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科研团队合作成长纪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36898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科研团队合作成长纪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科研团队合作成长纪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科研团队合作成长纪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科研团队合作成长纪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科研团队合作成长纪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科研团队合作成长纪事Word格式.docx

《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科研团队合作成长纪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科研团队合作成长纪事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科研团队合作成长纪事Word格式.docx

她还让我参与她领衔的市区级课题研究工作。

这些经历不但让我可以更直接地学习到王老师教育教学经验和智慧,而且比同龄的其他教师更善于总结、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

她不但在专业上引导我,在生活上也关心我。

我生了儿子后,她亲自到我家里来看我,抱着我的宝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幕让我很难忘。

王老师不但是我的师傅,也是我的朋友。

“认识王亚娟老师之前,她的名气我早已如雷贯耳:

区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区教育局拔尖人才,名师后备人选、区学科带头人等等,她耀眼的光环使我有一种敬而远之、高不可攀的感觉。

可是和她的第一次相识却颠覆了我对“专家”的传统印象。

2006年底我和王老师一起参加了上海市历史教育学会举办的说课比赛,那时的她戴着一副眼镜,温文尔雅,低调谦和,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种舍我其谁的张扬,我见她是如此的平易近人,不由对她产生了好感。

特别让我感到投缘的是,我们都是军人的家属,家庭的重担基本都在我们身上。

回家的路上,我们结伴同行,她的谦和、学识、热情,使我决定抓住机会,多接触她,以偷取她身上的法宝。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经常利用进修的机会请教王老师。

我开市区公开课,就请王老师指导。

按道理我应该到她学校向她请教,但她总是先让我把教学设计发给到她邮箱里,然后有的放矢地来我校听我的试讲,试讲完,再和我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改进的意见。

这种先通过邮件沟通,然后进行听课评课方式,不但节约了时间,而且效果甚佳!

她的学校在开鲁路,坐公交车来我们学校,听课、评课后再赶回学校上课,来回一折腾就是一个上午,期间辛苦不言而喻。

从她那里,我不但分享到了教育教学的经验,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智慧。

”(2013年4月宋之红口述)

“施敏是我到上海后带教的第一个徒弟,第一次见到她,就知道我会带着她一直走下去,毫无保留地帮助她。

因为她的性格是我喜欢的那种,朴实、好学、内敛、执着。

她使我想起自己刚刚大学毕业时的艰难,没有师傅带,什么都靠自己悟,走了多少弯路呀。

”(2013年4月王亚娟口述)

“与宋老师认识还真是缘分。

2006年我到市教委参加上海市历史说课大赛,之前我并不认识宋老师。

那天,我们去的都很早,候场时就谈起来,原来都是杨浦的老师。

她当时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准备的说课流程全盘托出,给我很多启发。

她对同样是选手的我丝毫没有戒备之心,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特别是我们两个都是军嫂,家庭工作一肩挑,有很多共同语言。

从此,我们就越走越近,每逢她开市区公开课之前,我就去她任教的辽阳中学,和她一起备课,听她试讲,然后一起研讨。

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电子白板的技巧。

二、而今霜刃未曾试——团队申报2013年区级课题的故事

“2013年3月的一天,我接到王老师的短信:

看QQ留言。

我赶快打开电脑,原来是区级课题申报通知和申报表,王老师说今年区级课题申报改为一年一次了,机会难得,鼓励我一定要申报。

一周后,申报表填写好了,我在QQ上发给王老师,我的课题是《初中历史探究型课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申报表发给王老师后,我的QQ一直保持在线,几天后王老师果然把修改过的申报表再次发给我,并通过QQ对我进行耐心指导。

下面是我们聊天记录的部分内容。

”(2013年5月施敏口述)

QQ聊天记录

黑龙江王 

 

9:

09:

00

小施,首先,课题的题目《在初中历史探究型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涉及到两个概念“探究型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感觉比较复杂,这是二期课改的重点,也是难点。

无论是课题申报的表述,还是具体的操作,都比较有难度。

“听了王老师的分析,我马上对“探究型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查询。

15:

56

还有,你要对你的选题进行一个科学的界定,你的表述里没有涉及。

17:

26

在课题界定中,你要阐述清楚初中历史探究型课程的概念、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并对“初中历史探究型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的界定。

“在网络查询的基础上,我对自己的选题进行了科学的界定。

通过这个工作,我对自己的研究内容更加清晰了。

19:

16

然后再阐述你在初中历史探究型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这个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教师、学生、课程)进行阐述。

