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血肝超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40524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3.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淤血肝超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淤血肝超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淤血肝超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淤血肝超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淤血肝超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淤血肝超声Word文档格式.docx

《淤血肝超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淤血肝超声Word文档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淤血肝超声Word文档格式.docx

衬托出肝脏透声增强,而回声则减低,三支肝静脉增宽,分别超过10mm,下腔静脉增宽>

2.0cm

5.脾大

6.腹水

7.右房大

8.三尖瓣返流

再补充一点,有时可出现窦后性门脉高压,表现为门静脉周期性短暂性返流

脾大

右房大

 FNH(FocalNodularHyperplasia)即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较少见,多好

发于年轻女性,但与口服避孕药无关。

FNH是仅次于海绵状肝血管瘤的第二位肝脏良性肿瘤,

表现为肝脏内界限分明的结节,一般小于5cm。

在结节切面中有特征性的中央性星型瘢痕,

自纤维化轴心区向周围呈纤维索状,形如舵轮。

中央瘢痕含有增生的胆小管和肝动脉,

但无门静脉。

本病多发于40~50岁,90%为女性患者。

该病发病机理不太明确,

曾认为与口服避孕药有关,但发现不少病例无服药史,而认为可能与错构过程、

局灶性损伤、血管功能不全有关。

也有认为由于动脉对局部肝实质灌注过多,

从而导致继发性肝细胞增生。

大多数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影像检查或其他疾病剖腹手术时无意被发现。

鉴别诊断:

需与其鉴别的肿瘤包括肝细胞肝癌(HCC)、血管瘤及少见的肝纤维板层样肝癌(FLHCC)、肝腺瘤等。

与HCC鉴别要点:

(1)HCC主要由肝动脉供血,早期强化,但其强化特征为“早进早出”,

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大多数病灶为低密度,界限一般清楚;

FNH为除中心瘢痕外均匀显著强化,界限往往不清或欠清,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病灶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

(2)较大的HCC病灶强化往往不均匀,因为其中心往往发生坏死,

而FNH病灶除中心瘢痕外,病灶的强化均匀一致,且瘢痕的有无和病灶的大小无关。

(3)HCC动脉期扫描有时可见到供血动脉,较细小,但显示几率低且多位于周边。

(4)中心显示瘢痕以及瘢痕的延迟强化高度提示FNH的诊断,

(5)包膜的出现则高度提示HCC的诊断

与血管瘤鉴别要点[3]:

典型的血管瘤增强特点为早期从周边开始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延迟期等密度或高密度充填。

而FNH的强化方式为中心向四周弥散且均匀一致,两者不难鉴别。

但也有少数不典型的血管瘤,在动脉期扫描中明显强化呈高密度,而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中为等密度,这和FNH难以鉴别。

MRI的检查有利于两者的鉴别;

肝腺瘤为肝内少见的良性肿瘤,女性多见,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其具有出血和恶性变的倾向,主张手术治疗

腺瘤常可显示包膜,血供丰富,在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CT表现和FNH相似,两者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

99mTc胶体硫核素扫描,如病灶内有浓聚,可提示FNH的诊断;

另外FNH还需与较少见的肝纤维板层样肝癌(FLHCC)鉴别。

FLHCC也可无肝硬化,并可见病灶中央低密度瘢痕区,但部分FLHCC病灶平扫可见钙化,增强后无明显特征,与FNH强化特征不同。

临床鉴别要点

  主要是跟肝细胞癌(HCC)的鉴别,对下一步治疗方案有决定性的意义。

除了影像学检查(CT,MRI、造影彩超)以外,病史,乙肝三系,HBV-DNA,肿瘤标记物(AFP),穿刺活检都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其中活检病理是金标准。

恶变及治疗

  目前FNH尚无发生恶变的报道。

鉴于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有时会呈现类FNH样瘢痕,因此,对疑有FNH癌变的病例应首先排除纤维板层型HCC和高分化HCC的可能性。

