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5401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Word文件下载.docx

《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Word文件下载.docx

2分 

组 

非 

肾 

病 

小 

管 

间 

质 

变 

3分 

的 

血 

尿 

酸 

/血 

肌 

酐 

比 

值 

分 

别 

为 

2.97±

0.17、 

0.98±

0.06。

结论

/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有参考价值 

比值升高或降低时 

均提示出现小管间质病变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损害

/血肌酐比值

Clinical 

value 

of 

serum 

uric 

acid/serumcreatinine 

ratio 

for 

the 

degree 

of

tubulointerstitial 

damage

ZHOU 

Jing-jing, 

CHEN 

Yu-qing, 

LIU 

Ying, 

et 

al

(Department 

Nephrology,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Beijing 

10003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ssociation 

acid 

levels 

with 

lesion, 

and 

predictive 

ratio

lesion. 

Methods

1797cases 

from 

8kinds 

biopsy-proven 

kidney 

diseases 

were 

enrolled 

divided

into 

nephropathy 

group 

none-IgA 

based 

on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tubular 

atrophy/interstitialfibrosis. 

1535individuals 

community

cohort 

as 

controls. 

Results

Both 

levels

associated 

damage. 

Higher 

suggested 

slighter

The 

creatinine 

controls, 

T0of 

group

0.02, 

0.06,

0.10respectively, 

lower 

severe

ratios 

T2of 

IgA

T3of 

none 

-IgA 

0.17,

0.06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Serum 

can 

reflect 

tubulointerstitial

Both

increased 

decreased 

suggest 

lesion.

Key 

words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

基金项目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2009-2019

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

卫生部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 

(邮编 

100034 

2. 

电镜室 

*通讯作者

253·

组别 

(μmol/L血肌酐 

(μmol/L血尿酸 

(n 

=1178 

0分组 

323.0±

5.9

151.6±

9.83.63±

0.101分组 

360.4±

5.2106.1±

4.84.36±

0.082分组

394.1±

9.1282.9±

18.32.20±

0.123分组

368.7±

13.7478.7±

25.50.98±

0.06P 

0.001

=619 

362.0±

4.690.5±

1.54.20±

0.061分组

411.9±

12.4120.2±

5.53.77±

0.202分组

449.1±

12.8222.0±

19.32.97±

0.17P

组别

性别 

(男 

/女 

年龄 

(岁 

=153560/77559.9±

0.2299.1±

2.082.7±

0.43.66±

0.02肾脏病组 

(n

=1797

47/85038.8±

0.4*362.2±

2.8*160.5±

4.4*3.63±

0.04非 

肾病 

=1178

06/57241.7±

0.5354.6±

3.6188.0±

6.43.44±

0.06IgA 

=619

341/278

33.3±

0.5

376.6±

4.3

108.1±

3.1

4.00±

0.06

与普通人群组比较 

*P 

0.05

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建立的肾脏病数据库资料 

选 

择 

2000-

2009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过肾组织

活检的患者对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进行分级 

探讨血 

尿酸

报 

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较 

常 

见 

理 

类 

型 

纳 

入 

1797例 

947例 

女 

850例 

;

平均年龄 

(38.8±

0.4 

岁 

其中 

619例 

特发膜性肾病 

(IMN 

302例 

微小病变 

(MCD 

202例 

狼疮性肾炎 

(LN 

191例 

肾小管 

间质肾病 

(TIN 

150例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CN

126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FSGS 

110例 

管性疾病的肾损伤 

97例

(包括血栓性微血管病 

发性高血压肾损伤 

同时纳入 

1535例来自流调社区普通人群作为 

正常对照 

男 

760例 

775例 

(59.9±

0.2 

二 

病理资料分析 

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评 

分采用最新的牛津评分规则 

[7,

8]。

0分 

小管萎缩间质 

纤维化面积 

总面积的 

25%;

1分 

小管萎缩间质纤

维化面积占总面积的 

25%~50%;

小管萎缩间 

质纤维化面积 

>

50%。

肾病根据病理报告 

初步评估肾小管萎 

缩及间质纤维化的面积 

无间质小管受累 

间质小管局灶受累 

(<

间质

小管多灶状受累 

(占总面积的 

25%~75%;

质小管弥漫受累 

(>

75%

[9]。

检测项目及方法 

血肌酐为距离肾穿

刺活检前最近的一次生化检查结果 

分别采用尿酸 

酶法 

(HMMPS 

和碱性苦味酸法 

由我院检验科完 

成 

血尿酸的正常值范围男性 

420μmol/L, 

女性

360μmol/L。

血肌酐的正常值范围 

44~133μmol/L。

三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3.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以例数 

