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3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训练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1779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8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3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训练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3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训练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3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训练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3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训练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3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训练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3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训练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3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训练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3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训练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3章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训练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A.黄蜂的警戒色,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雷鸟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北极熊体色为白色,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D.浅色桦尺蛾中出现深色变异属于不利变异

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科学的是(  )

A.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B.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变异的后代会越来越适应环境

D.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9.养鸡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杀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药效逐渐下降。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药效下降是因为苍蝇体表产生了保护膜

B.苍蝇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苍蝇对杀虫剂有应激性,趋利避害

10.格兰特在1976~1985年对达夫涅主岛上的强壮地雀研究时发现:

岛上先持续干旱,食物中大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大;

后来持续雨季,食物中小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小。

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大坚果的比率增大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B.地雀喙的大小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C.在进化中地雀的喙不会变得更大或更小D.食物组成是地雀喙大小进化的自然选择因素

11.某种农药对杀灭东亚飞蝗有独特的效果,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可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为(  )

A.造假非常严重,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B.蝗虫为了生存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经农药选择导致蝗虫抗药性逐年增强D.蝗虫抗药性形成是农药的不定向选择

12.一系列的马化石证实,在进化过程中马的侧趾退化,中趾演变成蹄,坚固性得到了显著增强,从而适应草原奔跑生活。

这种适应现象是(  )

项目

始马

中马

草原古马

上新马

现代马

前肢

地质年代

始新世

渐新世

中新世

上新世

更新世

A.自然选择的结果B.马蹄变异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D.环境变化的结果

13.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与个体数的关系如图所示(横坐标为个体数,纵坐标为翅长度)。

该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图中的(  )

A.

B.

C.

D.

14.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抗病毒药物选择使有耐药变异的H7N9病毒保留下来

D.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15.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

C.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人工选择的结果D.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16.下列关于生命演化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米勒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产生原始生命

B.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

C.原始哺乳类是由原始鸟类进化来的

D.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17.马铃薯甲虫以马铃薯为食。

以下是它们两者的进化过程图(箭头表示进化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B.甲虫为了取食马铃薯产生耐受毒素的变异

C.无毒素马铃薯和不耐受毒素的甲虫被淘汰D.马铃薯使甲虫卵块脱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8.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一般来说,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请据下表判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物种

果蝇

向日葵黑猩猩

小麦

与人的差异氨基酸数目

12

27

35

A.马B.果蝇C.黑猩猩D.小麦

19.栽培稻是由野生稻经长期栽培与选择驯化而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野生稻和栽培稻中,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

B.经长期人工选择,栽培稻的产量逐渐增加

C.栽培稻高产性状的出现,是由于人类选择而产生的

D.从野生稻到栽培稻的驯化过程,既有遗传也有变异

20.如图为生物进化历程的示意图﹣﹣“生物进化树”,关于生物进化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①是指灵长类动物B.图中的②是指裸子植物

C.图中的③是由②进化而来的D.图中的④是指蕨类植物,结构比②③简单

21.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是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

下列不能推断出的结论是(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

22.地球上生物的种类有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竹节虫的形态很像竹枝,是竹林使它发生了变异

B.生物遗传原有的特征不利于生存

C.有一些种类的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有一些种类的生物则不需要

D.夏天时,苍蝇比蚊子更不容易打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3.下列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菌繁殖快,分布广泛,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大象繁殖能力较差,存活至今,与自然选择无关

C.狼捕食羊,对狼的进化有利,对羊的进化不利

D.箭毒蛙色彩鲜艳,雷鸟体色与环境相似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4.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

B.丙类体温恒定,是爬行动物

C.鸟类和丁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

D.从此进化树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个体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

25.用进化论分析,动物具有保护色的本质原因是(  )

A.主动适应B.被迫适应C.变异作用D.自然选择

26.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中,下列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动物是(  )

A.鸟类B.爬行动物C.两栖动物D.鱼类

27.如图是米勒模拟实验示意图,对该实验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  )

A.①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②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③模拟了原始海洋

D.④内产生了原始生命

28.据测定,原始大气中不包含的气体是(  )

A.氧气B.甲烷C.氢气D.氨气

29.真菌使某森林中树干的颜色由褐色变成灰白色。

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数量变化结果是(  )

B.

D.

二.解答题(共5小题)

30.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

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

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注:

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

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  。

A.③→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④

B.②→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剂①

C.③→喷洒杀虫剂④→一段时间后②→喷洒杀虫剂①

D.②→喷洒杀虫剂①→一段时间后③→喷洒杀虫④

(2)短短十多年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  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稻飞虱的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抗药性强的个体将体内的抗性  传递给了后代,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  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31.2020年是农历鼠年,鼠是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之首。

囊鼠有一个巨大的颊囊可以贮存食物,囊鼠的毛色与环境差异大,易被天敌捕食,有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区域囊鼠的数量,如图1所示。

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达尔文的观点,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  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2)生活在浅色岩P区的浅色囊鼠的体色对其自身来说是一种  ,该现象说明这种变异属于  (有利/不利)变异。

(3)囊鼠的天敌有蛇、狐狸、猫头鹰等动物,这些天敌按所属类群从低等到高等排列的顺序是  。

(4)鼠化石对于研究生物的起源和进化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图2代表科学家发现的未被破坏的沉积岩石层示意图,物种丙、物种甲、物种乙的化石分别在I层、Ⅱ层和Ⅲ层首次被发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种乙的结构一定比物种丙简单

B.物种甲是由物种乙进化而来

C.在Ⅱ层内不可能找到物种丙的化石

D.物种丙的化石出现可能早于物种甲的化石

(5)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来看,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

32.如图是生物进化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哪种生物?

