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老路省道次干路搭接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城市新老路省道次干路搭接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新老路省道次干路搭接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km。
二、编制依据
(1)xxxxxxxxxxxxxxxxxx市政总包工程招标文件;
(2)xxxxxxxxxxxxxxx新建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3)xxxxxxxxxxxxxxx地勘报告;
(4)xxxxxxxxxxxxxxx工程路基工程工程量清单;
(5)相关《技术管理规程》、《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相关图集、国家强制性标准及其他有关技术标准规程: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3)《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124-88)
4)《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8)《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9)《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CJJ152-2010)
10)xxxxxxxxxxxxxxx部工程管理制度和第三方检查办法;
11)到施工现场进行踏勘获取的现场调查资料;
12)我公司的各项企业管理制度、技术管理、装备及同类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3.1对合同或设计文件进行深入研究,并应结合施工具体条件编制施工设计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根据本工程中土方挖填的数量、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以及施工生产作业方式的特点和机械设备的生产率情况,项目部将及时地配备充足的土方挖、填、压实机械设备和土方运距机械,以加大机械化的使用程度,满足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要求。
3.2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
四、施工工艺
4.1、清表处理:
采用推土机、挖掘机辅以人工配合,清理挖除施工范围内表土、草皮、树木、树根、建筑垃圾、杂填土和素填土等不适材料,并运至弃土场内堆放。
4.2、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
根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要求,对本段进行如下处理:
(1)清除搭接老路表层。
省道S304原路面下挖至设计标高,结合部位原有老路基随填筑面上升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并同时修筑宽度不小于3.0m的台阶,台阶内设3%横坡。
(2)老路开挖应控制好结合面土料的含水量,边刨毛、边铺土、边压实;
(3)新建道路及现状沥青道路搭接时,为防止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基拼接部分台阶宽80cm,台阶向内设3%横坡。
并在路基拼接处加铺土工格栅,进一步减少新老路基沉降差。
土工格栅采用单向拉伸土工格栅(GDL型),幅宽3.0米,土工格栅拉伸强度≥50KN/M,屈服伸长率≤13%,2%伸长率时拉伸力≥15KN/M,5%伸长率时拉伸力≥28KN/M。
4.3、路基土方碾压
(1)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铺填;
(2)作业面应分层统一铺筑、统一碾压,并配备人员或平土机具参及整平作业,严禁出现界沟。
铺土采用装载机铺土,铺料厚度按40cm,最终厚度通过试验确定。
铺料宽度超过设计边线50cm。
土块直径控制在15cm以内。
(3)本工程采用光轮振压路机碾压,碾压时机械行走方向平行于堤轴线;
分段、分片碾压,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堤轴线方向不应小于0.5m;
垂直堤轴线方向不应小于3m;
轮迹搭压宽度不小于10cm。
碾压时应控制行车速度2km/h。
边坡及构筑物边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夯具夯实,夯实时应采用连环套打法,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
分段、分片夯实时,夯迹搭压宽度应不小于1/3夯径。
压实时要控制土料含水量在最优含量上下2%以内。
如含量水量过大则需翻晒,含水量过小则用洒水车淋水。
4.4、土工格栅施工
(1)铺放基面应平整,不得有刺破土工格栅的尖状物。
(2)土工格栅铺设时纵向及路堤轴向方向垂直,下承层应平整,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扭曲折皱;
路堤每边各留2m长,回折覆裹在已压实的填筑层面上,折回部分用土覆盖。
(3)土工格栅采用搭接方式连接,搭接长度为30cm;
重叠处用U型钉固定,且每隔一定距离用U型钉固定,U型钉间距1m。
采用多层铺设时,上下搭接应错缝布设。
(4)土工格栅铺设后,尽快铺筑上垫层的填料,避免已铺好的土工格栅长期曝晒。
施工机械及筋材间的填土厚度不应小于15cm;
同时禁止施工车辆、机械行驶或堆放在已铺好的土工格栅上。
4.5、防止反射裂缝
在路面拼接处加铺玻纤格栅,玻纤格栅抗拉强度≥50KN/m,最大负荷延伸率≤4%,网孔形状为矩形,孔径宜为其上铺筑的沥青面层材料最大粒径的0.5~1.0倍,玻纤格栅应采用自粘式玻纤格栅。
五、施工期间省道S304交通改行
5.1、组织改行原则
