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8658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文档格式.docx

具体的要求是知道靠右走的规则,走路要注意道路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不要在马路上玩等。

[背景知识]

一、相关的道路步行交通安全规则.

1、不准在马路上玩游戏、踢球、溜冰或追逐打闹。

2、不能边走路边看书,也不能在走路时因想事情或聊天而忘记观察行路情况。

3、行人应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应靠右走。

4、人行道上不准两人以上并行。

5、过马路应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6、小学生行路应戴黄色安全帽。

放学时应排路队。

……

二、在上学、放学,外出活动的路上,除了交通安全外,还有许多需要提醒一年级小学生的安全事项,如跌跤,坠落,溺水,以及其他来自危房、建筑工地等地方的不安全因素。

需要平时注意观察、预防。

[教学过程]

一、本课的活动需要老师准备一些关于道路安全方面的具体案例,特别是当地的案例。

同时需要老师了解学校及学校附近道路交通安全的具体事项,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 

哪些小朋友做得对?

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对?

老师出示一些图片,包括让大家看书上的插图。

请孩子们讨论。

活动二 

马路上是人来车往的地方,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老师以案例谈话和讨论的形式,告诉孩子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活动三 

我们怎么过马路?

1、横穿马路要走过街天桥。

(1)过街天桥的图片。

(2)说附近我们走过的过街天桥。

2、横穿马路要走地下通道。

(1)看地下通道的图片。

(2)说附近我们走过的地下通道。

3、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

(1)我们怎么通过人行横道?

(2)过马路先看看左边的马路,再看看右边的马路。

(3)我们来试试怎么通过人行横道.

活动四 

放学路上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略)

3、《我的家》

1. 

能说出自己的家在哪里,家里有哪些人。

2. 

学会与家人的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意。

3. 

感受家庭能满足个人物质和情感需要。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在各自的家庭中生活。

家庭生活不仅是人生生活的起点,而且还将伴随其一生。

同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与社会息息相关。

因此,家庭是人们认识社会的重要窗口,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课文内容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

说说我的家。

指导学生认识自己家庭的住址,家中结构及家庭周围的环境。

课文的三幅插图,一幅是典型的我省农村生活环境图,通过图中孩子的介绍可启发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住址。

另一幅是典型的城镇中套结构布置的俯视立体图,第三幅图是大树下的家,通过图中女孩子的介绍启发学生了解自己家里的结构及家庭周围环境。

教学时,要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语言或图画来描述自己的家。

第二部分:

认识家庭成员。

课文中提供了一幅五口之家的图,四、五个学生在作介绍,因为每个家庭的组成成员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四、五个同学的介绍是不同的。

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作介绍,使学生初步接触家庭人员的构成及关系。

第三部分:

我们都爱自己的家。

课文通过四幅插图,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意,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为父母做一些自己能做事。

一、教师可创设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说说我的家包括家庭的住址,家中结构及家庭周围的环境和家庭人员,在介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怎样与家庭人员沟通,怎样表达自己对家庭人员的爱意,并在日常生活中变为自己的行为,养成习惯。

二、活动要引导学生在认识自己家庭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一些家庭结构等方面的浅显知识,学会与家人沟通和表达自己对家庭人员的爱意,同时感受到家庭能满足自己物质和情感需要,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现代家庭生活的能力。

三、活动指导。

说说我的家。

教师可通过谈话:

“你们想不想请老师、同学到自己家里去玩,那么你的家在哪里?

”来导入活动。

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提供一些句式,让学生介绍。

再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图中的小朋友他家住在什么地方?

他家周围有什么景物?

可引导学生用“他家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有什么”来表达。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家的结构。

认识家庭成员。

说说你家里有哪些人。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分别出示其各人员的称谓,并形成结构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家庭人员的关系。

我们都爱自己的家。

教师让学生看看课文中插图,图中小朋友是怎样去爱自己的家的。

你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做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准备怎样做?

可让学生用情景表演的形式演一演。

教师可补充一些与家人沟通的方式和表达对家人爱意的具体做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4、《我是浙江人》

能在全国地图中找到浙江省。

知道浙江省的11个地级市。

感受我是浙江人的骄傲。

中国地图是指为明确中国版图而绘制的地图.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和中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背陆面海,海陆兼备的国家。

陆地领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

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中国的毗连区宽度为24海里。

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

浙江,中国的一个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

省会杭州市。

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人口5400多万,是中国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全省人口绝大部分属江浙民系,其中吴语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98%以上,部分江浙民系人口使用徽州话(又称徽语)方言。

除此以外还有闽南语、蛮话、蛮讲、畲话、官话等语言人口分布在省内个别县市。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下辖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11个地级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共11个省辖市;

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

再下分为乡级行政区,截至2007年底时共有1516个,包括754个镇,457个乡(包括14个民族乡)和304个街道办事处。

22个县级市名义上直属省政府,由地级市暂为代管。

浙江省下辖11个地级市、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

浙江山川秀丽,人文荟萃。

境内山陵绵延起伏,平原阡陌纵横,江河滔滔不绝,海岛星罗棋布,山、河、湖、海,滩、林、洞、泉,构成了一幅幅或雄、或奇、或险、或幽,或静若处子、或动若蛟龙,或欲比天高、或试比海深,或如泼墨山水、或似万马奔腾的美丽画卷。