(N 

和百分比 

(%描述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掊 

2检验 

计 

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的以 

x

軃 

±

表 

示 

连续变量采用 

ANOVA 

进行假设性检验 

组间比 

较采用 

LSD 

检验法 

普通人群 

肾病人群临床 

指标的比较

3组人群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63, 

普通人群组的年龄高于病例组 

(P

普通人 

群血尿酸 

/血肌酐比值平均为 

0.024, 

与普通人 

群相比 

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和肌 

酐水平均升高 

见表 

1。

不同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组血尿酸 

血肌 

血尿酸

/血肌酐比值的比较 

(表 

2

血肌酐和血尿酸 

/血

3组人群基本指标的比较 

(x 

肾病组和 

肾病组不同肾小管间质损害 

程度分组的血尿酸

/血肌酐比值 

s

254·

病理类型

病理评分

MCD 

139(68.860(29.22(1.01(0.54.16±

0.10IMN

87(28.8204(67.58(2.63(1.04.61±

0.08FSGS 

33(30.058(52.717(15.52(1.83.64±

0.18LN

7(19.4123(64.426(13.65(2.64.33±

0.13HT+MHT14(14.4 

35(36.1 

26(26.8

22(22.72.82±

0.23TIN 

51(34.015(10.031(20.753(35.31.18±

0.07CN

5(4.0

14(11.1

59(46.8

48(38.1

1.14±

0.07P

HT+MHT:

恶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肾损伤

均 

与 

损 

害 

程 

度 

相 

关 

且各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但是血尿酸和血肌酐的变化趋势不一致 

血尿酸的 

化呈 

现 

先上升后下降的 

趋势 

0~2分组 

随着局灶小管间质损害的加重 

血尿酸水 

平升高 

但在 

3分组 

即出现弥漫性肾小管间质损害

时 

血尿酸反而降低 

血肌酐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 

升的趋势 

1分组 

即轻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血肌酐较 

0分组降低 

但随着小管间质病变的加

重 

血肌酐明显升高 

当轻度肾小管萎缩 

/间质纤维化时 

/血肌 

酐比值明显升高 

但当中重度肾小管萎缩 

/间质纤维 

化时 

/血肌酐比值明显降低 

比值均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相关 

着小管间质损害的加重 

血肌酐水平升高 

/血肌酐比值下降

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病中小管间质损害程 

度及血尿酸 

/血肌酐比值的比较

8种 

脏 

不 

/血肌酐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IN 

CN

和血管疾病的肾损伤小管间质损害 

程度较重 

低 

IMN 

LN 

FSGS 

和 

轻 

/血肌酐比值高 

3。

肾小管间质损伤是肾小球固有细胞 

(系膜细胞 

内皮细胞 

足突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浸润炎细胞和炎症因子 

炎症介质等多个环节相互

作用的综合结果 

肾小管间质病变又可导致肾小球 

滤过功能受损 

所以肾小管间质病变并与肾功能进 

展和预后有密切联系 

以往关于肾小管间质病变与 

肾脏病进展和转归的临床病理研究多集中在全世界

发病率高的 

1990年 

Bogenschutz 

等 

[10]通 

过研究 

239例 

肾病患者 

发现肾小球无病变而 

间质损害严重的病例预后不佳 

相反 

间质无明显改

变的病例预后良好 

故提出肾脏间质纤维化是预测 

肾脏病情的最重要指标 

近年来 

国内许多研究显 

肾小管间质损害在 

肾病中起重要作用 

[11~14]。

国内外的研究发现 

肾病中血尿 

酸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相关

[15~17]。

在本研究中 

我 

们利用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的病例资源 

以临床

常见肾脏病为研究对象 

探讨血尿酸与肾小管间质 

损害程度的关系 

由于小管间质的评分方法的不同 

我们将病例分为 

肾病组和非 

结果 

显示在 

肾病及非 

血尿酸水平都与 

肾小管间质损害相关 

随着小管间 

质损害的加重 

血尿酸水平升高 

而在非 

血尿酸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所以 

水平并不能特异地代表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 

并且 

尿酸在肾脏中的代谢过程复杂 

包括肾小管滤过 

小管重吸收 

肾小管分泌和分泌后重吸收 

6]。

本组结

果也显示 

在非 

血尿酸和血肌酐的变化 

趋势并不一致 

当肾小管间质局灶损害时 

血尿酸升 

高 

血肌酐反而降低 

当出现弥漫性肾小管间质病变 

时血肌酐明显升高 

而血尿酸降低 

前者血肌酐降低 

可能是因为残余肾单位的代偿作用导致高滤过 

者血尿酸降低的原因可能是肾小管弥漫损伤 

尿酸 

重吸收减少 

所以在本研究中 

我们联合代表肾小管 

滤过功能的血肌酐 

探讨血尿酸 

/血肌酐比值对肾小

3

不同病理类型肾脏病血尿酸 

[例 

(% 

]

