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牌楼校园讲解词16页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7699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牌楼校园讲解词16页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牌楼校园讲解词16页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牌楼校园讲解词16页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牌楼校园讲解词16页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牌楼校园讲解词16页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牌楼校园讲解词16页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牌楼校园讲解词16页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牌楼校园讲解词16页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牌楼校园讲解词16页word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门楼上的“东南大学”四个大字采用的是我国东晋时期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字,撷取自王羲之的名帖《圣教序》。

由于这座校门采用的是新古典的设计风格,追求构图规整、经典,加之历史悠久,出自名家之手,周围环境幽静典雅,她在2019年被网民评为南京市最美的校门。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学校参观:

大家脚下的这条路就是中央大道,两侧是参天的法国梧桐。

五四楼

中央大道左手边的是五四楼。

大家听到五四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有的同学说“五四运动”。

五四楼其实和五四运动没有关系。

那它为什么叫五四楼呢?

那是因为,它是在1954年修建完毕的。

五四楼现在是我们学校的行政办公楼,是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以及部分院系如机械、数学、人文等院系在本部的办公地点。

五四楼往西,对面是学校的档案馆。

往里走,是动力楼,能环学院和电气工程学院的原址所在。

讲到1954就不能不说1952了,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全国院系调整,照搬苏联模式,很多原来的实力雄厚的综合型大学在分分合合中实力剧减。

国立中央大学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原国立中央大学主校区旧址南京四牌楼2号成立了南京工学院。

南京工学院是日后新中国最有影响的工科大学之一,开启了“北有清华,南有南工”的辉煌。

中山院、东南院、前工院

我们右手边的这座楼就是中山院,中山院最初的历史可追溯到1922年,最初是用来作为南高附中的教学楼,高三层,共有教室18间。

在中央大学期间命名该楼为中山院,其原因是,东南大学曾名第四中山大学。

1952年为建筑系系馆,1958年为教学楼。

1982年拆除重建,新楼于次年落成。

面积7433平方米,与东南院有平台连通。

现为学校主要教学楼之一,也是学校电化教育中心。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座楼是东南院。

东南院曾是中央大学法学院所在地。

1928年,国立中央大学成立,将社会科学院改称法学院。

1932年至1937年间,中大法学院即设于此,为二层楼房。

因学校曾名东南大学,且该楼地处校部东南隅,遂以东南院名之。

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东南院作教学用房。

现在的东南院面积2799平方米,与中山院有平台相通。

我们现在是在前工院的门口,顾名思义,此楼系以前的工学院。

前工院,初建于1929年中央大学期间,那时作为两层教学楼使用。

抗战胜利后,工科发展迅速,工学院成为全校学院中的最大者,学校才将该楼划归工学院使用。

1952年院系调整,在四牌楼校址成立南京工学院,遂命名该楼为前工院。

1987年拆除重建,面积10700平方米,系主要教学楼之一。

百年鼎

大家请看东南院对面草坪上的这座铜鼎,这座鼎名叫百年鼎。

百年鼎是东南大学百年辉煌和百年变迁的证明。

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和江苏大学,作为原国立中央大学衍生的这9所高校,其历史均可溯源到上个世纪开始时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02年),在2019年,这九所高校同时迎来建校100周年,故江苏省政府赠送给每个学校一个铜鼎作为纪念。

由一所大学,衍生出九所高质量高水平的大学,其气度和辉煌,正如这巍巍百年鼎,不言而明。

中大院

我们的正北方是了赫赫有名的中大院。

中大院原名生物馆。

1929年落成,面积2321平方米,造型为西方古建筑风格。

门前矗立四根爱奥尼柱,什么是爱奥尼柱呢?

