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8738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文档格式.docx

(1)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

典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有一双凸镜形或梭形高密度影。

CT检查可明确诊断、确定血肿部位、评估血肿量。

骨窗像对诊断颅骨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2)头颅X线平片:

约90%的病例合并有颅骨骨折;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诊断明确,选用骨瓣开颅血肿清创术:

(1)临床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

(2)幕上血肿>30ml,颞区血肿>20ml,幕下血肿>10ml;

(3)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出现昏迷者。

2.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

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4.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新发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应当立即复查头颅CT,并重新评价手术指征。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

S06.401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双侧瞳孔散大,自主呼吸停止1小时以上,或处于濒死状态,不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当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颈部CT扫描、X线平片;

(2)腹部B超,心肺功能评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等;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静脉注射:

①成人:

0.5-1.0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

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三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推荐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

0.75g-1.5g/次,一日三次;

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分3-4次给予;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

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2次,每次3g;

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

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

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

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⑤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3)推荐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

1g/次,一次静脉滴注;

儿童用量一般按成人量的1/2给予;

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

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

3.手术内置物:

颅骨固定材料、引流系统等。

4.术中用药:

抗菌药物、脱水药、止血药,酌情应用抗癫痫药物和激素。

5.输血:

根据手术失血情况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3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24小时之内及出院前根据具体情况复查头颅CT了解颅内情况;

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2.根据患者病情,可考虑选择的检查项目:

胸腹部X线平片或CT,腹部B超。

3.术后用药:

抗菌药物、脱水药,酌情应用预防性抗癫痫药及激素。

4.每2-3天手术切口换药一次。

5.术后7天拆除手术切口缝线,或根据病情酌情延长拆线时间。

(十)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并发症。

2.体温正常,各项化验无明显异常,切口愈合良好。

3.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如生命体征平稳,经评估不能短时间恢复者,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可根据患者情况考虑继续治疗或转院继续康复治疗。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后继发其他部位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并发症,严重者需要再次开颅手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切口、颅骨或颅内感染、内置物排异反应,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伴发其他疾病需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

单纯血肿清除费用6000-12000元。

 

二、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01.245)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14天

时间

住院第1日

(手术当天)

住院第2日

(术后第1天)

住院第3日

(术后第2天)

主要诊疗工作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

☐术前相关检查

☐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完善术前准备

☐向患者和/或家属交代病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安排全麻下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完成手术记录及术后记录

☐临床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切口换药

☐观察切口情况

☐观察引流液性状及引流量(有引流时)

☐复查头颅CT,评价结果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完成病程记录

☐观察切口敷料情况

☐观察引流液性状及引流量,决定是否拔除引流管(有引流时)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一级护理

临时医嘱:

☐备皮(剃头)

☐抗菌药物皮试

☐急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电解质、血糖

☐感染性疾病筛查

☐头颅CT扫描

☐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术后流食/鼻饲

☐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补液治疗

☐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糖

☐头颅CT

☐抗菌药物(酌情停用)

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护理评估及宣教

☐完成术前准备

☐遵医嘱完成术前化验检查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状况

☐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切口敷料情况

☐遵医嘱给药

☐完成护理记录

☐观察引流液性状及记量(有引流时)

☐遵医嘱完成化验检查

☐进行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护理

☐完成术后指导及用药宣教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住院第4日

(术后第3天)

住院第5日

(术后第4天)

住院第6日

(术后第5天)

住院第7日

(术后第6天)

☐根据病情停用抗菌药物

☐切口换药、观察切口情况

☐查看化验结果

☐根据切口情况予以拆线或延期门诊拆线

☐术后半流食/鼻饲

☐术后半流食

☐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术后普食

☐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观察切口敷料情况

☐基础护理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观察切口敷料情况

☐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协助患者肢体功能锻炼

医师签名

住院第8日

(术后第7天)

住院第9日

(术后第8天)

住院第10日

(术后第9天)

住院第11日

(术后第10天)

☐复查头颅CT

☐评估复查CT结果

☐一级或二级护理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观察切口敷料情况

☐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

住院第12日

(术后第11天)

住院第14日

(术后第13天)

☐确定患者能否出院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通知出院处

☐开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二级护理

☐通知出院

☐出院指导

☐完成出院指导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护士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