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Word格式.docx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的影响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之后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
我们不断扩大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并通过这种开放的联系成功地促进了自己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应该说首先是利于我们,是我们能够有更多机会吸取国外经济及发展的好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和利用技术、资金等国际资源,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素质。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的,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种种压力和风险;
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实力差距很大的全球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同发达国家所主导的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包括各种不公平乃至苛刻的条件和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
(一)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
改革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又要与国际接轨,遵守国际规则和惯例。
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解决原有经济体制僵化封闭的弊端入手的,经过放权让利、全面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等几个阶段后,现在进入了解决棘手问题的攻坚阶段,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和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改革政府管理机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住房制度、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许多做法与国际规则和惯例有很大出入,达不到国际要求的水平,所以一些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对我国的贸易加以
封锁和限制。
参与经济全球化就要按世界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遵守国际规则、惯例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各国发展正常的贸易关系,从国际规则的遵守中获得利益。
因此,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一定要解决改革中积攒下来的棘手问题。
另外,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外在压力,也会变成改革的内在动力,因为这种压力有助于我们实现政企分开,机构精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深化改革,完成改革攻坚阶段的任务是个良好的机遇。
(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
产品市场主要依托国内,也可称之为以国家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经济。
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我国经济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也给我国获得了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更大经济空间。
我国应不失时机地实施对外开放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尽可能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扩大的投资和商品市场。
同时只要发达国家不为维护其自身利益而采取保护主义的强硬政策,不对贸易自由设置阻碍,只要能够建立起资本流动的合理规定?
?
保护生产性投资,预防如投机之类的负面影响,那么,经济全球化完全有可能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
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除了有赖于国内经济体制的转变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竞争的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此外,在贸易保护的条件下,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可以享受到许多来自政府政策上的优惠,实际上进行的是不平等竞争,使国内企业对提高自身素质缺乏紧迫感。
加之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作用,企业的设立、经营和产出往往不根据市场的需要,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经营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
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相互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必然带来国外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从而对我国国内同类商品和服务行业带来冲击。
为了把这种冲击减至最低程度,政府、行业和企业都要抓紧时间,做好充分准备,利用世贸组织允许的过渡期,实现结构优化和素质提高。
(三)经济全球化加我国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弥补国内资本、技术等要素缺口,发挥后发优势,迅速实现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对促进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跨国公司为了延长技术的生命周期,扩大技术效用以及给自己的技术寻找出路,大大加快了技术转让活动。
这种加速转让在客观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
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
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还加快了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外资的进程,有助于弥补发展中国家资本的不足。
再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补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的不足,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愈来愈突破国家的界限,出现了所谓无边界的企业,从而非常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
而且也有助于弥
(四)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能够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搞市场经济,我们还缺乏经验,这就要通过对外开放,在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和接触中,考察和总结各国活生生的实践,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各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利弊得失,从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以借鉴和选择的经验。
8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体制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从体制上讲,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现代市场经济与传统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不同,它在政府的作用、企业制度、市场规则、信用制度、贸易方式、国际协调等方面都实施了改造和创新,发展出了几种不同模式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今天,我们已经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等同于社会制度的思想束缚,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我们应当向搞了几百年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和借鉴有用的知识和经验,汲取别国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但是我们不允许也没有必要从传统的市场经济开始,沿着西方资本主义老路慢慢地发展到现代文明、有序的市场经济。
此外,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提高国际地位,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等都有很大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在不断增强。
但是,综合看来,中国并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贸易和投资不断自由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想在一国范围内保持我国经济的自给自足已经不可能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处于世界经济的普遍联系之中。
我国的原材料、技术、劳动力和市场的供求状况都有国际因素的影响。
我国对国民经济干预权的削弱正在成为普遍现象。
同时,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据有关方面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国产品和
企业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冲击我国汽车、制药、农业、电信、航空、计算机、金融等七个方面,同时将取消大部分非关税壁垒,形成严峻剧烈的竞争局面。
其中就汽车行业而言,汽车工业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主要表现在:
第一,面临缺乏规模经济的冲击。
第二,面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的冲击。
第三,面临关税逐步下降的冲击。
此外,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等都使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巨大的压力。
虽然中国的轿车工业可以作为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保护的时间也只有五年左右,充其量十年。
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
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空前加强,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有紧密联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世界各国陷入失衡和危机的境地。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有个最好的例证。
这就要求我国务必提高经济管理智能,防范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的发生。
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货币政策、较为灵活的汇率安排是减轻失衡和外部冲击的有效手段。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国际经济组织的挑战,一是跨国公司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对诸多的贸易、投资等问题,哪个国家也无力单独解决,不得不求助于国际组织。