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另外两种是多立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性柱,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

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和俄瑞克忒翁神庙。

大家可以上前去触摸一下这些柱子,看你能否感受到女性的秀美啊。

中大院与上部山花联成一体,相映成趣,又和图书馆东西呼应,相得益彰。

自南高至中大,为生物学系办公楼,我国生物学鼻祖秉志教授曾在此楼办公。

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为院办公楼所在地。

1957年扩建两翼1728平方米。

以学校历史上曾为中央大学,遂又更名为中大院。

现为建筑学院所在地。

逸夫建筑馆、群贤楼

各位同学请继续前行,我们所看到的那座高楼便是逸夫建筑馆,高15层。

它由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资500万元港币和国家教育部、东南大学筹资4238万元人民币共同兴建的。

现在1-2楼是研究生院的办公地址,3-5层是建筑学院的科研用房,6-8.13-15楼是土木学院的教学科研办公场地,9-19楼是东南大学交通规划设计院和学校法制办等。

大家看位于逸夫馆旁边的那座三层小楼,名叫群贤楼。

在2002年5月31日,母校百年校庆之时,来自海内外的众多校友汇聚在这里,一起目睹了群贤楼的揭幕。

群贤楼正是由八万五千位校友共同捐赠善款而成,他凝聚了东南学子对母校深深眷恋和关怀。

中央大学(东南大学前身)的老校长顾毓琇先生寄来了第一笔捐款(3000美元),如果说,母校雄伟的大礼堂、苍虬的六朝古松,是东南大学历史的见证,今天矗立的“群贤楼”就是八万五千位校友共祝母校百年辉煌的一座丰碑。

现在群贤楼的一层列为校史馆,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去参观。

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学院

对面的这栋楼是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吕志涛院士担任该实验室主任。

主要依托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学科进行建设。

该学科是国内首批博士点之一,国家级重点学科,东南大学“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教育部结构工程特聘教授岗位。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在创立于1923年的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著名专家学者茅以升、金宝桢、徐百川、梁治明、刘树勋、丁大钧、方福森、胡乾善、唐念慈、鲍恩湛、李荫余、吕志涛和蒋永生等教授严谨治学、开拓创新下,土木工程系迅速发展壮大,向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管理等领域拓展,蜚声中外。

它拥有一支国家级创新教学团队为骨干的教师队伍。

并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硕士专业12个、本科专业4个;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9-2009全国学科评估高校排名中,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位列第5。

建雄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前面这座楼是建雄院,曾名口字房、科学馆、江南院。

它的历史悠久,它的口字房始建可以追溯到1909年,那时条件很艰苦,这座楼只有两层,却同时作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用。

1923年一场熊熊大火烧毁了口字楼。

后来因为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捐助,于口字房原址合资兴建了科学馆。

1924年破土,1927年建成,面积5234平方米,新建的科学馆成为了培养理科人才的重要基地。

数十年来,这里人才辈出,师生中仅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便有竺可桢、吴有训、严济慈、李四光、童第周等5位。

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后,为纪念并入部分系科的江南大学,科学馆更名江南院。

1992年学校九十华诞,更名为健雄院。

现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所在地。

说起更名为建雄院,不得不提一下一位奇女子,你们知道是谁吗?

其实答案就在其中,对,就是吴健雄。

吴健雄是毕业于我校的一位著名核物理学家。

她丈夫也是一位名人噢,是袁家骝先生,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的儿子。

吴健雄院士不仅在钻研物理上成就卓越,而且为祖国的物理学发展积极奔走,为国内物理学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在建雄远是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办公地。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建立的电机工程系。

当时该系设有电机制造、荷电铁道、无线电三个组。

1928年国立东南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

1932年陈章先生来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任教授。

1936年起担任系主任。

解放后,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 

立南京大学。

1952年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并入了金陵大学和江南大学的工科系科,建立了南京工学院,并将电机工程系分设为电力工程系和电信工程系。

陈章教授任电信工程系主任,该系就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

1953年,在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中,又有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工学院的电信系并入,建立了无线电工程系。

在学院的发展历程中,1956年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支援新建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1962年又分出电真空专业,成立我校电子工程系。

2006年3月18日无线电工程系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过长期的努力,全院在学科地位、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横向联合、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均居全校之首,目前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无线电电子学教学和科研中心,可谓人才济济、成果斐然。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走过建雄院,我们往北走,这里是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暨江苏省信息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里是国内先进的显示技术研发基地,致力于该领域的技术创新,1994年开始与荷兰飞利浦公司合作,鉴于双方成功的合作,2019年LG-Philips显示公司无偿赠送价值一亿多元的设备。

