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6 实验探究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8919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6 实验探究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6 实验探究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6 实验探究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6 实验探究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6 实验探究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6 实验探究解析版Word下载.docx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6 实验探究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6 实验探究解析版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实验突破专题06 实验探究解析版Word下载.docx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

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

【解析】Cl2+H2O=HCl+HClO,HClO酸性弱于H2CO3强于HCO3-,HClO+Na2CO3=NaClO+NaCl,得到的是次氯酸钠,不是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项符合题干要求;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乙酸钠,乙酸乙酯不与碳酸钠反应,饱和碳酸钠可以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利于分层,饱和碳酸钠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不符题干要求;

硫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分解生成SO2,该反应为:

H2SO4+Na2SO3=Na2SO4+SO2↑+H2O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例3:

(2019年北京卷11题)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

室温下,0.1mol·

L-1H2C2O4的pH=1.3)()

装置

试剂a

现象

Ca(OH)2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少量NaHCO3溶液

产生气泡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C2H5OH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H2C2O4有酸性,Ca(OH)2+H2C2O4=CaC2O4↓+2H2O

B.酸性:

H2C2O4>

H2CO3,NaHCO3+H2C2O4=NaHC2O4+CO2↑+H2O

C.H2C2O4具有还原性,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C2H5OOCCOOC2H5+2H2O

【答案】C

【解析】根据室温下0.1mol·

L-1H2C2O4的pH=1.3推知草酸为二元弱酸,H2C2O4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含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溶液红色退去,生成草酸钙白色沉淀和水,A项性质描述和对应的方程式都正确;

实验②加入草酸产生气泡,证明有CO2产生,因此可证明酸性H2C2O4>H2CO3,B项性质描述和对应的方程式都正确;

H2C2O4中C为+3价可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到+4价,但草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中草酸不可以拆分,C项性质描述正确但对应的方程式错误;

草酸中含有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D项性质描述和对应的方程式都正确。

例4:

(2019年天津卷4题)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收集NO2气体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答案】B

【解析】因为浓硫酸密度大且溶于水放出热量,涉及浓硫酸的混合问题都是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溶液中,边倒边搅拌,防止液体飞溅,A项错误;

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定容阶段,胶头滴管垂直位于容量瓶的上方,容量瓶上的刻度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B项正确;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C项错误;

电石中有CaS、Ca3P2,它们与水反应生成H2S、PH3等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干扰乙炔与溴水的反应,应先通过一个盛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将杂质除去,D项错误。

例5:

(2019年江苏卷13题)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向浓度均为0.05mol·

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I)>

Ksp(AgCl)

向3mL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用pH试纸测得:

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的强

【解析】若溶液中存在Fe3+,先滴加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同样变红,现象与溶液存在Fe2+一样,要检验溶液中存在Fe2+,应该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才能确定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A项错误;

AgCl为白色沉淀,AgI为黄色沉淀,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加入AgNO3溶液优先形成AgI沉淀,AgI比AgCl更难溶,AgI与AgCl属于同种类型难溶性的盐,Ksp(AgI)<

Ksp(AgCl),B项错误;

溶液变蓝说明有单质碘生成,溴置换出KI中的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可判断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C项正确;

CH3COONa和NaNO2溶液浓度未知,无法根据pH的大小,比较出两种盐的水解程度,也就无法比较HNO2和CH3COOH电离出H+的难易程度,D项错误。

例6:

(2019年浙江选考卷25题)白色固体混合物A,含有KCl、CaCO3、Na2CO3、Na2SiO3、CuSO4中的几种,常温常压下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B的pH≥7

B.白色固体F的主要成分是H2SiO3

C.混合物A中有Na2SiO3、CuSO4和CaCO3

D.在无色溶液B中加HNO3酸化,无沉淀;

再滴加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A中有KCl

【解析】加水得无色溶液B,B中肯定不含Cu2+,固体C加过量硝酸,产生蓝色溶液,固体C中存在含铜化合物,逆推A中必有CuSO4,固体C中加过量硝酸后得到白色固体F,与H+生成沉淀的只有SiO32-,逆推A中必有Na2SiO3,固体C与硝酸反应可得无色气体,该气体是CO2,可能是CaCO3和硝酸反应,也可能是Cu2+和CO32-双水解得到的碱式碳酸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不能确定碳酸钙和碳酸钠是否一定存在,两者至少存在一种。

