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Word下载.docx
《幼儿园教师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师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的教师体育器械摆放得很随意;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活动的效果,强调了活动的游戏性而忽视了基本动作的学习。
这样的话,不但起不到锻炼的目的,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案例1:
大小咚咚啪
宝宝们,今天我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我们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示“大”和“小”,对于小小班的孩子来说,用身体表示大和小,那真是一头雾水了。
那么此时边讲边准确的示范就非常重要了。
接下来,这个老师的讲解示范还真不错呢,“小就是,双手握拳放胸前,身体蜷起来再弯腰,双腿半蹲两下……大就是双手伸展大大的,双腿打开站稳,头抬起来看天空……”老师边慢慢讲述边到位的做每一个动作。
两岁多的孩子还真一下子就可以学做并逐渐掌握大和小的身体动作了呢。
思考与分析:
如果老师只是说,看我做,跟我一起做,那应该有不少孩子会顾头不顾尾吧。
而“大小咚咚啪”就是因为老师讲解清晰、示范准确,孩子才能很快掌握。
示范时动作的准确、优美及适当夸张,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体育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各年龄段幼儿体育动作发展目标。
在选择讲解内容时,首先要知道对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准确的,并且烂熟于心,才能在讲解示范时达到生动活泼、幽默明了的效果,并且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要避免因教师语言的随意性对幼儿产生误导。
在选择器械时,更加要严谨、科学。
如大班幼儿助跑屈膝跳多个垂直障碍,障碍物高度要为40cm;
中班幼儿使用的平衡木是宽20cm,高30cm的器械;
小班幼儿钻的障碍物高度在65—70cm。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户外体育教师,请老师详读《幼儿园小中大班的体育活动动作目标及指导要点》,它会提升你的体育专业性,给孩子们更准确、专业的指导。
三、保证运动量
幼儿进行体育运动时,运动量过大,损害幼儿的健康;
运动量过小,达不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体育活动开始时,应做一些运动量较小的动作,在中间部分安排强度大、难度高的动作练习,使幼儿达到生理负荷的高峰,之后再安排活动量较小的游戏直至放松结束。
案例2:
小司机
热身运动后,小班的孩子就开始当小司机了。
老师先带着孩子们开车(拿圈跑),看到红灯就停下,看到绿灯就开车。
跑了三次后(一次比一次距离远)孩子的心率已经达到每分钟130次。
教师又引导孩子们跑到一个有山洞的地方,提醒孩子们转圈后再跑,增加游戏的难度,此时孩子的心率达到每分钟148次。
之后教师再带孩子们做一些动静交替的游戏,孩子的心率降到每分钟120次,最后是自主收器械,随音乐做放松的动作结束。
体育活动《小司机》幼儿每分钟心率记录表
项目
活动前
准备阶段
上升阶段
活动高峰
下降阶段
活动后5分钟
心跳
103
115
130
146
120
105
(心率数据由保健医生在活动过程中随机抽取幼儿测量提供)
活动中,孩子们头上微微出汗了,小脸也红扑扑的,开心得笑着跑着,一副幸福的景象。
此次活动虽然很简单,没有复杂的程序、没有挑战性的动作、没有一物多玩的花样,但此次体育活动老师对运动量是心中有数的,遵循了运动量从小——增大——顶峰——下降——放松的规律,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们的精力得到足够的“宣泄”,让孩子们的身体得到科学的锻炼。
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在于他的亲身体验和尝试,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在安排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动静交替,运动量大小结合。
在活动过程中如发现部分孩子不感兴趣,或者等待的时间太长,就要及时调整活动方案,使幼儿中一部分的“袖手旁观者”也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判断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否适度,可以采用观面色和测试心率的方法,以便于及时掌握和调整。
一般说来,体育活动前后的心率差有40~50次,平均心率约130~150次。
这既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又不至于使幼儿因体育锻炼出现疲劳从而产生排斥体育活动的情况。
四、营造探索空间
看似单一的体育器械,如合理地鼓励幼儿一物多玩,一物多变,可以开拓幼儿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案例3:
玩轮胎
今天的体育活动的器械主角是轮胎。
老师照例利用轮胎做了一组热身操后,老师开始从身边的百宝箱里拿出许多物品,有绳子、手套、沙包、木板等等,让孩子们自己探索轮胎的各种玩法。
一开始孩子还围着轮胎看来看去,一会儿操场上就热闹起来。