是我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重要科研力量。

我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电子工程系,成立于1961年11月。

它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电子类专业之一,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是东南大学电子科学领域集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为一体的重点院系。

我校的电子学院科学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目前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该学科在教育部2019-2009年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第六。

结构实验室、道桥实验室、交通学院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两座并排着的实验厂房了我们的土木工程实验楼和交通工程实验楼。

刚刚我们介绍了土木工程学院的情况,现在介绍一下我校的交通学院,交院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立东南大学交通运输系及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路工组、五十至八十年代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道路教研组、1987年成立的运输工程研究所、1989年成立的交通运输工程系。

交通学院是东南大学四个“重中之重”高峰学科建设单位,拥有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分中心、江苏省交通规划与管理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以及国家级道路交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在2009年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一(道路交通类全国第一),科研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同类院系前列。

五五楼

看转角这座楼,便是五五楼,与五四楼一样,取其建造年代为名,建于1955年,故名曰五五楼。

现在我校外语学院、环境专业、化工等院系专业在在其中办公。

李文正楼

现在在我左手边的建筑就是由著名建筑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教授设计的李文正楼,是东大校友李文正于2019年东大百年校庆捐资兴建的。

它位于校园北端,遥对鸡鸣寺,与校南大门、大礼堂同一轴线。

大楼总建筑面积29597平方米。

该楼目前主要作为我校电子信息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实验之用。

移动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丁肇中教授领衔的AMS研究中心及中国工程院韦钰院士领导的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均坐落于楼内。

该楼的建成,极大地推动我校宇宙探测、信息电子等学科的发展。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我们前方看到的是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始建于1965年,属国家教育部、东南大学领导,是国内一流的著名设计院之一。

已在全国各地承接完成了数千项工程设计任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大设计院承接完成了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武汉大学人文科学馆、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交流中心、周恩来纪念馆、沈阳九·

一八纪念馆、吴健雄纪念馆、南京国际金融中心、江苏省游泳跳水馆、南师大新校区、东莞人民大会堂,与境外设计公司合作完成了南京丁山花园香格里拉酒店(五星级)、苏州吴宫喜来登大酒店(五星级)等数百项大型宾馆、渡假村、商业中心、写字楼及文化、体育、纪念建筑,高等院校的建筑、规划设计任务。

同时,还承接完成了沪宁高速公路南京连接线,江苏江都龙川大桥(江泽民主席亲题桥名)、昆山市石浦开发区热电厂一期工程、江苏阳光热电有限公司热电厂、南京长江二桥公园、东莞市行政文化中心广场等大量交通、热电和景观工程设计任务。

现在北京在建的人民日报社就是我们东大设计院设计。

工艺实习厂

路过左手边的体育场,现在我们看到右面这座建筑,叫金工实习厂或者工艺实习厂。

可不要小看了它,它是我们校园里现存最早的建筑呢。

大家看这块墙碑,上面写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厂立础纪念民国七年十月建”,我们都知道,民国七年也就是公元1918年。

李瑞清雕像

我们正前方看到的那座雕像是两江师范学堂校长李瑞清,这座雕像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创作的。

李瑞清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李瑞清。

梅庵、艺术学院

同学们,感受了东大的学习、实验等工学建筑的风貌之后,不妨换一番眼界与心情吧,欢迎你们来体味中西文化融合的民国建筑——梅庵,此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的办公室,是四牌楼校区的重要景点,至今保存完好。

刚才提到的李瑞清校长与其原配余梅仙伉俪情深,青年时代的李瑞清才貌双全,年仅二十二三岁的李瑞清痴情憨厚,却遭丧妻之痛,为悼亡妻,自号梅庵、梅痴,刻“阿梅”章,取“玉梅花庵”之斋名,并在文章中多署“梅庵”、“阿梅”、“玉梅花庵”、“梅庵先生”等名。

他更在六朝松旁建“梅庵”,作《亡妻余梅仙墓志铭》、《春日元配余梅仙墓下作》、《梅庵悼文》等文,一番深情、痴情、思念可见一斑。

今者“梅庵”,故此得名。

梅庵建成于1914年,最初只是以带皮松木为梁架的三间平顶茅屋。

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谦为了纪念两江师范学堂校长李瑞清,于1915年将其取名为“梅庵”。

