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范文8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语文说课稿范文8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说课稿范文8篇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接着我将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本课中的生字词语,并充分运用拼音识字法、对比识字法、谜语识、识字法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自主识字,落实识字目标。
识字之后,我将着重指导正确书写_______字,通过观察、示范,提醒他们特别注意写好——字的______部分。
二、部分精读,深入理解。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将重点抓住_______这一部分,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深入体会文中含着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感情诵读感受__的艺术魅力。
精读部分的教学我将这样展开:
1、标一标:
让学生快速浏览这一段,把其中最受感动(或印象最深)的词句标出来,为后面仔细品读体会奠定基础。
2、品一品:
标出重点的词句之后,启发学生仔细品味一下,这些地方为什么让你感动(或为什么给你的印象特别深),让他们静心想一想,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人物(事物)的什么特点。
3、讲一讲:
语文课标明确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阅读表达,促进学生读书感悟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和谐发展。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着力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
课程标准同时强调阅读教学要提倡学生的个性化读书,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所以我将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点拨,形成正确的理解方法。
4、读一读:
这里的读主要是赏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也是课标的重要要求。
因此,在抓住重点词句畅谈感受之后,我将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自由读书,自主探究。
现代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教学应当立足于学习读书方法,培养读书能力,激发读书兴趣,促进人的终生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前面引领学习一个重点段落就是为了"
授之以渔"
因此接下来我将实现开放性阅读策略。
课文中表现人物(事物)______的细节还有很多,我将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书,自主体会,提高课堂效益。
在这一过程中我将指导学生运用评一评、议一议的方法开展学习,让他们给一些重点语句加上简单的评注,培养学生"
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良好习惯。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反思提炼,总结升华。
阅读教学应当提倡一课一得,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扎实提高。
在部分精读、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我将设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思提炼、总结升华,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深入一层。
我将联系课文的结尾(或中心句,或补充资料)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
通过思考回答进一步把握人物的本质特点,进一步理解人物的精神境界(或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或懂得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五、自由朗读,享受课文。
语文的本质就是读书,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也是读书。
只有多读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感受语文的快乐。
因此,教学的第五个环节我将安排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放手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在朗读中尽情享受文中的语言美、情境美及人物的思想美,并从中感悟__的表达方法。
我还将鼓励学生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课后指定的段落),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六、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我将给学生安排两个练习:
一个是基础性练习,主要促进学生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语;
另一个是拓展应用性练习,主要是紧密联系课文内容搞一个小练笔。
这一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
__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个小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而且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使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
说设计反思:
各位评委老师,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程理念,突出了语文的学科特点,牢固坚持以读为本,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同步提高,整个教学过程计划用两课时完成,预期能够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语文说课稿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去过紫金山吗?
今天,老师想再带领大家来认识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华山”。
(板书,齐读)这个“华”字是个多音字。
(板书)
2、你们去过华山吗?
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图片,简要介绍)华山在我国的陕西省,它又高又险,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登华山的路只有一条,而且曲折难走。
3、古时候,7岁的寇准登上了华山,还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做“咏华山”。
(板书,齐读)这首诗,大家都会读吗?
试一试吧!
(齐诵古诗)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分行带读
3、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二)分段学习
1、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
(高、美丽等等)板书:
高
2、是呀!
课件出示:
华山真高。
(指名读)
3、华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们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说,要5座紫金山加起来才能和华山相比。
或者说,要600多层楼才有华山那么高。
华山真高哇!
(再指名读)
4、华山这么高,爬到山顶容易吗?
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读一读?
(理解“艰难”)。
(指名读词、句子)
5、虽然难爬,但华山顶上却是别有一番景色,我们来看一看吧!
教师配乐范读三、四两句,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6、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相机板书:
蓝天、山、太阳、白云)
7、自由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想蓝天、山、太阳、白云在哪儿?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8、(指名读,指名说它们的位置)相机在黑板上画上简笔画:
在头上、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
9、看到的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可以做动作)
10、你们读得真好!