A、  B、  C、  。

(2)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是  。

(3)地球上最早产生的植物是原始的  

(4)进化树是根据生物的  的不同,将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

生物之所以能不断地进化,是  的结果

(5)较早出现的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  的分化,苔藓植物的茎中没有  ,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结构复杂,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

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  。

33.如图是米勒研究生命起源过程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3)实验装置A中的气体有  、  、  、  等气体,装置A是模拟  ;

装置B是模拟  ;

装置A中设置电极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  。

(4)米勒在实验中收集到  。

(5)结论:

  。

34.达尔文发现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经常刮暴风,岛上的花草树木大都生得低矮。

这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翅非常发达的,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的。

经过比较发现无翅或者翅小的昆虫数目要远远大于翅发达的昆虫。

他认为上述现象与岛上经常刮海风有关。

请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来回答以下问题:

(1)昆虫的不同形态最初是由于  产生的,从进化过程来看,无翅或翅小的变异可以遗传,由此可知,无翅或翅小的变异是由于  的改变而引起的。

(2)暴风对昆虫两类翅型的形成起着  作用,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  。

(3)这些昆虫与海风之间相斗争的关系叫做  。

(4)达尔文把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在  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  。

第4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训练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被认为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机制。

自然选择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解答】解:

有些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称为保护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这样利于动物捕食和避敌;

达尔文认为,这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

天敌的视觉越发达,容易发现食物昆虫,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

这是双方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故选:

D。

【点评】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分析】如图是生物进化树状图:

植物的进化历程:

可见原始的种子植物起源于原始的蕨类植物。

B。

【点评】关键是记住动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

可结合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来理解记忆。

3.【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A、古代鱼类是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进化成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A正确;

B、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B正确;

C、哺乳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爬行类晚,C错误;

D、环境因素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D正确。

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化石的分布规律。

4.【分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A、实验中设置的正、负电极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雷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A正确;

B、该实验不能证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B错误;

C、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中共有20种有机物,实验的结果得到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C正确;

D、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正确。

【点评】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

5.【分析】

(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2)生物进化趋势是: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A、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合成小分子有机物,A错误;

B、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已经部分被实验证实,而不是完全被实验证实,错误;

C、生物进化趋势是:

C错误;

D、生物化石的证据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D正确。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6.【分析】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古代马的脚趾数由四趾又长又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中趾发达的马跑的快,能够吃到更多的食物,能躲避敌害的捕食,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

中趾不发达的马跑的不快,不能够吃到足够的食物,不能躲避敌害的捕食,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中趾不发达的马就被淘汰了,这样,中趾发达的马一代代的进化下去,中趾发达这一性状得到积累加强,其它三趾退化,马的脚趾数由四趾逐渐演化成单趾。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因此马进化历程证实了:

物种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生物进化的渐变性、生物进化与自然环境改变有密切关系,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促进生物的进化,生物只有不断变异,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其进化的结果使生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能力增强。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知道引起生物的进化的原因。

7.【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

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A、黄蜂的警戒色是为了警戒天敌等其他动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现象称为保护色。

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如冬天雷鸟在雪地上活动,体色接近雪的颜色为白色,夏天雷鸟在土地上活动,体色接近地面颜色。

雷鸟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错误。

D、灰色的桦尺蠖中出现黑色的变异,适于生活在污染的环境中,利于适应环境,D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8.【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

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

物种是可变的。

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A、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正确;

B、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正确;

C、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错误。

D、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正确;

9.【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图中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群体密度减少;

一段时间药效过后,害虫大量繁殖,害虫群体密度增加;

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密度又减少。

随着杀虫剂的使用,苍蝇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因此苍蝇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可见C正确。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农药的使用只是对害虫原有抗药性的变异进行了自然选择。

10.【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A、大坚果的比率增大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A正确;

B、地雀喙的大小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的,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进化中地雀的喙会变得更大或更小,C错误;

D、食物组成是地雀喙大小进化的自然选择因素,D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考试热点,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与解答形式,有一定综合性。

11.【分析】达尔文人为:

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

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

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

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

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

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

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

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

是因为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点评】此题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抗药性害虫产生的原因。

12.【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从一系列的马化石证实,在进化过程中马的侧趾退化,中趾演变成蹄,坚固性得到了显著增强,从而适应草原奔跑生活。

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

【点评】理解掌握自然选择的概念,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3.【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由图可知:

这个海岛上中等翅长的个体最多,而短翅和长翅个体数量少,但环境条件改变以后﹣﹣岛上经常刮大风,中等翅长的个体抗风能力比较弱,短翅的飞不起来,长翅的抗风能力强,生存下来的机会大增,因此若干年后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