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怪谭》经典读后感十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7147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怪谭》经典读后感十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动物怪谭》经典读后感十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动物怪谭》经典读后感十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动物怪谭》经典读后感十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动物怪谭》经典读后感十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怪谭》经典读后感十篇Word格式.docx

《《动物怪谭》经典读后感十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怪谭》经典读后感十篇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怪谭》经典读后感十篇Word格式.docx

  还是因为太虚无?

  于是,你要去适应这种感觉

  但不要总是期待有所收获

  阅读就是一种体验

  而不见得每一次都有满载而归的感觉

  《动物怪谭》读后感

(二):

  爱是人生的奥义。

不论是东方传统的“仁爱、兼爱”还是西方的“爱人如己”,圣贤对于人性的探讨都将“爱”作为至高的标准。

可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因素冲击着人的内心,人们或变得冷漠、唯利是图或对环境感到力不从心。

多多少少的,我们都有着“爱的缺陷”。

我们离家远行,或许很久都不曾与亲人交流,埋头在工作之中,忽视了内心的渴望。

直到突然有一天,当我们返家发现熟悉的面孔已经苍老孱弱,才会拼命想要保存自己与其生活的点点滴滴,哪怕是像博物馆里动物的标本,安静地陈列在心底。

  “爱是什么感觉”?

  “‘我的手好老了。

’她说着,把手抬起来;

她的前臂很粗,布满了老人斑。

她把手翻过来,叹了口气。

‘爱的感觉就像快死了,就像道别。

’”

  这是安布鲁左与祖母的对话。

我们在为这段文字唏嘘的同时,是否也被它戳中了内心的辛酸?

  《动物怪谭》读后感(三):

关于人的怪谭

  如果真的期待动物与人的互动作品的话,《动物怪谭》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尽管它的封面上赫然写着“人性与兽性”的善恶角逐,这战斗基本也只是发生在人心之间而已。

动物更多是作为配角出现。

  但这么说也不对,因为事实上,人类也是动物。

芭比娃娃销量飙升的背后是无数的女孩扭断芭比的脖子,毛绒玩具堆满房间的每一个夜晚都有愤怒的人把它们甩到墙上。

人在光鲜的背后总有阴暗,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书里的动物,还是读者,都只是借由作家的故事窥视这种阴暗罢了。

那些尖锐的冲突,不过因为发生在内心所以表面风平浪静。

发现妻子外遇而疯狂的男人,知道丈夫背叛而起杀心的女人,这些阴暗不过是人本性的爆发而已。

  作者最精巧的地方,是她每一个故事都很完整,细节描写到了极致。

  ——父亲指着自己的腿。

腿上的皮肤薄如米纸,四处蔓延的微血管成了一条条深色的细线,纵横交错宛如蕾丝一般。

  这是我看到的对于病人相当别致的描写。

形象生动鲜活的好像皮肤下跳跃的脉搏。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短篇故事即使篇幅不长却仍然灵活诱人的原因。

  最微妙的是,在这些阴暗背后,却总有情淡淡的忧郁的出现。

这爱出现的如此细微,以至于不足以对抗这庞大的黑暗,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么?

生活的阴暗原本就存在,爱与情只是蛋糕上的点缀;

又或者光明生活才是主流,这故事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这一切的分量都要靠读者自己去考量了。

  《动物怪谭》读后感(四):

我就静静地讲故事

  仿佛能看见作者讲故事时波澜不惊的眼睛。

  故事里频繁使用双线甚至多线结构,和大量插叙。

抽身于事外。

  用上帝的角度,冷眼旁观一切。

“珊蒂大学念的是生物和动物学,毕业后她的教授聘用她助理前往非洲丛林做研究。

她自认为在这方面很擅长,因而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例如太靠近一只刚出生的大猩猩,结果猩猩妈妈从灌丛里冲出来,一口咬住珊蒂的脸不放,直到同行队员开枪把猩猩妈妈射死为止。

”正如卡佛说的“用一段看似无关痛痒的对话,让你读后脊背发凉,并感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

  说的是动物,却挖掘了人心深处的某些东西。

“大象懂得透过摸骨来辨认亲属的尸体,它们可以把遗骸翻来翻去好几个小时,不断轻抚颅骨的弧度;

