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上趣味生物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42111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八上趣味生物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八上趣味生物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八上趣味生物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八上趣味生物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八上趣味生物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八上趣味生物汇总.docx

《人教八上趣味生物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八上趣味生物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八上趣味生物汇总.docx

人教八上趣味生物汇总

趣味生物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群集而成的群体。

除形成珊瑚礁和珊瑚岛外,珊瑚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岁月,会转化成石油,而在地下形成贮油层。

美丽的红珊瑚可以制作工艺品,柳珊瑚就有降血压的作用。

2.涡虫的再生能力:

如果将一条涡虫一刀两断,带着头的那一部分会再长出一条尾巴来,而带着尾巴的那一部分会再长出一个头来。

如果把它切成20段,就变出20条涡虫,而且每条都是第一条的完全复制。

这是由于涡虫体内含有成熟干细胞,这些细胞经常分裂,可以变成身体缺失的所有类型的细胞。

3..扁形动物是最原始的三胚层动物,由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组成,是最早出现了中胚层的动物类群。

内分泌中的肾上腺就是由外胚层和中胚层共同起源形成的。

4.达尔文与珊瑚礁: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乘“贝格尔”舰环球考察中,对珊瑚礁进行过观察,划分出岸礁、堡礁和环礁,并于1842年在《珊瑚礁的构造和分布》一文中,提出了珊瑚礁成因的“沉降说”,极大地推进了珊瑚礁的研究。

5.海蜇能预测海洋风暴:

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

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而海蜇的体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听石时,刺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海蜇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蚯蚓就是一种特殊的再生动物。

将一条蚯蚓在中间切成两段,它不但不会死去,相反会变成两条完整的蜒蚓。

把两条蚯蚓分别切去前端和后端,连接起来可长成一条新的蚯蚓。

若在一条蚯蚓的前半部分并列接上两条蚯蚓的后端,就会长成一个头两个尾巴的蚯蚓。

2.米猪肉:

又叫“豆猪肉”,是含有猪肉绦虫囊尾蚴的病猪肉。

瘦肉中有呈黄豆样大小不等、乳白色、半透明水泡,象是肉中夹着米粒,故称米猪肉。

“米”猪肉一般不鲜亮,肥肉瘦肉及五脏、器官上都有或多或少米粒状的囊包。

3.日本血吸虫:

成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

虫卵随血流进入肝脏,或随粪便排出,在水中数小时孵化成毛蚴。

毛蚴在水中钻入钉螺体内,最终发育成尾蚴。

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遇到人和哺乳动物,即钻入皮肤,最终进入肠系膜静脉中,直至发育为成虫,再产卵。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叮人的是雌蚊:

雌蚊叮人吸血是为了补充营养,因为血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可以使它们的卵发育成熟。

如果不吸血,大多数种类的蚊子都不能产卵。

而雄蚊的口器不发达,不能叮人,只能靠花蜜、植物汁液等来维持6、7天的寿命。

2.苍蝇和蚊子的“叫声”:

苍蝇、蚊子飞过的时候,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并不是它们会叫,而是其飞行的速度在20-20000次/秒之间,人们可以听到空气的振动声。

3.牙齿最多的动物: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6000多颗牙齿。

啃食植物幼叶和嫩芽。

4.靠“脚”辨别味道的动物:

一般的动物都是靠嘴巴来辨别食物的味道。

但是蝴蝶的味觉器官却长在脚上。

只有当它的脚尖碰到食物时,它才能辨别出食物的味道。

无独有偶,味觉器官长在脚上的昆虫还有苍蝇。

5.蚰蜒:

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

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

 

6.三叶虫:

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经灭绝的三叶虫纲中的动物,是最早称霸地球的动物,最早出现于距今约6亿年前的寒武纪。

是非常知名的化石动物,在所有的化石动物中三叶虫是种类最丰富的。

结构简单,在海底爬行,通过过滤泥沙来吸取营养。

身体分节。

第四节鱼

1.鱼为何“死不瞑目”:

鱼类的眼睛是没有泪腺的,也没有真正的眼睑,其眼完全闭不上,故鱼儿即使睡觉也睁着眼,所以当我们看见鱼停在鱼缸底下睁着眼睛一动不动时,它很有可能在睡觉。

甚至鱼死了,两眼也是“不肯”闭上。

2.“拼死吃河豚”:

河豚的内脏有剧毒 ,但其本身的肉并没有毒。

所以处理河豚的厨师要有专业执照 ,因为处理过程中,如果没有注意,弄破内脏一点儿 ,河豚肉就会沾到毒液 ,导致食用者中毒。

3.“鱼跃龙门”:

这是鱼儿在翻塘。

鱼儿一般在早上最容易翻塘,这是因为水生动植物经过一整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气。

早上水中的氧气含量最低。

4.会变性的动物:

成年黄鳝的性别会由雌变雄,然后一生中还会经历多次变化。

它在胚胎发育到第一次性成熟时为雌性,从第二次性成熟开始时它又变成雄性了。

这种阴阳转变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性逆转。

5.会钓鱼的鱼:

角鱼的头上长着引诱须,须的顶端有发光诱饵(一种发光的腺体)。

由于深海暗淡无光,当它连续发出闪烁的光芒时,就引起周围鱼、甲壳动物的注意和兴趣,并冲向闪光,“自愿”上钩,落入角鱼腹中。

6.推测鱼的年龄:

主要是看鱼鳞,根据年轮的多少来推测。

一年四季中,鱼的生长速度不同,第一年生长带和第二年生长带的分界线叫“年轮”。

年轮越多,鱼的年龄越大。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鳄鱼的流泪:

鳄鱼所流的“眼泪”实际上是一种盐溶液。

鳄鱼的肾脏退化,它通过体内特殊的排泄腺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其排出管正好分布在眼睛四周。

因此,多余的盐分会浓缩起来,借道眼睛,像泪珠似的淌出来。

2.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

毒蛇一般头大颈细,头呈三角形,尾短而突然变细,体表花纹比较鲜艳。

无毒蛇一般头呈钝圆形,颈不明显,尾部细长,体表花纹多不明显。

被蛇咬伤后,毒蛇的牙痕为单排,无毒蛇的牙痕为双排。

3.“伪装之王”变色龙:

学名叫“避役”,它在一昼夜中能变换六七种颜色。

原来,变色龙的表皮上有黄、绿、蓝、黑等各种色素细胞,一旦周围的光线、温度和湿度发生了变化,变色龙就随之改变体色。

4.科学家仿照变色龙,制成了一种既能自动改变颜色,又始终与环境保持一致的军装。

这种军装用一种对光线变化很敏感的化学纤维织成的布料制成,士兵穿上这种军装,可以放心地从白色的沙滩上登陆,在森林里军装是深绿色,在草地时又变成麻黄色的了。

5.世界上最大的青蛙

巨谐蛙是当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青蛙,身体从鼻尖至肛门最大长度可达到33厘米,体重最大可达到3公斤。

它们主要聚集在非洲西部。

巨谐蛙的寿命可达到15年,主要吃蝎子、昆虫和体型较小的青蛙。

第六节鸟

1.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身体长度不过5厘米,体重仅2克左右,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森林地带。

由于它飞行采蜜时能发出嗡嗡的响声,因而被人称为蜂鸟。

它的翅膀非常灵活,每秒钟能振动50—70次,时速可达50千米,高度有四五千米。

人们往往只听到它的声音,看不清它的身影。

2.雄鸳鸯是“薄情郎”:

人们常把鸳鸯视为爱情的象征。

鸳鸯多成对地生活在水边,形影不离,可谓“同枕共眠、患难与共”。

“新婚燕尔”,雌雄鸳鸯确实是形影不离的。

可是雄鸳鸯在和雌鸳鸯交配后,就再不露面。

3.最有耐力的动物:

这项殊荣应授予常见于欧亚两地的雨燕。

这种鸟类能一刻不停地在空中飞行长达三年。

它的进食、睡觉和交配都是在飞行中完成的,只有在产蛋、让翅膀稍作休息或感到无聊时才会着陆。

 

4.飞得最高的鸟是兀鹫,还有山鸦、岩鸽;飞得最快的鸟是北京的雨燕;不会飞的鸟是来自非洲或南美洲等地的鸵鸟;自己不筑巢、不育雏,而把蛋产在别的鸟巢中,让别的鸟代孵、代育的鸟是杜鹃。

第七节哺乳动物

1.猫为何喜欢吃鱼和老鼠:

猫喜夜间活动,为了提高夜间视力,必须补充牛黄酸,而鱼和老鼠体内含有大量的牛黄酸,故猫喜欢吃鱼和老鼠。

2.大象是唯一有四个膝盖的动物:

大象比较重,有四个膝盖可以更好的作为支撑。

比如马的两个膝盖在前肢,因为马的前面比较重;人的两个膝盖在腿部,因为胳膊没有支撑作用。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白兔的红眼睛:

:

白兔的身体里不含色素,它的眼睛其实是无色的,我们看到的红色是眼球的血液反映出来的颜色,并不是眼球的颜色。

4.“美人鱼”:

是生活在海洋河道中的海牛。

这种动物目前仅存四种,在我国南海沿岸常见的一种叫儒艮。

属水生哺乳动物,与鱼毫无关系,面部长得很奇特,上唇外翻很厉害,看起来不仅不美,而且很丑。

海牛胸部两侧长有两个拳头大小的乳房,与人的乳房位置相似,这大概是把它称作“人鱼”的最大根据。

第二章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水螅的运动很特别,它用触手和基盘相互交替着附着在水草上,像翻筋斗那样地运动;也可以弯着身体,用触手附着在水草上,然后基盘向触手的方向移动,接着触手固定在新的位置,基盘再向前移动,就这样一屈一伸地向前运动。

2.乌贼的运动

乌贼头部的腹面有一个漏斗,是乌贼重要的运动结构。

当乌贼身体紧缩时,体内的水分就能从漏斗口急速喷出,乌贼借助水的反作用力迅速前进。

由于漏斗平常总是指向前方的,所以乌贼运动一般是后退的。

3.不会飞的鸟

(一):

:

身型庞大的驼鸟是鸟类的一种,但它们却不会飞。

这不是因为它们没有翅膀,而是它们的羽毛太柔软,翅膀面积太小,根本不利于飞行。

另外,驼鸟的胸肌不发达,胸骨平平,也不利于飞行。

4.不会飞的鸟

(二):

企鹅的翼变成了鳍状,因此不会飞,趾间有蹼,善于游泳。

企鹅行走时,两翼向上张着,可以维持平衡,在水中鼓动着两翼前进,非常敏捷。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蜥蜴特殊的防御行为:

有些蜥蜴受到袭击时,尾巴会自动断落,断下的尾能迅速扭动,分散捕食者的注意,蜥蜴趁机逃脱。

过不多长时间,断落的尾巴又会重新长出来。

2.印随:

如果刚孵化的小动物没有看见自己的妈妈,它们就会紧跟它所看到的第一个大的行动目标行走,这就是印随学习。

大部分鸟类、豚鼠、绵羊、鹿、山羊、水牛、某些昆虫及多种鱼类都能产生印随行为。

3.夏眠的动物:

青蛙、蛇等到了冬天都会进行冬眠,但是海参却是一种夏眠动物。

原因是海参是以一些小生物为食的,夏天的时候,由于太阳光比较强烈,导致上层的海水温度高,于是海底的小动物都浮上海面进行大量的求食和增殖,导致海参断了食物的来源,故海参只能进行夏眠。

4.交配的代价:

节肢动物中有些种类具有雌雄交配后,雌性吃掉雄性的现象,如蜘蛛、螳螂等。

通过科学家的研究,认为雌性在交配后吃掉雄性,可以为繁殖后代储备充足的营养,有利于种族的延续。

5.会育儿的海马爸爸:

几乎所有动物都是雌性繁殖下一代,但海马却与众不同。

雄海马的肚子上有一个像袋鼠育儿袋一样的孵卵囊,雌海马把卵排到其中。

此后,雄海马就担负起孕育的责任,经过约三个星期,小海马便由爸爸的体内“生”出来。

第三节社会行为

1.白蚁不是蚂蚁:

白蚁和蚂蚁虽然同称“蚁”,但它们分属于不同的两目,白蚁是等翅目昆虫,蚂蚁是膜翅目昆虫。

在分类地位上,白蚁属于较低级的半变态昆虫,蚂蚁则属于较高级的全变态昆虫。

所以白蚁和蚂蚁不能混为一谈。

2.勇敢的“小战士”:

狒狒结群生活,群体由老年健壮的雄狒率领,内有专门眺望者负责警告敌害的来临,退却时,首先是雌性和幼体,雄性在后面保护。

自然界中的狒狒大多比较好斗,是自然界唯一敢于和狮子作战的动物,一般动物园的说明文字一般都亲切地称狒狒为:

勇敢的小战士!

