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世说新语》读后感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样即对自己不利,也对他人不利。
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时,我们要顾及他人感受。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
“傲主人,非礼也;
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
”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
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意思是:
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
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
顾辟疆气得脸色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
“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
靠地位高贵而对人骄横,这是无理。
失去了这两方面,只是不值得一提的粗俗人罢了!
”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
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的人很久也不来。
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
从这则故事中使我明白了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生的成败。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日常的礼仪文明,做到与别人交往有尺度,说话要有分寸,行为要有节制,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阿谀奉承,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
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泉水所润。
认真品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
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未来,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需要我们去传承;
让我们行动起来,让这条历史长河源远流长。
范文二
本学期学校为了鼓励大家读书,统一发了一本刘墉的《世说新语2》之教育秘笈,我在闲暇之余读了一部分,让我回味无穷。
娓娓道来的教育秘笈就像与读者对话,许多的困惑也随之渐渐明朗。
书中对“新新人类”的理解,我有同感:
“他们可能动作不快,起床也不快,但他们的观念灵活、转变得快、适应得快。
”是的,就拿我外甥来说,看似动作较慢,但是对社会的进步事物说起来让人用另一种眼光看他。
他小时候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历史和地理之类的,积累了好多知识,高中时学习再紧张,也要挤出时间(如周六晚)上上网浏览一下,上一下qq,关心一下国内外大事,就餐时,便侃侃道来;
去了几个地方,就会告诉你那里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一点点的不适应;
有时还时不时地评论一下某些社会现象,有时模唱几首流行歌曲还真是有点模样,这就是“新新人类”。
读了这本书,对我颇有启发,我国的家长对孩子太多的企望、设想和规矩,于是束缚了孩子想象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使家长没有办法选择,只有听之任之。
想想现在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网络问题少年,做家长的真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需要我们家庭的帮助和协调,是非常需要与学校老师经常的沟通。
有的家长常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却不问自己的责任尽到了没有,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书中谈到的“年轻人要有探索的权利”“子弹准备好”,我很赞赏。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累积的过程,为自己储存一种能量,为自己积淀一些知识,为自己储备一定的能力,到机遇降临时,你便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大显身手,而非有了合适的机会,只能望此兴叹。
我记得教育自己女儿时,她出生才八个月就教她自己学会吃饭,读小学时要求她一定要遵守纪律,要多为他人着想,回家要学会做家务……如今,走向社会了,较快地适应了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一点点事,就是储备生命的价值。
掩书沉思,我们的家庭需要太多地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要鼓励他们把知识变成技能,要让他们体味与珍惜成长中的困难,明确自己的目标,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提起记载遗文轶事的笔记小说,你想到了什么?
提起志人小说的代表,你想到了什么?
提起中国最早历史价值的小说,你又会想到什么?
告诉你,它就是中国历一个伟大的传奇——《世说新语》。
最近阅读了刘墉《世说新语2刘墉教育秘笈》,感触颇多。
刘墉先生以非常平实的语言,幽默的文笔,道出很多人生哲理,实在令人佩服。
就以处罚的艺术为题谈谈个人感想。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分为政治、德行、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
全书共有一千多则记载了许许多多富有哲理、趣味十足的文言小故事。
今天晚上,我又读了《世说新语》识鉴门的几篇文章,其中有一篇使人的品质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原文是这样的:
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钟曰:
“向二童何如?
”钟曰:
“裴楷清通,王戎简要。
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
”
译成现代文是:
王戎、裴楷二人儿时去拜访钟会,呆了一会儿就离开了,有客人问钟会:
“刚才那两个孩子怎么样?
”钟会说:
“裴楷清明通达,王戎简约扼要。
二十年后这两位贤才将成为吏部尚书,希望那时天下没有被埋没的人才。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认识了一个善于发现人才,并且具有优秀品质的钟会和一个清明通达的裴楷,一个简约扼要的王戎。
文章以钟会和客人的对话为主线,阐述了裴楷、王戎的品质,也写出了钟会的善于发现人才的能力。
文章第一句中“须臾去后”,意思是呆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写出了王戎和裴楷在钟会家中待的时间短,也一定衬托出了钟会发现人才之迅速。
钟会话中的最后一句:
“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
”突出了钟会善于发现人才,能从儿时的表现想到二十年后的作为,坡有一定功底。
也写出了王戎、裴楷的一部分优良品质,儿时已有所体会。
“当”字有一定的肯定意味,突出了钟会的能力强。
后一小句“冀尔时天下无滞才”这是钟会的愿望,也是为国家兴亡所想的,写出了钟会关心国家的未来和国家的下一代。
像看故事样的读着《世说新语》,不知不觉的就看到了后面,感慨颇多。
试着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来具有深厚的道德及传统的美德。
然后,如今看来,某些美好的东西已经成了历史。
今日的中国,人们的道德观念金钱观念传统观念似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一些报道和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人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方面要比大陆人好很多,在尊重老人,爱心事业等方面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当然,我说的是整体状况,也并不是说我们就一无是处,我们身边也不乏雷锋式的人物。
我只是想说,现在下一代人的思想道德等方面也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了,不然,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将会无法传承,就连国人的国际形象也大损。
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
“71岁农村妇女每月捐款1000元”。
说的是济南地区双港镇郭黄庄村郑金玉大娘的故事。
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我是家庭妇女,没退休金,但几个孩子都孝顺,每个月都给钱,我一个老太太,能花什么钱?
