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高中地理湘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高一地理高中地理湘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高中地理湘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91~1997年
接收订单,代工生产
②销售“走出去”
1998~2001年
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③品牌“走出去”
2001~2003年
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
④资本“走出去”
2003年~至今
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
【1】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该公司①阶段产品“走出去”、②阶段销售“走出去”,主要发展目标是开拓国际市场。
【2】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答案】C
【解析】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根据当地人的消费特点进行生产,也便于产品销售
【3】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答案】D
【解析】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先进技术。
4.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①酸雨污染蔓延
②水土流失加剧
③臭氧层空洞扩大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⑤草场退化
⑥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③⑤
【解析】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全球气候变暖,B正确。
5.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解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6.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
【答案】
(1)人口增长、资源减少、环境恶化。
(2)人口曲线;
人口增多导致对资源消耗量增加,排出的废弃物增多,从而导致环境恶化。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参加国际协作。
【解析】
(1)直接读图即可,注意“当前”。
(2)人口问题是引起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所以人口曲线起到主导作用。
(3)结合图示,并借鉴课本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控制人口;
实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等。
7.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
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早期山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A.为了通过更多地山村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解析】早期山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是为了减缓坡度,增加安全系数,选C。
【2】现在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②汽车性能的改善③科技水平的提高④为节省投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现在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是因为经济实力增强,科技水平提高,不改变道路形状也能安全行使,选A。
8.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
(选择填空)。
A.经济系统
B.生态系统
C.人的管理调控
D.社会系统
(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原则。
(4)说出图中经济系统所包含的基本经济活动(说出三类基本活动即可)_________。
(1)生态
经济
社会
(2)C
(3)公平性
(4)(言之有理即可)
(1)由图知,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注意“政策”应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人的管理调控,故选C。
(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4)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可以从基本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和环境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比如农业实现生态农业,工业上进行清洁生产,资源提高利用率等方面。
9.我国目前采用的时间是
A.北京的地方时
B.北京所在的经线的时间
C.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
D.我国领土所跨5个时区的各个区时的平均值
【解析】本题考查时区和区时。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时区东八区的区时,其中央经线120°
E的地方时,不是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10.下列名胜古迹中,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A.故宫
B.圆明园
C.长城
D.天坛
【解析】故宫、长城、天坛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但圆明园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B项正确。
11.下列纬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
A.20°
N
B.30°
S
C.68°
D.70°
【解析】本题考查五带划分。
无太阳直射表示纬度大于23.5°
,无极昼、极夜现象表示纬度小于66.5°
,故B符合。
12.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京的地方时早于伦敦的地方时
②太阳将西升东落
③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
④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A.①②
C.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造成:
一偏东地方的地方时较偏西地方早;
二太阳东升西落;
三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故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造成的现象②③正确。
13.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北半球的春季是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6、7三个月
【解析】按气候统计标准,北温带国家一般以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
【考点】本题考查四季的划分。
点评:
本题难度低,我国常用的四季标准即为北温带国家常用的四季划分标准,注意与天文意义上的四季划分的区别。
14.图中能正确地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
C.
D.
【解析】地球自东向西运动,从北半球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半球看呈顺时针方向,四图中表示正确的是A。
15.下列纬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
16.当黄赤交角减小到20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地区面积增大寒带地区面积减小
B.热带地区面积减小寒带面积增大
C.热带地区面积减小寒带地区面积减小
D.热带地区面积不变寒带面积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关系,由于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相等,与极圈互余。
故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度数变小,则热带变小;
极圈度数变大,则寒带范围变小。
故选C项。
17.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
A.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B.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D.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问题计算。
当北京时间为21日12时,则东十二区时间为21日16时,即处于21日的有16个时区。
18.11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和移动情况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北半球,向南移
【解析】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所以11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南移。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9.如果黄赤交角变成26°
23′,则地球上五带的纬度范围变化情况是( )
A.寒带范围变大,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热带范围变小
C.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D.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大
【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回归线的度数相同,与极圈的度数互余。
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的度数变大,热带范围变大,极圈的度数变小,寒带范围变大,则温带的范围变小;
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变小,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0.关于地球上水平运动偏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
B.地转偏向力随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
C.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
【解析】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
地球自转偏向力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如北半球的河流对右岸冲刷显著,南北半球的河流对左岸冲刷显著。
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1.读下图,若干年后河口处小岛最终与哪一岸相连?
