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60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3661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研修60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校本研修60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校本研修60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校本研修60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校本研修60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研修60问1.docx

《校本研修60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研修60问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研修60问1.docx

校本研修60问1

校本研修60问

1、“校本”的内涵是什么?

“校本”一词源自英语schoolbased,最初是西方学者在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培训效果时,提出的一种培训方式,可以理解为“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现已泛指基于学校的各种活动,从而具有了方法论的取向,等同于“以校为本”,意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来组织各类活动。

2、“研修”的内涵是什么?

研究修习,其中研究是手段,获得修养是目标。

与“研究”相比,研究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研习推究,实现对客体施加影响的目的;而“研修”则是主体通过展开针对客体的研究活动,以实现主体自身的提升。

3、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指出在培训方式和培训模式上要突出两个方面:

一是校本研修实际上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

起先是教育学者顾泠沅建议把“校本教研”称为“校本研修”更为合适,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因为从“校本培训”到“校本教研”再到“校本研修”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教师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校本研修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

它反映出各教育部门都在将工作重心下移,更加重视发挥中小学校的自身作用;同时也折射出折射出了各中小学校追求特色发展,争取办学自主权,获得自由发展的愿望。

4、何为校本研修?

简单说所谓“校本研修”,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教育活动。

全面一点说,所谓“校本研修”,是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方向,以满足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依托,在学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师发展共同体影响下,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下,由学校自行设计、策划、安排、实施的分阶段、有层次、系列化的将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培养、教师培训、教师进修、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育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及常规教研、教育科研)有机结合的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活动与过程。

通俗地说,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学习和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目标,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形式开展的实践性、研究性进修活动。

它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

校本研修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它以教师个人行为为载体,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

5、开展校本研修有何必要?

校本研修是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与国家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十一)“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

”(五十三)

校本研修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

校本研修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这种“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的研修过程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当教师改变“教书匠

”、“蜡烛”、“园丁”、“工程师”的角色定位,以“研究者”的状态,探求教育本真时,才能更好地将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对未来社会的责任感贯穿于自己的职业生涯之中,进而增加职业幸福感,提升生命质量。

校本研修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6、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校本研修为何有必要?

新的困难提出了要求:

时代在变,教师面对的学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课改的现实提出了要求: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新观念、新问题层出不穷,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

国家发展提出了要求: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各项教育举措的实施,教师专业修养水平已成为发展的瓶颈。

为了实现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已是大势所趋。

7、陕西省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是如何安排部署的?

2010年底,陕西省教育厅下发了《陕西省教育厅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2011年初陕西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做好陕西省初中校本研修“引领者”2011年省级培训工作的通知》(陕教师〔2011〕9号);2011年5月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项目执行办公室成立,同时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引领者”(2011)培训项目启动。

2011年5月16日,陕西省第一期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班开班,2011年11月下发了《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陕教师〔2011〕74号),提出了校本研修应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统一领导下,由各级教研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组织实施,培训机构和电教部门积极配合,各中小学学校具体组织实施。

2011年11月

“国培计划”(2011)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远程培训开班。

2011年11月29日至30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陕西省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旬阳召开,会议认真观摩学习旬阳县在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方面的经验和举措,全面安排部署全省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雄强到会并做重要讲话。

从此,校本研修在陕西全面推进,校本研修进入了新的阶段。

2012年6月下发了《关于成立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专家指导委员会的通知》(陕教师办〔2012〕16号),2012年6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陕教师办〔2012〕17号),校本研修工作进一步推进。

8、校本研修基本理念和宗旨是什么?

校本研修鲜明地强调三个基本理念:

第一,学校是研修的基地。

第二,教师是研修的主体。

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研修的主要目的。

校本研修的宗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反思性实践家”;

促进教师主体发展——使教师“有主体性”。

促进教师自由发展——使教师“成就人生”。

9、校本研修有哪些特点?

