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环评报告金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407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福环评报告金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鸿福环评报告金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鸿福环评报告金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鸿福环评报告金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鸿福环评报告金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鸿福环评报告金矿Word格式.docx

《鸿福环评报告金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福环评报告金矿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鸿福环评报告金矿Word格式.docx

1.3.1矿山工程建设概况

1.3.1.1矿山范围、面积与资源利用情况

(1)矿山范围、面积

鸿福金矿位于沅陵县城北东方向约62km,属沅陵县五强溪镇桐树面村管辖。

矿区极值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

58′16″~110°

58′34″,北纬28°

45′00″~28°

44′13″。

矿区开采范围经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矿区面积0.0719km2,开采深度为+270m~+170m标高。

矿区范围由四个拐点圈定,拐点直角坐标见表1。

表1矿山范围拐点坐标

拐点

X

Y

1

3181874.00

37497165.00

2

3182030.00

37497265.00

3

3181694.00

37497675.00

4

3181622.00

37497622.00

(2)资源储量情况

根据《资源储量报告》,估算鸿福金矿准采范围之内+255m—+205m标高控制的保有经济基础储量(122b)为矿石17218t、金金属量67.60kg,预可采储量(122)为矿石量13774t、金金属量54.08kg,详见表2。

表2鸿福金矿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估算结果表

矿体号

储量类别

平均厚度

(m)

矿石量

(t)

平均品位

Au(g/t)

金属量

Au(kg)

备注

V1

122b

0.49

8677

3.89

33.73

V2

0.50

8541

3.97

33.87

合计

17218

3.93

67.60

122

13774

54.08

可采系数0.8

1.3.1.2以往开采情况

区内开采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柳林汊地区就有民采金矿活动,上世纪60~70年代,由柳林汊乡(现五强溪镇)组建集体矿山开采,但一直没有形成生产规模。

鸿福金矿于1996年筹建,曾一度出矿很好,取得过较好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在采选正常情况下生产,日产黄金30~50克,对零星小规模矿山来讲具有一定经济效益。

近2年主要开采矿区内260米标高以上的矿体,采区走向长达200余米,垂深60米左右,260米标高以上生产探明的储量已剩余不多。

下步规划开采260米标高以下矿体,已投入一定资金开展地质勘探工作。

据统计,矿山已往累计开采矿石量达1.5万吨,共采出黄金50余千克。

1.3.1.3矿山建设工程概况

(1)矿山地面建设

鸿福金矿现有生产和辅助用房四栋,20t/d选矿厂一座。

(2)开拓布署及开拓系统(见图2)

鸿福金矿1号矿脉采用平硐+盲斜井开拓。

平硐口坐标为:

x=3181937,y=37497420,z=285.4;

1号斜井落底标高255m,2号斜井由255m标高至215m标高;

已开拓255m、215m标高沿脉平巷。

2号矿脉为斜井开拓,斜井(3号)井口坐标为:

x=3181822,y=37497534,z=246.5,落底标高215m,已开拓215m标高沿脉平巷。

(3)运输

采用矿车轻轨运输。

轨距600m,矿车容积0.7m3;

平巷采用人工推车,由主井卷扬提升至斜井井口再由平硐运至平硐地表口;

矿石直接用矿车运输至选矿厂,废石直接倾倒在井口前的废石场。

(4)开采

采用空场法开采,实行湿式小型机械钻进,电雷管引爆,锑铵防水炸药爆破。

(5)废石

矿井采掘的废石通过主井提升至地面,堆放于废石场。

1号矿脉废石场面积约2000m2,堆高约5m;

2号矿脉废石场面积约1000m2,堆高约3m。

1.3.2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3.2.1矿井开拓

根据矿山目前状况和资源储量规模,《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矿山建设规模维持现有采选矿石15t/d生产规模,设计开采对象为矿区准采范围内+255m—+170m标高的矿体,服务年限为4.08年。

开发方案主要在现有开拓系统上进行延伸设计,具体方案是(见图3):

