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理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9243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理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理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理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理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理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理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学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理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理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娄底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理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docx

【点睛】汉武帝设立太学:

①时间、地位:

汉武帝时开始设立,是封建社会官方的最高学府。

②内容:

以儒家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由经学博士负责教授;

太学子弟考试合格,即可到政府任官。

3.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儒学家们是从万事万物本源——理,这个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宋代的儒学家们是从万事万物本源的角度而非矛盾对立转换出发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思想而非宋代儒学家的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从人的本性出发是孔孟的思想而非宋代儒学家的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万物本源

4.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君主立宪制度

D.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非为一姓也。

”可知,是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故选D。

A项是欧美代议制的内容,与该思想家的主张无关,故排除A。

同样,C项也是欧美代议制的内容,与该思想家的主张无关,故排除A。

中央集权制度是强调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

5.他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西方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

该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戈拉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罗泰戈拉是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了道德的修养。

针对这一现象,苏格拉底提出“道德就是知识”,即所谓的知德合一。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强调人在自然界中是最高级的。

故应选A。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6.“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这段话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

C.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运动

【详解】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中世纪”、“意大利”,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在14世纪前后,由于意大利资本主义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是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思想,它所要揭开的就是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的这层“纱幕”。

故答案为B。

新航路的开辟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A。

启蒙运动最早发生在英国,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C。

宗教改革运动最早发生在德意志,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D。

【点睛】文艺复兴的兴起:

意大利最先。

①原因: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②代表人物:

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初期“文学三杰”);

美术三杰。

a.但丁:

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神曲》b.皮特拉克: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人文主义之父”,《歌集》。

c.薄伽丘:

《十日谈》。

7.孟德斯鸠说:

“每个人既然都应该有同样的幸福和同样的利益,那么也就应该享有同样的欢乐,抱有同样的欢乐,抱有同样的希望。

”由材料可知,他主张

A.人人平等

B.以法治国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材料中“同样的幸福和同样的利益”“同样的欢乐”“同样的希望”体现了不分等级、不分差别的思想,这是人人平等思想的反映,故A项正确;

材料不涉及法律,故B项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人的权利来源问题和权力的归属问题,故C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

“同样的幸福和同样的利益”“同样的欢乐”“同样的希望”是解题的关键。

8.康德说:

“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这表明康德主张

A.契约立国,主权在民

B.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C.启蒙的真谛是保障思想自由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详解】根据材料“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康德强调思想自由,故选C。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主张,与材料无关,故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废除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容,故排除B。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是启蒙运动中卢梭的主张,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

【点睛】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观点

法国

伏尔泰

(领袖)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自由平等。

④法律应该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②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核心是“权力制约与平衡”;

③提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卢梭

《社会契约论》、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①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②否定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共和;

③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制。

德国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①启蒙的真谛是“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主张主权在民,自由和平等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③人要自律,个人自由不能妨碍他人自由。

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注:

康德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9.12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中国雪”是指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BC项。

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借鉴中国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0.“能把一只猴子写得活灵活现,并且使之成为中国艺术史上恒久不衰的典型形象者,非天才异禀之人莫属”。

这位天才是

A.罗贯中

B.吴承恩

C.施耐庵

D.曹雪芹

【详解】根据材料“能把一只猴子写得活灵活现”,四个答案选项都是明清时期小说大家,结合所学知识,只有吴承恩《西游记》里刻画的孙悟空的艺术形象符合题目意思,故选B。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A。

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C。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D。

【点睛】明清小说代表人物及作品

元末明初

明朝

清朝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吴承恩

《西游记》

曹雪芹

《红楼梦》

施耐庵

《水浒传》

浦松龄

《聊斋志异》

吴敬梓

《儒林外史》

1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

其原因在于

A.商品经济发展B.社会思潮变化

C.传统文化影响D.社会上层倡导

《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所以也就体现了浓厚的时代的气息,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清明上河图》未体现社会思潮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清明上河图》未涉及传统文化的影响,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并非社会上层的倡导才出现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A。

12.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推出世界风云人物,并对其中一位评价如下:

“他为20世纪的科学思想洒下了种子,为现在的科技年代开辟道路。

……不但对科学界造成巨大震撼,对人文主义、文化和政治也带来重大影响。

从此以后,无人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东西。

”“他”是

A.牛顿

B.法拉第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详解】从材料“他为20世纪的科学思想洒下了种子”,根据20世纪这一时间信息排除A和B。

根据材料“无人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东西”,应该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选C。

普朗克是量子论的创立者,属于微观物理学,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

13.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发现了植物、动物结构的基本单位,从而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基础的生物学研究成果是

A.细胞学说

B.早期进化论

C.进化论

D.血液循环理论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植物、动物结构的基本单位”就是细胞,细胞学说的建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基础,故选A。

进化论强调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和C。

血液循环理论的创立者是哈维,出现于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故排除D。

14.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翻译题干所述内容为“君主统治人们,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要求人民去拼战,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尽力农作”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的是严刑峻法,正确的选项是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

15.“蒸汽时代”给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其表现有

A.电话普遍使用

B.人们可以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C.电力成为主要动力

D.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详解】“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B。

电和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和C与材料无关,故排除A和C。

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教诲组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

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

(1)主张:

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

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作者:

董仲舒。

材料三:

神化君权;

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

材料四:

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臣服从君是天理。

(3)变化:

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

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

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原因:

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影响:

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问,根据材料一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两则材料体现了君主、臣子、父子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

第二小问,根据两则材料的意思回答,材料三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材料四从天理的角度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发展的主要史实回答。

第二小问,要根据第一问中的地位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

第三问,可以言之有理答之有据的回答。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

“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经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加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

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材料二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评先始于1993年,每半年评先一次。

评先主要由美国斯·

柏克利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和德国曼海姆大学等相关机构根据世界范围内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共同完成。

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于2007年7月4日揭晓,前10名均为美国公司所占据。

冠军由美国的“蓝色基因/L”蝉联。

它的速度为280.6万亿次/秒。

上一届评选入围的标准是2.737万亿次/秒,本次的标准提高到4.005万亿次/秒。

——2007年7月5日人民网

(1)根据相关知识说明在“电力的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当今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哪两大特点?

(3)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是怎样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的?

(1)①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1866年,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③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2)①美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具有绝对垄断地位;

②全球超级计算机的整体运算速度大幅提高。

(3)①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②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在美国产生,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③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

本题考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发展,内容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问换个角度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电力广泛应用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

”,根据所学可知科学发现为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发明为1866年,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以及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第二问可从材料中强调的两个重点进行总结:

从美国的大学和实验室评价、前十名均为美国公司所占据。

可以得出:

美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具有绝对垄断地位。

从运算速度对比可以看出:

全球超级计算机的整体运算速度大幅提高。

第三问一定要注意其过程性,因此要结合史实说明。

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不断变化,相关史实及对美国信息化的影响即可:

①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③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