有时候甚至会带着一些尸块上路,走上好几英里才舍得放下。

  朴素的叙述,不炫技,展现着尺寸感,适度感。

用通俗的词句,做到了一字千斤。

“有时候你会经历一些事,之后这些事就在脑海里纠缠你一辈子。

你努力把那些画面关在外面了,下次它回来的时候却是更加鲜明,它变成一种挥之不去的不安,一个没有答案的疑问,你只能再重新经历一遍当时的情景。

  所有你需要做的是开始读。

  《动物怪谭》读后感(五):

引人入胜

  这是一本翻开就停不下来的书。

  由世纪文睿出品的《动物怪谭》中译本,是美国作家汉娜•亭顿的短篇小说集,曾获选为2003年度美国最佳悬疑小说,并获海明威文学奖次奖。

  全书的十一篇小说,内容精彩又引人深思,每篇都与动物有关,或直接、或间接,通过动物的穿针引线,展现的却是社会中“人”的生活状态:

欲望、叛逆、孤独、渴望爱,甚至病态心理。

  每篇小说的第一句话就会将读者深深吸引。

譬如“洗大象的时间到了”、“蛇是寄来的”、“我不知道瑞克为什么以为这只兔子会飞”。

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们一行行读下去,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这样的巧思并不显得矫揉造作,相反,作者朴实而极具画面感的语言,令读者不由自主地置身于情节,追探故事的发展。

譬如动物园的露露“看见一道蓝光,全身跟着开始颤抖,然后是一阵飘飘然的感觉,好像身体浮了起来、飘在半空中,接下来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动物园外面,在市区的高楼大厦之间、川流不息的街道上空到处移动,从一户户公寓的窗外滑翔而过。

”读到这里,我们忍不住会看看窗外是不是真的飞着一头精神错乱的长颈鹿正梗着脖子向内张望。

又如当玛丽就着昏暗的光线在大理石地上迈着步子,“在绕过一个转角的时候,她无意间往狭小的哺乳类走廊瞥了一眼,看见在走廊尽头的黑暗中,蹲伏着一个很大的东西。

她停了一步,那东西犹豫了一下,随即跑进爬虫类室的阴影之中。

”是什么藏在暗处?

又是什么缠着年轻的画家如影随形?

很多类似的情节一次次挑动着我们探究的欲望,使我们欲罢不能,一页页翻动书页,丝毫不觉时间的流逝。

  作者对小说的架构技艺高超,而她文字的背后也蕴藏着直击心灵的力量。

《动物怪谭》实际上讲述的是“人”的故事,它以“动物”为剖线,将错综复杂的人类世界横截开来,让我们一窥不同的人和他们的生活状态。

每篇小说各有侧重,展现有关人性和生活的不同主题。

  《动物怪谭》读后感(六):

爱是什么感觉?

  还有孤独。

我们穿行在现代都市,每日的生活好似热热闹闹,却又似形单影只。

复印机坏了,一群人围在秘书的桌旁,恳求她出马。

她找到了问题所在,“同事们举起咖啡杯相碰,并拍拍她的背。

”而当她在电梯里绊倒后,人们却只是让开了一点,“没有人扶她起来,仿佛大家都知道她在这里只是骗吃骗喝而已。

”她在晚上与大蛇共眠,“那条蛇就蜷缩在她脚边,尾巴缠着她的脚踝”,“她真是太孤单了”。

  有时,当我们在天桥上看着来往的车流,当我们坐在最后一班回家的地铁,是否也会想要随便找个陌生人一诉心伤?

  还有很多生活的方面。

小男孩每天跟爸爸送他的兔子玩着残忍的游戏,这背后是否也掩藏着某种关怀的缺失?

火鸡场的少年同朋友们一起离家出走,他们为什么想要逃离父母的庇护,他们的友情又是否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历久弥坚?

  我们每读一篇故事,都会在结尾时体味它的怅然余韵。

掩卷深思,我们似乎在日渐麻木的心底又一次感到了阵阵悸动。

  我们常会审视脚下的路。

当看完《动物怪谭》,也许就会听见大象呼扇着巨耳,轻轻地告诉我们:

“踩那边。

  《动物怪谭》读后感(七):

由动物怪谭所想到的

  “洗大象的时间到了。

  “我”就在洗大象的当儿,把动物园里的同事们回忆了个遍:

约瑟夫被狮子咬掉了手臂;

艾尔的鹦鹉在他肩上拉屎;

漂亮的珊蒂被猩猩毁了左脸;

麦克的朋友去夜潜,再也没上得了岸;

安的猫为了救她,掉光了全身的毛;

伊可看到北极熊在吃邻家小孩的内脏……后来,“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前妻和女儿,再后来,“我”让大象压在了自己的脑袋上。

