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9448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二十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为2500亿美元,本世纪初已增至60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1.8万亿美元。

我国的再生资源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回收利用再生资源总量为4亿多吨,年平均回收利用量在800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2%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超过了65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0%。

为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产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商务部下发了《关于组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商务部商改发[2006]22号),2007年商务部等六部委局颁发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2007第8号令),2007年1月,发改委颁布了《“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指出要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把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贯彻到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以及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等相关政策中;

并提出到2010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5%,木材综合利用率由目前60%左右提高到70%左右等发展目标。

2008年10月第11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

惠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东靠汕尾,西临广州,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东莞毗邻,北连韶关和河源,素有“粤东重镇”、“岭南名郡”之称,是珠三角东岸联结内陆和粤东等地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华南沿海便捷的海上门户。

现有陆地面积1115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省海洋大市之一。

惠州现辖惠东、博罗、龙门三县;

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四区,共有53个乡镇,16个街道办。

水、陆、空交通便利,有国家一级深水港—惠州港,有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横贯,有三条国道和惠河、广惠、深汕、潮莞等多条高速公路交汇,东莞至惠州的城际轨道交通在施工中。

厦深铁路开通后,惠州沿海交通优势将凸现。

市内“惠澳”、“惠南”等城市快速干道构筑出了城市发展网络和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88年撤地建市以来,惠州实施“工业立市、外向带动”的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统计显示,2009年惠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414.7亿元,在广东省位居第六;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59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1亿元;

外贸出口171.5亿美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1.5亿元。

实现农业总产值150亿元,比上年增长5%;

农业增加值90.3亿元,增长6%;

农民人均纯收入7583元,增长14.4%,增幅连续3年达到两位数,连续4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2008年惠州市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的金牌。

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不断发展和矿石、煤炭、木材等原生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惠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理念,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确立了数码惠州、石化惠州、生态惠州和文明惠州的城市发展方向,高度重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2007年1月惠州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的决定,2007年8月惠州市经贸局结合惠州实际,制定了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了惠州市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的目标任务、总体规划设想。

在惠州举行的“2008年广东发展高层论坛—资源再生与环境保护”会议上,李汝求市长强调,惠州将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惠民体系和生态体系的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资源再生与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资源再生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也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索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价格、财政政策,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园区,形成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发展循环经济战略,规范、引导惠州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现制定《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二)规划依据

1、国家、各部(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74号2007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全国人大)

(6)《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

(7)《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8)《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与改革改委员会[2005]2199号)

(9)《关于组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商务部商改发[2006]22号)

(10)《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等六部委令2007第8号)

(11)《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10月第11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8)

(13)《关于进一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商商贸发[2010]187号)

2、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1)《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省人大,2001年)

(2)《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省人大,2001年)

(3)《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省人大,2005年)

(4)《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省人大,2004年)

(5)《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83号)

(6)《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粤府,2005年53号)

 (7)《广东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粤经贸,2006年)

(8)《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市规划建设局,2007年)

(9)《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基地》(惠州市政府九届76次常务会议决议,2006年)

(10)《惠州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惠州市政府2008年48号令)

(11)《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市环保局,2008年)

(三)规划期限

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期为6年,即2010—2015年。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包括惠州市三县四区,城市规划区范围2672平方公里;

规划涉及的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具体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二、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再生资源构成及需求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惠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再生资源的产出量也在迅速增加,主要再生资源有废旧金属、废旧电子产品、废纸、废电池、电线、线路板、废塑料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每年废旧物资总量近200万吨,其中,石化、电子信息两大行业的废旧物资约占废旧物资总量的70%。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石化、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的迅速发展,再生资源每年将新增废弃物80万吨以上,总价值达40多亿元人民币。

在再生资源需求方面,对废旧塑料的需求较为突出。

调研发现,目前,全市从事废旧塑胶利用加工的企业有43家,其中有30家具有万吨以上的加工利用能力,原料总需求量30万吨以上。

2、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情况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自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经营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营主体已由过去的供销合作社和物资部门经营为主,发展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

由于进入门槛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势头,涌现了大量个体回收网点及回收企业。

据调研,截止2010年7月20日,惠州市废旧物资的回收网点共2734个,其中个体户1852个占67.73%,企业网点882个占32.27%,从业人员4万多人。

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表1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数量及类型

辖区

数量

(家)

网点类型

企业数(家)

个体户数(家)

市直

277

惠城区

474

107

367

仲恺区

659

161

498

大亚湾区

131

50

81

惠阳区

423

112

311

惠东县

207

15

192

博罗县

506

156

350

龙门县

57

4

53

合计

2734

882

1852

(资料来源:

惠州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

3、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情况

据统计,目前全市从事废旧塑胶、废旧金属、废旧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等综合加工利用的加工企业有100多家。

其中,从事废旧塑胶加工利用的企业有22家,22家中有15家企业具有万吨以上的加工利用能力,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惠东县吉隆、黄埠镇等地结合当地鞋业产生的大量泡沫、塑胶、纸板等废料,建立了10多家鞋料回收处理厂。

各类废旧物资的处置与利用初具规模。

统计显示,2009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7.2914万吨,处置利用量为27.2901万吨,处置利用率为99.99%;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42.38万吨,处置方式有焚烧发电、卫生填埋,2009年卫生填埋23.93万吨,焚烧发电16.42万吨,处置率100%,城市生活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目前惠州已建成了处理规模为800吨/日的垃圾无害化焚烧发电厂,两个卫生填埋场——惠州垃圾处理厂和龙尾垃圾填埋场。

成立了再生资源行业协会。

自国务院取消对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特行审批后,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一度较为混乱。

为规范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004年6月由市直回收企业发起、经惠州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了惠州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搭建了行业自律、自我管理平台。

协会现有会员单位320个。

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宣传贯彻国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政策;

制定行规行约与行业标准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配合政府职能部门整顿和规范废旧物资回收市场经济秩序;

组织开展市场调查、行业统计,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大量依据。

在企业服务方面,积极为回收和利用企业搭建信息沟通平台,促进行业间的联系和经济合作,推动了再生资源行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表2惠州市废旧塑料加工利用企业情况表

(年加工能力万吨以上的企业)

企业名称

年加工处理能力(万吨)

博罗县铭盛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1.2

惠州市通宝塑胶有限公司

1

惠州市巨浪再生资源加工有限公司

1.6

惠州市景富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龙华金峰塑胶原料加工厂

3

三龙(惠州)化纤有限公司

1.1

惠州市加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1.3

博罗县园洲邕达塑胶有限公司

惠州市澳源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

2.2

博罗县园洲登科塑胶有限公司

惠州市惠阳区恒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1.5

惠州市启航塑胶抽粒有限公司

惠州市福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博罗县园洲镇南水再生塑胶有限公司

博罗县荣裕工贸塑胶有限公司

惠州环保局网站)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惠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运作模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非产业化经营阶段,与当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组织化程度低

主要表现为回收网点规模小,密度大,回收渠道分散、回收网点缺乏科学环保分类;

市场秩序混乱。

在全市现有2700多个回收网点中,个体户占67.73%,单个网点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多数网点的年经营额在几万元至十几万之间,经营场地不足100平方米,网点分布密度大,众多小规模的网点不可避免造成网点之间争资源、争地盘,经营环境的脏、乱、差;

由于废弃物原料的过度分散,大中型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得不到充足的原料供应。

据调研,在惠城区、仲恺区、惠阳区、大亚湾区四个城市中心区共有1687个回收网点,每个网点的辐射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网点高度密集,分布无序。

表3所示,仅惠城区和仲恺区就有回收网点1133个,其中79%的网点集中分布在惠环、小金口、陈江、河南岸、水口、江北、江南、桥东等8个区域;

在惠阳区9个乡镇或办事处中,淡水、新圩、镇隆等3个区域网点数占了惠阳区网点总数的87.5%;

在大亚湾区每1500户居民拥有的网点数达到了8个。

这种小而密的网点分布,在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数量有限的条件下,不仅导致无序经营、市场秩序混乱,还引发大量社会问题。

表3惠州市各县(区)主要统计指标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数

有关指标

惠城区(含仲恺区)

地区总产值(亿元)

521.7

154.23

212.33

252.67

216.64

57.35

1414.7

总人口(万人)

112.56

55.15

14.58

96.15

85.79

32.98

397.21

总面积(平方公里)

1410

994

268

2795

3396

2295

11158

总户数(万户)

25.45

13.35

2.54

19.92

19.33

9.59

90.19

网点数

1133

2457

网点数/百万元产值

218

274

62

200

96

99

174

人口/每个网点数

993

1303

1113

1900

4144

5785

1617

网点数/1500户

6.7

4.7

7.7

3.8

0.89

4.1

每个网点的辐射面积(平方公里)

2.3

2.0

5.5

16.4

40.3

4.54

(数据来源:

惠州市统计局、惠州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成)

2、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低

统计显示,在现有从事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企业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四家。

企业规模小伴随着技术水平低,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对废旧物资回收、分拣、打包、压块、销售层次上,且以手工劳动为主,基本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缓慢,资源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循环利用。

如,对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仍然采用酸浸、火烧、人工拆卸等传统方法,工艺流程落后,污染严重。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单一,以简易填埋为主,垃圾堆肥和焚烧发电等资源化利用手段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电子电器废物的无序收集与简单作坊式拆解处理存在着二次环境污染。