1号矿脉设计将2号斜井由215m延伸至175m标高,从175m斜井施工穿脉至矿脉,用沿脉坑道控制和揭露矿体,在斜井井底设置水仓,在175m中段沿脉平巷的南西端施工边界通风井与上部采区贯通形成对角式通风系统。

2号矿脉设计将3号斜井由215m标高延伸至175m标高,从175m斜井施工穿脉至矿脉,用沿脉坑道控制和揭露矿体,在斜井井底设置水仓,在175m中段沿脉平巷的南西端施工边界通风井与上部采区贯通形成对角式通风系统。

地面建筑、选矿厂及尾砂库等均可利用原地面设施。

1.3.2.2矿井开采

(1)采矿方法

《开发利用方案》推荐选用上向水平分层削壁充填采矿法,以水平分层进行回采,先采下围岩作充填料充填到采空区,然后采下矿石,人工运到矿石溜子。

(2)矿井通风

井下通风,由平硐口进风,经斜井和中段平巷达到各掘进当头及采场,污风由边界通风天井排出地表或采空区,形成对角式自然通风系统,局部采用局扇进行辅助机械通风。

(3)矿坑排水

设计在延伸暗斜井的井底设置水仓,坑道积水汇集到井底水仓,用水泵排出地表。

(4)选矿方法

设计采用两段磨浮选矿工艺加工矿石,矿山生产产品为金精矿(品位85g/t)。

(5)废石、尾砂堆放

本矿山工程矿岩总量较少,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部分充填井下采空区,部分堆置在坑口原废石堆上,不需增加面积。

矿区现有一座尾矿库,其初期坝系采用透水堆石坝,坝高根据生产情况可逐渐加高(后期坝)。

经计算(据《开发利用方案》),后期生产尾矿库所需库容为1.5万m3,现有尾矿库初期坝经加高可基本满足矿山生产要求。

(6)矿坑水、选矿废水处理方案

矿山须建有沉淀池等集、回水设施。

矿坑水经水仓沉淀后,由水泵抽汲至地面排入沉淀池、洗选废水由选矿厂输送至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可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

1.4矿区及周边人文与社会经济概况

鸿福金矿矿山范围内有居民11人,房屋3栋,主要分布于矿区东南部,评估区内矿山周边有居民17人,房屋4栋。

评估区共有人口28人,房屋7栋,农田分布于谷地。

本区居民以农业为主,副业以采矿为主,少数外出打工。

1.5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的确定

1.5.1评估级别的确定

(1)鸿福金矿设计生产能力为矿石0.45万吨/年,依照《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附录B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矿山应属小型建设规模。

(2)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主要为:

矿区主要矿体及采矿坑道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

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为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矿坑涌水量小;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矿区分1类岩体、2类土体;

矿体及围岩稳定性大部分较好;

工程地质条件整体属简单;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表现为以前的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废石、尾矿堆放和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总体对地质环境影响较轻。

据《技术要求》判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按照矿山生产规模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为三级评估。

1.5.2评估范围的确定

依照“技术要求”及鸿福金矿建设规模、开拓方式、开拓布署、开采方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以及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将矿山活动可能影响到的周边区域作为评估范围的原则,结合本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矿床分布特征、设计开采范围、水文地质单元分布特征及制约关系、地下水疏干范围、矿井废水污染影响范围、废石渣堆积分布范围、地下采空区影响范围等诸多因素,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以矿山边界外推150—250m为界,面积为0.3113km2。

1.6以往工作情况

柳林汊金矿带的地质调查工作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系统的地质勘查和地质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据预测本金矿带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潜在金矿资源量达大型~特大型,鸿福金矿区就是该金矿带中的数十个矿区之一。

1965年,湖南省地矿局403队在本区进行初步普查工作,提交了《湖南省沅陵县柳林汊金矿初步普查报告》,检查了本区确有金矿脉存在,但未提交储量。

1967年和1979年,湖南省地质局区调队和水文部队分别在该区域进行了1:

20万沅陵幅区域地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测量。

1982~1984年,湖南省地矿局407队对柳林汊金矿区开展了地质普查工作,对本矿有所述及,没有计算储量。

2004年8月,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南地质勘查院对矿区范围内的矿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整理,编制并提交了《湖南省沅陵县柳林汊矿区鸿福金矿资源储量报告》,经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湘评审〔2004〕454号)评审,批准经济基础储量(122b)矿石量17218t,金金属量67.60kg,可作为零星小矿设计开采的依据。

1.7本次工作概况

本次评估工作严格按照《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及相关行业标准执行,按照合同的要求,我们较全面地收集了矿山自然地理、矿山地层、构造地质、矿床特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矿山开拓方式、开拓布置、开采方法及其他有关矿山环境问题的资料,并深入矿山地面及井下实际调查验证,基本查明了矿山地层、构造、矿床特征、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特征、环境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矿山人居环境及矿业活动情况,依据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和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经半定量—定性分析论证,于2004年10月底完成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如表3。

表3完成工作量表

工作项目

工作量

文字

文字报告2份。

图件

图纸10张。

面积

km2

0.3113km2

路线长

km

3km。

观测点

居民点、溪流、废石堆场、尾矿库、矿井、地形地貌点计12个。

提交文字报告

1份。

附图

3张。

2.矿山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概况

2.1自然地理

2.1.1位置与交通

鸿福金矿位于沅陵县城北东方向约62km,属沅陵县五强溪镇(原柳林汊乡)桐树面村管辖。

矿区有简易公路接S308省道,仅6km,往北距五强溪电站约5km,往南距官庄镇60km接G319国道,交通较方便(见图1:

矿区交通位置图)。

2.1.2地形地貌

鸿福金矿区位于沅麻盆地北缘,属低山丘陵地区,山坡较陡,V型谷发育。

区内地势北西高,南东低,最高点海拔491.3m,最低点海拔233.3m,一般相对高差100~255m,地形坡度30°

左右。

2.1.3气象水文

2.1.3.1气象

矿山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温湿多雨,四季分明。

据沅陵县气象站1970—1998年的气象资料:

年平均气温为16.5℃,极端最高气温为39.1℃,极端最低气温为-15.1℃。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450mm,最大年降雨量为2000.7mm(1998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157mm(1972年),最大日降雨量为254.4mm(1990年6月14日)。

雨季多集中在4—6月和8—10月,下雪时间一般在12月初至次年3月中旬。

降霜最早出

现于11月12日,次年3月中旬终止,无霜期260天。

灾害天气有:

特大雷雨大风在春

图1沅陵县柳林汊乡鸿福金矿区交通位置图

夏出现,频率约5次/年;

冰雹一般在2月—4月出现。

2.1.2.2水文

矿区地表水系主要为位于东侧外围的一条由南向北流出的溪流,流量季节性变化大,对矿坑无直接影响。

矿区主要矿体及采矿坑道均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25m左右。

2.2地质及地质环境概况

鸿福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新华夏弧形构造中的沅陵~麻阳盆地的北东边缘与雪峰弧形隆起带的西北端之交汇处,属于柳林汊金矿带柳林汊矿区南西段,本区以北东向断裂与褶皱构造为主。

2.2.1地层岩性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板溪群五强溪组和马底驿组,以马底驿组地层为主,在小溪两岸零星分布有第四系冲积残积层。

马底驿组(Pt3bnm)岩性为紫红、灰绿色绢云母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质粉砂岩、变质砂岩,厚度大于500米。

岩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局部北西,为金的赋存层位。

五强溪组(Pt3bnw):

为灰白、灰色厚层状粗至中粒变质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砂砾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等。

厚度大于200米,与马底驿组整合接触。

2.2.2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发育,从北往南发育一系列相间排布的背斜和向斜,控制本矿段的是缺家山向斜和长岭岗背斜。

