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2044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下载.docx

(2)谭嗣同拜访袁世凯,但没有得到袁世凯的明确支持。

(3)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2.过程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2)慈禧太后下令逮捕“军机四卿”及其他维新派人士,“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3)政变后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

“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历史认识]

戊戌政变的发生是必然的,这主要取决于守旧势力对自身根本利益的维护。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这是封建地主势力的代表慈禧太后所无法容忍的。

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2)主观原因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想。

2.教训:

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3.历史意义

(1)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希望通过改革实现中国独立、民主和富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他们试图实行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易错提醒]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而不是袁世凯的告密。

袁世凯告密加快了戊戌政变的进程及斗争的激烈程度。

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它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给沉闷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史论要旨]

1.戊戌变法要在近代中国推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这是近代中国追求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体现。

2.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知识图示]

主题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性质和意义

史料一 戊戌变法初期,康有为认为“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①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

戊戌政变后,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②市民百姓围观(戊戌)六君子,纷纷叫骂:

“乱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

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祸乱人心!

史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③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

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

……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史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④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史料解读]

①说明变法者急于求成,没有正确认识到变法的困难。

②说明维新派的维新活动和流血牺牲没有得到群众理解和支持。

③指出戊戌变法是一场近代化性质的改革。

④肯定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强求变法的“速度”“全变”,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2)据史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提示 影响:

拉开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

尝试:

废八股、改革科举制度;

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选派留学生等。

(3)据史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提示 评价:

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薄弱,变法以失败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史论总结]

1.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悬殊。

(2)具体原因: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

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2.戊戌变法的性质

(1)从背景和条件来看: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背景和条件下发生的,其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因而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政治运动。

(2)从纲领和内容来看: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要求光绪帝仿效日本、俄国的改革进行变法,从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光绪帝在变法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适应了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3.戊戌变法的意义

(1)爱国性:

从时代背景分析,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后,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

(2)进步性:

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这些要求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3)启蒙性:

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之法,乃至掀起百日维新,这些使民众接触到了资产阶级思想,认识到封建思想的弊端,从而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1.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变法法令

B.游说外国人支持

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

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答案 D

解析 本题应重视题干中的“人事上”的限定,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C、D两项。

题干中明确点明是为了贯彻新政,符合此条件的只有D项。

2.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解析 A项说的是清军入关;

B项说的是鸦片战争前林则徐禁烟;

C项说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提升;

D项指的是戊戌政变时在菜市口“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

3.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  )

A.变法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变法采取的是改良的形式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答案 C

解析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

“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

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

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

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

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依据材料一,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的因素有哪些?

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引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

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

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

(3)据材料二,说明材料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

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答案 

(1)因素:

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

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引起守旧势力的恐慌;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反对变法。

看待:

戊戌政变的发生是维新与守旧、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不成立。

从材料可见,袁世凯告密是在戊戌政变发生后。

关系:

袁世凯的告密对政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

(3)缺陷:

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或偏见),影响史料真实性。

注意:

应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

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

解析 材料一涉及御史杨崇伊、慈禧太后、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维新派等力量,从他们的关系去分析第

(1)问的因素及原因。

(2)问结合材料一对此展开论述。

第(3)问从材料二中著作的作者明确这些都属于当事人的文献资料,带有主观性。

[基础达标]

1.(2017·

淮北高二检测)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

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

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

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

答案 B

解析 戊戌变法触及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所以他们发动了戊戌政变。

2.1898年9月18日,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称康、梁等蛊惑士心,紊乱朝政,引用东人(日本人),深恐贻祸宗社,吁恳皇太后即日“训政”以遏乱萌。

材料表明(  )

A.顽固势力遭到维新派的阻挠

B.戊戌变法因阻碍社会发展遭反对

C.顽固势力竭力破坏维新变法

D.顽固势力担心维新派获取政权

解析 材料中御史杨崇伊的上书大肆诋毁维新派,恳请慈禧太后训政,这实质上反映了封建顽固势力对戊戌变法运动的破坏。

3.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

这主要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

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

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

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

解析 题干材料中“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直接说明老百姓并不认同维新派的民主宪政思想,故选B项。

4.(2017·

怀化高二检测)法国历史学家高弟说:

“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了,这样它就被扼杀了。

”高弟认为维新变法运动(  )

A.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

B.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

C.渴望夺取慈禧的权力

D.采取的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

解析 材料内容“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了,这样它就被扼杀了”,表明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故B正确。

5.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是强调戊戌变法哪方面的意义(  )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

C.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

解析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同时也是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由材料关键信息“头脑开始清醒”,说明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项说法符合题干材料涵义。

6.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摸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爱国运动。

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表现在(  )

A.变法维新运动和救亡运动相结合

B.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C.维新变法与传播新式文化相结合

D.维新变法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相结合

答案 A

解析 维新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产物,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自己的政治要求融入救亡运动中,使变法维新运动和救亡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能力提升]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上述两国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上述两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 

(1)不同:

日本侧重于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社会。

中国主要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相同:

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2)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态度、统治者的政策与方针是否得当等。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从二者改革的目的等方面考虑;

第二小问从改革的方式方面回答;

(2)问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态度、统治者的政策与方针是否得当等方面回答。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

“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答案 

(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

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

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过多;

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出现分歧。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XX文库是XX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XX文库的文档由XX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XX的审核才能发布,XX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XX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XX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