  一个个故事光怪陆离,主角们是人,可动物们穿插其间,不可或缺。

如果说平时人们习惯了对于动物的伤病死亡漠然置之,那么到了这个故事中,人遭受的种种不幸似乎更被视为是稀松平常的事—一次潜水,一个玩笑,就带走了一条人命。

  而人与动物到底有多大区别,在这个故事中也变得难以捉摸。

“我”与珊蒂约会,却因不愿承担责任而逃之夭夭;

乔治让狗拉着弟弟飞奔,因此弟弟被北极熊吃掉;

“我”粗暴地殴打前妻,同时获得一种快感。

每一件事得结果看上去都非常残忍,当事人受到心灵上或者身体上的伤害,然而起因却十分简单:

并非恶意,而是本能。

  打前妻的时候,“我知道我触碰到了某种原始而美妙的东西,让我从骨子里产生共鸣”。

一种原始的欲望驱使着人们去做一些残忍的事情。

对自由的渴望,对未知的好奇,对不忠的愤怒和对孤独的恐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做出可怕的事情。

  读着《动物怪谭》,我不禁在想,到底是什么支配了人类,使之正常生活,建立社会,并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呢?

或许,一个运转正常的理性社会,是需要人伦道义的束缚的。

  《动物怪谭》读后感(八):

物化的精神世界——如何活化心中的灵蛇

  《如何活化心中的灵蛇》是一篇充斥着黑暗,怪诞的元素的小说,它用那些令人惊悚的形象将象征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

  小说的主人公“她”曾经是医学院的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情人弗瑞德。

这个哥特风的男子在她家寄养了一条蛇。

弗瑞德后来消失了三个月,他再一次出现在“她”公寓里的时候,“她”正在解剖那条蛇。

在弗瑞德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将那条蛇作为了当晚的晚餐。

  文章中有两个象征物,一个是蛇,另一个是格林先生。

  弗瑞德失踪之后,“她”总是梦到格林先生。

唯一能够阻止这个梦的,是那条蛇。

这里的格林先生,已经不仅仅是解剖台上那具尸体,他象征着“她”,“她”的寂寞以及整个精神状态。

与弗瑞德在一起的时候,格林先生从不来骚扰“她”,因为这段时间,她的心灵被爱情填满,从不感到空虚。

弗瑞德离她而去之后,她开始被孤独和寂寞腐蚀,格林先生对她的骚扰也变本加厉。

不仅如此,这具可怕的幻想被解剖得越来越支离破碎,不仅没有了大脑,大腿和手臂的皮肤也已剥落,到最后,连胃也没有了的格林先生坐在那里吃着蛇肉,肉块从空空荡荡的肋部落下,失去了胃的承接,直接掉落在地上。

“她知道格林先生很快会被解剖得一点也不剩,而她也感觉到自己体内正同样被人剥光、掏空,感觉到一种逐渐扩大的空虚。

”寂寞把她吸食得体无完肤,如果哪面镜子能照出她精神的样子,那必定是与格林先生一个模样。

  而那条蛇则象征着弗瑞德。

只要有蛇在,“她”便可以安然入睡,不会被寂寞缠绕。

“她”希望蛇留在自己身边,想尽所有办法来得到它的好感:

“她拟了张单子,把它最爱的东西写下来——丝质睡衣、仓鼠、浴缸排水孔周围的凹陷处——然后尽最大的努力用这些东西取悦它”。

在这个过程中,她渐渐变得古怪,神经质,甚至变态。

“天天穿丝质睡衣,传到有怪味为止……水槽底下的笼子里随时留一只备用的仓鼠……”这就像极了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人,不顾一切想把情人留在自己身边,甚至做出许多荒唐的事情。

  然而蛇终于还是腻味了,开始到外面去觅食,如同弗瑞德离开了“她”。

“她”试过漠视它,更努力地讨好它,但都没有用。

这时的“她”,已经空虚到了近乎疯狂的状态,或许脱离它的阴影是最简单的做法。

于是“她”拿起手术器械,砍去了蛇头,做了一顿鲜美的蛇肉汤,并让刚好重回“她”身边的弗瑞德品尝。

  这些个惊悚的形象,难道不正折射着许多人都要经历的心里过程吗?

