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及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8934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及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及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及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及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及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及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全文档格式.docx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及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及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全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及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全文档格式.docx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

(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

2、穷回溪。

(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

3、孔子师郯子。

4、侣鱼虾而友糜鹿。

(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

(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

把……做成今义:

认为

2、金就砺则利。

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

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广泛地学习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求学的人今义: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一定今义:

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论今义:

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跟随、而且今义:

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一般人今义:

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

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

一种游戏方式

11、白露横江。

白茫茫的水汽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今义: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在这个(时候)今义:

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这样之后今义: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从此今义:

四、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⑾而不知其所穷。

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⒀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⑶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⑺卧而梦。

⑻觉而起,起而归。

⑼自远而至。

6、连词,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二)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1、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

(代靛青)

(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

(指代知识、道理等)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

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

⑹郯子之徒。

⑺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

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代词,它)

⑼耳得之而为声。

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代词,它们)

⑾始指异之。

(代词,它,指西山)

⑿故为之文以志。

(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⒀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

2、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⑵彼童子之师。

(的)

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⑹月出于东山之上。

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的标志)

⑾凌万顷之茫然。

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⒁苟非吾之所有。

⒂吾与子之所共适。

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⒆不知日之入。

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音节助词)

(四)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比)

4、而耻学于师。

(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于)

6、其皆出于此乎?

(从)

7、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向)

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在)

9、月出于东山之上。

11、于是饮酒乐甚。

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

13、渔樵于江渚之上。

14、寄蜉蝣于天地。

15、托遗响于悲风。

(给)

(五)乎

1、介词,相当于“于”。

(对)

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在,比)

⑶相与枕藉乎舟中。

2、语气助词。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表反问,译为“吗”、“呢”)

⑵其皆出于此乎?

(表揣测,译为“吧”、“呢”)

⑶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⑷呜乎!

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

(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⑸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⑺而又何羡乎?

(表疑问,译为“吗”、“呢”)

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⑶郁乎苍苍。

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六)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

(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

(七)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其可怪也欤。

(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五、一词多义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4、吾师道也。

(学习)

(二)传

(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解释经文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

2、穷山之高而止。

3、而不知其所穷。

(尽头)

(四)绝

1、而绝江河。

(横渡)

2、不绝如缕。

(断)

(五)梦

1、卧而梦。

2、梦亦同趣。

(名词)

(六)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曾经)

2、始指异之。

(才)

3、游于是乎始。

(开始)

(七)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就)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那么)

(八)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糊涂)

(九)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

(履行)

(十)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再)

(十一)如

1、纵一苇之所如。

(往)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像)

(十二)东

1、东望武昌。

(向东)2、顺流而东也。

(东下,东进)

(十三)然

1、凌万顷之茫然。

(……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

(这样)

(十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

(十五)异

1、始指异之。

(以……为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独特)

(十六)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十七)为

1、余自为僇人。

(成为)

2、故为之文以志。

(介词,表目的)

3、輮以为轮。

(做)

(十八)夫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句首语气助词)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那)

(十九)道

(道理)

(风尚,传统)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7、是岁,元和四年也。

(二)省略句

1、鞣以(之)为轮。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4、吾从(之)而师之。

5、始指(之)异之。

(三)状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善假于物也。

5、师不必贤于弟子。

6、学于余。

7、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0、相与枕藉乎舟中。

(四)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凌万顷之茫然。

(五)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为其然也?

3、而今安在哉

4、而又何羡乎?

(六)谓语前置。

1、渺渺兮予怀。

(七)被动句

1、不拘于时。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八)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而今安在哉?

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6、而又何羡乎?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

(共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佣金(yò

nɡ)雕阑玉砌(qì

)槛菊愁烟(jià

n)镣铐(liá

o)

B.跛脚(pǒ)憎恨(zè

ng)鞭笞(chī)汗涔涔(cé

n)

C.垂涎(xiá

n)悄声细语(qiāo)脸颊(jiá

)玲珑剔透(tì

D.刽子手(gù

i)一沓(dá

)推搡(sǎng)恫吓(dò

nɡ)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对爱斯梅拉达喂水的感人场面的描写,浓墨重彩,丰富多样,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提供了可贵的鉴戒。

B.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曲,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C.伽西莫多又显出筋疲力尽的样子,他脸上的呆笨表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他闭上独眼,把头垂到胸前,仿佛死去了似的。

D.她们赤身裸体,抬头望着那些可怕而且神秘的水笼头,望着四周阴森可怖的棚壁,无法预料即将会发生什么。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B.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答应每一个美国人给予他们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C.凭借这信心,我们能够将我们国家吵耳的纷争,转化为歌颂手足深情的优美交响乐章;

凭借这信心,我们可以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挣扎、一起为自由奋斗,因为我们深深知道有一天会一同获得自由。

D.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4、填入下列空缺处的关联词最正确的一项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   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甚至也可是甚至无论 都 B如果 也 可是 乃至 而且 也

C甚至也 但是 甚至 而且 都 D如果 就 但是 甚至 而且 都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和姚明,一个灵活,一个稳健,球路风格不同,但实力相当,可谓半斤八两,这场对抗赛一定有看头。

B、这座古代宫殿建造的真是腾蛟起凤呀!