每个月拿出一点钱来捐助孤儿和困难群体是可以做到的。
”多朴实的语言!
就这样她一坚持就是许多年,累计捐款已达10多万元。
也在前两天,电视上看到了一个报道:
公交车上两个年轻人为了争一个座位差点动起了手,一旁的一位老太太站起来,让坐于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就真的坐下了。
老太太说,“只要他们不打起来,我让个座,算不了什么”。
又是一“爱幼”的典范!
但尊老又去了哪里?
因为迷恋网络,中小学生弑父(母)的报道,屡见不鲜。
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的思考吗?
“冀尔时天下无滞才”,愿这美好的愿望在今天成为更美好的现实!
读《世说新语》,感觉就像听古人讲故事。
寥寥数语便能将一个时期的思想风貌娓娓道来。
怪不得鲁迅先生称它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魂奇。
”不仅这些。
《世说新语》还是“无数”成语的“发源地”呢!
我们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览无馀”、“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说新语》里的一个个小故事。
让我们一起领略吧!
我最喜欢的一则是《道旁苦李》一文。
它讲的是七岁的王戒在和小朋友们玩的时候,看见路旁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树枝压断了。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动不动。
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长在路边树上还会有那么多李子,定是苦李。
”摘到李子的孩子尝李子,果然苦。
这个故事暗藏玄机,不但夸奖了王戒小小年纪便有很强的推理能力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还侧面指出“路边苦李,没人青睐”。
借苦李传达出无用的事物活人就会被人所弃的道理。
而故事中的王戒从小就脱颖而出,终后为竹林七贤之一,成为西晋大臣。
许多父母在处罚孩子时,犯了两个的错误,一是他们要罚,确舍不得,下不了手;
二是他们会处罚,但是他们没有自己一定的原则,好像随他们心情好坏来执法,让孩子摸不清。
刘墉以自己教育孩子为例,特别是提到他的母亲,在刘墉想打儿子确又碍于母亲而没有真打的时候,提醒刘墉,真要打,真要教育孩子,就要打重点,狠不下心,下不了手,损了父亲的威严,更关键是丝毫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刘墉以自己年迈的母亲为例,告诫我们教育孩子得把握好度,作父母的得有自己的原则。
古人所谓明刑弼教,刑罚的目的是帮助教育,害怕孩子做危险动作时受伤,于是在他不听话的时候处罚他,目的是使他不受伤,你能把他打成一身伤,当然不能,所i以处罚绝对不可以过分,否则就变成是你在伤害他了,常此以往,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能还会使孩子渐渐远离你。
同时处罚又得有自己的原则,什么事情该罚,什么事情不该罚,不能随自己心情而定,有一套严格的标准,而且要经常让孩子知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如此想到我们高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其实也是有很大的共性的。
对于高中生,首先制定班规,详细完备,让学生清楚我们的原则底线,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你犯什么错误会相应得到什么样的处罚,而一旦学生犯错,一定要处罚,当然这处罚要严格遵守事先的规定,不可过于随意。
高中生又不比小孩子,处于青春期叛逆期,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我们在处罚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可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读完这本书,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
在生活中,要细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进行推理判断才能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
范文三
初中时听说刘庆义的《世说新语》,直到大学才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
现在又重新从市图书馆借了本来看,如同老友相见,分外亲切。
孔子说:
述而不作,这述又何尝不是作?
王夫之主张“六经注我”,也就是用自己的话语体系去阐释六经,旧瓶装新酒,经典著作就是一张皮,每个人都在上面衍生出许多毛毛来,西方有谚: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世说新语·
文学篇》中所谓“文学”是指文章学术,辞学修养,也包括人生态、处事原则。
这一时期文学雅士们以清谈为主要内容,以辩论为主要方式,对佛、道、玄学进行了融合理解。
这当中所体现的包容和学术研究精神,值得我们用心研究,用心学习。
阅读《世说新语·
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
‘胡为乎泥中’?
答曰:
‘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
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
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
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
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
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
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
邶风·
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
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
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
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
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
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
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
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未及弱冠的王弼前往吏部尚书何晏所设宴请有名望的宾客宴会,何晏把客人谈论最精彩的部分告诉他,并问道:
“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
”(我认为这个道理讲的很对,还可以提出质疑吗?
)面对前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王弼依然提出质疑,然而在座宾客无人能对答,王弼自问自答,反复论辩多次。
何晏并没有因为王弼的出色而大怒,王弼也博得了在座的钦佩和敬仰。
可以说王弼的行为在现在看来就是出尽风头惹人嫉妒的情景,而何晏等老一辈的文人却并没有因此排斥王弼,而是忘记年龄,虚心学习,可以说这种思想将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学术的进步,也更有利于培养新的文化传承者,这样的胸襟和气度,这样让人折服的学术气息,让人向往,更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深思。
太尉王夷甫见阮宣子时问道:
“老子、庄子与儒家的教化有什么异同?
”回答说:
“将无同?
”太尉很满意,便任命他为掾官,世人称他为“三语援”。
而卫玠嘲笑他说:
“一个字就可以调用了,为何用三字!
”宣子说:
“只要是众望所归,也可以不说话而调用,一个字都是多余的。
”于是两个人成为了朋友。
宣子没有因为卫玠的嘲笑而恼怒,而是用巧妙地语言说服了卫玠,两人在这一问题上进行学术性探讨,并没有个人恩怨的纠纷,也更加体现了文人的学术氛围和宽容的学术胸怀,这一点是尤为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