(
)
A.①—甲,②—丙
B.①—乙,②—丙
C.①—乙,②—丁
D.①—甲,②—丙
【解析】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
图①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水流都向甲岸冲刷,故泥沙淤积于乙岸;
图示②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故水流都向丁岸冲刷,故泥沙淤积于丙岸。
22.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A.30°
1月
B.60°
7月
C.60°
D.30°
【解析】M点线速度大约为赤道处一半,纬度为60°
;
N处公转速度最小,为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
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变化。
2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A.甲>
乙>
丙>
丁
B.乙>
甲>
C.丙>
丁>
甲
D.丁>
【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读图,根据四地的纬度高低,自转线速度甲>
丁,A对。
【2】若图中丁地为极昼时,图中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C.乙>
【解析】图中丁地为极昼时,北极圈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仙递减。
读图,图中四地距北回归线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所以由大到小是乙>
丁,B对。
【3】若图中丁地为极夜时,图中四地黑夜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解析】若图中丁地为极夜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四地中与南回归线纬度差越大,黑夜越长。
读图可以判断,图中四地黑夜由长到短是丁>
甲,D对。
【考点】地球自转、公转的意义,正午太阳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24.如图是一张天文爱好者经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星的轨迹”照片。
这些有规律的弧线的形成,说明了( )
A.太阳在运动
B.月球在公转
C.地球在公转
D.地球在自转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反映地球自转。
25.每年的国庆节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
D.先减慢后加快
【解析】国庆期间刚过秋分节气,地球离近日点位置越来越近,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难度较小,将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寓以情景题中考查。
解答此题需明确远日点为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近日点为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26.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017年10月5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区域并向哪个方向移动(
A.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
B.直射点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南移动
C.直射点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
D.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南移动
【解析】9月5日位于秋分日之前,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即②-③之间。
【2】当太阳直射点由①向②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校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
B.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C.北京白昼时间由长变短
D.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
【解析】图示①为春分日,②表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故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高纬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而②夏至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D项正确。
27.自北半球夏至到冬至,地球的公转速度(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变慢再变快
D先变快再变慢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在远日点(7月初)达最快,在近日点(1月初)为最慢,当地球公转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时,经过了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故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28.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同
B.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º
34/
C.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
D.太阳既是地球自转的中心又是地球公转的中心
【解析】地球自转和公转都呈自西向东的方向,A错误;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为23°
26'
,B错误。
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C正确。
地球自转的中心是地轴,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概况。
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况。
29.如下图所示,回答下面小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P点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A>
B>
C
B.B>
A>
C.C>
B
D.A>
B=C
【解析】正午太阳高度角(H)=90°
-纬度差(当地所在纬度和直射点的纬度。
同减异加),看图和据公式判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P点时,A点为68°
26′;
B点86°
34′;
C点63°
08′。
即选B。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P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所在纬度地区昼短夜长
B.C点所在纬度地区昼长夜短
C.B点所在纬度地区昼短夜短
D.P店所在纬度地区昼长夜短
【解析】当太阳直射点位于P点,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图中A、P在北半球,B在赤道,C在南半球,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
30.当北京时间为9月30日12时,纽约(740W)的区时是(
A.9月29日23时
B.9月29日23时04分
C.10月1日1时
D.10月1日1时04分
【解析】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
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
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
时区差(东加西减)。
纽约(74°
W)位于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所以纽约(74°
W)的区时=9月30日12时-13小时=9月29日2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