对大于5cm,进行性增大的FNH,建议手术治疗,方式为规则肝叶或肝段切除,标本送病理。

观察图像似乎肿物之外的肝组织回声增粗,结合肿物内部的血流丰富且为高阻,考虑肝Ca,良性的不会出现这么高的阻力。

呈环状血流,血流阻力偏高,暂不做良性考虑,应该是占位性病变吧

、先考虑FNH(几年前做过一类似者,肝脏实性包块,大小约8cmX7cm,建议上级医院检查,一知名三甲医院增强CT考虑原发性肝Ca,术后病理FNH);

2、肝海绵状血管瘤?

3、错构瘤?

4、肝腺瘤大多体积较小,边界清楚规整,常可见完整包膜反射。

(血中雌激素水平增高)

胸腔积液

首先看它涉及几条线(腋前、中、后线,肩胛下角线,后正中线),再看涉及几个肋间,一般小于3CM为微量,少于5CM为少量,5-8CM为中量,大于8CM为大量

飞鸟征很漂亮,是属于正常的声像图。

“飞鸟”征:

PV+IVC+GB,其中PV右支是鸟的头、PV主干是鸟的身子、IVC和GB是鸟的两个翅膀。

考虑血块可能。

占位以实行为主,也很少见有这么大的团块状絮状回声,且就这幅图来看,与膀胱壁没有必要的连接;

腰椎手术要导尿,也就是要插尿管滴,呵呵。

输尿管膀胱壁段Ca?

输尿管

膀胱壁段Ca?

诊断: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子宫周边膀胱、直肠受侵犯,腹腔脏器转移肝,腹水

腹部出现多部位占位,首先判断那是原发灶,那是转移灶,此病例考虑原发灶为子宫体癌,转移的子宫的肿瘤我很少听说。

直接的浆肌层浸润生长,侵犯与子宫相邻的脏器,临床有阴道排液、疼痛、出血,但临床大多见于50岁以上妇女。

腹部出现多部位占位,比较常见的是库肯勃瘤这类情况,腹腔脏器肿瘤转移至卵巢,常见胃肠道肿瘤。

肝硬化主要是看声像下缘角变钝回声增强,光点粗,肝静脉变细变窄等

难以鉴别的时候要看肝表面肝硬化的肝表面呈锯齿状改变我的导师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有用的办法

就是用高频探头观察肝表面可见肝表面不平整碰到硬化结节就更有底气这样下了

肝实质弥漫性病变回声一般增强,光点粗,记得要结合临床病史

如果患者有明显脂肪肝声像又有肝炎,但是光点粗

我的老师说要报肝实质弥漫性病变呵呵我私人一般在后面会同时加上脂肪肝

淤血肝肯定是首先有右心衰病史然后肝静脉明显增宽肝实质还是低

有些大医院不下淤血肝这个诊断就直接报肝静脉增宽因为那里的临床医生很牛X,会分析嘛 

有些医院会报淤血肝因为临床医生水平……有时确实需要明确的超声诊断

以上是个人愚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高手继续指点

腹主动脉夹层

患者突然下腹部疼痛来就诊,血压有偏高,100/150,超声检查腹部血管,腹主动脉上段内径都是正常的,横隔断内径19mm,左叶下缘段16mm,开口处内径13mm,分叉处内径10mm,于腹主动脉开口处见一条索状回声,长约49mm,如下图所示,(有一张横切的图未保存)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90%病人首发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剧烈腹痛,呈刺痛、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

您好:

我父亲今年61周岁,08年2月10号查出(2月7号开始痛)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腹部探查结果:

腹主动脉上段内径21毫米,内可见一光带漂浮,将腹主动脉分成真假两腔,向上自腹主动脉腹腔干下方15毫米,向下延至左髋总动脉,右髋总动脉显不清。

(髋字有误)

我想请问专家,我父亲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吗,该怎么治疗,费用多少?