区内断裂构造不太发育,为成矿后断裂,错断岩层,切断矿脉。

岩层走向、倾向的转折,顺层与穿层脉交汇复合部位,是金矿体的有利富集部位。

2.2.3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据区域资料,自第三纪以来,新构造运动表现为以缓慢的抬升运动为主,导致评估区外围(沅陵—桃源一带)白垩系抬升到海拔560—690m。

地壳的这种缓慢抬升运动,造成本区山体普遍都遭受到不同的侵蚀和剥蚀。

新构造运动目前趁于稳定状态。

本区历史上无地震活动记载,距评估区100km范围的周边地区记载从1631年至1842年发生3.5级地震6次,其中常德至临澧一带1631年发生6.5级以上地震。

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波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

2.2.4矿床特征

2.2.4.1矿体

本区共发现两条金矿脉,都产于板溪群马底驿组地层中,受区内构造带控制,分布在构造破碎带中或层间裂隙中。

矿体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均有膨大收缩、尖灭再现现象。

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

1号矿脉走向55~65°

,倾向145~155°

,平均倾角54°

2号矿脉走向60~70°

,倾向150~160°

,平均倾角44°

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

在批准的鸿福金矿采矿范围内,矿体走向延长200余米,但厚度较小,一般0.3~0.7米,最厚处1.0米,1号矿体平均厚0.49米,平均品位3.89g/t;

2号矿体平均厚0.50米,平均品位3.97g/t。

矿体沿倾向矿化较稳定,据生产坑道控制,局部延深大于80米。

2.2.4.2矿石质量

矿石为半自形细晶结构,块状、蜂窝状构造,自然金多数为显微及次显微粒状,少数为明金。

矿石一般具不等粒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

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硫化物含量很少,估计为1—5%,其次尚有一些其它脉石矿物。

矿物成分有:

石英、钾长石、绿泥石、黄铁矿、自然金等。

据生产资料,矿山金的最高品位20~40克/吨,平均3.93克/吨。

2.2.5矿区工程地质特征

2.2.5.1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1)岩体

根据岩性、力学强度、结构类型,将评估区内岩体划分为一个类型,其工程地质特征描述如下:

坚硬—较坚硬中厚—厚层状板岩、砂质板岩岩性综合体:

由板溪群马底驿组、五强溪组构成,主要为马底驿组地层。

该岩性综合体强风化带较软弱,力学强度较低;

中风化带岩体较坚硬,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32MPa;

微风化—未风化带岩体坚硬、完整,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值53—89MPa。

(2)土体

分布于丘岗山坡及小冲沟中,为残坡积物,主要有:

粘性土类:

岩性为粉质粘土、粉土,硬塑—可塑状,稍湿—湿。

碎石土类:

岩性为含砂砾卵石等,中密—稍密,透水性好。

因评估区内土体分布面积很小,所以在附图中未将其表示出来。

2.2.5.2岩体风化带特征

区内岩体强风化带在3—10m左右,主要表现为岩体风化呈碎块状,稳固性较差,强风化带以下岩石稳固性较好。

2.2.5.3边坡类型、特征及稳定性

区内边坡可分自然边坡、人工切坡和人工堆积边坡。

(1)自然边坡

位于丘岗地区,坡度一般为30°

左右,残坡积小于3m,植被覆盖率高,边坡基本稳定。

(2)人工切坡

主要为混合边坡,为矿山公路切坡,由于切坡高度一般小于5m,边坡稳固性较好。

(3)人工堆积边坡

主要为矿山两主井口废石堆边坡,废石堆积高度6—8m,按自然坡度堆积,自开采以来未发生过边坡坍塌,由于堆积高度不大,应属较稳定边坡。

2.2.5.4生产矿井工程地质情况

本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的层间裂隙中,矿体厚度小,一般为0.3—0.7m。

矿石为石英脉型金矿石,坚硬,但岩性较脆,受力后易碎裂。

围岩成分主要为板岩、粉砂质板岩,岩层完整,节理裂隙一般不甚发育。

一般情况下,矿体及围岩稳定性很好,坑道中不须支护。

但当遇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时,地下水相对较多,岩层遇水易泥化、软化,稳定性变差。