  《动物怪谭》读后感(九):

不祥之兆

  《年度最佳杀手》里的水牛绝对是个不祥的咒语,预兆着爱、渴望、却求而不得,至少对安布鲁佐来说是如此。

他第一次接触到水牛的契机,是法布里奇欧夫人的爱情纠葛,激烈而绝望、足以越过死亡界限的感情从水牛五分镍币传导到他的手心,从此水牛的阴影如死兆星,将在他感情受挫时出现。

第二次提到水牛,是女生爱咪那段。

爱咪与安布鲁佐一样,都刻画着水牛的意象,从后文可见,她爱着几个男生,但是他们全部离开了。

既然水牛flag立起来,安布鲁佐就没有不被发卡的可能,所以他失恋了,尽管在这之前他试图抵抗过而且坚持了好几年。

第三次水牛意象的出现,是爱咪给他的画……挠头其实我看不太懂这段?

如果有同学看懂了烦请告知一声……【谁理你啊( ̄▽ ̄”)

  如果有一种人,天生就无法感受常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坚硬如冰块,那么安布鲁佐绝对是其中典型,从马丁•史伯东札眼里看去,婴儿时期的安布鲁佐“就犹如一潭止水”,到后来,这潭止水冻结成冰,冷静地狙击猎物、漠然地看待死亡,连祖母的逝去都难以唤起他的悲伤。

为什么呢?

自己无法遵照常理无法领会感情,连恋人之间的小动作都很难理解,像隔着坚冰一样与世界格格不入,为此而不安的安布鲁佐问祖母,爱是什么感觉?

祖母回答,就像要死了,就像道别。

等到他察觉自己也想向爱咪挥手,对她说哈喽时候,那就是他终于体会到了爱的感觉的唯一时刻吧?

看上去是问好,实际上却是道别,之后他将很快死亡,多么悲伤的时刻!

  而女生爱咪,她聪明得像女巫,在开头就一眼看穿了安布鲁佐的职业秘密,在他即将成为职业杀手之际断绝关系,从她也在描绘水牛这一点,似乎她可以说是安布鲁佐的倒影,可是她太懂分寸了,始终谨慎的待在安全地带不越雷池一步。

最后她向安布鲁佐藏身的暗处挥手,就是对他唯一的回应和道别了。

  .S,这篇短篇写得很有画面感,就像电影一样,这也是整本书共有的特点。

  最后我想说说《如何活化心中的灵蛇》这篇,如果你也跟我一样胆子细得像米,那么请一定要看看这篇!

然后你也能体验下夜晚害怕得不敢睡觉的感觉了嘻嘻嘻嘻嘻嘻嘻o(*≧▽≦)ツ【泥滚

  蚺蛇代表的是背叛,与男友佛瑞德相对应,蚺蛇也为女主角驱走了恐惧,成为她的慰藉和支持,并最终背叛了她。

女主角最后用蛇肉做晚餐并让男友吃下去,让我想起姬发被迫吃下伯邑考的肉,不过这不是最吓人的……最吓人的是格林先生啊啊啊啊啊!

一想到被解剖到一半的人在房间里到处跑还伸手过来碰你,我就吓得快死了啊啊啊啊啊【抱头】……恐怖小说可以借鉴一下这个桥段有没有!

马亲王的湘西赶尸系列可以去解剖课室发展一下有没有!

真是要向向医学院的高材生们致以敬意,你们都是强者TAT!

  《动物怪谭》读后感(十):

甜蜜的家

  这是《动物怪谭》中的第二则短篇小说。

  小说开篇第一句直白而精巧:

“小派和克莱德遇害那晚吃的是炖牛肉。

”没有其他罪案或推理小说在开头的烘托渲染或藏藏掖掖,只用简单的一句话,便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一起凶杀案。

小派和克莱德是一对夫妻,他们的生活看样子还算温馨和睦,餐台上摆着炖牛肉,也许他们被害时正准备享用晚餐。

  读者不禁要问:

“凶手是谁?

他的杀人动机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毁灭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

  小说以倒叙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被害人的最后一些活动,看电视、割草、烘焙食物,然后门铃响起,罪案发生。

我们不指望在这里就通过被害人的眼睛看到凶手,凭经验猜想,下文一定是警察或侦探的推理秀。

  然而接下来,作者却告诉我们,第二天早上米契尔太太放她的狗出门去。

这条名叫“破坏王”的的狗在遇害的邻居家四处活动,舔食散落地面的食物、叼走了克莱德的一只拖鞋,然后回到了自己家。

  读到这里,疑问没有消减却越来越大。

邻居米契尔一家与这一切有什么关联?