(1)不中断交通原则:
要求施工期间不中断交通,保证福宁高速在各个时段内通行。
(2)少影响原则:
要求对主线交通的影响程度减少到最低。
(3)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1999)设置标志牌;
广泛征求高速交警、路政部门的意见,服从他们的安排、指挥,并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5.2、改行准备
(1)所有材料、机械设备、交通组织所有用的标志、标牌、隔离设施(水马、防撞桶、锥形桶)专职交通布控人员等都做好准备。
交通安全设施布控路政科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施工机械、人员、材料全部到位,并做好准备。
(2)交通维护:
开始施工,将设置现场执勤人员2人。
轮流对施工路段进行执勤和交通设施维护。
(3)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开始进行施工前,对专职安全员和交通协管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进行上路施工。
5.3、改行布置
(1)施工占用前往武康方向两条车道,原车道车流改由前往雷甸方向车道行驶。
前往雷甸方向车道由双行到改单行道。
(2)施工占用省道S304前往武康方向55m,改行影响布控前后共1km,具体双向布控方案如下;
1、距施工路段500m处路肩和中央分隔带处各设置一组“前方施工500m”提示牌,规格为1.15×
1.15m。
2、距施工路段400m处路肩上设置“限速20公里”禁令标志,规格为1.15×
3、距施工路段300m处路肩上设置“禁止超车”禁令标志,规格为1.15×
4、距施工路段200m处路肩和中央分隔带处各设置一组“前方施工200m”提示牌,规格为1.15×
5、在导行段100m处路肩处设置“左道封闭”、“右道封闭”及“车辆慢行”标志。
6、距施工路段导行端口处设置“黄、黑箭头”诱导标志,规格为0.5×
7、施工导行端口处设置高功率防眩目照明灯和黄闪指路箭头灯,同时按照渐变红色警告墩方向设置“蛇管灯管”,以上灯夜间开启。
8、施工区域的间隔:
施工区域采用反光锥将进口行车道及施工区域进行隔离,两端粘贴红色反光膜。
9、在施工区双向1km处设一组“前方施工谨慎驾驶”提示牌。
对向车道路肩上设置“解除限速20公里”禁令标志,规格为1.15×
六、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现行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F90-2015)的要求执行。
我项目安全目标确定为“三无一杜绝”、“三无”即:
无工伤无死亡事故、无交通死亡事故、无火灾、洪灾事故;
“一杜绝”即:
杜绝重伤事故;
“一创建”即:
创建安全文明达标工地。
(一)、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保质量、保工期,首先必须保安全。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安全生产工作。
实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即:
一级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二级管理由专职安全员负责,三级管理由班组长负责,各作业点设安全监督岗。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工作当作第一位的工作来抓,加强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作业规章》认真检查,有效控制施工安全。
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凡参加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要履行签字手续,并保存资料,专职安全员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重点对专职安全员、班组长、从事特种作业的机械工、机动车辆驾驶等进行培训教育,未经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员工不得上岗操作。
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二)、施工机械的安全技术措施
(1)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均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操作及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2)驾驶室或操作室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3)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有专人看管。
(4)严禁对运转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调整等作业。
(5)指挥施工机械作业人员,站在可让人瞭望的安全地点,并明确规定指挥联络信号。
(6)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八、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法规,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工地周围的环境,搞好现场总体规划,施工便道及时修整并洒水降尘。
临时取水设施要及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场地排水不得排入农田、耕地等处,以防止污染自然水源。
施工区和生活区的废弃物及时处理,运到监理工程师或当地环保部门同意的指定地点弃置,污水要妥善处理,以免影响环境卫生和污染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