若B中只含有KCl,则pH=7;

若含有Na2CO3或Na2SiO3或两者均有,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pH>

7,无色溶液pH≥7,A项正确;

白色固体F难溶于硝酸,F为H2SiO3,B项正确;

固体C中不一定含有CaCO3,C项错误;

检验Cl-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Cl-,就可以确定唯一含Cl-的KCl存在,D项正确。

类型一:

实验现象探究

1.两类胶体制备完成的实验现象:

①氢氧化铁胶体制备:

煮沸蒸馏水滴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

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若继续加热会导致胶体发生聚沉现象,无法得到胶体。

②硅酸胶体制备:

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再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

变浅并接近进消失时停止滴加。

若继续滴加盐酸,电解质能导致胶体的聚沉。

2.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①Na2CO3溶液和盐酸溶液的反应

向装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开始产生大量的气泡。

向装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开始时无气泡,后产生大量的气泡。

②AgNO3溶液与稀NH3·

H2O的反应

向装有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NH3·

H2O,先生成白色沉淀,氨水过量时沉淀溶解。

向装有稀NH3·

H2O的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开始无沉淀,后产生沉淀。

③NaOH溶液和AlCl3溶液的反应

向含有AlCl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时产生沉淀,且逐渐增多,当NaOH足量时,沉淀开始溶解。

向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AlCl3溶液,开始没有沉淀,后产生沉淀。

④盐酸与NaAlO2溶液的反应

向装有NaAlO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盐酸,开始时产生白色沉淀,盐酸足量时沉淀溶解。

向装有适量盐酸的试管中滴加NaAlO2溶液至,开始无沉淀,后产生沉淀。

⑤氢氧化铁胶体与硫酸的反应

向氢氧化铁胶体滴加硫酸,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

向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铁胶体,开始没有沉淀,后生成沉淀。

⑥氯水与淀粉碘化钾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氯水,开始溶液变蓝,滴入过量氯水溶液褪色。

向氯水中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开始溶液不变蓝色。

3.颜色先变后褪色

①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恢复红色。

②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③过氧化钠加入到含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4.溶液澄清浑浊的转变

①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中,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溶液变澄清了。

②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又变澄清了。

5.反应过程颜色变化

①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②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成红色。

③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

④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黄色铁氰化钾,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⑤鸡蛋清中滴入浓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并加热,沉淀变黄色。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证明该溶液中存在Na+不含K+

Fe(NO3)2晶体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NO3)2晶体已变质

向浓HNO3中加入炭粉并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有NO2和CO2产生

向苯酚悬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振荡、静置

溶液变澄清

苯酚的电离程度比HCO3-大

例1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焰色反应呈黄色只能证明该溶液中存在Na+,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反应是否呈紫色才能确认有无钾离子,A项错误;

Fe(NO3)2溶于稀硫酸,溶液中的NO3-在酸性条件下氧化Fe2+生成Fe3+,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无法说明Fe(NO3)2变质,B项错误;

单质C和浓硝酸加热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强于碳酸优先和氢氧化钙反应,少量的石灰水不会变浑浊,C项错误;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碳酸氢钠,浊液变澄清,CO32-结合质子能力比C6H5O-强,苯酚的电离程度比HCO3-大,D项正确。

类型二:

实验方案探究

1.从试剂角度思考:

比较非金属性经常通过酸性强弱实验来完成,酸必须是对应元素最高价含氧酸,

不能是无氧酸和其它价态含氧酸。

配制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必须保证碱过量。

高锰酸钾酸化用的酸应该是硫酸。

2.从反应条件控制角度思考:

制乙烯需要控制反应物温度170℃,蒸馏时控制沸点温度,水浴加热控制水温,三者所控制的温度位置不同,要求水银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3.从装置选择角度思考:

制气体有三类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分为,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液液(或固液)加热型,考虑实验原理的改变,导致装置变化。

4.从装置连接角度思考:

制备纯净干燥气体的连接顺序,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5.从操作角度思考:

实验操作有先后顺序的,先通冷却水后加热,先停止加热后停冷却水。

卤代烃水解后卤素离子的检验,先中和碱再加硝酸银,淀粉水解后葡萄糖的检验,先中和硫酸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

6.从干扰角度思考: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会受到亚硫酸根离子和银离子的干扰,先加盐酸酸化排除干扰,不能用硝酸酸化,硝酸有氧化性,不能用硫酸酸化,引入硫酸根离子。

卤代烃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产物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中,烯烃会受到乙醇的干扰。

7.从实验安全角度思考:

液体加热时需加沸石防止暴沸,点燃可燃气体之前要验纯,有毒气体需要尾气吸收。

8.从结论是否唯一角度思考:

能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不只是氯气,还可能是二氧化氮、臭氧、溴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不仅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二氧化硫。

例2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设计

收集干燥的氯气

测定双氧水的质量分数

探究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探究SO2的还原性和漂白性

【解析】氯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收集是左侧导管要插入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氯气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A项错误;

使用长颈漏斗会导致生成的氧气逸出,应该用分液漏斗,B项错误;

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CO2,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产生苯酚,可以探究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C项正确;

通过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证明SO2具有漂白性,通过SO2与硫化氢的反应可以证明SO2具有氧化性,不能探究SO2的还原性,D项错误。

类型三:

物质性质的探究

1.围绕元素化合物的特性开展探究

①钠活泼性,铝及其化合物与酸和碱的反应,铁的变价,二价铁与三价铁的转化。

②氯气的强氧化性,次氯酸的漂白性,氯水成分的多样性。

③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硝酸的强氧化性。

④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⑤氨气的还原性,极易溶于水性、碱性。

2.围绕有机官能团开展探究

十二类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

九种官能团,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卤素原子、羟基、醚键、醛基、羰基(酮基)、羧基、酯基。

3.围绕陌生物质和反应开展探究

根据物质的价态分析氧化性、还原性,根据物质类别分析物质的通性,根据物质的组成微粒分析性质,根据反应规律,研究现象和产物。

例3利用下列实验探究亚硝酸钠(NaNO2)的化学性质。

(AgNO2是淡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由上述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NaNO2溶液呈碱性:

NO2-+H2O

HNO2+OH-

B.NaNO2可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NO2-+Ag+=AgNO2↓

C.NaNO2有氧化性:

2I-+2H++2NO2-=I2+2NO2↑+H2O

D.NaNO2有还原性:

Cr2O72-+3NO2-+8H+=3NO3-+2Cr3++4H2O

【解析】由实验①,NaNO2溶液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NaNO2属于强碱弱酸盐:

NO2-+H2O

HNO2+OH-,A项正确;

由实验②,NaNO2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可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NO2-+Ag+=AgNO2↓,B项正确;

由实验③,NaNO2溶液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和硫酸溶液,溶液变蓝,说明碘离子变为碘单质使淀粉变蓝,碘元素由-1价变为0价做还原剂,可证明NaNO2有氧化性,氮元素化合价应降低:

2I-+2H++NO2-=I2+NO↑+H2O,C项错误;

由实验④,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生成+3价铬离子,铬元素由+6价变为+3价,化合价降低,重铬酸钾为氧化剂,则NaNO2为还原剂,说明NaNO2有还原性,发生的反应为:

Cr2O72-+3NO2-+8H+=3NO3-+2Cr3++4H2O,D项正确。

类型四:

实验操作探究

1.物质的量浓度配制操作: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

注意容量瓶的选取原则和验漏方法。

2.过滤操作:

一贴两低三靠。

3.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检查仪器→润洗仪器(从滴定管上口加入2~3mL所盛的酸或碱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全部滴定管内壁,然后将液体从滴定管下部放入预置的烧杯中。

)→加入反应液→调节起始读数(除去酸式和碱式滴定管的气泡方法)→放出反应液(左右手和眼睛分工)→记录滴定终点数据

4.中和热测定操作:

量酸测温(使用完的温度计要用水冲洗干净)→量碱测温→混合测温→记录数据

例4KClO4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炸药等。

实验室由KClO3分解制备KClO4的流程如图:

已知KClO3熔融易烧结,400℃以上分解放出氧气,各物质溶解度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备KClO4的原理为4KClO3