有的孩子带着手套滚轮胎玩,有的把绳子穿进轮胎,两人合作一起拉轮胎走,有的把轮胎放平,把沙包丢入轮胎中心。
每个幼儿园的操场上总会放一些废旧的轮胎。
轮胎也成为接力赛中的热选器械,但除此之外轮胎似乎总是静悄悄地呆在操场的一侧。
此次活动因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合适的材料,给予孩子探索的空间,所以基本达到一物多玩的目标。
有些教师认为现在崇尚创新,因此,无论什么样的体育活动,都要求幼儿创新。
理念是好的,但是本文开头的第一个案例也是想探索,却成了一个反面教材。
说明不是所有的器械都可以一物多玩,都适合探索。
相反,只有适合探索的器械才会在体育活动中散发出极大的光芒。
教师在引导幼儿探索时,切忌一遍遍地重复要求,而要注意有发散性的引导和有层次性的指导。
并在每次体育活动中都留给孩子自选活动的时间,真正给孩子探索和自由的空间。
五、给予鼓励和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游戏法是幼儿园最常用的教育手段,游戏可以增加幼儿体育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中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案例4:
蚂蚁搬豆
老师扮演蚂蚁妈妈,小小班的幼儿扮演小蚂蚁,小蚂蚁在垫子上练习爬行。
练习了一会儿了,老师提高了难度,爬过垫子到前方拿一个小球回来。
交代完玩法之后,孩子们前进了。
一开始还进行的很顺利,后来有一个小蚂蚁在垫子上爬来爬去赖着不走也不去拿球,其他幼儿也效仿了。
垫子上孩子们爬来爬去,不亦乐乎。
面对着这么多的观摩老师,这位老师没有生气、没有命令,而是叫配班老师再多拿两个垫子来,让孩子们在上面爬个够,设计拿小球的环节也没有再进行下去。
不是每个游戏孩子们都感兴趣的。
这位老师的设计的小游戏就因为孩子们不喜欢而取消了。
相信有些老师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自己辛辛苦苦设计的环节,孩子们没有兴趣,反而对其他的兴趣更浓。
但这位教师随着孩子的兴趣点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和对孩子的爱。
体育活动中,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浓浓的爱意,拉近了教师与幼儿的距离,加深师生间的感情,那样运动效果会更好。
老师在组织活动时,精力充沛、积极投入,这种情绪也会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动力与热情。
保育老师在孩子运动过程中,及时给孩子脱件多余的衣服,擦擦汗,绑绑鞋带,除了避免孩子因为出汗太多而生病,更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运动中去。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纲要》提出幼儿在园的户外活动时间要保证有两小时。
户外活动的类型
1.游戏活动
大型户外玩具、自由活动、体育活动、日光浴、水上游戏等
2.集体教育活动
节日联欢、演出、参观、游览、访问、等,但要注意有针对性、安全性、目的性、计划性、教育性。
3.活动区活动
是指户外活动区
4.远足
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亲自感受环境的美、社会风貌的美。
户外活动的原则
1、活动量的渐进性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按一定程序来进行,从简单到复杂,从少量到大量,从轻缓到逐渐加强,从相对安静进入到运动状态。
2、经常性原则:
应坚持不懈的进行。
保证每天带幼儿到户外去运动、发展各种能力,满足他们玩的需要。
3、动静交替的原则: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运动要合理搭配。
使幼儿动静交替地进行不同性质的活动,能预防神经系统的疲劳,保持身心愉快的情绪,并起到全面锻炼身体的作用。
如小班幼儿很喜欢活动量较大的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有时玩得满头大汗、气喘嘘噓,这时教师可以带他们一起玩活动量较小的体育游戏,如:
“我是能干的大公鸡”等,让幼儿在原地做一些小动作的活动,这样就控制和调节了幼儿的运动量,更好地组织与指导幼儿活动。
4、全面锻炼的原则:
保证各个部位,各种技能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如:
幼儿的颈、胸、腰、上肢、下肢等身体部位,都要协调发展。
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等基本动作技能都要得到锻炼。
5、个别对待的原则:
活动设计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幼儿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
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幼儿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
例如跳跨栏活动中,要提供几种不同高度的跨栏,让幼儿自由选择。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
还有对个别肥胖儿的教育和体弱儿的和照顾等。
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户外体育游戏环境
