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35202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概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马概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马概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马概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马概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概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马概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概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概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

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4、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15、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

16、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运动观:

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运动观:

1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8、否认绝对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形而上学:

第二,否认相对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相对主义诡辩论

19、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和空间是

20、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2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实践的观点。

22、实践的本质:

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2、实践的基本形式:

第一,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第三,科学实验

2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问答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1)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的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的统一性问题,主要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以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承认相对静止的含义及其意义

(1)相对静止:

(2)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第二,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

第三,理解绝对运动。

4、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1)实践的含义:

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单选)。

(2)实践的基本特点:

第一,客观性。

第二,自觉能动性。

第三,社会历史性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单选练习题

1.世界观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B.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C.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5.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7.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

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

8.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9.根据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可以把哲学派别划分为()

A.唯物论和唯心论B.一元论和二元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0.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B.世界是统一的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是不断发展的11.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

12.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D.世界的统一性

13.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14.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5.“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16.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A.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

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l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l9世纪的德国唯物主义

D.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

17.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

A.简单性、机械性、教条性、僵化性

B.片面性、直观性、表面性、庸俗性

C.片面性、不彻底性、抽象性、外在性

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1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20.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

2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2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23.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

A.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诡辩论D.主观唯心主义2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世界万物像一阵旋风,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这是一种()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辩证法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两种说法()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2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本质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27.时间是物质运动的()

A.持续性和顺序性B.广延性和伸张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

29.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无限性和绝对性B.有限性和特殊性

C.广延性和伸张性D.持续性和顺序性

3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  A.持续性B.绝对性C.一维性D.伸张性3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3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

A.物质生产活动B.处理社会关系活动C.科学实验活动D.艺术表演活动

3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34.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4、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新事物比旧事物更符合事物的发展趋势。

5、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指的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8、宇宙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0、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

11、矛盾:

就是对立统一

12、矛盾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

13、矛盾的同一性:

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包含或渗透、相互转化)

14、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15、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

16、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17、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18、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9、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20、白马非马论违背的哲学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或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2、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23、事物的性质:

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4、分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的理论依据: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25、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

量变和质变

2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27、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违背的哲学依据:

质量互变规律。

(1)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在社会政治上表现为冒险主义;

(2)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社会政治上表现为改良主义。

28、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的哲学依据:

否定之否定规律

29、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30、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哲学依据:

31、循环论和直线论违背的哲学原理:

事物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循环了夸大事物的曲折性,否认事物的上升性;

直线论夸大事物的前进性,否认事物的曲折性。

32、事物的内容是比较活跃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

33、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二、简答题

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1)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是普遍的: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每一事物内部各个要素都是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的;

整个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2.联系多样性及其认识事物多样性的意义

(1)事物之间的联系又是多种多样的。

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

(2)认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首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从各个方面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

其次,必须抓住事物中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第三,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倾向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4.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6.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①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

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7.度的含义及其把握度的意义

①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②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第二、在实践上,需要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时,要设法使其量变不超过度的范围—坚持适度原则。

8.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简答)

(1)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

第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2)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行动。

9.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是对立统一关系 

①本质和现象的有区别的、对立的:

第一,现象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们直接感知,本质则深藏于事物内部, 

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第二,现象是个别的、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中共同的东西。

第三,现象时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

②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 

本质;

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2)掌握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其次,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10.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

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

②二者是统一的,其表现是:

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 

然性和 

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 

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对科学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因为偶然性受必然性支配,必然性决定着事物 

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不被偶然现象所迷惑。

第二,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 

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解释其后隐藏的必然性。

三.论述题

1.用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食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一 

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必须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 

社会主义强国。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共性只是包括了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1)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第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

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二,两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分)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要注意支流的影响。

(4)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政治稳定。

这是主流。

同时,在前进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次要的。

因此,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另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社会更顺利、健康地发展。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②现实意义: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2)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3分(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大胆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

对外国文化,既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

3分6.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

第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前两阶段的积极因素,又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第二、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否定之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都作为否定阶段对立面而出现,会有某些相似之处,这样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

仿佛是向出发点恢复,因而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的现实意义

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其次,要准备走曲折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

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在曲折斗争中前进的道路。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新事物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