袁氏军事集团。

到207年,他征服乌桓,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当时的他已经53岁了,这首诗抒发的是他自己的心境。

那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

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许人也?

刘备和孙权)

通过曹操自己的诗句做第一第二环节的自然过渡,也通过诗句让学生感受当时曹操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形象,为接下来赤壁之战曹操的战败埋下伏笔。

第二环节——赤壁之战

益州

扬州

荆州

出示207年形势图。

当时在长江沿线的三个州:

益州、荆州、扬州之中,谁最重要?

荆州处以益州、扬州中间,它的地理位置最重要。

在荆州向北可经南阳攻取洛阳,向东顺江而下可取扬州,向西逆流而上可取益州。

当时刘备寄居在荆州牧刘表的手下,东边的孙权更是三次攻打江夏,企图敲开荆州的东大门。

曹操也预感到如果让孙吴抢占了荆州,将给他的统一大业带来巨大的麻烦,208年,他果断的决定向荆州进军。

此时荆州的主人刘表已经病逝,他的儿子刘琮继位,还没等曹军兵临城下,他就投降了。

曹操占领了荆州重镇。

这时寄居在荆州的刘备从新野率军撤退。

面对曹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孙权和刘备他们要分开抵抗?

还是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联合作战)

荆州的地理位置、当时荆州的局势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问题,但这两个问题又是关于赤壁之战不可不分析的背景,故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来让学生理解。

播放央视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有关赤壁之战片段。

(互动)填写赤壁之战表格。

说明:

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提醒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捕捉关键信息。

如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等。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那三国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对于曹操的统一战争,赤壁之战是一个句号。

失去了荆州南部,他也就失去了统一全国的可能,从此以后,曹操退回北方,终止了南征的步伐。

他一心经营关中,扫平了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出示史料《隆中对》、《江东对》片段。

对于孙刘两家来说,赤壁之战是个逗号。

他们还要继续划分曹操退出后的半壁江山。

此时刘备占据江南四郡,孙权占据荆州的东部。

早在赤壁之战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

核心内容就是要“跨有荆益”,也就是要同时拥有荆州和益州,等到时机成熟,从荆、益分两路攻曹操,占领中原,复兴汉室。

而比《隆中对》更早,孙权和他的谋臣鲁肃也进行过一次对类似的对话。

后人称《江东对》。

孙权拥有的扬州是在长江下游,核心措施同样是占有荆州。

因为荆州是扬州的上游,只有得到荆州,才能“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成就大业。

从曹、刘、孙三家分别分析赤壁之战对他们造成的影响,依据史料讲解刘备与孙权关于荆州的战略意图,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做铺垫。

第三环节——三国鼎立

当刘备按照《隆中对》的规划,攻取益州,占有四川,势力达到鼎盛之时,孙权趁机偷袭荆州,攻占了刘备在湖南、湖北的势力范围。

这样一来,失去荆州的曹操没有机会统一全国;

失去荆州的刘备没有机会实现《隆中对》中两路出兵的规划;

得到荆州的孙权巩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三分天下的局面终于形成。

鼎有三足,人们用“三国鼎立”来形容。

(互动)说出课文76页《三国鼎立形势图》中三国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然而魏、蜀、吴三国的终极目标都是统一全国。

并不仅仅满足于割据一方。

他们想要打破势力平衡的状态,就要发展实力。

三国分别是怎么做的?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孙权还派舰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通过三国信息的明确,让学生自主学习书本内容,找出三国发展民生的具体措施,让学生了解当时三方势均力敌的情况。

那我们再来通过两幅图(199年东汉末年形势图和222年形势图)对比。

从东汉末年的分裂到三国鼎立,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小组讨论)

因为东汉中期以来,统治黑暗;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魏、蜀、吴统治者在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从这些史实看,这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的融合。

因此,我们说这是历史的进步。

新课教学进行到这里,对三国鼎立这一整个历史事件做出一个总的评价,通过讨论的方法,回顾东汉衰亡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组织能力,加深学生的记忆,也总结了整节课学习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内容多,范围广,如果面面俱到,重点就不会突出。

所以,我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对两个战争的内容只是简单概括或者用视频来呈现,做到了知识点明确,重点突出,也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自然过渡。

而且在实际教学中,从用歌曲导入开始,学生始终保持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将自己置身于动荡的三国时代中。

同时我也注意充分利用历史形势图、表格、视频等媒体来创设情境,学生便能走进历史去理解历史。

凸显了“信息技术为课程服务,信息技术与课程交融整合”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