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41444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州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州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州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州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

《广州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

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尾联一个“厌”字写出了作者那种____、____的情感。

2.发挥想象,试描绘出“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这一联所写的景与情。

1.思乡心切、厌倦漂泊生活

2.在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

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

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

1.“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离家的日子,诗人是每天都在心头盘算的。

天天盘算着,日子一长也就茫然了,“今几宿”的疑问,一则说明诗人离家之久,二则表明诗人心中盘算着回家的次数之频。

桨声一如游子心中的离家悲歌,一声声、一阵阵,把心都敲碎了,更敲倦了。

2.考查对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天”“江水”“舟”“树”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

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

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真不知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

景中寓情,作者把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寄寓于“舟行所见”之景中,情与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表达了漂泊在外的乡愁与孤单。

3.古诗词阅读

采桑子①(其四)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

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

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

未必是这样的。

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

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详解】

题干要求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一定要读懂题干。

小文的意见是“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是通过对“残红”“春空”等词分析出来的。

小涵对他的这种分析方法及分析出来的情感给予否定。

所以小涵肯定使用另一种方法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情感。

如小涵可回答:

可用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方法。

知人论世是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用词含蓄,透露的是轻灵欢娱之情。

还可分析诗眼“好”,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题中的“岳”是指______,请写出“五岳”中另一座山的名称:

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青未了”写出了山色郁郁苍苍,连绵无际,浩茫混涵,难以言尽。

B.颔联中的“割”字既写出了山之高险,又表达了诗人志向之远大。

C.颈联中的“层云”与“归鸟”写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巅远眺的景色。

D.尾联中的“凌绝顶”和“众山小”表现诗人勇攀高峰、壮志凌云。

1.泰山填写“嵩山”“衡山”“恒山”“华山”任何一个均可

2.C

1.考查对诗歌文学常识的理解。

“岳”指泰山。

中国五岳分别是:

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2.C错误,“层云”与“归鸟”是诗人“细望”中所见到的景色,不是登上之后看到的景色。

5.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小题。

1.给诗歌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矫(_____)健

(2)堤(_____)岸(3)pá

ng(_____)然(4)铿qiāng(_____)

2.朗读诗的第一小节,应采用的语调是(___)

A.深沉B.激昂C.欢快D.缓慢

3.请你结合对“斧斤的声音”这一意象的理解,完成对诗人王家新先生的电话采访。

你:

王家新先生,您好。

我是某校九年级学生某某,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家新:

你的理解很正确。

正如我在《艾青诗选》序言中说:

艾青的诗,是和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苦难、希望和历史记忆连接在一起的。

4.下面是晓曦为《艾青诗选》写的一段推荐语,请你帮助修改。

艾青,以诗为画笔,合着时代的节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而又真实的历史画卷。

20世纪30年代初下雪的一个早上,他在狱中以忏悔、感激的笔调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写出了养育他长大的“大堰河”悲苦、善良的一生,抒发了对贫苦农妇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我爱这土地》中,诗人以鸟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传达出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同时也表达出自己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像这样的杰作还有《光的赞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向太阳》等等。

同学们,打开《艾青诗选》吧,。

(1)画线句子表述有误,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荐语中,有一处文学常识错误,请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补写最后一句话,增强推荐语的感染力。

____________

(1)jiǎodī庞锵

(2)C(3)在艾青《初夏》这首诗里,有“斧斤的声音”这一意象,我的理解是五月里,人们开始进行辛勤的劳动,而这“斧斤的声音”就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与追求。

您觉得我的理解正确吗?

(4)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下雪的早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是艾青的作品。

诗中诗意的笔调、独特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一定能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6.诗歌理解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沙场秋点兵”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B.“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是牛名。

C.全词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C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结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分析,“亲自领兵上阵杀敌”是错误的。

这是梦境。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情感。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推向顶点。

“可怜白发生!

