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实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36255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电子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力电子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力电子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电力电子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电力电子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电子实验.docx

《电力电子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电子实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电子实验.docx

电力电子实验

 

电力电子学

实验报告册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一内容:

见实验材料

重点: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建模与仿真、参数设置与调节

难点: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六路脉冲波出现的顺序、触发角相位与输出电压的关系

实验一三相桥式全控整流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仿真方法,会设置各模块的参数

3.掌握触发角与输出电压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

图1电路原理图

1带电阻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当a≤60时,ud波形均连续,对于电阻负载,id波形与ud波形形状一样,也连续。

波形图:

由上到下依次为:

三相电压波形、输出直流电压波形、晶闸管电流波形、晶闸管电压波形(下同)

当a>60时,ud波形每60中有一段为零,ud波形不能出现负值波形图:

带电阻负载时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a角的移相范围是120。

a≤60

整流电压平均值为:

(1-1)

a>60

整流电压平均值为:

(1-2)

2对触发脉冲的要求:

(1)按VT1-VT2-VT3-VT4-VT5-VT6的顺序,相位依次差60。

(2)共阴极组VT1、VT3、VT5的脉冲依次差120,共阳极组VT4、VT6、VT2也依次差120。

同一相的上下两个桥臂,即VT1与VT4,VT3与VT6,VT5与VT2,脉冲相差180。

(3)ud一周期脉动6次,每次脉动的波形都一样,故该电路为6脉波整流电路。

(4)需保证同时导通的2个晶闸管均有脉冲

可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宽脉冲触发;一种是双脉冲触发(常用)

(5)晶闸管承受的电压波形与三相半波时相同,晶闸管承受最大正、反向电压的关系也相同。

三实验内容

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在整流状态下,改变触发角,分析触发角与输出电压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模型搭建

在simulink中新建模型文件如图:

图2三相桥式整流仿真模型图

2.参数设置

1)三相交流电压设置线电压峰值380V,频率50Hz;负载参数设置:

R=45

2)通用桥模块设置如图3,注意下方的测量部分应该选择“测量所有电流与电压(allvoltagesandcurrents),方便通过万用表模块测量晶闸管电流与电压

图3通用桥参数设置图4六脉冲发生器参数设置

3)脉冲发生器参数设置如图4,为宽脉冲触发

4)万用表模块选择测量晶闸管VT1的电压与电流,如图5所示:

图5万用表模块参数设置

3.改变触发角,得到触发角与输出直流电压的关系,设定仿真时间为0.08s。

分别设定a=0,保存两示波器的输出波形为“alpha0_1.jpg”、“alpha0_2.jpg”,记录输出电压平均值;设定a=30,保存两示波器的输出波形为“alpha30_1.jpg”、“alpha30_2.jpg”,记录输出电压平均值;设定a=60,保存两示波器的输出波形为“alpha60_1.jpg”、“alpha60_2.jpg”,记录输出电压平均值;设定a=90,保存两示波器的输出波形为“alpha90_1.jpg”、“alpha90_2.jpg”,记录输出电压平均值。

五实验结论与分析

(1)将不同触发角对应的输出波形图粘贴在下方;

(2)a=0

a=30

a=60

a=90

(2)将不同触发器得到的输出电压平均值的测量值与式(1-1)和(1-2)所计算的电压平均值比较,验证仿真结论的正确性;

实验二内容:

见实验材料

重点:

两种直流斩波电路的建模与仿真、参数设置与调节

难点:

MATLAB/Simulink中电力系统工具箱的应用,两种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实验二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2)熟悉Buck电路与Boost电路的组成和工作特点

二.实验原理

1.直流降压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Buck电路)

Buck电路产生低于直流输入电压Ud的平均输出电压Uo。

图1Buck电路结构

工作原理

t=0时刻驱动V导通,电源E向负载供电,负载电压Uo=E,负载电流io按指数曲线上升。

t=t1时控制V关断,二极管VD续流,负载电压uo近似为零,负载电流呈指数曲线下降。

通常串接较大电感L使负载电流连续且脉动小。

数量关系

电流连续:

