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民消费现状所存在问题的若干理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439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居民消费现状所存在问题的若干理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居民消费现状所存在问题的若干理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居民消费现状所存在问题的若干理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居民消费现状所存在问题的若干理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居民消费现状所存在问题的若干理解文档格式.docx

《关于居民消费现状所存在问题的若干理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居民消费现状所存在问题的若干理解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居民消费现状所存在问题的若干理解文档格式.docx

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潮,这一时期大约延续了十年左右。

在城市经历了以排浪式消费方式普及家用电器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消费结构剧变期,以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成为集中的消费热点。

新四件基本普及后,电话、空调、家用电脑又逐渐进入城镇居民家庭,2003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台,空调台,移动电话台,而且部分城镇居民经过多年的资金积累期已具备了从万元级向十万元或几十万元级以上消费过渡的能力,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家庭。

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现代型过渡阶段,但是我国目前的消费状况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消费断层影响整体的消费结构优化和升级。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尚处于较低水平,在城市开始普及时,家用电器才刚进入农村家庭,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只相当于城市十年至十五年前的水平,而家用电脑、空调、移动电话、轿车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更是微乎其微。

第二,在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事实上存在国内市场消费梗阻,国内消费品生产行业没有很好地把握一轮轮消费升级的契机,使国内产业遭受周期性的冲击。

国内相关行业由于没有及时地针对消费升级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以致国内的部分消费需求要有国外满足,即使调整了也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使产品的竞争力远不如人,许多市场利润空间拱手让人。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今的电脑、手机、汽车,居民所认同的大多都是国外品牌而国内的同类产品却少有能与其抗衡的。

二、居民消费现状所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消费断层原因分析

消费断层的原因很明显,那就是农民低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所造成的。

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一个低谷期。

1997-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比改革开放以来24年平均值低个百分点。

并且在农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的背后,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收入是停滞甚至是下降的。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2000-2002年全国增收农民占%,收入持平占%,减收农户占42%,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不仅没有改善而且在不断恶化。

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1983年为/1,1997年为/1,2002年为/1。

造成农民低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工业化原始积累时期,工农业“价格剪刀差”对农业的掠夺致使农业的生产条件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农业停滞不前,这一历史根源对于农业的影响至今尚存。

2、农业增长面临明显的需求约束。

虽然近年来农民收入恢复性增长,但基础并不牢固,影响收入增长的根本、长期、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恩格尔系数急剧下降,整体上影响农产品需求扩张。

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已很困难,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潜力也在下降。

3、非农就业不足。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农民就业极不充分。

2001年农业GDP份额占%,而就业份额占50%,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根本改变。

进城农民的地位、就业、社会保障、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与城镇居民相比不平等程度很大。

4、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与保护体系不健全。

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按WTO协议的计算口径,1996-2000年国家对农业支持总量分别为1083亿元,1267亿元,1826亿元,1709亿元,2200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7%,%,而发达国家则为30%-50%,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在10%-20%。

政府财政农业支出用于人员供养及行政开支占60%,建设性支出比重不高,并且建设性支出中大中型带有社会性的水利建设占较高比重,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础性设施建设比重过小。

农业投入中直接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过高而生产环节补贴却很少,另外农村资金严重外流,农户、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困难,目前农业贷款仅占农业银行10%,占农村信用社%,支农力度减弱。

5、土地征用对农民补偿过低,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粮食流通机制改革严重滞后。

消费升级过程中国内市场消费梗阻而使消费品生产行业遭受冲击的原因分析

1、投资方向的“失误”

消费升级过程中,消费品生产行业的供给结构要适时做出调整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发展。

投资需求是引致需求,它应该随着消费品供给结构变化作出及时调整,厂商应该敏锐地观察到新的消费热点而及早地进行事前投资,否则就会跟不上消费需求变化的进程。

而我国消费品生产行业正是因为投资方向的失误而在一次次的消费升级中错失良机。

当前“经济过热”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投资“过热”拉动的,在十六大以前全国各地就已经出现了大搞“形象工程”的热潮,修大广场、盖办公大楼、铺大草坪梅花市容等成为流行的风气。

