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471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葫芦岛市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他们虚无的是人民革命的历史和历史的进步人物,而对反动统治者、历史的倒退者以及卖国者则加以美化以达到“重写历史”的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

从国际背景来看,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对同一个历史事件往往看法迥异,这为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同时,世界社会主义还没有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优越性尚未得以全面体现,这就为媚外主义提供了理由。

从国内背景来看,市场经济形成的利益格局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负面影响在逐步显现,经济利益的矛盾甚至冲突正在向政治层面升级。

在思想领域,学术自由和学术无序的界限有所模糊,思想矛盾通过“互联网+”正呈现“网络暴力”和“多数暴政”的趋势。

  英雄和历史凝聚着民族精神。

这些精神滋养一代又一代人,帮助人们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一旦被冷落、亵渎或涂黑,我们就将失去继续前行的指针、衡量是非的标准。

没有英雄,是可悲的;

不尊重英雄,是可耻的。

对于种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调,我们要认真对待、深刻分析、防患于未然。

(摘自《别让历史虚无主义“重写历史”》),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文中所论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一项是(3分)()

某记者根据自己对医生的采访,认为被火灼烧是最高级疼痛,非常人所能忍受,邱少云在烈火中坚持不喊不叫的事迹不符合生理学,是根本不可能的。

某节目主持人在一段私下聚会的视频中发出感慨,认为不该“一边倒”,跟美国对抗,不该抗美援朝,让中国错过了统一祖国的大好时机。

由某电彩公司出品的古装武侠爱情剧(戏说乾隆),虽然尊重乾隆微服私访的基本史实,但内容有大量的“戏说”成分,这让部分观众难辨真伪。

某大学教师在课下跟他的学生们说,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是“游而不击”,借机发展自己的队伍,准备和国民党打内战,夺取胜利果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说起,指出立法背景是出现了损害英雄形象,抹黑党史、军史和国史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和行为。

a文章第三段从概念入手,深刻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违背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原则,用多种手法歪曲历史和丑化进步人物,以达到某种诉求的本质。

c.文章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为例,通过对抗日战场的分工和抗日战争的过程的分析,用列数字、对比论证等方法,分析了“国民党领导抗战”这一观点的片面之处。

D.文章是按照“摆社会现象”“揭问题实质”“挖问题根源”“说问题危害”的思路,层层推进,有序展开议论,目的在于提醒人们防患于未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在不断发展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重建制度自信,才能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清除“媚外主义”的土壤,进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

如果出现用假设取代事实,用支就取代主流,用主观取代客观,用个体取代整体,歪曲历史事实的言论和行为,我们就可以把这种现象看做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如果任由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以及宣场,美化侵略战争的思潮和行为泛溢,人们将失去继续前行的指针和衡量是非的标准,思想就会出现混乱。

历史虚无主义是以“反思历史”和“学术自由”为名,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问题的科学结论逬行模虚构、否定抹杀,以达到某种诉求的思潮和行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本世纪以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近几年来,世界主要的汽车强国纷纷表示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尤其是欧盟一些国家不仅提出“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时间表”,而且也上升到具体的法律层面;

同时还采取一些“限行”措施,中国则是更为主动、更积极、更为系统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相对比较健全,更为系统。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同时补贴新能源车辆生产成本差价,在购置税上减免,在新能源公交车运营上予以补贴,还有设置了新能源车辆专门的车牌,在道路通行权予以优先等。

这样多的支持政策,是其他国家没有的。

在众多正面政策的鼓励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一年一个大台阶。

2016年50万辆、2017年80万辆、2018年超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之际,中国政府又在开始研究新的鼓励政策,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发布的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规划,就是具体的体现。

具备以上特点的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模式,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潜心研究的样本。

(摘编自2018年12月《财经网》)

材料二

 

材料三:

目前,续航里程短,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依然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障碍,推广的障碍,市场对长续航和配套基建的需求非常明显。

在续航里程上,2017年主流工况续航300km,2018年上半年多数车企已到达400km,有的甚至突破到了500km。

然而电动汽车在不同的速度下,续航有所不同,速度越高,续航越低;