1933年国学大师柳诒征亲自题匾,此时梅庵已经改建为204平米的砖混结构平房。

走进梅庵,内廊式的布局、深邃的通道,让现代的气息中透着缕缕古韵古风,中西合璧的风格浑然而成。

梅庵可是南京党史上一处重要的地标哦,是共青团南京委员会的诞生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均在此。

下面就为大家略微介绍一下:

南京城区革命组织的建立是先青年团后共产党的顺序。

(1922年5月5日这一天,24位青年相聚在梅庵,他们讨论通过了《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成立了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3年10月11日,按照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的决定,南京的5名党员编为第六组,组长谢远定。

这便是南京城区的第一个党小组。

再回到1923年8月20日至25日,宁静的梅庵迎来了不平凡的一周——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

据档案馆的老师记述,第二次代表大会原本决定在湖南召开。

但因江浙沪一带青年工作较有基础,尤以谢远定为委员长的南京团地委的工作卓有成效,所以会址最终花落梅庵。

20世纪20年代后,梅庵已成为会议、讲习之所,广大青年在这里接受了大量革命道理。

梁启超、胡适、恽代英、瞿秋白、邓中夏等名人都在此讲学或活动过呢。

现在的梅庵,是我校艺术学院的院址所在,东南大学具有悠久的艺术教育和理论研究传统。

早在两江师范学堂阶段,李瑞清校长就开始在我校设立图画手工科,开我国现代艺术教育之先河。

在我校历史上,先后有许多艺术大师,如音乐教育家李叔同,戏曲研究和教育家吴梅,美学大师宗白华,绘画大师吕凤子、陈之佛、徐悲鸿、傅抱石、吴作人等都曾执教于此,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所拥有的艺术学科在2019年研究生教育学科排名中名列第二,从“十五”到“十一五”,连续两届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2019年,艺术学与伦理学联盟,成功申报教育部“985工程二期”“科技、伦理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旨在促动科技、伦理与艺术研究的交叉与融合。

2019年东南大学艺术学被教育部增列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江苏首家、唯一的艺术类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唯一属于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国家重点学科。

2019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六朝松

从梅庵向南望去的就是我们学校的标志性的文物之一——六朝松。

东南大学校歌“六朝松下听箫韶,齐梁遗韵在”,其中的六朝松就是指它了。

它位于学校的西北角,相传为1500多年前的六朝遗物,故名。

因年代久远已显出垂垂老态,被两层铁栅栏“保护”着,两侧架着粗粗的铁杆,远远望去像一位拄着拐杖的倔强老人。

我们走近一看,会发现它还有两根小钢管和三个铁环共同支撑着它,钢管直插入树干,露出黑漆漆的树洞,让人不禁心惊。

站在栅栏边探身细看,发现古树的树皮已经裂开,中间是灰白的颜色。

古树的树干内部已经死去,完全靠外面的树皮传输养分,为了支撑树干,古树的内部被掏空后浇注了砂石。

这株古树看上去非常老,整个身体都被搀扶着,外皮斑驳,长势衰落。

但令人称奇的是,古树的树冠竟仍然枝叶葱翠,显示出一股神奇的生命力。

它的树冠尽管低垂着,却一律伸向前方,仿佛不愿意失去斗志。

六朝松在南京的古树中号称“最古老”,相传是由梁武帝亲手栽种的。

据考证,六朝松的所在距离“古堞烟埋宫井树,陈主吴姬堕泉处”的胭脂井不远,六朝时是宫廷的中心区,明代属于国子监,后来成为东南大学的校园。

六朝时期的宫苑中心,园林殊佳,梁武帝闲暇无事之时,在宫中花园种棵树也完全是可能的。

对于传说的真伪,现今已无从考证,但据园林专家推测,六朝松的树龄确在千年以上,是难得的“活化石”。

六朝松历经千年风霜,它见证了古都南京的历史变迁,见证了《昭明文选》的成书、《永乐大典》的编纂,也见证了两江师范学堂的兴衰以及东南大学的百年校史。

其实我们细看,会发现六朝松的树干上挂了两块牌子,分别写着“六朝松”和“桧柏”,我们不禁感到奇怪,难道这古树有两个名字?