C、多年的努力使他终于获得了提拔的机会,现在他已在政府要害部门任职,父亲欣慰地说:

“你也算是升堂入室了。

D、我们第一代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基因引发严重精神病解释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恐惧症及各种癖好为什么会成为家族性疾病,以及双胞胎患同类精神病比例偏高。

C、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成果引以为豪。

D、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成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7、下列五个问句摘自话剧《雷雨》,请根据剧情的发展,选择一个最合理的排列顺序

①(忽然起立)你是谁?

②哦,侍萍!

(低声)怎么,是你?

③你——你贵姓?

④谁指使你来的?

⑤(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A③①②⑤④  B③②①④⑤  C④①②③⑤  D④⑤①③②

8、对下列句中字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句中“悲”既指自然之悲象(秋),又指人生之艰难(霜鬓);

“独”指诗人独知此宇宙与人生之悲怆,独自承担此苦难的情怀。

B.“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句中“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句中的“纵”和“凌”一气相承;

“浩浩乎”、“飘飘乎”相映相生,表达了作者的超然之乐。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句中“迷”有迷恋、痴迷的意思;

“春心”指爱慕异性的心情。

9、下列诗歌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B、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

C、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蓝田/日暖/玉/生烟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雨果,英国浪漫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C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词人,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

D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誉。

第II卷(120分)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9分)

〔甲〕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乙〕余曰:

“噫嘻悲哉!

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其气慄冽,砭人肌骨;

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嗟乎!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俨骖騑于上路俨:

整治.B其气慄冽,砭人肌骨砭:

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引申为刺

C.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区:

区别D.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戕贼:

残害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所以摧败零落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B.潦水尽而寒潭清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C.山原旷其盈视其气慄冽,砭人肌骨

D.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写景不仅注重色彩的变化,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而且注重远近视觉的变化,有近景、中景和远景,使景物有层次感,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B.甲段写景善于表现虚实相映之美,既实写目击之景,又发挥想像,写出目力难及之景,如“虹销雨霁”四句是用虚写,“渔舟唱晚”四句则是用实写手法。

C.《秋声赋》中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对象,采用赋的形式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入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的深沉感慨。

D.《滕王阁序》和《秋声赋》都是在写景的基础上抒情议论,前者表现了王勃渴望用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精神,后者则在一唱三叹的行文中抒发了天道无情、人生忧劳的感慨。

(二)翻译下列句子,完成11——12题。

(8分)

1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4分)(选自《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

(选自孙文《<

黄花岗烈士事略>

序》)

三、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

(16分)

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

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

《雷雨》中,曹禺把20年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把两家30年来错综复杂的和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同是炎黄子孙,鲁侍萍这位柔弱、善良、温情的女子,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却一直不能将驾驭生命的缰绳紧握在自己手中,她被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家庭所蹂躏,被伪善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混血儿”周朴园所欺骗。

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

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

“老爷,没有事了?

”这简短的话语和细微的表情变化,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A和B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

”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回答:

“不,不,不用。

”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C和灵魂的D暴露得淋漓尽致。

当周朴园得知面前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玩弄过的漂亮的使女时,他色厉内荏,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这一撕,撕碎了周朴园甲的假面具,撕碎了资本家乙的信条,撕出了侍萍丙的性格,撕出了她30年风雨中磨炼出来丁的精神。

【】15.“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一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是(2分)

A.比喻  B.拟人C.夸张D.移就

【】16.选文第一段两个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血缘关系,恨爱纠葛B.暖昧关系,阶级矛盾

C.家庭不和,父子冲突D.劳资冲突,恨爱凌辱

17.为什么说周朴园是“混血儿”?

(40字内)(2分)

18.剧中人物都有自己个性的语言。

侍萍这简短的话语中,展示了什么样的心情;

周朴园的三个“不”勾画了他什么样的人性和灵魂?

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4分)

鲁侍萍:

A________B________周朴园:

C________D________

19.侍萍撕了周朴园的支票后又冷冷地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充分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什么样的感情?

(20字内)(2分)

20.本段文字末尾,剧评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有力地评论了侍萍这一很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和语言,试根据上下文,填写这些方框里的词语。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  

22、名句名篇默写(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