255·

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 

结果显示 

在普通人群中 

范围是 

患 

者 

中 

随着小管间质损害的加重 

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在肾脏病早期 

小管 

间质损害较轻 

由于残余肾单位的代偿作用 

血尿 

/血肌酐比值升高 

随着疾病的进展 

小管间质出 

现弥漫性损害 

/血肌酐比值降低 

为了验证血尿酸 

/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 

害程度的评估价值 

我们分别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 

脏病中分析了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血尿酸 

/血肌

酐比值的关系并发现了相同的趋势 

即在以肾小管

间质基本正常或局灶损害为主的膜性肾病 

肾小球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和 

肾病中血尿酸 

在以弥漫

性小管间质损害为主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病 

新月体

性肾炎和血管疾病的肾损伤中血尿酸 

降低 

本组结果提示 

/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 

质损害程度有一定的评估作用

当比值升高或降低 

时均提示出现小管间质病变 

其中比值升高提示局

灶肾小管间质损害 

比值降低提示弥漫小管间质损 

血尿酸和血肌酐都是常规生化检查项目 

以血尿 

/血肌酐比值作为估测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参 

考指标较简单 

在基层医院实用性强 

本研究的局 

限 

性 

以 

流 

调 

普 

通 

人 

群 

/血肌酐比值作为参考 

而社区普通人群的年龄偏 

大 

有的可能还伴有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些均对血尿酸和血肌酐有影响 

寻找更大样本 

更广

泛年龄分布的普通人群参考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致谢 

本研究的社区普通人群的资料来自于北京市高血压联盟研究 

所 

感谢刘力生教授的支持 

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D'

Amico 

G. 

Natural 

history 

idiopathic 

nephropathy:

role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prognostic 

factors. 

Am 

Kidney 

Dis,2000, 

36:

227-237. 

[2]Eiro 

M, 

Katoh 

T,

Watanabe 

T. 

Risk 

factors 

bleeding 

complica 

-tions 

in 

percutaneous 

renal 

biopsy. 

Clin

Exp 

Nephrol,2005,9:

40-45.

[3]Kumar 

S. 

Mechanism 

injury 

uromodulin 

-associated 

disease. 

Am

Soc 

Nephrol,2007,18:

10-12.

[4]Williams 

SE, 

Reed 

AA, 

Galvanovskis 

J, 

al. 

Uromod 

-ulin 

mutations 

causing

familial 

juvenile 

hyperuricaemic 

lead 

to 

protein 

maturation 

defects 

retenti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Hum 

Mol 

Genet,2009,18:

2963-2974. 

[5]Mount

DB, 

Kwon 

CY, 

Zandi 

-Nejad 

K. 

Renal 

urate 

transport. 

Rheum 

Dis 

Clin 

North

Am,2006,32:

313-331.

[6]Aringer 

Graessler 

J. 

Understanding 

deficient 

elimination 

acid.

Lancet,2008,372:

1929-1930.

[7]Roberts 

IS, 

Cook 

HT, 

Troyanov 

S, 

oxford 

pathology 

definitions, 

correlations, 

repro 

-ducibility. 

Kidney

Int,2009,76:

546-556.

[8]Cattran 

DC, 

Coppo 

R, 

rationale, 

clinico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534-545.

[9]邹万忠 

肾活检病理学 

2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

52-54.

[10]Bogenschutz 

O, 

Bohle 

A, 

Batz 

C, 

Iga 

nephritis:

im 

-portance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long-term 

prognosis 

239patients. 

J

Nephrol,1990,10:

137-147.

[11]Coppo 

D'

Factors 

predicting 

progression 

nephropathies. 

Nephrol,2005,18:

503-512.

[12]杨艳荣 

吕继成 

蒋镭 

老年 

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 

后分析 

.

北京大学学报 

2008,40:

401-404.

[13]Lv 

Zhang 

H, 

Zhou 

Y, 

immunoglobulin 

nephropathy

prognosis:

fol 

-low 

up 

204cases 

China.

Nephrology 

(Carl-ton,2008,13:

242-246.

[14]Walsh 

Sar 

Lee 

D,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id 

pre 

-dicting 

risk

nephropathy. 

Nephrol,2010,5:

425-430.

[15]Trevino-Becerra 

A. 

Hypertriglyceridaemia 

hyperuricaemia 

Nephrol 

Dial 

Transpl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