这就使国际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也意味着原来主权国家部分经济管理权利的消失或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显得至关重要。
否则,国家的经济主权就会受到威胁。
跨国公司对我国政策和措施有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它们经常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大搞投机活动。
因此,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受到国际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使其作用的发挥要困难得多。
我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要求,及时加以调整。
否则,就会殃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
(三)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
经济全球化首先带来的是对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基础之上的。
一方面,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世界经济运转的各种原则、制度和秩序都是由他们制定的。
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是发展中国家远不可及的。
因而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当然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而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具有一定的中长期利益,但在近期或较长的时间内,是很少或很难受益的,甚至
可能受到很大的损害和冲击,如许多民族企业亏损或倒闭等。
虽然,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能导致全球物质财富的增加,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竞争是首要法则,它在创造高效率的同时,必然导致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三、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策略
应从总体上明确,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不能也不应有任何的动摇。
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指出: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要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就必须继续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我们决不能采取消极退缩的做法,而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态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因此,在这里,我们的策略关注点也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信息网络化是当今全球化四大潮头之一,也是全球化形成的重要动力。
全球体系得以形成的现代科学基础是微电子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而推动的信息工业的蓬勃兴起,微电子计算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的运用,将使世界进入一个信息革命时代。
今天,以无线电话、电视、电脑、人造卫星等现代信息手段为主体的传播网络,已使全球结合成一个紧密的信息整体。
这种信息传播、处理的共时性,不仅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通讯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的进程,而且也大大缩短了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使人类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动范围和创造能力。
根据有关资料,全球互联网的用户每年以高达162%的年增长率递增,几乎可以说已在全球普及。
如今,国际互联网络已扩大到155个国家和地区,它使几万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业务片刻之间就能在国际间完成,这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加速了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到来。
正是因为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我国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事实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也是我们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对策。
我们必须以积极、务实和奋进的态度,把握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和信息化给我国带来的难得机遇。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二)加强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和快速融入国际市场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对外开放的体制环境发生变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政策性开放变为体制性开放。
市场经济体制是全球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规则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各国必须遵守的规则。
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使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的配置和重新配置变得越来越快,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影响深刻而频繁。
适时开放市场,只有市场开放了,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同时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还须发展资本市场。
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
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在这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竞争力还处在劣势,因此在准入领域和准入时间上一定要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相适应。
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中国企业是做了很大贡献的。
努力搞好国计民生的国有大型企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解决国有企业机制转化和结构调整中暴露出来的棘手问题,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我们要把中国企业的实践经验认真地进行案例研究,上升到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专家学者要深入到企业里,总结中国企业的经验,然后上升到理论。
这些应是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应具有的条件。
(三)努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
在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必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强化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积极创造竞争优势。
应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
同时,我国还应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包括贸易依存度和投资开放度,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为微观经济主体进入国际市场创造宏观环境。
拥有标准占领技术高点,现在我们造成财富差距主要的原因是知识差距,就是由于我们现在没有自主创新和自己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少,技术依存度有50%是依靠我们自己国家,50%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知识包括标准、品牌,也包括技术、专利等等,这些东西的价值是很难用实物跟它比较的。
比如说标准,谁拥有了标准,谁就可以说占领了技术的高点。
因此,在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方面,我们必须实行社会塑造与自我强化双管齐下,使我国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得到真正的开发;
在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方面,我们必须着力于创造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知识的创新两个层面,真正激发蕴藏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创造潜能,使创新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成为我国兴旺发达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与此同时,我国应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
会主义法制。
建设法制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和成功的根本保证。
(四)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及财税制度
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较好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是和他们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无关系的。
与之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在缩小贫富差距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因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石。
它不但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关系到亿万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的稳定。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够覆盖全国所有人口(包括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仍然是工薪阶层,这充分说明我国财税制度的不合理,这也是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税收制度,如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征收遗产税、赠与税和奢侈消费税等。
此外,还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
21世纪,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将会更加激烈,与国际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还很脆弱;
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的优势有限,信息化整体水平还很低;
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我国也存在着巨大差距。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还亟待完善。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正视差距,直面困难,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从差距和困难中找到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