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各类疾病内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34565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按摩各类疾病内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按摩各类疾病内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按摩各类疾病内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按摩各类疾病内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按摩各类疾病内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按摩各类疾病内科.docx

《按摩各类疾病内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摩各类疾病内科.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按摩各类疾病内科.docx

按摩各类疾病内科

按摩各类疾病--内科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有便而排便困难为主的主要症状的病症。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本病的病因很多,各种器质性疾病都可引起便秘,称器质性便秘,是各种疾病的病状之一。

非器质病变引起的功能性便秘,有的因生活习惯而引起,又称习惯性便秘。

临床多见习惯性便秘,病因可归纳:

不良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生活习惯及精神神经因素等。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理变化是肠腑功能传导失常,原因可见以下四方面。

  1.高年体弱,阳虚气衰,则塞自内生,寒阴凝固,阳气不通,津液不行而引起便秘。

  2.劳倦内伤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

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枯则津黏不能滋润大肠,而致便秘。

  3.过食辛辣厚味,嗜酒,使胃肠积热,或伤寒热病之后,热传阳明,而致热传大肠或肠道失运,于是大便干结,难于排出。

  4.忧思过度,久坐少动而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而大便秘结。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患者主诉数日不便,48小时不能排便一次。

大便干结或排便困难,患者可有腹胀、腹痛、暖气、食欲减退及头痛、头晕等症状。

如积留粪便过多,体验可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触及包块。

但对中年以上经常便秘患者,大便带血或带黏液或伴腹部隐痛、食少消瘦者,应做肛门指检、乙状镜或纤维结肠镜,以排除下消化道肿瘤;妇女应结合妇科检查,排除妇科肿瘤。

  【中医辨证】

  中医一般将便秘分为单纯性便秘、杂症便秘和伤寒热性便秘。

  1.单纯性便秘,表现多无明显寒热。

  

(1)气滞便秘症腹胀胸满,气窜顶胀,腹痛无定处,便后胀满可解,但仍觉不爽,舌苔薄白,滞脉沉弦。

  

(2)气虚便秘症头晕乏力,体弱气短,自汗,食少纳呆,便秘,面皑白,舌苔白,脉搏虚沉微。

  (3)津液不足症便秘干结如羊粪球,排便努挣,肛门裂痛,口干思饮,有时心烦,失眠,舌红舌苔薄或净,脉沉细或数。

  2.杂症便秘,多为症状性便秘。

  热秘,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身热口臭口干;气秘,大便秘结,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胀窜痛;血淤秘,小腹拒按冷痛,大便秘结,便质硬色黑暗。

气血虚秘,乏力神瘦,气怯,头晕心悸等。

  3.伤寒热性便秘,多为外感,内热症状性便秘。

  按摩治疗一:

和肠消导通便。

  让患者先仰卧于治疗床上,施术者站其身侧,先用手掌着力,按摩推揉腹部。

用一指禅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用顺时针摩推脐周5~10分钟,继揉下腹顺时针5~10分钟。

再用双手四指尖着力,叠按于左侧小腹部,从外上向下方颤动弹拔数次,以帮助粪块下行。

然后让患者俯卧位,术者用双手掌按摩腰背部,再用拇指点揉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3~5分钟。

按摩治疗二:

  症状:

肠道动力不足,就会造成便秘。

  解决方案:

需要给肠道以外来的“助力”。

用“推腹法”,就是用手推肚子。

每晚临睡觉前,用两手指肚从心窝推到肚脐,然后从心窝两侧推到肚脐两侧。

都是从上到下推,每晚推五分钟。

便秘严重的,早上起床前再推一次。

低血压.doc

按常规测量成人肱动脉血压为<12/8千帕(90/60mmHg)时为低血压。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1.原发性低血压常见遗传体弱,以女性多见,多数无自觉症状,仅体检时发现,这种情况无重要临床意义。

