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之U型冲孔弯曲级进模doc 13页Word下载.docx
《冲压模具设计之U型冲孔弯曲级进模doc 13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模具设计之U型冲孔弯曲级进模doc 13页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5mm
2冲压件工艺分析
材料结构及精度分析
该工件有弯曲一个和冲孔工序,材料Q235钢为软材料,在弯曲时应有一定的凸凹模间隙。
工件的尺寸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弯曲和冲裁就能满足要求。
零件为U形弯曲件,该零件的生产包括冲孔和弯曲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二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
先弯曲,再冲孔。
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二:
先冲孔,在弯曲。
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
因为方案二先冲孔再弯曲,在弯曲时孔靠近弯曲半径所以孔容易变型。
通过对上述两种方案的综合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一为佳
零件结构简单,左右对称,对弯曲成形较为有利,可查,Q235的允许最小弯曲半径rmin=0.5t=0.5mm,而零件的弯曲半径r=5mm>
0.5mm,故,不会弯裂。
计算零件的相对弯曲半径,r/t=5/2=2.5<
5~8,所以,弯曲变形后角度回弹较小,弯曲半径变化也不大,所以采用简单的直壁校正弯曲法即可达到要求。
3主要计算
3.1毛坯尺寸计算
当r≥0.5的弯曲中,双直角弯曲时
毛坯展开长度计算公式为:
L=L1+L2+L3+
其中:
L1=L3=36-5-2=29mm
L3=120-2×
5-2×
2=106mm
查《现代冲压技术手册》,当r/t=2.5时,X取值0.463
所以代入上式可得:
L=L1+L2+L3+
=29+106+29+3.14
(5+0.463
2)
=182.607
即毛坯展开后,长乘宽为:
183mm×
3.2弯曲力计算
弯曲力是设计弯曲模和设计压力机的主要依据,该零件是直壁矫正弯曲,校正弯曲时弯曲力F校和顶件力F顶为:
F校=qA/1000
式中:
F——校正力(KN)
q——单位校正力(MPa)
A——弯曲件上被校正部分在垂直于弯曲力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
查《现代冲压技术手册》,材料厚度2,取q=50。
即,F校=qA/1000
=120×
45×
50/1000
=270KN.
F顶
(0.3~0.8)F自
又因为:
F自
所以:
FQ
(0.3~0.8)
=0.4×
2667.6
对于校正弯曲,由于校正弯曲力比顶件力大的多,故一般F顶可以忽略。
即:
F压力机≥
生产中为安全,取F压力机
=1.8×
270=486KN
根据压力的大小,查资料表5-10,初选设备为JB23-63
3.3凸凹模的确定
由于零件标注的是外尺寸,所以计算时应以凹模为准,间隙取在凸模上,零件按IT14级制,造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P18.取零件公差为:
模具按IT9级制造查表则取:
=+0.001
=-0.001
查《现代冲压技术手册》P141
L凹=
-
=
L凸按凹模尺寸配制,保证双面间隙为2Z.或L凸=(L凹-2Z)
即L凸=113.25
3.4凸凹模间隙的确定
当t
1.5时,z=t.
当t
1.5时,z
t——材料厚度(mm)
Z——单边间隙(mm)
——材料上下偏差(mm)
t=2>1.5所以:
z=
=2+1=3.
3.5凸凹的圆角半径的确定
当
较小时,凸模圆角半径即等于弯曲件的内弯半径r,但不应小于材料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查表4-8)《现代冲压技术手册》P129
--凸模圆角半径mm
--工件内弯半径
--材料需可最小弯曲半径mm
即
取
实际生产中,凹模圆角半径通常根据材料的厚度选取:
<2mm时,
(3~6)
=2~4mm时,
=(2~3)
>4mm时,
=2
凹模圆角半径不能选取过小,以免材料擦伤,甚至出现压痕。
凹模两边圆角半径应一致,否则在弯曲时毛坯会发生偏移。
即该模具
=4mm
3.6凸凹模高度的确定
由于是U型弯曲件,凹模深度L
值可查《现代冲压设计手册》P140查得L
=45mm
查《现代冲压技术手册》P140表4-15,弯曲U形件凹模m值m=4
所以模具总深度为H=36+4+4=44mm
凹模壁厚:
c=(1.5~2)Hc取88mm
凹模外形宽度:
B=弯曲件宽度+2c=45+2×
88=221mm
凹模外形长度:
A=弯曲件长度+2c=120+2×
88=196mm
3.7压力中心的计算
由于零件为对称件,所以压力中心就是冲裁轮廓的中心,并为其几何中心
4模具的总体计算
4.1模架的选择
模具的闭合高度和压力机的闭合高度的关系:
Hmax-5mm
H
Hmin+10mm.
无垫板:
330-5
265+10.
有垫板:
235-5
170+10.
根据压力机的最大装模高度和凹模周界的范围及模具工作的稳定性、刚度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选取,200
125的滑动导向后侧导柱模架。
4.2卸料方式的选择
由于模具开模时零件大多数会留凹模内,所以必须采用顶件装置。
4.3其他零部件的选用
模具选用滑动导向后侧导柱结构,可承受较大的冲压力。
为了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该复合模采用后侧导柱的导向方式。
导柱为25mm×
110mm,导套为38mm×
90mm×
25mm上模座厚度取40mm,即H上模=40;
下模座厚度取50mm,即H下模=50;
模具闭合高度H闭=H上模+H凸模+H下模+H凹模-H入=200mm
可见该模具闭合高度小于所选压力机J23-40的最大装模高度,可以使用。
开式曲柄压力机J23-40相关技术参数:
公称压力;
400KN
滑块行程:
长度80mm速度45次/mm.
闭合高度:
最大235mm最小170mm
模柄孔:
直径50mm.深度70mm.
打杆:
打杆直径<
16.孔深度70mm.打杆行程40mm.
上滑块:
台面尺寸前后260mm.左右300mm.
滑块中心至机身距离250mm.
工作台尺寸前后260mm.左右720mm.
其它模具小零件的选用
定位销
.
.G/T119.
推料杆
.JB/T7650.3-2008.
螺钉M10
70.M10
45.GB70-2000.
导料销A8.GB/T7647.1-2008.
挡料销A8.GB/T7649.10-2008.
5模具材料的选用及强度的校核
5.1材料的选用
凸凹模T10A.
上下模板HT200.调质28—32HRC.
模柄Q235A.
导柱导套20渗碳淬火56—60HRC.
推杆GrWMn.
定位销挡料销45.
导料销T10A
5.2强度校核
矩形凹模校核公式:
下模板的强度计算:
模板厚度:
经过以上公式验证:
模具的强度均符合要求。
结论
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我综合了两年来所学的所有专业知识,使我
益匪浅。
不仅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有所发挥并且掌握的更为熟练,也加强了在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巩固。
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在设计和绘图都遇到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准,再加上自身不懈的努力,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这次的毕业设计使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与专业相关联的课程为出发点,设计了零件的工艺、编制了零件的加工工序,并熟悉了这两年来所学过的软件AUTOCAD和P/ROE在设计思想中尽可能体现了我所学的、掌握的和了解的知识。
总之,通过此次的课程设计,是我很清晰的找出了自己这两年来所学知识的种种漏洞,并得以改正,使我对于自身专业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为我之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二版)主编:
成虹--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2009重印)
2.《现代冲压技术手册》主编:
郭成储家佑--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主编:
黄镇昌--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8
4.《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主编:
王戟--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