全员性。

主体是教师,也包括学校管理人员及其辅助人员。

对象为全员,全员参与,整体推进。

实效性。

贴近学校实际、为了学校发展,基于教师、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解决问题的指向性明确,能够较好地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

针对性。

针对学生的发展,针对教师的个体发展,针对学校的发展。

自主性。

校本研修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其享有充分的研训自主权。

能自主制定和实施研训方案,自主选择研训内容和资源,自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

灵活性。

校本研修可根据学校和教师实际,在内容设置、方法确定、人员组合、时间安排等方**有充分的灵活性,研训的内容、形式、对象、时空均具有灵活性。

10、校本研修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一是培养专业素养,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身心健康等。

二是积累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什么)、条件性知识—教育心理学(怎么教)、实践性知识(怎么做)、发展性知识(风格和魅力)等。

三是磨练专业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11、校本研修活动有哪三大主体?

一是教师个人:

开展实践反思,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这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

教师只有在反思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才能从理论上研究问题,在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

二是教师小组:

开展同伴互助,即教师之间合作互助,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

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

三是教育专家:

开展专业引领,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这里的专家与指导都应是广义的,其中专家既包括大学教授等专业人员,也包括本校学有专长的教师;指导既包括当面指导,也应包括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的远程指导,同时还应包括古今中外的教育专家以著作的方式进行的指导。

这是校本研修的关键。

12、如何理解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

“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为校本研修提供了路径,也提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方力量——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

“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通过对话最终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在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使校本研修获得实效。

13、建立校本研修制度体系应考虑哪些方面?

校本研修制度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以教师为本,从行动要求、保障措施等方面为教师的行动研究指明方向,创设空间,搭建平台。

校本研修制度体系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理论学习制度;研修活动制度;课题规划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内部教科研的交流制度;学校内部教科研的服务制度;学校内部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

14、校本研修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有哪些?

要使校本研修富有成效,应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主题。

研修活动的策划始于分析教师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研修主题,结束于研修活动计划的发布。

二是依据要素分析组织活动。

突出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研究主题的连续性与渐进性、关注过程的生成性、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

三是通过评价分析促进发展。

这种评价的作用是总结交流经验,进行帮助和督导。

15、学校综合研修档案和个人研修档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学校综合研修档案包括学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校本研修三到五年规划和学期计划、实施方案、研修管理制度、研修资源(文本、音像、网络)、研修活动的过程性材料、考核成绩、研修成果与研修经验总结等内容。

个人研修档案(即研修成长记录袋)包括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实践反思纪实资料、教师参加研修活动的过程性材料、教师研修的阶段性成果。

具体来说应包括这些内容:

①个人基本信息:

所学专业、最后学历、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教育教学岗位或管理岗位、从教年限、工作经历、个人特长和喜好等。

②个人成长系列:

专业成长系列、教育教学技能成长系列、个性化发展系列等内容。

③评价系列:

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

16、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的程序是什么?

校本研修的考核实行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制度。

学分认定每年进行一次。

其基本程序是:

县教研室制定认定标准——各学校根据标准进行审核、记录——由县教研室进行复审并认定——最后上报教育行政机关相关部门批准,记入《教师继续教育证书》。

17、校本研修活动的常用形式有哪些?

一是接受—借鉴式。

包括专题讲座、读书研修、经验分享、教学观摩、案例教学等。

二是指导—参与式。

包括微格教学、个案探析、角色体验、教学诊断等。

三是反思—探究式。

包括自我反思研修、同伴切磋研修、教学质疑研修、专项问题反思研修、课改课例研修、教育事件评析研修、教育教学故事赏析研修等。

四是课题研究式。

包括教学科研课题研修、专业特长发展研修等。

五是主题论辩式。

包括主题沙龙式研修、专题辩论式研修、“脑力激荡”式研修等。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校本研修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采取哪些形式,要依据教师的实际、学校的实际而定。

寻找、创造适合本校、本人的研修方式,获得研修实效,这是校本研修的精髓。

18、校本研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