老师比原来更喜爱这这雄伟的华山啦!
我想要赞美它一下!
师朗读第一节。
11、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赞美华山吗?
啊!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2、站在华山顶上,小寇准和我们一样感受到了华山的雄伟、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已经--情不自禁了。
(出示词卡,指名读)
13、小寇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
课件出示: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齐读
14、你读懂了那一句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其实课文里就藏着这首诗的意思,你能找出来吗?
15、配乐朗诵诗歌,加上动作。
16、寇准用短短几句诗就写出了华山的高和美,怪不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谁能学着先生的样子来夸夸他?
17、7岁的寇准已经能写这样的好诗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18、再次配乐朗诵诗歌。
19、小朋友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华山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你们喜欢华山吗?
(通读全文)
三、学习生字
1、小寇准的诗得到了先生的赞扬,小朋友们,你们想和他一样吗?
那么,老师要看看今天哪个小朋友写字时最认真,姿势摆得最端正,老师也会对你连连点头称赞的。
2、看与、齐、称三个字的笔顺。
3、这三个字,你用什么好方法可以很好的记住它们?
4、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咏华山》说课稿
一、说教材: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程——“文包诗”。
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__妙在作者先点孩子随同先生登山,末点孩子姓名和年龄,重点放在登山吟诗上,以此表现少年寇准的才华出众。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写爬山还是写山顶景观,都紧扣一句话:
“华山真高啊!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壮丽的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__篇幅较短,内容孩子之前也有过接触,所以想尝试用一课时上完,部分生字的书写留到写字课进行。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孩子年龄小,本身的登上经验也很少,所以无法想象登上高山后的感受。
再加上我班学生调皮的较多,上课注意力坚持不长久,易走神,所以教学时我采用了图片、画简笔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
四、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
用多媒体、情境图等手段再现华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华山有一个比较鲜明的感性认识。
(二)读中感悟
语感的形成重要途径就是读,因此在本课中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读为主,并以情导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要求学生理解华山是十分高大的。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为此,在教学这几句话时,应充分发挥多谋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借助具体的画面,更深层地理解语言文字。
让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通过简笔画的展示,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这些词语,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
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自主参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新理念。
在阅读华山风光的课文时,让学生通过读、找、议、悟,体现华山的高而美,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生字教学
在教学生字时,应培养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我想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它的笔顺应该怎样,凡是学生能说、能讲、能懂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解决笔顺和部首时,利用动态演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突出一个高字,配以简笔画,理清课文脉络。
语文说课稿篇3
说教材
《凡卡》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第12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__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写的信的内容”和“凡卡的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辉映;
一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__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
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__内容很丰富,其中反映__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通过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__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初步领悟__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说教法学法
教法:
问题情景教学法,直奔重点,,引导感悟。
学法:
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
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初设疑问
由“圣诞节”这一西方节日谈起,此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那样隆重。
当我们沉浸在新年的快乐之中时,在19世纪的俄国有一个九岁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乐的圣诞节夜里,孤零零的正边哭边给他爷爷写信,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快速读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由于课始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读书就有了热情)
2、了解课文内容,分清作者叙述的内容、信的内容、回忆的内容。
(二)重点段落,精心研读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必须突出重点段落,才能触类旁通。
信的内容中,重点感悟是“凡卡学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
回忆的内容中,精读“凡卡与爷爷砍圣诞树”(第13自然段),深入理解__最后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导感悟第八自然段,采取自读和交流讨论的方式。
指导过程如下:
师:
凡卡在信中向爷爷诉说学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那好,大家再认真阅读这些内容,看看通过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学生自读本段)
生:
我对凡卡挨打这件事情感受最深。
通过“揪”、“拖”、“揍”这些词,我仿佛看见了凡卡挨打时满地翻滚的样子。
我对老板娘拿鱼嘴“戳脸”,伙计们“捉弄”他,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他们拿凡卡不当人,我们仿佛能听见凡卡挨打时痛苦绝望的惨叫声。
说得好,体会得很深。
还有想说的吗?