•负载电压平均值:

•负载电流平均值:

图2Buck电路波形图

2.直流升压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Boost电路)

Boost电路产生高于直流输入电压Ud的平均输出电压Uo。

图3Boost电路结构图

工作原理

假设L和C值很大。

V处于通态时,电源E向电感L充电,电流恒定I1,电容C向负载R供电,输出电压Uo恒定。

V处于断态时,电源E和电感L同时向电容C充电,并向负载提供能量。

图4Boost电路波形图

数量关系:

输出电流的平均值Io为:

三.实验内容

两种直流斩波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四.试验步骤

1.Buck电路的仿真

(1)启动matlab,进入simulink后新建文档,绘制Buck电路如图5所示;

(2)双击各模块设置参数。

电压源参数:

100V;电阻、电容参数设置:

C=1µF,L=100mH,R=1Ω;脉冲发生器模块(Pulse):

振幅设置1V,周期0.001s,脉冲宽度50%;

(3)设置好参数后仿真,仿真时间2s,观察输出电压并保存示波器波形图,保存为jpeg格式,命名为“Buck50.JPG”;

图5Buck电路仿真模型图

仿真图形如下:

(4)在步骤

(2)的基础上修改脉冲模块的宽度,将50%改为80%,观察输出电压幅值并保存输出波形,命名为“Buck80.JPG”;

(5)在步骤

(2)的基础上修改脉冲模块的频率,将周期0.001s修改了0.01s,观察保存输出波形,命名为“Buck_Pluse.jpg”;

(6)在步骤

(2)的基础上修改电感,将100mH修改为10mH,观察负载电流并保存输出波形,命名为“Buck_Inductor.jpg”。

2.Boost电路的仿真

(1)启动matlab,进入simulink后新建文档,绘制Boost电路如图6所示;

(2)双击各模块设置参数。

电压源参数:

100V;电阻、电容参数设置:

C=0.7mF,L=100mH,R=10Ω;脉冲发生器模块(Pulse):

振幅设置1V,周期0.002s,脉冲宽度20%;

(3)设置好参数后仿真,仿真时间2s,观察并保存示波器波形图,命名为“Boost20.jpg”;

图6Boost电路仿真模型图

(4)在步骤

(2)的基础上修改脉冲模块的宽度,将20%改为50%,观察输出电压幅值并保存输出波形,命名为“Boost50.jpg”;

(5)在步骤

(2)的基础上修改脉冲模块的频率,将周期0.001s修改了0.01s,观察输出波形并保存输出波形,命名为“Boost_Pluse.jpg”;

(6)在步骤

(2)的基础上修改电感,将100mH修改为10mH,观察输出电压并保存输出波形,命名为“Boost_Inductor.jpg”。

3.试验台验证

五.试验结论与分析

1.分析两种斩波电路占空比与输出电压幅值的关系

(1)Buck电路

A,将“Buck50.jpg”、“Buck80.jpg”的波形粘贴在下方,描述各波形参数的含义,分析电感电压与电源电压的关系。

B.通过导通比计算实验步骤1的(3)和(4)中输出电压的理想值,与仿真的显示值比较,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C.将“Buck_Inductor.jpg”的波形粘贴在下方,并分析电感减小后对输出的影响

(2)Boost电路

A.将“Boost20.jpg”和“Boost50.jpg”的波形粘贴在下方,描述各波形参数的含义,分析电感电压与电源电压的关系。

B.通过导通比计算试验步骤2的(3)、(4)中输出电压的理想值,与仿真的显示值比较,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C.将“Boost_Inductor.jpg”的波形粘贴在下方,并分析电感减小后对输出的影响。

2.分析PWM脉冲周期变化对输出的影响

将“Buck_Pluse.jpg”和“Boost_Pluse.jpg”的波形图粘贴在下方,并分析与上面各波形的异同点,并解释原因。

实验三内容:

见实验材料

重点:

单相SPWM逆变电路的建模与仿真、参数设置与调节

难点:

单相SPWM电路的工作原理、SPWM脉冲的产生

实验三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逆变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压型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正弦脉宽调制(SPWM)调频、调压的原理

(3)研究单相全桥逆变电路触发控制的要求

二实验原理

1正弦脉宽调制(S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控制思想:

利用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由控制线路按照一定的规律控制开关元件的通断,从而在逆变器的输出端获得一组等幅、等距不等宽的脉冲序列,脉宽基本按照正弦分布,以此脉冲序列来等效正弦电压波。

把希望输出的波形作为调制信号,把接受调制的信号作为载波,通过信号波的调制得到所期望的PWM波形。

调制信号波:

正弦波;载波:

等腰三角波或锯齿波

1)单极性PWM控制方式

2)双极性PWM控制方式

电压型单相全桥逆变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图1单相全桥逆变电路

共四个桥臂,可看成两个半桥电路组合而成。

两对桥臂交替导通

三实验内容

(1)观测参考波Ur与调制波Uc的波形

(2)观测双极性脉宽调制控制信号的波形

(3)逆变电路输出电压波形的观测

四实验步骤

1双极性PWM控制方式仿真

图2双极性PWM控制发生电路模型图

(1)三角波与正弦波参数设置如图3和4,其余逻辑模块如图2:

图3三角波模块参数设置图4正弦波模块参数设置

(2)设置好模块参数后仿真,观测并保存波形图,命名为“UcUr.jpg”;

2电压型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仿真

(1)绘制电压型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仿真模型图,如图5所示:

图6单相SPWM逆变电路仿真结构图

(2)其中开关器件和二极管模块参数按照默认设定,直流电源(250V)与RL负载(R=10om,L=0.01H)如图6所示;

(3)图7为测量模块结构图,其中subsystem子模块结构如图8所示,其中函数f(u)表达式为:

f(u)=u

(1)*sin(2*pi*50*u(3)+pi*u

(2)/180)

图7测量模块图8子模块结构图

(4)设定仿真时间0.2s仿真,观察并保存输出波形,命名为“DCACPWM.jpg”,记录基波有效值;

(5)将载波频率减小为之前的一半,即参数改为下图所示,观察并保存输出波形;

五实验结论与分析

(1)将参考波Ur与调制波Uc的波形“UcUr.jpg”粘贴在下方;

(2)将“DCACPWM.jpg”粘贴在下方,并结合电路图分析脉冲与负载电压两者的关系,根据公式计算基波电压幅值,并与实验仿真结果比较;

实验四内容:

见实验材料

重点:

理解单项PWM交流调压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难点:

实验平台的熟悉、工作原理的理解

实验四单项AC-AC斩波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单项PWM交流调压电路结构。

2.理解单项PWM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搭建交流斩波电路的Simulink模型。

2.观察输出电压波形。

3.观察占空比对输出电压大小的控制情况。

三.实验步骤

实验中的Simulink模型如下:

1.搭建Simulink模型,主要模块参数设置如下:

方波信号源和交流电源的初始设置

RMS测量模块的初始设置。

注意:

此处频率必须与电源模块中频率一致

观察并记录此时示波器1和2中的波形如下:

2.修改电源模块中的电压幅值,观察两个显示器中电压有效值的变化并列表记录。

要求记录五组不同数据如下:

3.修改电源模块中的频率值(必须相应修改RMS模块中参数),观察两个显示器中电压有效值的变化并列表记录。

要求记录五组不同数据如下:

4.修改方波信号源中的占空比大小,观察两个显示器中电压有效值的变化并列表记录。

要求记录十组不同数据如下:

四实验结论与分析

1.通过实验步骤1~4,分析输出电压大小或波形的影响因素

2.根据实验步骤4分析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以及占空比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