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Foreigntradebyregionsandforeigntradestructureisameasureofacountry'
sforeigntradesituation,itplaysanimportantpartofcountries’research,whichisimportantforforeigntradedevelopmentofacountry.Since1978,Chinesereformhasbeenopeningexpanding,Chinesedomesticeconomygraduallybeconvertedtoopenfromclosed,theforeigntradevolumeisalsorising.Theearly1990s,Chinaputforwardstrategyofmarketdiversification,atthattime,themainpurposeistodispersetheinternationalmarketrisksandavoidthedependencefromafewcountries.Afteryearsofdevelopmentandadjustment,byoptimizingthelayoutoftheinternationalmarket,Chineseforeigntradestructurehasundergonemajorchangesinthemarket,marketdiversificationhasmadenewprogress.WithChinajoinedinWTO,theforeigntradedevelopmentrapidlywithdevelopmentofChineseeconomygrowingrapidly.Chinahasbecomeoneofthecountrieswhicharemostimportanttradingpartnersintheworld.Chinabecamethemajorprocessingbaseplacesintheworld,whiletheshareofservicesisalsorisingintheworld.Thispaperdescribesthetotalexports,exportgrowthtrend,exportsclassifiedtrends,thechangesintheregionalstructureofexportsinceChinesereformandopeningupforeigntrade;
atthesametime,therearethereasonsforrecentchangesinexportareanalyzedonthechallengesthatChinafacingandproposeappropriateresponsemeasures.
KeywordsForeigntradeStructureofexportSolutionstrategy
2.3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增速和份额提升快,发展潜力巨大3
2.4与区域集团国家的贸易涵盖范围广,与中国总体贸易相比增长更快4
2.5与拉丁美洲、非洲的贸易增长快,但规模仍较小4
三、中国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
3.1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的新机遇5
3.2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的新挑战7
3.3促进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深度实施策略10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变得举重若轻,成为了世界上的对外贸易大国之一,特别是在2001年加入了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更快,但是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双面性,过快的对外贸易发展也会中国经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出口增长趋势,出口产品分类变化趋势,出口地区结构变化和对近年出口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这篇文章对我国出口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贸易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和国家统负盈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由经营权高度垄断到全面放开、由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转变。
在中国争取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过程中,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建立起统一、开放、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制度。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中国在与很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并且成为了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1978年以来,世界年均经济增长水平为3.4%,而中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近10%,大大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让中国抓住了历史的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日益明显。
2001年12月11日,历经16年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扩大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
在履行承诺过程中,中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干预,理顺政府在外贸管理中的职责,促进政府行为更加公开、公正和透明,推动开放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全面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从1978年的第30位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
中国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
但尽管如此,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仍存在一定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世界竞争力,本文将对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应的措施。
1.2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出口增长趋势,出口产品分类变化趋势,出口地区结构变化;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五年为一单位,通过我国1980年到2011年的出口总额分析我国出口产品增长趋势;
五年为一单位,通过比较1980年和2011年的数据,分别研究出口货物分类金额占比情况,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变化;
用相同的方法分析我国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出口额及其增长率的的状况;
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
结合国际形势,本文将探讨我国出口面临的挑战,为如何进行出口结构调整提供一定参考。
1.2.2研究方法
这篇文章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统计性描述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在本文的研究中,将我国对外贸易产品分为10类,根据学术界分类共识,把这10种类别再分为3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根据这三个类别的数据进行分析,考察我国对外出口贸易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
2.中国外贸市场结构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分散国际市场风险,避免对少数国家的依赖,中国提出了市场多元化战略。
该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通过优化国际市场布局,致使中国外贸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
2.1外贸占全球份额逆势上升,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
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外贸占世界贸易的份额不断提高。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地区)贸易陷入停滞或低速增长,欧洲和日本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中国的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却进一步上升。
其中,2002年中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率仅为4.7%,2007年升至7.7%,2012年进一步提高至10.5%。
从2013年的情况看,根据WTO统计,2013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达到11.5%,比2012年全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凡事都有两面性,一方面,中国成为了国际上公认的贸易大国,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中国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基础是较大的贸易体量,也使得继续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成为迫切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虽然是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
