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主观题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9454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主观题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学主观题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学主观题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学主观题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学主观题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主观题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学主观题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主观题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主观题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顺序性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

科尔伯格:

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2)阶段性:

具有人生全程性意义。

(3)不平衡性:

发展关键期的训练。

(4)互补性:

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个别差异性:

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遗传的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第3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奇偶碍于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奇偶碍于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内发论:

源于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

(2)外铄论:

源于外在力量,注重教育的价值,关注人的学习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产生作用的结果;

实践和活动是综合作用的汇合点,是直接的、现实的力量。

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生理发展特征:

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二,心理发展特征:

1,观察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

2,注意:

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然起着作用。

3,记忆,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

4,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缺乏自觉性、灵活性,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5,情感,道德感是比较模糊的,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

6,自我意识逐渐形成。

三,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学习兴趣与习惯。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

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

一,小学教育的总任务:

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打好基础。

二,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1,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

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2,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是能动的主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宪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1,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校权和公正评价权。

2,学生的人身权。

,包括保护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

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的职责的什么?

一,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二,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共同做好校舍维护和防护工作,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和升,健康的校舍中及教学设施中进行学习和活动。

四,对侵害学生各项人身权的行为应积极予以劝阻、制止或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学生的义务是什么:

一,遵守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马卡连柯)。

二,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敬业。

敬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以及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1)对所教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2)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教师的人格特征:

一,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二,鉴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去精神。

三,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的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地条件。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人--人关系,但这种关系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被异化为人--物关系,使师生关系变得机械而毫无生气。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第5章课程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二,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三,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四,课程理论。

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一,辩证实现教育目的语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二,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基础型和多样性。

三,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精简课程,加强基础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

知识体系相对完整,辩证学科间的颗粒关系;

同一性与灵活性、稳定与变革相结合。

课程计划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

因此,小学教师应做到:

1,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计划,了解小学教学和其他活动的全面安排和要求;

2,了解任教学科开设的年级、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了解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的联系与衔接;

4,综观学校教学、教育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

教学大纲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1,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

2,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应全面彻底地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学;

4,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可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内容,也便于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基本材料。

(3)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应用?

1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各部分的联系,从整体掌握,并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大体掌握;

2透彻理解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重难点,使之化为学生可接受的信息;

3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科书,讲授应以教科书为基本依据,不照本宣科,不简单重复;

4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灵活引进学科新知识;

5适当补充本民族、本地区乡土教材;

6应当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教科书;

培养阅读教科书的能力、方法和习惯。

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①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

②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③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④贯彻幼儿、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衔接的原则

⑤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等等

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②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③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第6章教学(上)

教学的意义?

(3点)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小学教学的任务?

(4点)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如何理解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1,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2,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3,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即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简答、论述)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两者的辩证关系。

1,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一,引起学习动机。

二,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1,感知教材。

2,理解教材,形成科学概念。

三,巩固知识。

四,运用知识。

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

五,检查知识(包括技能与各种认识能力)。

第7章教学(下)

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

(6点,各原则定义辨识,且均可独立成简答题或案例分析

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

一,直观性原则

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育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3,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三,巩固性原则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四,循序渐进原则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五,因材施教原则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一,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二,有利于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三,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四,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各点均可成简答题;

定义辨识;

例子辨识)

一,讲授法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二,谈话法

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准确地掌握知识。

三,讨论法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

四,演示法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3,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五,练习法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严格要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做好三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写好三计划:

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教学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4,课外辅导(对课的补充和延伸)

一堂好课的标准(如何上好一堂课)?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2)正确的教学内容;

(3)恰当的教学方法;

(4)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

(5)有严密组织的教学过程。

第八章德育

小学德育的意义?

1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2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

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

1我国社会发展对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新的要求;

2教育目的中对学校德育所要达成的结果所作出的总的规定;

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等方面。

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具体包括哪些?

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①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

如何对学生开展德育?

1,应当重视培养儿童的情感,要善于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人民以及良好道德行为的敬佩、爱慕之情,要引导他们去体验进行这些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愉快和满足,进一步体会到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价值和需要,进而发展起深厚的情感。

2,要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使他们有顽强的毅力。

3,要特别着重对学生行为的培养,要求学生言行一致,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与作风。

如何利用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

要注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控制、调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提高学生识别善恶、是非和抗腐蚀的能力。

问:

如何利用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

在进行德育时,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

4,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

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基本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德育的方法?

一,说服法包括:

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二,榜样法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1,选好学习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三,锻炼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1,坚持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注意检查和坚持。

四,陶冶法包括: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五,表扬鼓励与批评处分

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3,注重宣传与教育。

第9章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有哪些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老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小学班主任的任务有哪些?

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

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班主任如何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一要统一科任老师的影响。

二要统一学校领导的影响。

三要统一班委会的教育影响。

四要统一少先队的影响。

五要统一家庭的教育影响。

六要统一社会的教育影响。

组织班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主题不能过杂。

2,要有的放矢。

3,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集体有什么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好良好的班风。

第10章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有哪些?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联系。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开展好课外活动有哪些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1,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

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

3,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

4,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

5,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如何保证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1,做好计划实施的发动工作。

2,加强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指导。

3,搞好计划实施的总结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