幼儿园良好户外环境能够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给其安全感,让幼儿感到轻松愉快,能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愿望,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应提供符合幼儿兴趣和不同发展水平及多功能、可变化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
在户外游戏中,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兴趣需要的游戏材料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身体的发展。
1、整体把握,营造和谐的户外场地
《纲要》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塑胶跑道、游戏图案、场地游戏、大型玩具活动区、种植园、饲养区、沙池、戏水池等
2、科学投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玩具、材料
玩具、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直接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的发展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
第一,材料丰富,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求
除了购置的一些用具,如:
绳子、球、橡皮筋等,我们还应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原则,亲自动手制作了大量的体育玩具。
可将粒粒橙、酸奶瓶、椰子罐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拉力器;
用手帕和酒瓶盖做成降落伞;
把竹子截成很多段变成竹棍,引导幼儿一物多玩:
可让幼儿接力赛跑,也可做骑马动作,幼儿间可相互合作玩“开火车”“放烟火”“跳方格”等许多游戏。
不管是材料的数量、还是种类,都丰富多样。
这样,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求。
第二,提供满足幼儿不同水平发展的的材料。
根据幼儿发展具有差异性的特点,我们在投放材料中应考虑材料的层次性,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和健康的发展。
提供高低不一,形状各异可拼凑的平衡木;
在投掷游戏中,设制大小不同的投掷箱,有的口小些,有的口大些,有的高些,有的矮些,有正的,有斜的……在这些蕴涵着不同要求、不同内容的材料中,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激情昂然,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
使幼儿从多种角度锻炼了投准能力,还有助于幼儿视觉运动能力和运动准确性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运动的适应能力。
使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都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第三,提供可引导幼儿不断创新的材料
每一种玩具材料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一些常见材料,如球、圈、绳、垫子、沙包等,都可以创造性地玩。
我们可在熟悉各种活动材料的功能和掌握其技能后,开发挖掘其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一物多玩。
如绳,除了常见的玩法(跳),还可以合作玩“荡绳”、“钻绳”、“抛绳”、“踩绳”等一系列新颖的玩法;
再如垫上运动,除了垫子的常规平放可玩出各种垫上动作以外,可将垫子垒高叠放,玩出各种翻爬、跳的动作;
相叠交叉,形成山坡状,提高垫上运动的难度……不同的玩法发展不同的动作和能力。
还有一些废旧的半成品材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多种游戏材料:
纸箱、纸杯、可乐瓶、报纸、轮胎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来选择这些富于变化的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创造了抛接球、羽毛球、小推车、报纸球、树挂等多种游戏材料,使幼儿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大肌肉和小肌肉方面的锻炼。
第四,玩具、材料要及时调整。
幼儿在预先设置好的环境中,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展开活动,但幼儿的兴趣会不断发生变化,如果环境构成后就被固定保持不变,幼儿自主的活动就不能充分地展开。
教师要善于找到幼儿兴趣、要求、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结合点,及时调整玩具、材料,为幼儿的想像、创造提供较充分的空间,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
第五,让幼儿参与玩具、材料的投放。
“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这一理念,已被幼教界同仁所接受。
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每个区摆放什么?