”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

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

然而没有谁“可怜”他。

”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

7.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A.一二句写诗人回顾身世、追述战斗生涯,暗示其对现在艰难困苦生活的不满。

B.三四句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诗人巧妙的运用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语,寓意深刻,富有情味。

D.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答案】A

试题分析:

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是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抓住了两件大事:

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起兵勤王。

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结合在一起。

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所以A项中的“暗示其对现在艰难困苦生活的不满”的理解是错误的。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重山·

端午①

舒頔(dí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②。

空惆怅③,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释:

①《小重山·

端午》是元曲作家、诗人、词人舒頔的作品,作于明朝建立(1368年)之后的一个端午节。

舒頔生平处于元明之际,《新元史》称他"

遭逢乱世"

,"

尝避寇岩谷,被执,頔正色叱贼(指朱元璋等起义军),贼感而释之"

他忠于元朝,入明不仕。

②五色臂丝:

荆楚风俗,端午节以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系臂,相传这五彩丝线代表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可以抵御邪祟灾瘟,人们称之为"

长命线"

一说这五彩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服鬼怪。

③惆怅:

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楚辞·

九辩》:

"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

全词从"

碧艾香蒲"

入笔,"

处处忙"

“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

B.作者"

空惆怅"

是因无人解,"

无人解"

,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C.上阕的最后两句"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将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阕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调,为抒情作了铺垫。

D.此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将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深沉、有力。

2.该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B

2.作者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

作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淡忘了端午节浓厚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

1.B错误,“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

但沅湘之水却把作者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空惆怅,谁复吊沅湘”“无人解”等诗句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9.诗歌鉴赏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作者在上片用“_____________”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下片用“______________”的赣江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是感慨,也是控诉。

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

B.三、四句表达了对南宋盛时的追念,对南宋灭亡的惋惜。

C.末尾两句作者直接表露作者的心迹。

“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

D.这首词是作者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表达了作者的报国志向。

1.多少行人泪东流去

2.B

1.诗词理解性默写。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意思是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

“行人泪”体现了作者忧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意思是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

2.考查诗词内容赏析。

写作背景: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

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全词对南宋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

含蓄地传达了词人对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

所以“表达了对南宋盛时的追念,对南宋灭亡的惋惜”说法错误。

选B。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从色彩运用的角度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的妙处。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1.“燕脂”“夜紫”两个凝重的色彩,勾画了悲壮、奇特的意境;

烘托凝重而惨烈的战斗气氛,为下面写夜袭做铺垫。

(意思对即可)

2.流露出诗人对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英雄气概的赞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1.题干要求从色彩运用的角度分析诗句。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

从声、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

“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

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同时创设了悲壮、奇特的意境。

2.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抒发了誓死报国、奋勇杀敌的思想感情。

11.阅读《渔家傲·

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观察下面两幅图画,选择一幅作这首词的插图,并简要说明理由。

图1图2

(2)“酒”在中国诗词中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或展现豪迈性情,或寄托婉转情思……下列诗句中,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一样,借“酒”来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一项是()

(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乙)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丙)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

(苏轼《寄高令》)

(3)古诗词中还有许多描写边塞景色的诗句,请你从其他两首诗词中各选一句,分别是“①”和“②”(允许每句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1)答案示例一:

选择图1,因为图中西北边塞重重叠叠的山嶂,正是词中所描绘的“千嶂里”;

图中长烟密布,落日斜照,孤城紧闭的画面,正是词中所描绘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象。

答案示例二:

选择图2,因为图中黄昏时分,长城蜿蜒的画面,正是词中所描绘的“塞下秋来风景异的景象;

图中大雁南飞的画面,正是词中所描绘的“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景象。

(2)

【丙】

(3)示例:

①一片孤城万仞山②大漠孤烟直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画面的掌握。

作答时仔细观察图画,找出诗词中的意象即可。

如:

“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意思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图二中有大雁和落日的形象,所以图二可以作为《渔家傲•秋思》的插图。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甲】句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

【乙】句表现了农家人的盛情,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丙】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丙】。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

有关边塞的诗词有很多,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任选一句作答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2.颈联历来被认为是千古绝唱,请说说这联好在哪里?

1.D

2.双关,借“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自己境况的危苦,表达了诗人的忧愤之情。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结合四个选项,可知D项错误。

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和民族气节,所以“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和无奈”理解不正确。

并不是自问自答。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颈联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

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

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

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

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

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

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

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

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

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