奇山异水,哺育出一代代杰出人物,吸引了一批批四方豪客,在浙江大地留下了一处处人文古迹。

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

有西湖、千岛湖、富春江-新安江、雁荡山、莫干山、普陀山、天台山、楠溪江、嵊泗列岛、双龙洞、仙都、雪窦山、浣江-五泄、江郎山、仙居等1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大佛寺、方岩、烂柯山等4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有杭州、宁波、绍兴、衢州、临海、金华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2座;

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9个;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森林公园20个。

一、教师可创设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说说“我是哪里人”,在介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怎样与同学、家人沟通,怎样介绍自己的省份,能够在全国地图中指出浙江省的位置,并加以描述。

二、活动要引导学生在认识自己是浙江人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一些浙江各方面的浅显知识,了解浙江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地方,由11个地级市组成,每个地级市里都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说说我是哪里人。

“你是哪里人,你的家位于中国的哪个位置?

再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浙江省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周边有哪些省份?

可引导学生用“浙江省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分别是什么省份”来表达。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介绍一下浙江的地形。

了解浙江省的11个地级市。

说说浙江省内有哪几个地级市。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分别在地图上出示各地级市的名称,使学生能知道11个地级市分别处于浙江的什么方位。

浙江是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地方。

教师让学生看看课文中插图,浙江省的11个地级市中分别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除了这些景点以为,你还去过哪些地方,谈谈你的感受。

5、《杭州和西湖》

知道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

知道杭州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

感受杭州个风景点的魅力。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也是长三角第二大经济城市,南翼经济、金融、物流、文化中心。

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钮。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经纬120.2E,30.3N),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东南第一州”。

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

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杭州有多项旅游景点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创造了一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两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湘湖)风景名胜区;

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

七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瑶琳森林公园;

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

全国首个国家级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博物馆9个。

全市拥有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20余处。

目前杭州正在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一溪四址”为重点发展观光游,以把西博会打造成世界级会展品牌为目标发展会展游,以举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为契机发展休闲游,形成观光游、会展游、休闲游“三位一体”的新格局,合力打响“杭州景观”品牌。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西湖的水面面积约4.37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

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最深处在5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

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

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杭州西湖十景:

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一、教师可创设情景,你去过杭州吗?

在你印象中的杭州是怎样的?

二、活动要引导学生在认识杭州和西湖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一些杭州和西湖等方面的浅显知识,了解杭州和西湖的美,知道西湖十景分别有哪些,同时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都向往杭州之行,希望能去杭州感受杭州和西湖的魅力。

介绍杭州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你去过杭州吗?

对杭州有哪些了解”来导入活动。

再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杭州有哪些美景?

你想去杭州旅游吗?

传说西湖是一颗天上落到人间的明珠,你是怎么认为的?

感受西湖美景

杭州西湖有哪些景点?

你知道西湖十景吗?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6、《乘车去杭州》

知道去杭州需要乘车。

了解乘车时的文明习惯。

[背景知识]

小学生乘车礼仪

1.遵守乘车秩序,排队上下车,上下车时不拥挤,不打闹和高声喧哗。

2.在公共汽车上行为要文明,不拥挤,不打闹。

不携带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

3.在公共汽车上用语要文明,不说脏话、粗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高声喧哗,不影响他人和司机开车。

4.爱护公物,不要随意搬弄开关和器具。

5.乘车时小心看管好自己的钱物,下车时记得带好东西。

如果拾到物品,主动交公。

乘车安全小常识

(1)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一路,因为公共汽车车。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5)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教学过程]

一、教师可创设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说说:

去杭州旅游怎么走?

乘车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二、活动要引导学生知道乘车要文明,学会乘车礼仪,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乘车去杭州。

创设情境:

知道了杭州西湖很美,想去杭州旅游怎么走?

乘汽车去好了。

不正规的车不能乘,不要坐超载车,先去车站售票处买票。

文明乘车

乘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才算是文明乘车?

不能乱丢垃圾;

行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不要把头和手伸出窗外;

乘公交车前门上车,后门下车。

7、《我国的传统节日》

认知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

2、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事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节日相关的小吃制作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国有五千年历史灿烂的文化,地域广大,传统节日众多。

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每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

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度重阳的情形。

又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三大节日之一,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人们常常望日思乡,怀念亲人,盼望亲人团聚,中秋赏月,吃月饼,喝挂花酒是一个良好的习俗。

一起来探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吧。

通过活动,一起去感受中华民族节日的特点,韵味,情感,继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

活动一,活动准备

1,问题:

你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你最喜爱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2,物色好熟悉当地节日掌故的有关人物,以便调查采访,力求帮助和支持。

3,通过上网,查找书籍,收集有关资料、图片。

活动二,分组 

确定研究的小主题,落实任务

根据学生喜爱的传统节日,自主分成几组,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任组长,自主选取活动的小主题,并指定小组研究性活动计划。

1,分组;