怎么摆?
墙角如何布置?
这些都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使幼儿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同,也更加爱护。
户外体育游戏组织过程老师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安全性
安全是体育游戏中最先考虑的因素,教师对活动范围、场地及玩具设施都要事先检查,清除不安全因素。
如检查活动器械、活动场地,湿了要擦干,损坏的要更换。
针对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的特点,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活动前要检查幼儿仪表是否整齐,衣袋有无尖利东西,并向幼儿交待清楚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孩子们在活动时先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告诉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方法,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让幼儿知道户外活动时不应将手叉在口袋内,如果摔倒了,手放在口袋内,就会摔伤脸。
摔倒了用手撑住地,就不会摔伤脸等。
在活动时,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幼儿出汗要及时擦干,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同时要注意卫生保健工作,活动前减衣服,活动后加衣服。
在活动中及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并进行适当调节,避免一些意外发生的可能,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并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目的性
游戏内容的选择和玩具材料的使用应根据近期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投放。
要防止一成不变“老面孔”的内容出现。
对新的活动形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易到难。
(三)兴趣性。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
形式单调的体育活动不能激发幼儿体育的兴趣。
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
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幼儿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
可根据玩具和场地的特点,将活动内容游戏化或增加情节、角色,使之更有趣味性。
例如玩椅子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幼儿喜欢的小兵打仗的情景,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椅子活动会令孩子们感到乏味。
还要注意循序渐进,由简到繁,使幼儿能逐步掌握。
如某一基本动作技能的培养可首先通过短时间单个基本动作练习,然后把提高运动技能和游戏相结合起来,在多种多样的游戏中,不断提高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大脑处于这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使幼儿心情愉快、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有助于学会各种运动技能、坚持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结伴或单独活动。
积极开展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培养幼儿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是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龄前阶段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迅速,可塑性大,身体各器官的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身体形态结构没有定型。
为此,根据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为幼儿开展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提供条件。
并充分利用户外的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作适当锻炼,对提高幼儿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和发展幼儿个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起到较大作用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境的适应能力抵御疾病的能力。
对幼儿体育活动中教师关注点的思考
为了解教师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关注点及其对幼儿的影响,以下是中班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平衡练习”的记录:
环节一: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准备活动。
教师把幼儿带到已布置好的场地,请幼儿观察并列放着的六条平衡木(三条矮而宽、三条高而窄)。
环节二:
教师让幼儿自己选择平衡木并尝试走过去。
教师布置任务后,很多幼儿便开始在自己选定的平衡木后排队,准备练习。
三四分钟后,一男孩首先在矮平衡木上慢跑,另一男孩看到了,叫道:
“看我的!
”并在矮平衡木上做跳跃动作。
他们的大胆尝试引来了周围小朋友的喝彩。
教师见状马上大声斥责:
“快下来!
谁叫你们这样做的!
小心摔下来!
再不好好练习的话,等会就不要玩了!
”两个男孩只好从矮平衡木上下来,到高平衡木上走。
在这一环节中,还有五个孩子不停地东张西望,每次快要轮到时马上又排到队伍的最后面,但教师一直没有发现这一情况。
此外,在幼儿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时地看手表。
环节三:
教师组织幼儿做游戏“搬家”。
教师提供了很多辅助材料,要求幼儿每次搬运一件物品经过“小桥”(平衡木),到“河”对面的“新冢”。
在最边上的一高平衡木上,一个女孩把小枕头顶在头上,小心翼翼地走过平衡木,并喊着:
“老师!
看我的!
”教师没有作出反应。
这时,一个男孩拿着一串灯笼,在平衡木前犹豫不决。
教师见状说道:
“快点!