各地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又普遍大搞“政绩工程”,特别是热衷于投资建设产值高税收多的大项目。

有些经济学家把这种由于消费增长缓慢投资拉动的“过热”只是引发生产资料等中间产品紧缺和价格提高而消费物价指数没有明显提高的状况叫做“没有温度的高烧”或者“非典型过热”。

这是为了弥补近几年需求不足而用投资拉动经济的结果,而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迹象,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办公楼投资比上年增长%,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

我国是一个储蓄大国,投资的来源可谓丰厚,但是投资应该合理使用,在一轮轮的产业冲击下,应该对我们有所警示,投资于未来主导消费品的生产能力把握消费升级的契机,而不要把大量的储蓄资源用于“政绩工程”以及低效率的重复建设。

2、投资的低效率

经济增长不外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来源于投入资源的增加,另一个是来源于效率的提高。

如果不是靠投资效率来维持增长,由于资源的有限性高增长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

曾经在1994年预言过东亚金融危机的克鲁格曼教授指出:

东亚金融危机最深刻的根源在于投资的低效率。

他说,在东亚地区反映为了维持一定的产出增长率所需要的投资率增长的经济指标“增量资本产出率”是不断上升的。

发达国家的该指标在1-2之间,我国该指标在90年代初期还比较低大约在2左右,1995年以后急剧上升,最近四年提高到5-7之间,既增加5-7元的投资才能增加1元的GDP产出。

据世界银行报告2002年中国的投资率是42%增量资本产出率是,这就是说将国民收入的42%用于投资来维持8%的GDP增长率,而印度只用20%的国民收入作为投资就能保持接近于中国的增长率。

投资的低效率必然导致巨额资本浪费,这就使得在消费品升级的浪潮中国内产业与国外同类产业相比竞争力下降,在新的国内市场空间的争夺战中遭受冲击。

  三、解决目前消费状况所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出路

、消费断层的解决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解决消费断层问题的关键。

1、国家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突出农业特殊的基础性产业地位,在逐步缩小以至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基础上,使工业积极的回报农业,重视当前农业的弱质性特点,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

2、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关键是要增加投入总量,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结构。

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将主要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转为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

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增加农业科研和推广、质量安全和检验检测、农产品流通设施、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重新对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建立一个更完善、更有活力的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

3、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

要完善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允许农民自主进城定居,让户口只具有标志居住地的意义,在户口失去特殊福利含义的条件下实现城乡居民的平等权利,重视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立。

4、农民增收的根本靠教育,通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把农村学校建设成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就业创业的重要基地,基础教育以教学活动为主,职业教育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成人教育开展科技活动和专业技术培训。

避免消费升级过程中国内出现消费梗阻的对策

消费是投资的前提,是社会投资的“引路人”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储蓄不能滥用,投资应该有的放矢。

建议的投资方向:

1、技术投资。

从整体上看,现在我国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技术进步速度与生产素质的更新还不能完全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与附加值高的产品短缺并存。

比如我国钢产量虽已突破年产1亿吨且出现产品严重积压和价格走低的趋势,但另一方面冷轧薄钢、冷轧带钢、镀锌板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产用钢材则严重短缺,其自给率平均不足50%。

2、服务消费。

90年代服务消费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三项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城镇居民不过占15%农村只占8%,发达国家美国占%,日本%,法国%,服务消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知识消费。

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1996年主要OECD成员国GDP50%以上都以知识为基础。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上世纪初的5%-10%提高到上世纪末的80%以上。

知识经济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力质量的高低是由劳动者消费质量的高低决定的,目前决定劳动者素质高低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物质消费而是知识消费,主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高层次的发展性、智力型精神消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环保消费。

消费环保华是大势所趋,中国环保运动兴起与国外相比开展较迟,公民环保意识较弱,然而中国人均自然资源少,生态环境容量已近极限,迫切要求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尽可能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方向发展。

5、注重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从纯体力型、纯经验型向智力型、科技型劳动者转变。

俞海山《论我国消费领域拓展的方向》摘自《经济论坛》

严先溥《消费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摘自《中国统计》

韩俊李剑阁《解决我国新阶段“三农”问题的政策出路》摘自《改革》

许经勇《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赵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