“起初,我只是从教师的角度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价值,通过王老师的提醒,我豁然开朗,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学生的获得,这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26:

28

另外,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填写你还要做些功课,这部分是课题研究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程序,这个部分做得好了,课题的成功就有了保障。

你还要扎实地做些情报资料的检索工作,可以利用你电脑比较好的优势,进行网上的情报资料检索工作,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黑龙江王 

29:

59

你现在填写的国内外现状里没有涉及到国外此类研究的现状,其实通过情报资料的检索与综合工作,你会发现,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相同领域做得相当出色,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flash 

57:

20

王老师,我现在知道了,这个选题是已经有很多人的研究过了,我就不申报了。

49

哈,不是有人研究过你就不能研究了。

我们申报的课题大多都是有人研究过的,这非常正常。

其实,你情报资料检索和综述的过程也是你学习的过程哦!

系统地了解别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你就会有很大收获!

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了!

原来情报资料的作用这样大呀!

flash 

10:

00:

21

我不知道如何进行情报资料的检索

01:

这可是你的强项哦!

你电脑厉害。

有三种方式:

利用搜索引擎,通过关键字进行查找。

第二,查找后,你就会发现很多通过相关的著作,找来阅读。

第三,图书馆。

“经过王老师的多次修改,我的课题终于在学校的评审中胜出,被送到区里参加课题的评审。

更重要的是,通过王老师的指导,我基本上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大致过程、方法和手段。

以后再进行课题研究,我就有方向了!

“2013年3月的一天,我接到王老师的电话,她告诉我:

“区级课题申报开始了,你已经具备了单独进行课题研究的基础,通知和申报表我已经发你邮箱,一定抓住机会。

”以往,都是参与王老师申报的课题研究工作,自己曾经申报过两次区级课题,结果都是在高手如云的校内惨遭淘汰。

经过思考,我决定申报的课题题目是《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表格填好了,我就发王老师邮箱。

三天后,王老师打来电话,让我看着她修改过的申报表,在电话中逐一讲解,指导我修改课题。

她从课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的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入手,引导我思考……王老师对课题的宏观指导使我对做课题的整体思路与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接下来,我对课题进行大修改。

随后,再次发给王老师请她指导。

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研究目标的表述。

王老师说我的研究目标表述不正确,不能把研究目标当成教学目标。

当时,她举了一个对比的例子:

研究目标,寻求有效提问的策略方法,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二者的区别。

指导过程中,王老师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问题所在,并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

终于,我的课题如愿以偿在学校的评审中胜出被送到区里,这次胜出让我对课题研究充满了信心与期待,原来课题研究不像想象的那样难。

”(2013年5月宋之红口述)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几点思考

“从带教施敏开始到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个团队从小到大发展起来。

逐步充实进来的新鲜力量,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学到新的东西,取得新的进步。

目前,我们这个团队成员和同学科的同龄人相比,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公开课开设、学科大奖赛等方便都略胜一筹。

”(2013年5月王亚娟口述)

施敏:

我们合作的论文《例谈初中历史学科作业创新》公开发表。

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方案获区一等奖。

作业设计获市级优秀奖。

开设区公开课6节。

宋之红:

获上海市说课大赛一等奖。

区“百花杯”大奖赛三等奖。

校“辽阳杯”大奖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

开设市级公开课一节、区级公开课两节、校级公开课10节。

一篇论文公开发表,一篇论文获区三等奖。

孙延燕:

被评为学校“新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所带教研组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

开设校级公开课7节,获“控江杯”大奖赛一、二等奖各一次。

论文6篇在校区级刊物公开发表,并多次获奖。

“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获优胜奖。

金懿慰:

获“小荷杯”文科组一等奖。

为“国培计划”培训活动开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观摩课。

开设区级公开课4节。

平淑芳:

2009年才加入我们的团队,之前一直从事英语教学。

改教历史后,已开设校级公开课两节,获校级大奖赛二等奖。

论文在校刊上公开发表。

王亚娟:

从区骨干教师成长为上海市名师后备人选、区学科带头人、教育局优秀专业人才。

带领团队承担了一项市级课题研究、三项区级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获市科研成果三等奖一次,区科研成果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

开设十多节市区公开课,二十多篇文章公开发表或获市区级奖励。

三、前路漫漫,且行且思

(一)投桃报李让我们双赢

我之所以对这个团队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源自我的感恩之情。

1999年底,我从外地到上海应聘到中原实验学校,幸运也不期而至,2002年学校就给我请了一个特级教师做师傅,师傅为人谦和,倾心培养我。

期间,我开设了十八节市区级公开课,师傅每次都不辞辛苦亲自到我校给我指导。

2005年我开发了《欣赏京剧探究历史》校本课程后,先后又有十四位历史专家、课程专家先后来亲临我校指导。

例如,上海京剧院院长孙重亮一行,亲自来我校听课,支持课程建设。

我是一个外地人,在上海没有任何背景与资源,这些人以前和我素不相识,当他们从不同渠道了解到我所开发的课程后,竭尽他们所能对我进行了指导、鼓励和帮助。

这其中的一点一滴,让我感恩!