3、行业发展规划滞后,环境污染较严重

长期以来,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缺乏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指导。

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回收经营场所没有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多数废品回收站都是在大街小巷或者在城乡结合部经营,设置随意,设施简陋,无证经营;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模小,分散经营,缺乏产业集聚能力。

4、行业监管困难

一方面,从事废品回收的人员大多数是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员,走街串巷,无序流动,是其主要的收购方式,收盗结合、非法牟利难以避免。

许多废品回收站收购不正当手段获得的“非废品”,如窨井盖、电缆、电线等公用设施材料等,已形成严重社会治安隐患,政府相关部门对其监管困难。

另一方面,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导致盲目无序竞争,阻碍了再生资源企业发展。

三、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大扩散蔓延的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表现为:

一是通胀压力下,成本上升,流动资金紧缺,销售不畅;

二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放缓,国际需求下降,出口市场萎缩。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再生资源的供应量和需求量均大幅度减少,对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的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对进口废旧金属、塑料的企业冲击最大。

再生资源回收市场也变得低迷,呈现萧条景象;

许多中小型回收企业受回收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已停止了回收经营行为。

据调研,惠州市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的中小企业多数面临关闭,只有一些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的大企业还在支撑,但也是惨淡经营。

这种形势会随着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不断渗透会变得更加严峻,整个行业前景不容乐观。

短期内企业业务量锐减的背景下,企业亟须资金的支持,资金链一旦断裂,企业就会破产。

由于惠州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行业产值占全市GDP比重很小,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应该做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内部的调整;

着重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深加工技术,强化内部资金链、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

逐步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水平国际化的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抓住我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良好机遇,调整结构,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努力提高上游产业,如石化、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指导思想、定位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为指导,结合惠州实际,在整合、利用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基础上,规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以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为核心,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效率;

大力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园区建设,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集聚;

获取规模效益、聚集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发展定位

服务惠州,巩固惠州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辐射粤东乃至全国,构建区域及跨区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不断扩大惠州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建设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示范工程,培育龙头企业,努力将惠州打造成广东省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示范市。

(三)发展原则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原则

从再生资源的回收到综合利用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惠州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和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巩固,以有利于方便居民交投和行业管理为出发点,以社区、回收企业和市场为载体,以整合现有资源为基础,以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基地为核心,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回收网络和综合利用产业园。

2、规模化、产业化原则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企业必须上规模、上档次,能够依靠科技创新,降低再生资源处置成本和环境成本。

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按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企业集群,获取集聚效益。

3、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再生资源加工处置和利用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规模化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对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采取集中处理处置,从源头上避免或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尽可能最大限度利用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对确实无利用价值的废物实现无害化处置,有效控制废物污染环境。

4、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原则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投入和支持,在以企业为发展主体的前提下,政府要加强引导,加大投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5、坚持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要把握城市经济和消费发展趋势,着眼于未来,在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置、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与再生资源工业园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适度超前,留有发展空间,并注重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

同时又要从全市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的实际出发,和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

发展思路、管理对策与措施要切实可行。

五、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

(一)发展目标

1、回收网络目标

自2011年起,用两年时间完成惠城区18个街道办事处、镇的回收网络建设,到2012年,基本完成全市范围内(含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区、仲恺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的回收网络建设,实现全市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管理,90%以上社区建设规范回收点;

90%以上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集中分拣、交易、处理处置。

到201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网络畅通、设施先进、服务功能齐全、经营管理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根据《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商改字[2006]22号)精神,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重点培育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支持龙头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规范为原则,以信誉为生命,以服务为根本,以互利为目的,以制度为保障,整合网络资源,展开跨地区、跨部门的兼并重组,实行战略性调整并组建企业集团,提高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采取上门及网上收购等多种形式进行回收;

支持龙头企业对废旧电子产品等低效益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促进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进步。

2、产业规模目标

到2015年,再生资源回收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90%,形成从回收、集散、加工到综合利用有序管理、协调发展的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链,废品回收量达到400万吨(废铜、废铝、废钢、废塑料、废纸等),加工量达到3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

3、产业技术目标

大型企业要建立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研发中心,龙头骨干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多数企业要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企业研究开发资金投入要达到其销售收入的5%以上。

4、产业园建设目标

近期重点建设惠州市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形成废料回收、综合利用、再生原料批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科研开发等产业生产、回收、加工、利用基地。

5、企业发展目标

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联合、并购,在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基础上,打造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产业链,发展战略联盟,获取规模效益。

重点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力争在规划期末培育出1~2个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的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

培育2-3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交易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大型再生资源集散交易中心。

6、社会效益目标

通过加快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