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有意识地全方位、多层次开拓国际市场是中国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成功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
2.2发达国家在中国外贸市场中的份额“高位下降”,内部比例更加合理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21世纪初,中国与欧盟在经贸领域的相互依赖程度并没有上升到主导的地位,但随着双边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2004年欧盟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并保持至今。
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超过27%。
受金融危机尤其是欧债危机的冲击,近几年欧盟在中国进出口中所占份额有所下降。
美国在中国外贸市场中的份额稳中有降,日本在中国进出口中的比例则一路下滑。
目前,除香港的转口贸易外,发达国家市场在中国外贸市场中的份额与其在全球的份额情况已经基本吻合。
在21世纪初期阶段,中国对对欧洲市场开拓不足,对日本过度依赖,但目前看来,中国的外贸市场结构中,发达国家形成了相对合理和均衡的分布态势。
2.3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增速和份额提升快,发展潜力巨大
新兴市场普遍是指经济增速快,占世界经济份额和贸易份额有较大提升的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以“金砖国家”、金砖11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现象,新兴市场也成为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点。
新兴市场数目众多,分布广泛,是各自所在地区的核心成员,拥有广大的商品供应和销售市场,具有对周边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因此,新兴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以巴西、阿根廷为主的拉美市场,以南非为主的非洲市场,以及中东地区和东盟市场这四大新兴市场。
以新兴市场的代表“金砖国家”为例,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合计占中国进出口的比重从2002年的3.9%提升至2012年的7.8%,占比恰好提高一倍。
2013年,受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四国占比略有下降,为7.4%。
11年间,中国同上述四国的进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1%、31.4%、26.5%和34.1%,均高于中国总体18.9%的增长率。
另外,韩国在中国外贸中所占份额远远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在新兴经济体中的重要性仅次于东盟。
2013年,韩国是中国的第六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欧盟和东盟按照一个整体计算),占中国进出口的6.6%。
2.4与区域集团国家的贸易涵盖范围广,与中国总体贸易相比增长更快
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经签订了12个自由贸易协定或紧密经贸关系协定,贸易伙伴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遍布除北美洲以外的各个大洲,其中《中瑞自贸协定》于2013年7月6日签署。
2013年,中国与这20个经济体的货物贸易总额达11851.5亿美元,涵盖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8.5%。
与整体贸易相比,中国与自贸协定经济体的贸易额增长更为迅速。
2013年,中国与20个自贸协定成员的贸易额增长16.8%,是中国外贸7.6%的整体增长率的两倍多,其中出口增长18.1%,进口增长14.8%。
东盟10国是中国的贸易周边战略的重要目标国家,中国—东盟自贸区也是中国自由贸易区的代表。
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助力双边经贸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速基本保持在30%左右。
从2011年起,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和美国。
2013年,东盟在中国外贸中的份额继续提升,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额为4427.1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0.6%,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考察,虽然近年来亚洲在中国外贸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从2002年的58.5%降至2012年的52.8%,2013年回升至53.5%),但仍占中国外贸的半壁江山。
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占比几乎没有下降,一直保持稳定,充分说明亚洲近邻国家是中国的重要经贸伙伴,中国应继续贯彻“推动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政策。
2.5与拉丁美洲、非洲的贸易增长快,但规模仍较小
拉美和非洲市场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与其进出口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贸易增速快。
2002年以来的11年间,中国与拉美的进出口额年均增长27.7%,与非洲的进出口额年均增长29.4%。
二是份额提升慢。
11年来,拉丁美洲的对华贸易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值从2.9%提升至6.3%,非洲从2%提升至5.1%,虽然也在增长,但与其他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整个非洲市场的占比不及韩国一国。
原因是由于基数较低,份额每提升一个百分点需要多倍的贸易增长做支撑。
因此,市场份额的高低不能完全反映中国所做的开拓市场的努力。
三是贸易结构类似。
中国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口以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为主,未来的经贸合作模式面临着升级和向多样性转变的任务。
3.中国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
3.1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的新机遇
3.1.1从较长时期来看,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贸易经历了结构性变革,国际经济力量呈现东升西降的局面,新兴市场国家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目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占据全球GDP的一半。
未来几年,以非洲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将比发达国家快三倍,中产阶级的规模也将随之扩大。
同时,全球贸易地理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北北贸易所占份额不断萎缩,而南北贸易和南南贸易则持续扩大。
20年前,全球贸易的60%为北北贸易,30%为南北贸易,仅10%为南南贸易。
有关机构预计,到2020年南南贸易将占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
为顺应这一趋势,中国应继续贯彻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入开拓和挖掘新兴国家市场,加快发展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关系。
目前,一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遭遇困难,如印度、印尼、土耳其、巴西和南非等国家的经济受到一些周期性、结构性困扰和压力,经济增速放缓,人们开始怀疑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不过,从未来较长时间来看,新兴国家经济和贸易潜力不减,仍有广阔前景。
主要原因是,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之中,对工业设备基础设施庞大的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支撑着其与中国的贸易发展。
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需求具有区别性,其需要的更多是物美价廉的消费品和高性价比的资本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发达国家萎缩的市场空间,契合了中国出口的优势产品。
但是,新兴市场国家中的差异化现象值得关注。
经济稳健增长和发展不稳定的国家将出现更大的差异化,那些经常项目赤字较高、通胀率较高,以及经济体制薄弱的国家将在经济发展中面临更多的调整挑战。
中国应密切关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向,以及其着力解决结构性关键问题的方式及力度,及时调整中国贸易策略和贸易方式,规避市场风险。
3.1.2中国迎来了经济发展新的战略机遇期
经济基础是优化中国国际市场布局的根基,只有基础打牢了,才有可能壮大实力,优化外贸国际市场的布局。