当我逐步成长起来,有机会、有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我自然是投桃报李!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才是这个团队中最大的受益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从团队每个成员那里学到了她们长处。

例如,宋老师讲课的风格循循善诱,流畅抒情,特别是配合他们学校白板技术的优势,让我叹为观止。

施敏在电脑网络方面非常擅长。

有时我在做情报资料检索时,要下载文章阅读,需要注册和积分等繁复的步骤,我搞不清楚,就请施老师帮我下载后发给我。

孙延燕善于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善于总结思考,文笔流畅。

金懿慰上课时,善于开发课堂资源,声情并茂,趣味性强。

平淑芳讲课循循善诱,善于和学生互动。

总之,从她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投桃报李让我们双赢!

(2013年5月王亚娟口述)

(二)团队的组织者必须有心胸、肯担当

还记得刚到上海时,应聘到另外一所学校的一个老乡告诉我一个奇事,学校给她请了一个师傅带教她,师傅给她订了三个不许:

不许听她的课,不许看她的教案,不许参加她的课题研究,她们之间剩下的只有一纸带教协议而已。

后来,这个老乡凭借勤奋好学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而那个“师傅”却默默无闻。

我想,这个师傅在拒绝培养中青年教师的同时,其实也放弃了自己专业成长的一个好机会,自私与浅薄,使她固步自封。

要想带好一个团队,团队的组织者必须有扶植青年教师的心胸,要肯担当。

(三)勤奋好学、无私合作是团队共同进步的保障

我们这个团队的所有成员自身能力和水平并不高人一筹,为什么每个人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首先,得益于每个成员所具有的勤奋好学的品质,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很高的追求。

除自身努力外,资源共享、无私合作使我们比孤军奋战走得更快、更好!

(四)团队的组合方式可不拘一格

目前,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还处在孤军奋战的局面,常常听到一些中青年教师抱怨,学校领导不给自己请师傅带教。

我认为教研、科研团队的组合形式不要只局限在行政牵头,也可以自发组成,志同道合的同事,不管同一所学校,还是跨校,甚至跨区的都可以组合起来。

(五)团队的活动方式要因地制宜

团队的活动一定要灵活机动,以不给大家增加太大负担为妥。

因为初中历史教师95%都是女性,一方面有照顾家庭和抚育孩子的重担。

另一方面,她们的课时较多,一般每周要16到18节课,有的还要做班主任。

例如,小施,一周十六节课,还有一节历史拓展课,另外负责影视教育,民防教育工作。

如果经常让她们拿出大块的时间,赶很远的路,来进行教研、科研活动,是强人所难。

所以,联合体的活动方式要因地制宜、灵活简便。

信息技术的推广,使跨校、跨区的远程教研、科研联合成为可能。

可以采用邮箱、电话、微信、微博、QQ等方式,重实效,轻形式,不过多增加大家的负担,这样的团队才能可持续发展。

(六)学科特点和课改理念决定历史教师要走团队合作之路

历史学科特点使其拥有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普及之前,教育资源信息相对单一,内容滞后,课程资源基本是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

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如果教师还是只利用教材照本宣科,死气沉沉的陈述背景、过程、意义、影响,这样的历史课堂只能令人生厌。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鼓励教师开发非教材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的普及,合作团队的建立,使非教材课程的开发变得相对容易,成为可能。

然而从开发课程资源,到选择出有效课程资源是一个耗时耗力、相当繁琐和复杂的过程。

只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

如果团队合作开发,然后实现资源共享,就能极大减少工作量。

例如,我们团队2012年被立项的区级课题《开发非教材细节史料构建生命灵动历史课堂实践研究》,就是在开发课程资源方面多年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们这个“教研、科研”团队的故事和我的思考。

孔子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路漫漫,诸君与我结伴同行,不亦乐乎!

作者单位:

王亚娟(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

宋之红(辽阳中学)

施敏(同济二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