根据日前威马公布的各型号工况续航,得出的电动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有效续航为30%-80%电量行驶距离,如此一来,有效的长续航仍然是未来急需突破的方向。

在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我国现在车桩比只有3.5:

1,有效运营的加氢站只有14座,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模仍然不匹配。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将日益凸显。

新能源汽车由于技术原因,其故障率高于传统汽车。

而且像电池这样的核心部件,一旦出现自燃或破损,很难修复,只能更换,电池置换价格又非常高,便宜的也超过万元,目前电动汽车电池的造价是电动汽车成本的30%以上,甚至达到一半。

(摘编自2018年10月《搜狐网》)

材料四

随着智能家居、智能购物、智能楼宇、智能机器、智能医疗等贴近人们的生活,汽车产业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未来趋势,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不具备“四化”特征便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有专家预计:

到2028年,在新购车用户中,00后将占7.2%,90后占41.8%,80后占35.4%;

由于这几代人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正所谓是无网络不生活,而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互联网和对移动终端的需求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

因此,汽车必将向高级智能移动终端演变,而新能源汽车也将迎来高速发展。

(摘编自2019年01月《中国期刊网》)

4.上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2020年,专家预计全球汽车总产最将超过一亿辆,这中间新能源汽车贡献非常大,已在取代传统汽车。

B.2010到2020年的十年间,三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其中电动车增长率最高。

C.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十年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中,混合动力的汽车所占比重最大。

D.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预计会达到8.6%,结合四则材料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要想“领跑世界”,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几年来,世界主要的汽车强国纷纷的表示,要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中国更是不甘落后,制定了相对比较健全的发展政策,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B.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就目前而言,制约其推广的障碍是续航里程短,充电、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

C.智能网联,消费群体的年轻化,互联网对移动终端的需求,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有了这些优势新能源汽车就能迎来高速发展。

D.三则文字材料分别从“当下世界和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举措”,“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以及“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6.“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模式,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潜心研究的样本。

”请简要概括这种模式的特点。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此被父亲有在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

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

“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

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

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

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

万一……”

“万一怎?

”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

“我不会出这钱!

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

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

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

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

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

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

【甲】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

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

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

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

”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

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

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

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

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

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

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

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

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

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

他鼻根一酸……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

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

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

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

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

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

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

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

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

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

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

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

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

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

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

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

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B.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说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C.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学,着力塑造了孙少安这位明辨是非、依恋故土、热心为家乡做贡献的新农民形象。

D.这段文字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而发生的心理变化为线索,重点描写了少安捐款重建双水村小学的过程,语言朴实动人,富有感染力。

8.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9.双水村村民对建庙和建校有哪几种态度?

你对此怎么看?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吕好问,字舜徒,侍讲希哲子也。

以荫补官。

崇宁初,治党事,好问以元佑子弟坐废。

后两监东岳庙。

时蔡卞为帅,欲扳附善类,待好问特异。

好问以礼自持,卞不得亲。

靖康元年,以荐召为左司谏。

钦宗谕之曰:

“卿元佑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

”先是,微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

好问言:

“陛下宵衣旰食,有求治之意;

发号施令,有求治之言。

逮今半载,治效途邈,良由左右前后,不能推广德意,而陛下过于容养。

臣恐淳厚之德,变为颓靡,且今不尽革京、贯等所为,大平无由可致。

”钦宗乡纳。

好问疏蔡京过恶,乞役海外,黜朋附之尤者以厉其余。

每奏对,帝虽当食,辄使毕其说。

时金人既退,大臣不复顾虑,武备益弛。

“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

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

”及边警急,大臣不知所出,遣使讲解。

金人佯许而攻略自如,诸将以和议故,皆闭壁不出。

“彼名和而实攻,朝廷不谋进兵遣将,何也?

请亟集沧、滑、邢、相之戍,以遏奔冲,而列勤王之师于畿邑,以卫京城。

”疏上不省。

金人陷真定,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

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知袁州。

既而金人薄都城,进兵部尚书。

都城失守,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

邦昌入居都省,好问曰:

“相公真欲立邪,抑姑塞敌意而徐为之图尔?

”邦昌曰:

“是何言也?

”好问曰:

“女真既去,能保如今日乎?