经过考证,六朝松其实不是松树,而是柏树。

“六朝松”是人们对古树的习惯称法,它的真正名称应为“桧柏”。

为什么会有指柏为松的谬误呢?

因为过去栽植松柏,老百姓素有“松树不下山,柏树不上岭”之说,在古代,不少地方和群众,松柏不分。

直到现在,北方老乡尚有称柏树为松的习惯。

据古树左前方碑文记载,著名林学家马大浦、黄宝龙教授曾对古树进行了分类学上的鉴定,指出了“六朝松”并非松树,而为桧柏。

因此,这株名闻遐迩的“六朝松”,准确的名称应为“六朝柏”。

东大的校友无论从世界上的哪个角落回到母校,都要来六朝松这里看一看,与它合张影。

体育馆

我们继续往前,前方那个具有民国风格的木质建筑就是东大体育馆。

想不到吧,大家肯定没猜到那就是体育馆,是不是很像座藏经阁啊!

门口的那两根大柱子叫做爱奥尼亚柱,上面的雕花很漂亮的,大家跟我一块上去看看吧。

这个体育馆一共有三层,一楼是解剖室、举重室、乒乓球室、浴室和锅炉房;

二楼是室内运动场,同学们平时会在这儿打打篮球、羽毛球;

三楼是室内环形跑道,有160米长,学生雨天可以在里面上课。

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个体育馆,当时的造价花费可是高达6万银元啊!

不过,除了一般的体育活动,一些重要的演讲也会在这举行。

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教育家杜威、印度诗人泰戈尔等都曾经在此演讲过。

据说1924年04月20日,印度文豪泰戈尔来东大演讲的时候,前来体育馆内听讲的听众可是济济一堂,气氛相当热烈。

当时轰动了整个南京城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北京的学生南下来到南京,当时他们居住的就是这间体育馆。

这里不仅记录了世界文学巨匠的声音,也记录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政府出卖东三省!

”的响亮口号,是东大师生心系国运的历史见证。

河海院

大家顺着我的手往右看,那座楼是河海院。

一听这个名字,想必也一定猜的到它与河海大学有些渊源。

没错,朋友们,河海院是今天河海大学的发源地之一,不过现在是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热电工程设计研究所等单位的所在地。

“河海院”的命名,源自于1915年“河海工程专门学院”,也就是今天的河海大学的成立。

因为当时得校舍无法着落,就与东南大学协商租用了口字房、一字房和部分平房做为校舍。

口子房就是大家刚刚参观完的健雄院,一字房后来成了南高院,就在前面,大家呆会儿就会看到。

1955年东大将这栋楼拆除行重建,后来,成了现在这个1600多平米的建筑。

当时的造价记录是七万零七佰二十一元九角伍分二厘,是不是像有点像圆周率一样难记啊!

榴园宾馆

现在大家看到右手边的这座建筑群,是榴园宾馆。

它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齐康院士设计建造的三星级宾馆。

在建校九十周年,为接待校友回归母校而建。

当然,从开业十年以来,也接待过众多学术泰斗、社会政要和知名人士。

可谓“名士云集,高朋满座”。

逸夫科技馆

各位同学,在我们右前方的是逸夫科技馆。

逸夫科技馆是由邵逸夫先生捐资建造的,于2000年落成。

此馆的四分之一面积是学术报告中心,有扇形报告厅、大中小型会议室和多功能厅。

在这里已多次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舒适的条件,典雅的环境,给海内外专家学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此外,这里荟集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是我校的科研重地。

南高院

同学们,走完体育馆路,我们来到东西向的南高路。

这栋建筑便是历史悠久的南高院。

南高院,原名一字房,始建于1909年,造型庄重朴实。

东西两层,中部三层,居中钟楼四层,呈金字塔形。

1933年扩建,因学校前身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故名南高院。

自南高、东大至中大初期,该楼一直为学校行政中枢,校长室长设于此。

中央大学后期,为教育学院教学、办公楼。

五十年代时曾为南京工学院院办公楼。

1963年拆除重建。

面积5032平方米,现为学校科研基地。

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中心

该中心是1994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委托教育部管理,以东南大学为依托成立的。

“中心”是在原有的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