  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答案。

  从之后的段落我们知道,米契尔太太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女人,她的魅力不可阻挡,任何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家庭主妇——都情不自禁向她倾诉,就连“破坏王”原先也是一只流浪狗,被她喂了一次之后便成了她的宠物。

米契尔先生对她一见钟情,但与他太太相比,几乎暗淡无光。

正是因为此,米契尔先生甚至惊叹太太居然嫁给了他。

因为自己妻子的完美,米契尔先生感到自己无力主宰家庭,他以为从委内瑞拉带回自己素昧平生的儿子——与当地妓女所生的米格——会改变这一状况,但米契尔太太却完美地接受了家庭的变化,扮演起慈爱尽责的母亲角色。

  故事进行到此,终于展露端倪。

米契尔先生出于补偿心理,开始与邻居偷情,而这个情人竟然就是小派。

小派在丈夫丧父之后,就再也无法得到肌肤之亲,所以米契尔先生也已是她的第三个情人。

  我们接下来了解到米契尔太太自幼丧母,是被阿姨抚养长大。

她常常帮阿姨打猎,练得一手好枪法,处处体现出干脆利落。

她在得知米格的存在后迅速将哀伤转化为母爱,她没想到丈夫非但没有感激,反而因此而责怪她,让他觉得配不上她。

米契尔太太扮演着完美母亲的角色,尽管她曾对那个已经去世的委内瑞拉女人心怀嫉恨,但米格爱她,她也就有了无所不能的感觉。

  谜团的答案呼之欲出了。

  米契尔太太那天下午开车回家,不经意看到自己丈夫偷欢的场面。

她停下车,两脚发软,紧抓着街边的篱笆,那触感就像她第一把枪的握把。

于是,在那个傍晚,当邻居家飘出炖牛肉的香味,米契尔太太按下了门铃。

凶案发生了。

  然而,结局并不是罪犯被绳之以法,而是用一种更加耐人寻味的方式向读者展现。

警察没能查出凶手,而米契尔太太则除了惶恐还一直为杀害了小派的丈夫而心怀内疚。

米契尔先生离家远走,只剩下米格与她相依为命。

  ***

  作为《动物怪谭》中的一篇,人性与兽性也体现在这篇小说的人物身上。

  有人说,人生的主题就是欲望的集合。

如果是这样,那么理智、道德与心怀就是甄别、引导欲望的人性闪光。

  欲望之于小派是性的欢愉。

少女时代起她就迷恋着英俊的男演员,当丈夫遭遇不幸不再能满足自己时,她就无法克制自身的需求另寻他欢。

我们无法妄言她就不爱自己丈夫的其他方面,但面对自身最原始的欲望,她表现得与普通动物无异。

  欲望之于米契尔先生,是对权力的追逐。

他渴望在家庭中享有主导权,然而妻子的完美则让自己黯然无光。

经年累月,他开始厌恶妻子最初吸引自己的这种完美,与小派的偷情,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权力欲的变相补偿。

权力欲战胜爱情,这无疑也是人性的失败。

  欲望之于米契尔太太,则是渴望被爱。

米契尔太太自幼丧母,她的完美是后天训练的结果。

她想象小派是《绿野仙踪》里的锡人,身体是一块块空心金属的集合,这其实是她自己的状态。

她一直活在孤独中,她渴望用自己的完美换取被爱,这也正是为什么当她目睹丈夫的背叛之后,自己的世界轰然崩塌。

  爱是人生的奥义。

无论是基督教的“主就是爱”还是伊斯兰苏菲的“神爱”,不论是东方传统的“仁爱、兼爱”还是西方的“爱人如己”,圣贤对于人性的探讨都将“爱”作为至高的标准。

人正是因为有了爱的能力和理性,才使其区别于动物。

  可是人性是有缺陷的。

有缺陷的人有时甚至不如桌下熟睡的狗儿。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因素冲击着人的内心,人们或变得冷漠、或唯利是图或对环境感到力不从心。

  不自爱、不互爱,或不博爱。

  而作者对人物的描绘,又有多少戳中了读者的内心呢?

  谁也想不到“甜蜜的家”背后竟藏着如此的悲哀。

米契尔太太想要让这几个字消失,然而她的“儿子”米格却将这几个字作为心的礼物送给了妈妈。

  甜蜜的家。

小说的结尾与标题呼应,还多了些意味深长。

面对破碎的家庭,能体会到讽刺、悲伤和一丝期盼。

  米契尔太太意识到这并不是她人生的终局。

  而我们一路读来,也总算有所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