3KClO4+KCl

B.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除去KCl

C.操作①是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操作②是重结晶

D.加热分解时,如果温度过高会使产率下降

【解析】实验室由KClO3分解制备KClO4,根据氧化还原原理,化合价有升就有降,确定有KCl生成,反应为:

4KClO3

3KClO4+KCl,A项正确;

KCl的溶解度比KClO4大,趁热过滤后KClO4在滤液中,KCl也在滤液中,B项错误;

KCl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操作①后得到粗产品,从滤液中得到产品为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经过操作②粗产品得到精产品,产品与杂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操作②为重结晶,C项正确;

加热分解时,温度过高,KClO3分解放出氧气,2KClO3

3O2↑+2KCl,产率下降,D项正确。

类型五:

实验原理探究

1.探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递变规律,依据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标准进行实验探究。

2.探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依据单一变量控制法进行实验探究。

3.探究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依据单一变量控制法进行实验探究。

4.探究浓度、温度、酸碱盐对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影响。

5.探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和转化。

6.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转化。

例5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BrO3-+5Br-+6H+

3Br2+3H2O反应速率(v)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在20℃进行实验,所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离子浓度

c(H+)/mol·

L-1

0.008

0.004

c(BrO3-)/mol·

0.001

0.002

c(Br-)/mol·

0.10

0.20

0.40

v/mol·

L-1·

s-1

2.4×

10-8

4.8×

0-8

1.2×

v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物BrO3-、Br-、H+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完全相同

B.实验②、④,探究的是c(BrO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若该反应速率方程为v=kca(BrO3-)cb(Br-)cc(H+)(k为常数),则c=1

D.实验⑤中,v1=4.8×

【解析】根据v=kca(BrO3-)cb(Br-)cc(H+)(k为常数)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不仅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还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有关,反应物BrO3-、Br-、H+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不同,A项错误;

实验②、④,Br‾、BrO3‾浓度不同,不满足单一变量法要求,无法探究c(BrO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项错误;

实验②H+浓度为③的2倍,其他条件都相同,速率②是③的4倍,所以c=2,C项错误;

实验②中,Br‾的浓度是实验①的2倍,速率也是实验①的2倍,可得a=1,实验⑤中H+的浓度是④中H+浓度的

,实验⑤中Br‾浓度是实验④中Br‾浓度的4倍,速率④=⑤,D项正确。

类型六:

物质成分探究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状态等物理特性要心中有数,气体及离子检验的方法要熟悉,沉淀法、颜色法、沉淀溶解法、焰色反应法,自己列表梳理,做到不遗漏,例如教科书焰色反应还有锂紫红、钙砖红、锶杨红、钡黄绿、铜绿色等焰色反应也需要了解。

例6某学生探究0.25mol/LAl2(SO4)3溶液与0.5mol/LNa2CO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1

实验2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Al2(CO3)3

B.实验2中,白色沉淀b一定是Al2(OH)2(CO3)2

C.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均可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D.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与混合后溶液的pH无关

【解析】实验1在过量的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得到沉淀a,加入稀硫酸,沉淀溶解,没有气泡,说明沉淀a中含有Al(OH)3,A项错误;

实验2在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铝溶液,过滤、洗涤,得到沉淀b,加入稀硫酸,沉淀溶解,并有少量气泡,说明沉淀b中含有Al(OH)3,同时含有碳酸盐,

但不能说明白色沉淀b一定是Al2(OH)2(CO3)2,B项错误;

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通过检验有无SO42-,可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C项正确;

实验1、2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不同,溶液的pH不同,生成的沉淀不同,说明白色沉淀的成分与溶液的pH有关,D项错误。

1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卤化银沉淀的转化

B.配制FeCl3溶液

C.酯水解程度比较

D.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密闭环境下的反应

【解析】先有白色氯化银沉淀生成,后变成黄色碘化银沉淀,说明沉淀向溶度积更小的方向进行,A项正确;

盐酸可抑制铁离子水解,则先将FeCl3晶体溶于浓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可配制溶液,B项正确;

用稀硫酸作催化剂,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C项错误;

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打开瓶塞压强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气泡冒出,D正确正确。

2实验室从含碘的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下列各项操作选用的装置不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