从国内环境来看,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依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取得了经济发展的重大成就。
时至今日,社会各界已经深刻认识到,既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亟需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这既是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经济重新平衡的外在要求。
从总体战略和政策倾斜看,国家已经开始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篇布局,转方式、调结构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
十八大报告重申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红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重大战略机遇。
从国际环境来看,在世界经济步入调整期之后,世界经济版图可能重新组合和调整,从而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动。
中国应利用国际市场调整的机会,巩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推进贸易强国进程,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壮大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实力,为进一步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打下坚实基础。
3.1.3中国积极推进区域化,贸易伙伴间贸易壁垒减少
与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同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成为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
中国也曾在市场开拓中遇到区域集团成员的强大竞争,但近年来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力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并将在未来继续推进和深化这一战略。
目前,中国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有六个,分别是中国与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澳大利亚和挪威的自贸谈判,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协定谈判。
此外,中国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RTA)联合研究,正与哥伦比亚等开展自贸区可行性联合研究。
中国继续推进中的自由贸易区战略体现了多层次的特点:
既有双边,也有多边;
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也有发达国家;
以周边国家为主,也有南美、大洋洲的国家。
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中国自贸区战略部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与中国优化国际外贸市场布局的目标是一致的。
自贸区建成后,可推动有关自贸区伙伴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减少经贸摩擦和争端,建立有效对话和统一的标准体系,扩大区域内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这对中国有效开拓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十分有利。
3.1.4中国正在形成外贸竞争新优势
从外贸自身的转变看,中国已经认识到,虽然规模经济优势和产业链配套优势仍然存在,但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在弱化,粗放型外贸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这也是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从优化中国国际市场布局的角度看,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不仅有利于巩固中低端产品市场和原有的市场份额,更有利于进入高端产品领域,开拓新市场,深度挖掘潜在市场,提升中国的外贸竞争力。
当前,中国具备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基础条件:
中国的比较优势正从人口“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换,随着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进一步释放中国人力资本的优势。
同时,中国巨大的本土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齐全的产业配套和多元的梯次区域布局,均是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基础。
随着自主创新步伐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在某些领域已经初见端倪,而且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得到强化和发展。
例如,中国开始在某些产业取得突破,出现了一批依靠外贸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出口与效益同步增长的领军企业,提高了在高端产业的竞争力。
这样,中国可以根据不同的出口市场出口不同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开拓一些规模较小、市场细分程度较高的市场,增强中国在世界尤其是新兴市场的贸易竞争力。
中国在国际产业链的位置从微笑曲线中部的加工、组装环节,部分提升到研发、品牌和营销等高端环节,从而提升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乃至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3.2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的新挑战
3.2.1中国外部需求增长相对放缓,与不同类型国家的竞争加剧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一方面,全球消费和贸易空间将相对萎缩。
全球经济进入相对低迷期,而且将持续较长时间,国际市场的“蛋糕”相应变小,这将大幅减少中国开拓国际市场的空间。
另一方面,为争夺市场空间,中国与不同类型国家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从发达国家看,美、欧等实行的“再工业化”战略、回归实体经济战略将成为未来几年内的趋势。
在国内市场需求乏力的背景下,美欧国家高度重视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增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并积极采取相应政策措施,美国更是提出五年“出口倍增计划”。
随着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中国逐步缩小与发达工业国在许多领域的差距,对发达国家带来的竞争威胁加剧。
从发展中国家看,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凭借更低的成本优势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国际分工。
新兴市场国家与中国的比较优势雷同,发展阶段相似,存在较多的竞争而非互补关系。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利用国际市场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因此,这些国家学习中国经验,并承接中国优势减弱或渐失的产业,从而对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带来挑战。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竞争的激烈性将给中国开拓不同类型的国际市场带来挑战和阻碍,增加了中国市场多元化的难度。
3.2.2国别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导致贸易摩擦增多
中国的对外贸易存在着因贸易顺差导致的不平衡问题,贸易顺差集中于某些国家和地区,顺差的高度集中使得矛盾也高度集中。
中国香港、美国和欧盟是中国主要的顺差来源地。
由于香港主要为转口贸易,中国实际的顺差来源地主要为美欧市场。
2010-2013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以年均6.9%的速度上升,分别占中国当年外贸顺差总额的98.6%、130.6%、96.3%和85.1%。
由于欧洲市场需求的疲弱,2013年中国对欧盟的顺差额有所下降,但也占中国当年外贸顺差总额的45.1%。
贸易的平衡发展是中国对外贸易追求的长期目标,但展望未来几年,在成为贸易强国之前,中国现阶段的比较优势仍将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角色的改变并不能一蹴而就。
此外,再加上美欧的出口管制成为中国扩大进口的掣肘,因此中国与美欧市场的贸易不平衡仍将持续下去。
另外,中国对印度、墨西哥和土耳其这三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的增速也比较快,2002-2013年对三国顺差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48.7%、24%和29.1%。
贸易摩擦与贸易逆差紧密相关,贸易逆差较多,各国就有较强的保护本国贸易的动力。
中国是全球遭遇贸易摩擦的最大受害国之一。
以反倾销为例,根据WTO的统计,1995-2012年,中国共遭遇反倾销调查916起,占全球反倾销调查总数的21.7%。
其中,印度、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最多,发起数分别为154起、112起和11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