”在教师的催促下,男孩慢慢地走上了平衡木。
“抬头,看着前面,不要弯腰……”教师在一旁指导着。
练习了几分钟后,两个男孩把一条高平衡木架到矮平衡木上,小心翼翼地在架起的平衡木上走起来。
教师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跑过去把男孩从平衡木上抱下来,并生气地问:
“是谁先这样做的?
谁让你们这样玩的?
”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关注点主要指向三个方面:
一是幼儿的安全,二是活动的程序,三是幼儿的动作练习。
照理说,教师关注这几个方面并没有错,但问题是这位教师因过度关注这些而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因素,走入了指导的误区。
如教师过多地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经常“约束”他们在活动中的大胆尝试:
不允许幼儿在平衡木上跑、跳,当看到幼儿尝试把平衡木架起来练习时立即加以斥责。
又如,教师过多关注活动的程序,忽视幼儿的活动表现:
不止一次看手表,以确保活动“按时”开展;
对很多幼儿的表现(如不敢走平衡木,尝试新玩法等)未予重视和关注。
注重幼儿的动作练习及指导,忽视幼儿的情感需要: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用语言指导幼儿进行动作练习;
当发现一男孩在平衡木前犹豫时,教师督促他马上走上平衡木,对于男孩眼中透露的胆怯及不安不予注意,等等。
这些误区导致教师没能支持幼儿的自我挑战活动,难以使幼儿获得成功感;
没有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作出反馈,难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自信心;
没有注意到活动中部分幼儿心理负担过重的问题并加以引导,难以使幼儿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我们知道,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大多在户外开展,开阔的场地、四处分散的幼儿、随时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等都给教师的有效关注带来了挑战。
面对如此多的影响因素,教师该如何给予幼儿有效的关注呢?
我认为教师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约束”与“放手”
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激发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激发幼儿锻炼的兴趣应成为教师的一个关注点。
如在上述案例中,有两个男孩率先在平衡木上做跑跳动作,另两个男孩子尝试把高平衡木架到矮平衡木上进行练习,这些都源于他们对自我挑战的需要。
教师出于安全考虑“束缚”幼儿,表面看来似乎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际上剥夺了幼儿尝试的机会,使他们无法尽情地活动,无法体验自我挑战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对参与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因此,适当“放手”,让幼儿自我探索、尝试是很有必要的。
2.“活动程序化”与“重视幼儿表现”
应该明确的是,幼儿的表现才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是依据幼儿的表现来调控活动进展情况的,“活动程序化”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在案例中,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就把各环节所用的时间定了下来,在活动中不时地看手表以调整活动节奏。
由此可见,教师调整活动的依据并非幼儿的表现,而是自身的需要。
如有五个幼儿一直在逃避走平衡木,教师一直未予关注,更不要说去探究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
又如有一个女孩发现了新玩法,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却视而不见。
由于教师的忽略,很多幼儿在活动中因缺乏及时的反馈、肯定及关注而降低了对活动的兴趣。
3.“指导动作练习”与“关怀幼儿情感”
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常常将关注点放在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上,比较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
但是,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当幼儿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时,教师会及时给予肯定;
当幼儿在活动中有所进步时,教师会及时表扬:
当幼儿有所畏惧时,教师会及时给予鼓励及引导。
而在案例中,当男孩拿着一串灯笼在平衡木前犹豫时,教师不仅没有察觉他的害怕情绪并给予引导,反而催促他,并在小男孩慢慢地走上平衡木后,不断地以“抬头,看着前面,不要弯腰……”等语言加以指导。
其实男孩此刻最需要的不是教师对自己动作的指导,而是教师对自己焦虑情绪的察觉、关注,并得到安慰及支持,从而排解紧张的情绪,勇敢地在平衡木上练习。
总之,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发挥其作用,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做一位细心的关注者,在活动中给予幼儿有效的关注。
大家都知道,要想充分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老师们能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就能逐步掌握体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指南》中提出: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我们幼儿园体育活动虽然只是健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让我们从每一个活动开始,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