我对凡卡挨饿这件事情感受很深。
从“一点面包、稀粥”等词我能体会到凡卡几乎天天挨饿,我仿佛能看见他瘦得皮包骨的样子。
我对凡卡挨冻、睡不好这些内容同样感受很深。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还有一处“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
从这些内容中,我仿佛能看见凡卡缩在墙角里瑟瑟发抖的样子。
大家体会得多深啊!
从凡卡受到的这些苦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什么?
他的命运很悲惨!
接着让学生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10、第15自然段,鼓励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大胆提问,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凡卡的不幸。
最后,让学生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了凡卡的悲惨生活。
凡卡回忆的“快乐”生活,是和爷爷去砍圣诞树的情景。
这一段放手学生去读,读出凡卡的快乐和爷爷的有趣。
读后教师质疑:
课文写了凡卡学徒生活苦,为什么又回忆凡卡乡下生活的“快乐”,这是不是矛盾?
引导学生讨论,领悟作者这样写更反衬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三)拓展想象,深化主题
课文最后写了凡卡寄信和做梦,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
《凡卡》的末尾段写道: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本片段以省略号结尾,作者没有告诉读者小主任命运的最终结局,对此,我为学生创设一个拓展想象的空间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去共同完成这个悬念,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小凡卡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愿望能实现吗?
请同学们动脑筋思考后,跟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或讨论一下。
语文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浙江省小学义务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的首篇课文。
它从美观和坚固两方面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
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课文共分四段。
第一段写赵州桥的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
第二段讲赵州桥的坚固、雄伟。
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
第三段重点词是“美观”。
介绍赵州桥美观时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的句式,把栏板上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
第四段讲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材有一框投影片,描绘的是赵州桥历经1300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仍横跨于交河上的雄姿。
教学中若能图文并茂,可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①认知目标: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及它坚固、美观的特点。
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②技能目标:
学生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
感受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课文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是本课时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①扶放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
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段,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段,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②“以读代讲”法
《大纲》指出:
“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本篇课文写赵州桥“美观”部分,语言生动优美,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③“直观教学”法
通过投影、录音的配合使用,实验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画画——想想——问问议议——练练”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三、说教学程序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开始,设计这样的导语: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这座桥到底怎么样呢?
我们随着‘仙人指路’的方向去走一走,看一看。
”随即出示赵州桥的投影,在古筝音乐伴奏下,教师作解说。
解说词为第一自然段内容。
2.以练代讲,学习第一段。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因此第一段的教学,以练代讲。
①让学生找出第一段写了哪几个内容?
(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年代)。
回答后出示投影:
河北赵县交河
赵州桥
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
1300多年
②你能把这四个内容合成一句话说吗?
如果变换一下顺序呢?
(有十几种说法)以此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教给学法,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的教学,我以找出重点词→围绕重点词理解→总结学习方法的思路设计。
具体安排为:
①承上导入:
赵州桥的建造已有1300多年,也就是1300多岁了,仍然横跨在交河上,这说明了赵州桥怎样?
(坚固)为什么赵州桥如此坚固呢?
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②找重点词: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这段主要写赵州桥的什么?
(设计)——重点词。
③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由浅入深设计如下一组提问:
a.赵州桥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出示平板桥的投影,让学生与书中的赵州桥对比,然后总结。
(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并用板画直观表示:
b.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用薄竹片做拱形桥承受重量比平板桥大的实验)并板书四个好处:
减重量、省石料、冲击小、承重大。
c、为什么这种设计是创举?
④填空练习
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主要特点是:
____,这种设计的主要优点是:
____。
这种设计在____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是一个____。
⑤感情朗读本段。
⑥总结学法:
在讨论基础上归纳出第二段学习的方法。
先找出重点词,再围绕这个词语提出几个问题;
最后解决这几个问题,即一找、二提、三解决。
以上教学围绕“设计”,以点带面,环环相扣,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朗读能力,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以求达到四两拨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