3.一只蛰伏的雌蜘蛛判断来到蛛网上的动物,是求爱者还是捕猎对象,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触觉通讯。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我国最早的仿生师——鲁班:

我国古代杰出的工匠鲁班,在一次上山砍树时,不小心被一棵小草上带齿的叶片划破了手,于是他突发奇想,将铁片磨上细齿用来割断木头,从而发明了常用的伐木工具——锯。

锯的发明是鲁班从得到的启发。

2.松鸦帮助橡树传播种子:

秋季橡栗成熟时,松鸦就会吞下一大堆的橡栗,然后找个地方再吐出来,埋入土中。

贪心的松鸦埋下许多橡栗,但它却常常忘记埋藏的地点。

这些被埋入土中的种子就慢慢发芽,长成橡树。

松鸦就这样胡里胡涂地成为橡树的播种者了。

3.高速运转的恐龙钻头:

鸭嘴龙是史前巨型爬行动物,机械师模仿鸭嘴龙牙齿的排列形状,设计制成了一种恐龙钻头。

这种新钻头装了两层,内层的齿嵌在较软的材料上,当外层的齿磨坏了不能使用时,钻头继续旋转,就会将这层软材料磨掉,露出内层的齿,于是钻头又可以继续钻进了。

4.导弹命名“响尾蛇”:

响尾蛇有一种能探测周围环境中温度变化的红外线感受器,使得它在黑暗中也能准确无误地捕获猎物。

利用这一原理,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空对空导弹的敏感器件,能够探测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从而紧紧盯住目标不放,直至把目标摧毁。

这种导弹被命名为“响尾蛇导弹”。

5.猫头鹰并非不祥之鸟:

猫头鹰是人类的朋友,是出色的“捕鼠专家”。

它吃的食物中,野鼠占95%。

它除了能灭鼠、供观赏外,它的肉也可以食用,并且可作为药材。

因此,如果说猫头鹰是恶鸟,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第四章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最合适的刷牙时间:

在一天里,晚上睡觉以后,口腔里的细菌最活跃。

当我门睡觉后口腔唾液分泌减少,牙缝里留有食物残渣,这时的环境最利于细菌的生长。

所以晚上睡觉前刷牙比早晨刷牙的作用大的多。

2.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细胞种类其实都是由90%的细菌细胞和10%的人体细胞所组成。

成年人的身体里至少生存着500个种类的细菌,细菌细胞的总数可达100万亿个,是人体细胞数的9倍。

因而,我们说我们是人,不如说我们是细菌。

3.最耐高温的细菌:

就耐高温特性来说,已知的生物中生物活性在高温下最稳定的还是嗜热菌。

嗜热菌又称高温细菌、嗜热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活在火山口及其周围区域、温泉、工厂高温废水排放区等。

第二节细菌

1.有一种细菌,经过1分钟,分裂成2个,再过1分钟,又发生分裂,变成4个。

这样,把一个细菌放在瓶子里到充满为止,用了1个小时。

如果一开始时,将2个这种细菌放入瓶子里,那么,到充满瓶子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

59分钟)

2.冰箱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是细菌。

大多数细菌属于中温菌,其在10℃以下生长缓慢,4.5℃以下停止繁殖;而附在鱼体面上的与鱼体腐败有关的水中细菌属低温菌,其在0℃以下繁殖缓慢,-10℃以下停止繁殖。

但无论怎样也不能杀菌,即使-18℃以下,大部分细菌也不会死亡,一旦温度上升又会繁殖起来。

第三节真菌

1.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是冬季真菌寄生于蝙蝠蛾幼虫体内,称为冬虫;冬虫因真菌菌丝逐渐发展到全身而僵死,到了夏季,真菌从僵死幼虫的头颈部长出有柄的、细长的棒形子座,子座伸出土外,状似小草,称为夏草。

虫草实际上是虫和真菌的共生体。

因而说它冬天是虫,夏天却是草。

2.猴头:

隶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非褶菌目、猴头菌科、猴头菌属。

猴头菌是名贵的食药两用菌,它质嫩味鲜,是筵席上的佳肴,人们常将其与熊掌、海参、鱼翅并列为四大名菜,并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

3.灵芝:

又称灵芝草,属真菌。

一般生长在湿度高且光线昏暗的山林中,主要生长在腐树或是其树木的根部,而不是像一些文艺作品中介绍的长在松柏的枝上。

灵芝在全国最大的原始森林,长白山和海南自然保护区最适宜生长。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地衣:

一般认为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分泌的地衣酸可腐蚀岩面,使岩石表面逐渐龟裂和破碎,加之自然的风化作用,在岩石表面形成了土壤层,为其他高等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

因此,地衣常被称为“植物拓荒者”或“先锋植物”。

2.多种多样的分解者:

又称“还原者”,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

池塘里的分解者有两类,一类是细菌和真菌,另一类是蟹、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和蠕虫。

陆地上的分解者有细菌和真菌,还有蚯蚓、螨、蜣螂等。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冰箱中保存的苹果:

把苹果放入冰箱过久的时间,苹果皮会凹凸不平,拿出来之后,苹果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原因是苹果内水分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冰箱降温后,水分多的部分就会凸出来,水少的部分会凹进去,因水变成冰后体积会增大

2.酸奶不能加热:

一经加热,所含的大量活性乳酸菌便会被杀死,不仅丧失了它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也使酸奶的物理性状发生改变,形成沉淀,特有的口味也消失了。

因此饮用酸奶不能加热饮用。

第五章病毒

1.最早提纯的病毒:

1935年,美国生化学家斯坦利几乎磨了上吨重的感染花叶病的烟叶,终于用提酶的方法把病毒提纯出来。

今天在美国加州大学的原来斯坦利实验室里,仍然保留着一个标注着“Tob.Mos.”字样的瓶子,其中就盛着当年第一次提纯的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

2.流感与普通感冒病毒的区别: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三种;普通感冒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如鼻病毒、腺病毒、细菌及支原体等,一般人在受凉、雨淋、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病。

第六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的进行分类

1.美洲狮不是狮:

产于南、北美洲的美洲狮虽然冠以“狮”名,却不是真正的狮子,它是猫属,又称“山猫”。

它实际上却只有几处与狮子相似,是所有小型猫科动物中,样子最接近狮子的动物,也是唯一皮毛单色的猫科动物。

2.五界说:

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生物分类的方法,但是都没有得到人们的公认。

直到1969年魏泰克提出了将整个生物界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大界,魏泰克的五界说能更好地反映生物的进化历程,因此被大多数生物学家所接受。

第二节从种到界

1.两栖动物的祖先:

青蛙是两栖动物,总鳍鱼却是两栖动物的祖先。

总鳍鱼在泥盆纪分为两支:

一支是骨鳞类,发展为两栖类;另一支是腔棘类,一直生活在海里,大部已灭绝。

所以总鳍鱼是腔棘鱼的后裔,被称作是恐龙时代遗留下来的活的化石。

2.文昌鱼不是鱼:

文昌鱼俗称扁担鱼或鳄鱼虫,是世界海洋珍稀动物之一,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它处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是动物进化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达尔文称文昌鱼:

“这是伟大的发现,它提供了指示脊椎动物起源的钥匙。

3.鸭嘴兽:

是最古老而又十分原始的哺乳动物,早在2500万年前就出现了。

它本身的构造,提供了哺乳动物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许多证据。

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及塔斯马尼亚,鸭嘴兽穴居在水边,繁殖时雌鸭嘴兽每次产两卵,幼兽从母兽腹面濡湿的毛上舐食乳汁。

4.红蜘蛛不是蜘蛛:

红蜘蛛,俗称大蜘蛛、大龙、砂龙等,学名叶螨。

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

红蜘蛛每年产一次卵一次约一百只左右,一个月后开始孵化,母蜘蛛日夜守候,并甘愿当孩子的第一个食物,教会孩子捕食,但牺牲自己。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单细胞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主要有三菌三体,三菌指细菌、蓝细菌(蓝藻)和放线菌,三体指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

单细胞真核生物主要有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酵母菌等。

2.吃荤的猪笼草:

猪笼草能捕食昆虫,是一类具有捕食能力的草本植物,猪笼草叶顶的瓶状体是捕食昆虫的工具。

瓶状体开口边缘和瓶盖背面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

瓶口光滑,昆虫滑落瓶内后,瓶盖盖住入口,昆虫在瓶内被逐渐消化吸收。

3.不死的蟑螂:

蟑螂,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强,头被切掉后还可以存活7——9天,原因是蟑螂有两个大脑,第二个长在尾部。

头被切掉后,蟑螂只是看不到,无法获取食物而逐渐死亡。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我国的世界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长白山、四川卧龙、广东鼎湖山区、贵州梵净山、福建武夷山、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湖北神农架、新疆博格达峰区、江苏盐城、云南西双版纳区、浙江天目山、贵州茂兰、四川九寨沟、黑龙江丰林等。

2.我国著名自然保护区别名:

四川卧龙——熊猫故乡;黑龙江扎龙——仙鹤之乡;广东省鼎湖山——南方宝珠;青海湖鸟岛——侯鸟乐园; 四川九寨沟——诗画境地;福建省武夷山——昆虫世界;云南西双版纳——生物资源宝库;吉林长白山——绿色宝库。

3.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

(1)以保护森林和其他植被为主的长白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

(2)以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为主的卧龙、向海(3)以保护自然历史遗迹为主的五大莲池、甘肃玛雅雪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