综上所述:

矿山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2.2.6矿山水文地质特征

2.2.6.1含水层与隔水层

(1)含水层

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可分为溪谷两岸的冲洪积层和分布于坡脚较平坦处的残坡积层两类。

(2)隔水层

评估区内大范围内分布板溪群五强溪组和马底驿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砂质板岩、板岩,致密坚硬,无溶蚀、水蚀现象,在裂隙发育地段含有地下水,但其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一般小于0.1L/s,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2.2.6.2地下水类型

评估区一带地下水类型根据赋存形式可分为三类:

基岩风化裂隙水、基岩构造裂隙水以及松散岩类孔隙水,分述如下:

(1)风化裂隙水:

该类型水呈面状分布于评估区各地层内,含水岩组为板岩和砂质板岩,其富水性取决于风化裂隙的发育程度,一般含水贫乏,在地形低凹、汇水条件较好处,富水性稍强,此含水层构成矿床充水水源之一。

(2)构造裂隙水:

评估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但小的剪切裂隙和层间裂隙较多,在这些裂隙发育的的地段含地下水,单位涌水量小于0.1L/s,属弱富水性。

该两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3)松散岩类孔隙水:

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溪谷第四系冲洪积物和斜坡地带的残坡积层中,多以泉点形式于冲沟中排泄。

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溪沟水。

2.2.6.3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矿床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矿坑涌水量在暴雨后明显增加。

地表水对矿床充水基本无影响。

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沿裂隙往矿坑排泻是矿坑水的主要来源,由于两者含水贫乏,水量小,因此,在矿坑内表现为滴水、渗水状,滴水量为0.0026—0.0048L/s。

矿坑涌水量小。

2.2.6.4老窿水

据调查,本区老硐均为平巷,且相互间大多已贯通,老窿水大都可从各自平硐自流排出,积水少。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2.3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特征

本区人类工程活动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

2.3.1矿业活动

(1)矿井排水

鸿福金矿矿井排水量小,废水排入溪水中,悬浮物略有超标。

(2)废石、尾矿堆积

矿区范围内主要有两处废石堆场,1号矿脉废石场面积约1000m2,堆高约5m,2号矿脉废石场面积约500m2,堆高约3m,未发过垮塌事故和矿渣流。

矿山现有尾矿库占地面积约2000m2。

废石堆和尾矿库造成了小面积的土地破坏。

2.3.2公路、房屋、水利建设及农业生产

(1)矿山内有简易矿山公路,依山就势修建,切坡高度一般小于5m,未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2)区内民用建设一般为二层砖木结构,因修建规模小,切坡高度小,未诱发过崩塌、滑坡灾害。

(3)区内无大的水利建设,也未见地表水漏失现象。

(4)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山丘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较好。

2.4地质环境条件小结

通过上述资料分析,评估区属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地貌类型。

左右;

出露地层除第四系外,主要为板溪群五强溪组和马底驿组浅变质岩系。

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从北往南发育一系列相间排列的背斜和向斜,控制本矿段的是缺家山向斜和长岭岗背斜;

主矿体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地层中,受层间裂隙构造控制,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

矿体走向延长200余米,但厚度较小,一般0.3~0.7米,最厚处1.0米,1号矿体平均厚0.49米,2号矿体平均厚0.50米。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3.1评估标准方法与要求

3.1.1评估方法与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的原则是,对矿业活动影响和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判断其性质、变化及危害等情况,并进行实事求是的估量。

本次现状评估主要采用定性综合分析法对下述问题进行阐述:

(1)评估区地质环境特征和现状条件下的地质环境质量状况;

(2)矿山开采条件下的地质环境抗干扰的能力;

(3)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的破坏和危害;

(4)综合确定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和危险性等级。

3.2矿山水资源、水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