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3617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2、意识:

意识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意识通常含有自觉的、有意的、清晰的、清醒的、能觉察的、能报告的等含义。

3、个体心理结构:

个体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机四个方面。

4、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5、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6、观察法:

指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或生理变化以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7、实验法:

是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8、调查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直接观察以外的手段,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间接第收集有关资料,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

二、问答题。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举例说明。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结构,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例如,思维过程、注意状态、性格、需要等);2.个体心理与行为;3.意识(例如,有意注意)与无意识(例如,梦);4.个体心理(例如,个人兴趣)与社会心理(例如,人际交往)。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任务是什么?

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何在?

首先,研究和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

(2)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3)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4)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

其次,研究和揭示教师教的心理规律,为建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提供适当的教学事件,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课堂评价和教师行为等方面,教育心理学也会为教师提供心理依据或指导。

意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对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进行专门研究,以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教师职业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职业心理技能,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才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才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才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心理的健康和正常发展。

②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的讨论和确定,都需要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大学教师辩证唯物主义水平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三)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成就与趋势。

近百年来,教育心理学取得了哪些成就?

(1)坚持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独立性;

(2)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为本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哲学思辨的方法解决学校教育中的重大问题的倾向,使得教育问题的解决奠基在对事实可靠观察的基础之上;(3)建立了一系列的学习理论,为对许多学习问题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参照;(4)逐步克服了外因论和机械论,注重研究学习的内部机制;(5)由于认知心理学对教育心理的影响,在教学心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许多研究成果可以为提高教学成效提供实质性的帮助;(6)对推动各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三大教学改革运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的课程改革运动、赞科夫的小学教育体制改革)就是突出的实例。

目前,教育心理学有哪些发展趋势?

(1)在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2)由于认知心理学、脑科学研究的进展,各种新型的智力理论的出现,人们对学习活动中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3)在关于学习的基础研究走向深入的同时,更加关注学校教育及教育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以及校外教育中的学习问题(远程教育、终身学习等);(4)作为学习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基于科学心理学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的研究受到重视,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5)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向,一是强调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结合;二是注重研究方法的本土化。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有序变化。

2、认知发展:

是指个体认识事物的活动与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程。

3、社会性发展:

是指人的情感、个性、兴趣、爱好、价值观、世界观等社会化的发展变化过程。

4、自我意识:

是主体的我对客体的我的意识,是个体对自我以及自我与周围人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评价和态度。

5、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J.Piaget,1896-1980)创立的认知发展观对教育实践有巨大影响。

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后)。

6、智力:

是指一般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其核心成分是思维能力。

7、智商:

是指智力商数,是根据某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成绩所计算出的分数。

它表明一个人的聪明程度。

8、三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1985年在其《超越智商》一书中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行为的心理能力。

其心理机制是在信息加工中的反省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与知识习得成分,这三种成分协同活动的结果,故称三元智力理论。

它由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景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三个部分组成。

9、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即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自我反省智力。

10、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

他强调人格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人格形成发展要经过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理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如果个体能成功地解决危机,就会顺利地发展健全人格。

反之,矛盾得不到解决,人格就会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二、问答题。

1、结合实际,简述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高度发展并日趋完善,具备了较强的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大学生能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时大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也显著发展,他们正处于创造最佳年龄(20-45岁)的准备阶段,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较好的创造能力,他们能从事小发明小创造,其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更是创造能力的集中表现,在思维品质上,大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都已发展完善。

面对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学习内容的复杂和艰深,高校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增大信息量,并着重注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合理学习,以促进知识的领会、保持与应用。

学生进入大学后,科研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而科研能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高校要注意提供创造的环境和机会,高校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与创造思维的能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选题,学会从事科研的步骤和方法。

高校还要组织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获得成绩。

2、结合实际,简述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高校教师在教育中应如何对大学生“动之以情”?

大学生的情感有鲜明的特点:

a.大学生情绪兴奋性高,感染性强;b.大学生情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c.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与波动性;d.大学生情绪的文饰性;e.社会性情感占大学生情感内容的主导地位。

高校要注意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其认识能力,帮助他们用理智克服冲动。

高校教师在教育中要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改变重知轻情的现象,增进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优化教育效果,同时,高校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有的心理学家曾建设教师要施爱于细微之处,施爱于意料之外,施爱于批评之时,施爱于困难之际,施爱于关键之中,施爱于教学之余。

要对每个学生动之以情,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与此同时,还应帮助大学生运用一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如宣泄法、转移法、放松调节法等,以使大学生情感健康发展。

3、结合实际,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高校教师应如何帮助大学生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答:

特点:

自我认识方面:

自我认识更自觉;自我评价能力增强;自我概念比较完善。

自我体验方面:

社会情感迅速发展;情感的两极性与交饰性,自尊性强烈,大一容易产生自卑感

自我调控方面:

行为的目的性与自觉性提高,有明显的独立性与反抗性;成人感强烈;有惰性。

教师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引导大学生不断开发自我;引导大学生积极接纳自我;引导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

比较详细的答案: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明显的分化、矛盾、转化、统一和稳定的过程。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在自我认识方面:

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更加主动自觉,开始全力地探索自我,关注自我,确立自我。

他们的自我认识内容完整而深刻,在关注“生理的我”的同时,更加关注“心理的我”,在关注自己外貌体态的同时,强烈关注自己的社会性发展,关注自己的能力与品质,力图将社会期望内化为自己的素质。

不仅关注自己是“怎样的人”,而且更能深入分析“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

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显著增强,能从外部到内部,从表层到深层,从局部到全面评价自己。

但大学生自我评价容易出现高估自己的倾向,自我感觉常常超常良好,有光环效应。

(2)在自我体验方面:

大学生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社会性情感迅速发展,有高尚的情操,他们爱国爱民,见义勇为,但情感上有两极性与文饰性,表现形式常有波动,时而情绪高涨,自豪、自满、自负,时而低落,自怜、自责、自怨。

自尊心是自我体验的核心,大学生自尊心强烈,表现在一是把自尊心放在一切情感之上,过分关注,过分敏感,二是当自尊心受到肯定或损害时,会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情绪反应。

当自尊心得到满足时产生优越感,当他们遭遇挫折后极易产生自卑感,他们常常处于自尊与自卑交织、亲密与孤独交织之中。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

(3)在自我调控方面:

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中的意志部分,表现在大学生行为的目的性与自觉性有明显提高,自我设计自我完善愿望强烈,能制订相应的目标与计划,并能在一定程序上抵制外界干扰,大学生在自我控制上有明显的独立性与反抗性,成人感强烈,要求摆脱成人的约束与控制。

但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仍有待提高,表现为有惰性。

同时大学生在意志品质上还是明显的差异性,不平衡性。

在抵制精神压力、外界诱惑方面,自制力还有待提高。

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识的最高体现,是大学生按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