我看到一文章如下:

正常成人腹主动脉的直径为1.6cm~2.0cm,当腹主动脉扩张膨胀至2cm以上时,即可诊断为腹主动脉瘤。

据统计,瘤体直径增大到7cm以上时,死亡率可高达70~80%。

在诊断为腹主动脉瘤而未手术的病人中,1年内因腹主动脉瘤破裂而死亡者约为15%,2年内约为30%,5年内约为60%,8年后无一例存活。

直径<

5cm时,视各种情况可与保守治疗,但应密切随诊观察。

我应怎样看这篇文章,这里所说的腹主动脉的直径为1.6cm~2.0cm,瘤体直径增大到7cm,直径<

5cm和我父亲报告上所说内径21毫米是一个意思吗

本帖最后由金国

·

于2011-5-923:

08编辑

胆囊腺肌增生症

一病因:

胆囊腺肌增生症是胆囊壁的一种非炎症、非肿瘤性的病变。

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有先天性肌肉上皮异常之说;

有胚胎期胆囊芽囊化不全之说;

也有作者则认为与胆囊动力学障碍致胆囊内压力增高,使黏膜伸入下层和肌层而形成罗阿氏窦之说。

二病理:

胆囊腺肌增生症又称胆囊腺肌瘤病,本症是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病理上表现为以粘膜增生肥厚为主并有退行性改变,并深入肌层或接近浆膜层,形成罗.阿氏窦;

罗.阿氏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囊状,囊内易淤胆,可产生壁内结石;

由于胆囊粘膜增厚,囊壁增厚可至正常的3~5倍。

胆囊增生肥厚的肌层在高脂饮食的刺激下出现功能亢奋,使胆囊收缩排空增速。

三临床征象

胆囊腺肌增生症.女性发病率较高,平均年龄为45岁,病程一般较长。

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部反复发作胀痛或不适恶心,厌油腻食物,由于胆囊腺肌增生症多伴有胆囊结石和胆囊炎,三者症状类似,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常出现误诊现象。

四超声表现

1;

超声表现特征:

(1)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弥漫性、卵圆形或串珠状壁内小憩室,即罗一阿氏窦,窦内若有小强回声光点,会出现彗星尾征。

(2)胆囊壁增厚,若罗一阿氏窦较小,超声检查仅表现为胆囊壁非特异性增厚。

增厚的胆囊壁内较少见血流信号。

(3)可做脂餐试验,胆囊腺肌增生症时,胆囊排空功能亢进。

2;

分型及超声表现:

胆囊腺肌增生症分为局限型、节段型和弥漫型共3型。

(1)局限型:

常累及胆囊底部,超声见胆囊底部呈圆锥帽状增厚,胆囊其他无病变部位的囊壁声像图正常;

(2)节段型;

超声见胆囊壁呈节段性增厚,累及部分胆囊,使胆囊形成环状狭窄,局部增厚的囊壁向腔内突人形成“三角征”,未累及的胆囊壁正常,囊内透声好;

(3)弥漫型:

超声见胆囊壁弥漫形、向心性肥厚,内壁不平整,内腔狭窄。

图1胆囊腺肌增生 

节段型;

超声见胆囊壁呈节段性增厚,累及部分胆囊,使胆囊形成环状狭窄,局部增厚的囊壁

向腔内突人形成“三角征”,未累及的胆囊壁正常。

图2胆囊腺肌增生症局限型:

常累及胆囊底部,超声见胆囊底部增厚,胆囊其他无病变部位正常。

局_副本.jpg 

(40.24KB,下载次数:

14)

本帖最后由金国于2011-5-900:

38编辑

五鉴别诊断;

①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胆囊壁弥漫型增厚应与厚壁型胆囊癌、慢性胆囊炎相鉴别。

②局限型腺肌增生症应与腺瘤、胆囊息肉、小结节型胆囊癌相鉴别。

六超声漏诊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原因:

(1)该病的症状、体征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相似,常与胆囊炎、胆囊结石共存,易被忽略;

(2)与病变程度有明显关系,病变早期罗一阿氏窦较小,超声仅表现为胆囊壁轻度增厚或局限性增厚;

(3)病变部位多见于胆囊底部,易受混响伪像等因素的干扰。

(4)该病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无明显特征性表现。

(5)胆囊腺肌增生症可与胆囊癌、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共存。

(6)超声医师见到胆囊壁及结石易想到胆囊炎、胆结石,而忽视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

七手术适应证;

近年来国内外已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癌变和两者合并存在的报道。

所以临床及超声检查遇有下述情况应考虑行胆囊切除术。

临床症状明显且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者;

②中老年女性、症状轻微,但合并胆结石者;

③不能排除胆囊癌者。

八请有胆囊腺肌增生症超声图片的朋友跟帖贴图。

手术病理证实的图片加分奖励。

图3增厚的胆囊壁内出现壁内小憩室,即罗一阿氏窦,窦内小强回声光点,后方出现彗星尾征。

图4 

胆囊腺肌增生症弥漫型:

超声见胆囊壁弥漫形性肥厚,内壁不平整。

胆囊壁弥漫型增厚1_副本.jpg 

(51.7KB,下载次数:

20)

一般资料:

男性,54岁,右上腹无任何不适。

超声所见:

近胆囊底部壁上见中等回声,无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

首先考虑胆囊腺肌症,不排除胆囊Ca可能。

急慢性胆囊炎。

由于胆囊腺肌症脂餐试验可能有胆囊收缩亢进,故有一定诊断价值。

以下资料从本园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用。

胆囊腺肌瘤可有胆囊腺肌增生症等不同名称,女性多见。

发病率在1%左右,约60%的病例伴有结石。

--腺肌瘤的病因尚不清,一般认为与胆囊腔压力增加(例如结石梗阻和胆管扭曲),

导致胆囊壁的罗-阿窦扩张和肌层增生、增厚有关。

大体标本显示腺肌瘤是一种错构瘤样的发育不良,

为增生性腺体病变。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弥漫型、局限型,病变处的胆壁显著增厚,可为正常的3-5倍,

最厚者平均达10MM以上。

--胆囊腺肌瘤声像图表现为:

1、病变胆囊壁明显增厚;

2、局部胆囊腔明显缩小甚至闭合,可呈实块状回声。

增厚的胆囊壁内部有分布杂乱的点、线状强回声,并可见到小囊样低或无回声区,可以代表胆囊壁内憩室样扩张的

罗-阿窦结构。

有时,在这一结构内部可发现小结石、胆泥团块状回声以及彗星尾状强回声。

根据声像图上病变受累部位和范围的不同,超声可以做出本病分型诊断:

1》弥漫型:

表现为胆囊壁广泛性、向心性增厚;

2》局限型:

表现为胆囊底部的胆囊呈“锥帽状”增厚;

3》节段型:

表现为胆囊体部的胆壁增厚导致局部胆囊腔变窄,形成所谓的“哑铃状”胆囊。

这一病例帜读了二回,想楼主同日上传的另一同名病例帜应是同一患者的。

看那肿物旁细管状回声分明就是一扩张导管嘛,于是涉及导管的病变像导管内乳头状瘤、

浆细胞性乳腺炎、浸润性导管癌

等立时在我充满浆糊的脑袋里像放电影样过了一遍,就连乳腺增生结节也过了一回。

人家楼主说此肿物长在右乳11点方向距乳头远着呢,因而生长在乳晕区的病变如管内乳头瘤啊、

浆细胞性乳腺炎啊一概排除不予考虑,再说有这么大的管内乳头状瘤吗。

我老是想此例应是一恶性东东,但我却细数不出图像的恶性特征来,反而良性特征像后方回声增强啊、

纵长比小啊、无钙化点啊等等遍地都是,倒是楼主所说周围及内部显示明显血流信号怕是难得的恶性征象了。

会是什么?