大元帅在外,元佑皇太后在内,此殆天意,盍亟还政,可转祸为福。

”以好问摄门下省。

好问既系衔,仍行旧职。

时百司文移,必去年号,独好问所行文书,称“靖康二年”。

高宗即位,太后遣好问奉手书诣行在所,高宗劳之曰:

“宗庙获全,卿之力也。

”除尚书右丞。

除资政殿学士、知宣州、提举洞霄宫,以恩封东莱郡侯。

避地,卒于桂州。

(选自《宋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人陷真定/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知袁州/既而金人薄都城/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

B.金人陷真定/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知袁州/既而金人薄都城/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

C.金人陷真定/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知袁州/既而金人薄都城/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

D.金人陷真定/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知袁州/既而金人薄都城/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

1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佑,宋哲宗年号。

元祐年间由反对新政之旧党当政,故以此来代指旧党及其成员。

B.内禅,禅让制的一种,其中传位给同姓继承人称“内禅”,禅位于外姓为“外禅”。

C.行在所,也称行在。

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或地方长官巡行所到之地。

D.荫补,又可称为任子、门荫、恩荫、世赏,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的一种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好问不慕杈贵。

时蔡卞任主帅,想要攀附有德行的人士,但是吕好问以礼自持,蔡卞无法和他亲近

B.吕好问德高望重。

他奏对之时,即使是吃饭时间,皇帝也会让他说完意见;

他替太后写信,被皇帝慰劳,并称赞他保全宗庙的贡献大。

C.吕好问忠毅勇敢。

金兵撤退时、群臣放松警惕,他建议尽快严阵以待;

边境告急时,大臣慌乱,他建议召集军队保卫京城。

D.吕好问耿介刚直。

他不畏强权,上疏弹劾蔡京、童贯等奸人朋党;

都城失守,在金人权力下,他坚持使用宋朝年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

译文:

(2)“此殆天意,盍亟还政,可转祸为福。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墟曲”写出了经过战乱,到处都是废墟,诗人只能拨开荒芜的草,和村子里的乡邻来往,生活很艰辛。

B.诗歌写出诗人与乡邻相见,谈话的主要内容是桑麻的长势,显示诗人与乡邻关系友好的淳朴之情。

C.开辟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感到霜霰将至,生怕自己的辛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是一种单纯的喜俱。

D.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日常片段,让读者在其中领略乡村的生活的特点。

15.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怎样的乡村生活?

并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猷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于恢复。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无奈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

“,”

(3)李商隐《锦瑟》中“,”两句运用典故,写出了迷离美好的梦境以及诗人内心难言的悲慨。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古典诗词,向以形制短小而意象密集、容量巨大为特征。

如何在短小的篇幅中容纳更多的内容?

一般的做法是“惟陈言之务去”()。

在压缩中,虚词。

古典诗词中多有纯用名词(意象)组接诗句的,如“鸡声茅店月,人速板桥霜”“楼船夜雪瓜洲波,铁马秋风大散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这是__的明证。

而这类诗句的客现存在以及,在无形中强化了读者或研究者对诗歌虚词的忽视。

那么,古典诗词中的虚词究竟有没有存在的艺术价值?

试想,在古代文人的古典诗词创作中,对虚词在篇章中的作用,难道仅仅是一种装点或摆设?

清代学者刘淇说:

“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轻枉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

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

”又说:

“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二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以上论述,虽是为文而发,然而用之于诗,同样适合,虚词对于表现诗人的艺术素养,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鉴赏诗词,也决不能忽略虚词的作用。

臆解一下成语“虚怀若谷”:

虚词所包容的内涵就像山谷一样宽广。

我们呼吁,在解诗、赏诗、教诗时,要用对待重要实词一样的苦心对待虚词。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保留核心词语,去掉修饰语。

B.只保留必要的词语,把陈旧、累赘的都省去。

C.去掉陈旧、累赘的,留下必要的词语。

D.压缩一切不必要的词语。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马当先略见一斑鲜为人知惜墨如金

B.首当其冲略见一斑脍炙人口惜墨如金

C.一马当先可见一庚脍炙人口言简意赅

D.首当其冲可见一斑鲜人知一字千金

19.下列句子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