根据自行要调查的传统节日归类分成几个小组。

2,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特长和最感兴趣的问题自订计划。

3,承担任务

(1) 

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2) 

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

(3) 

上网、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

(4) 

了解传统节日的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的制作方法。

(5) 

了解当地的文娱活动。

活动三:

社会调查,收集,研究,交流,创作

1,根据需要事先的计划组织开展活动,保证活动有序进行;

2,如果你遇到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也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和记录;

3,对调查采访获得的素材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

4,构思创作节日文艺,制作节日食品,吉祥物。

活动四:

分组交流,展示,表演,操作

1,口头交流

各小组将自己的主要研究成果向全班汇报

讲述传统节日的由来;

讲述有关节日的故事传说;

朗读搜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民族、谚语。

2,展示:

已裹好的粽子;

已做好的月饼;

出示彩灯、龙舟、中华绳结;

3,表演

有关节日的文艺(个人或团体)

活动五:

总结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1,讲收获,谈体会

2,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发表意见

8、《清明节的活动》

1、知识目标:

(1)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它是我国众多民间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在上面的几个主题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进行研究。

初步掌握一些统计的知识。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资料分析,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了解清明的习俗、节气现象和特有食谱、英雄先烈的故事,扩展学生学习方向,引导学生科学的看待传统节日所蕴涵的多层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态度: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世界发现问题和其中的文化,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缅怀先烈的情感,激发爱国主意的思想。

3、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将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行动与言行,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民族节日,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奠定基础,增进团队合作。

1、提出问题,在“清明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清明祭扫的意义、节气的变化”、“清明节的习俗变化,关注现代人们的认识”、“树立文明过清明的观念”中选择合适的主题;

2、论证研究问题的合理性;

3、制订调查、研究、总结方案;

4、查找资料:

学生调查、研究、比较,搜集有关数据和信息;

5、实践活动:

资料搜集、社会调查、整理素材,发现分析问题;

6、交流汇报:

交流、讨论分析原因、完成活动总结;

7、进一步实践:

实际操作——制作小白花;

8、活动延伸:

总结完善报告单。

第一课时:

选题分组 

认识了解清明节

一㈠课前任务:

1、做调查:

调查采访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清明时,家中会有哪些做法和习惯;

清明节是怎么回事?

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观察:

这一天来到前后,人们都会做些什么

3、要求:

自己真实的调查所得。

4、记录自己调查、观察的结果;

(调查要写出时间及具体的事例,可列表呈现)

㈡、引入主题:

春风里的清明节

㈢、互相介绍:

把自己的调查向大家介绍,指导学生学会互相学习。

㈣、提出问题,集体交流。

二学生交流自己的所知所见,“我所知道的清明节”

1利用交流的时间逐渐调整整理自己调查结果与见闻;

2学生先对自己和大家的结果进行对比,后请学生在汇报中深入思考,人们的行为是否有意义,哪些活动是积极有益的,最后整理写出汇报。

3清明节我们学校的祭扫活动有怎样的意义?

你最崇敬的先烈有谁。

4讲一讲你所知的英雄事迹,归纳出要学的精神与品质。

三寻找、确定研究话题 

1教师先将本次主题活动训连目标明确的提出使学生的活动目的性更强。

训练大家的观察能力——清明时生活的变化

训练大家的交际能力——对市场进行调查,看看大家今天的消费情况

看看、问问邻居或长辈是否消费,趋向是怎样的 

训练大家的资料搜集、整理能力——清明时分各地的各种习俗和传说、食物、有什么意义查找英雄事迹、将观察采访调查的结果做一个统计,可以表格的形式,或自己设计其他的总结方式。

训练大家的资料分析能力——针对统计的结果,你会有怎样的发现,因此又有怎样的想法产生。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训练目标,来选择自己的研究采集主题。

四指导学生设计活动进行计划 

第二课时:

实践活动汇报与延展

“今天的清明时节”

一 

㈠总结前课任务:

1、整理沟通个人调查:

小组内沟通,调查自己家、亲戚家,观察邻居、市场、街头等地过清明时的种种情况。

2、小组整理要求:

将自己小组真实的调查所得,整理起来。

3、比较小组成员调查的结果;

(调查要写出具体的金额或累计金额,可列表进行对比)发现共性问题

把自己在清明前后的发现和资料,调查向大家介绍,指导小主学会互相学习,总结汇报的方式。

㈣、小组整理调查结果,练习汇报。

二 

小组汇报 

学生评价(训练评价能力)

1主题明确

2小组成员都有参与

3任务完成好(采访纪实、统计结果)

4有自己小组的思考或认识(针对不良现象,有真确看法)

三 

评出小组活动胜利完成的小组

四 

朵朵白花寄托哀思:

教学生制作小白花(面巾纸、细线、剪刀、别针或细铁丝、固体胶、半透明纸)

a面巾纸白花 

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发现制作的方法

b花心式白花 

教师在疑难处予以解答

五学生在报告中将自己的想法交流结果总结补充完整。

延伸:

请父母参与设想或提出意见,使民间节日过得更有意。

最后整理写出汇报。

9、《过端午》

1.使学生对端午节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别是端午节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息息相关。

2.培养学生的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