我注意到此肿物较大,叶状瘤、髓样癌......,

此物分叶的感觉一点没有,应不是叶状瘤。

其后方回声增强,

想此物内部纤维成分肯定不多,要不后方不会如此增强,

哪像硬癌一样的后方出现明显衰减。

不是硬癌那是软癌,(这一念头一出偶真想大声喊出),

浸润性导管癌本身就是间质与实质不定的,间质多者为硬癌,实质多者为髓样癌,

间质实质一样一半为单纯癌。

髓样癌的特征性改变就是体积较大,呈饱满状,边界清楚质地较软,后方不衰减或增强,所以我悄悄地说,

此例是浸润性导管癌之髓样癌。

砖拍轻些,园了里我还要混呢。

1、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增生:

两者均可见摸到乳腺内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

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以单侧单发者

较为多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肿块无痛感及触痛,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

发病年龄以30岁以下者多见;

乳腺增生的肿块以双侧多发者较为常见,可呈结节状、片块状或串珠颗粒状,

质地略韧,肿块常有触痛,可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月经前整个乳腺常有胀感,经后可缓解,

发病年龄以30岁以上者多见。

必要时可行有关辅助检查予以鉴别,如乳腺X线摄片,乳腺纤维腺瘤常可见到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其周围可见有一圈环行的透明晕,据此可与乳腺增生病相鉴别。

  2、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囊肿:

两者均为无痛性的乳腺肿块,多为单侧单发,边界清楚,表面光滑。

但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质地较囊肿稍硬韧,活动度较囊肿为大,发病年龄以18~25岁最为多见;

乳腺积乳囊肿的肿块有囊性感,活动度不似腺瘤那样大,且多发于妊娠哺乳期,乳腺单纯囊肿则除囊肿外尚有乳腺增生的临床特征。

可行超声检查,超声对于囊性肿物和实性肿物的鉴别有很大的优势。

3、纤维腺瘤与乳腺癌:

两者均可见到无痛性乳腺肿块,多为单发。

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质地韧实,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肿块生长缓慢,一般以1~3cm大者较常见,超过5cm者少见,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发病年龄以30岁以下者为多见;

乳腺癌的乳腺肿块可呈圆形或卵圆形,亦可呈不规则形,质地较硬,肿块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可迅速生长,同侧腋窝淋巴结常有肿大,发病年龄多见于35岁以上者,尤以中老年妇女多见。

乳腺X线摄片,纤维腺瘤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周围的环行透明晕;

而乳腺癌可见肿块影、细小钙化点、异常血管影及毛刺、皮肤有凹陷、乳头内陷等。

必要时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提供组织学证据进行鉴别。

[1][3]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

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扩张综合征的溢液期均可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但导管扩张综合征常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溢液多为双侧多孔,性状可呈水样、乳汁样、浆液样、脓血性或血性;

乳头状瘤与导管扩张综合征的肿块期均可见到乳晕下肿块,但后者的肿块常较前者为大,且肿块形状不规则,质地硬韧,可与皮肤粘连,常发生红肿疼痛,后期可发生溃破而流脓。

导管扩张综合征还可见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

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突然中断,有规则的充盈缺损者,多为乳头状瘤;

若较大导管呈明显扩张,导管粗细不均匀,失去正常规则的树枝状外形者,则多为导管扩张综合征。

必要时可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病理检查。

超声与CT均报考虑混合瘤,因为看着界尚清,形欠整,CDFI:

见少许血流信号显示。

病理结果:

腺样囊腺癌。

相关资料摘自《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第二版:

此病又称圆柱瘤,也是较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涎腺恶性肿瘤的17%;

常发生在腮腺,颌下腺,硬腭部位;

也以40岁以上成年人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

临床上表现为单发、活动,圆形或卵圆形涎腺肿块。

肿块生长缓慢,早期可以无痛,继续发展可出现疼痛,而且肿瘤易沿神经扩散,从而导致面神经麻痹。

肉眼观肿瘤呈圆形或结节状,直径多不超声4cm,质较硬,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有时见有囊性变,有较强的侵袭力,浸润性生长是该瘤的显著特点,常随组织间隙向周围蔓延扩展,尤其倾向沿着或围绕纤维生长,极易浸润神经,出现疼痛,皮肤麻木感或面瘫等。

肿瘤侵犯血管时,易形成肿瘤栓子并经血液远处转移。

声像图上腺样囊腺癌与大多数涎腺恶性肿瘤一样,当肿瘤较小,尚为早期病灶时与良性肿瘤的回声特点相似,即表现为一个边界清晰、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的低回声区,后壁回声可有增强。

此时应与混合瘤、腺淋巴瘤等鉴别。

肿瘤较大时,与涎腺其它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相似,即边界不规则、不清,内部回声不均等,无明显特异性。

但该瘤有较强的浸润性,尤其易侵犯面神经出现面瘫,若涎腺肿瘤发生面瘫,要考虑到该肿瘤的诊断。

考虑为滑膜性软骨瘤病

滑膜性软骨瘤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关节病,是由滑膜软骨化生而引起,原因不明。

以滑膜上形成软骨结节为特征,这些软骨小体多呈砂粒状,多时可达数十个,可带蒂生长,向关节腔内突出,亦可脱落进入关节腔内,成为游离体,受关节滑液滋养而逐渐长大,后期软骨结节可发生钙化或骨化,所以也称滑膜骨软骨瘤病。

此病好发于关节,尤以膝、髋、肘、肩关节多见,掌指和指间关节滑囊及腱鞘偶有发生,多为单侧发病,超声声像图表现(关节腔内多个块状低回声,有爆米花样钙化,是滑膜骨软骨瘤的特点。

关节囊滑膜向腔内隆起的斑点状强回声结节脱落,形成关节游离体时。

数量可只有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最大直径可达数厘米,游离体呈圆形、椭圆形,桑葚形,随关节运动而移位。

须与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关节周围钙化(如痛风,假痛风、腱钙化),神经关节病、骨软骨瘤及有钙化的软组织肿瘤及软骨肉瘤等鉴别。

与楼上共同复习:

甲状舌骨囊肿,为胚胎时甲状舌管未退化,残留的上皮分泌物积聚形成,可发生于口底至胸骨切迹的颈中线上的任何部位,多见于舌骨的上下方。

声像图特点:

颈正中线,甲状舌骨附近,典型者呈园或椭圆形液性占位,包膜完整,境界清晰,可随舌骨上下移动。

如囊肿继发合并感染,液性暗区内可浑浊,可见点、絮状稍强回声。

CDFI无血流信号。

合并肿瘤者,囊壁可出现实质性肿块回声,可测得血流信号。

个人体会(书上写得太多记不住):

颈前、正中、囊性包块,无血流。

患者无其他病史,门诊病人或体检的,就先考虑甲状舌骨囊肿。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构成。

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囊壁较薄,无皮肤附件。

皮脂腺囊肿,通俗点就是青春痘。

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

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

豆腐渣样内容物。

请问楼主,该患者此处有没有外伤史,如有外上史皮样囊肿可能大,否则皮脂腺囊肿可能大

天枫天枫,晚上好。

对不起,现在才回你。

我是这样写的,不足之处,请帮忙纠正:

甲状腺右叶下极近峡部腹侧可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约mm×

mm,纵横比失调,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有声晕,声晕厚薄不均,内回声不均,可见点状钙化,后方回声衰减不明显,CDFI:

结节周边可见线状血流信号,测得其中一支动脉频谱RI=0.76。

诊断意见:

甲状腺右叶低回声占位,甲状腺髓样Ca可能性大,建议外科处理

首先应该是淋巴结的回声,淋巴结形态较饱满,髓质消失,CDF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