  2.体位性低血压由卧位、蹲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或长时间站立时,血压下降为2.67~5.33KPa,由于重力作用,下肢蓄血多,心拥血量降低,则血压下降,常伴有脑缺血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但无汗,重者可有大便失禁、昏厥等,男性多于女性,多是中年以后发病。

  3.继发性低血压病因明确,常见于脊髓疾病、内分泌疾病、慢性消化性疾病,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扩血管药、降低血压药、镇静药等引起低血压。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低血压病多属于“眩晕”、“虚劳”、“晕厥”等范畴,多由于气血两虚所致,气虚阳虚心脉波动无力,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心脑失养,而致头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眼花、恶心甚则晕厥,气阴两虚,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而发头晕、耳鸣,腰酸腰软,畏寒肢冷,乏力等。

  【临床表现】

  原发性低血压可无自觉症状,部分人有头晕、眼花、健忘、乏力,甚至晕厥,血压小于12/8KPa,65岁以上者小于13.33/8KPa,而无其他疾病。

  体位性低血压及继发性低血压除头晕、头痛、乏力、健忘、晕厥等低血压、脑缺血症状外,并有引起低血压原发病的各种病状体征。

  【中医辨证】

  1.气虚阳虚由于气虚阳虚,气机失调,清阳不升,心脑失养,可见面色光白、头晕目眩、乏力,甚则晕厥。

阳虚不能治阴则阴寒内盛,可见畏寒,肢冷,脉沉缓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滑。

心阳虚可见气短。

心悸胸闷,脾阳虚运化失职或中气下陷,可有纳少,腹胀,大便稀溏。

  2.气阴两虚有阴虚表现,阴不制阳、可有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等症状。

肾阴阳两虚,由于肾主骨生髓,故致脑髓空、肢骨不健,常有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腰软、神疲、健忘等症状。

  【按摩治疗】治宜补养气血,升高血压。

  病人坐位,施术者站在其旁,用拇、食、中指捏提素服、中脘穴,每穴0.5~1分钟。

病人俯卧,施术者站于其旁,在腰背部沿脊柱自下而上,在腰俞穴至大椎穴两侧的皮肤做捏提法10~20次,痛点部位多施捏提法,捏提手法要缓和有力。

  【预防与护理】

  平时注意适当体力活动和丰富合理的饮食。

培养积极开朗的性格,保证睡眠,老人及体弱者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避免长期卧床,保持肌肉的张力及脏腑功能正常。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慢性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降压药、血管扩张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突然站立,动作应缓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经常按以上方法进行按摩按摩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低血压的食疗方法】

①如果低血压并伴有倦怠、乏力者为气虚。

可每天早晨用党参、红糖煮荷包鸡子2枚。

冬天可用老母鸡放党参炖汤喝。

②如果低血压并伴有头晕、心悸者为血虚。

经常食用红枣、瘦猪肉、羊肉、鸽子肉。

冬天可用当归、生姜炖羊肉常喝其汤。

③如果低血压并伴有怕冷、手足不温、腰酸背痛者,为脾肾阳虚,可常食桂圆、栗子、核桃。

也可用山药、苡仁、桂圆、红枣、花生米与大米、小米一起熬粥常喝。

④如果长期低血压无明显症状者可每天早晨吃两个荷包蛋,常食些虾、甲鱼、牛肉、鸡肉即可。

目前西医对原发性低血压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而中医刚采用辨证施治方法,运用补虚扶正、调理气机等法则,可收到增强体质,改善自觉症状,逐渐回升血压的效果,且无副作用。

低血压病人在食疗的同时,还应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早晨喝点淡盐开水。

平时变更坐卧起立等体位时,动作要缓慢,不宜突然变更体位。

不要做激烈运动,不应久站久立。

防治低血压的食疗方,大多以天然食物补品及药食兼用补品为主。

效果较好的品种有猪肉、羊肉、牛肉、火腿、鲤鱼、泥鳅、鸡、鹌鹑、大枣、龙眼肉、蜂皇浆、红糖、人参、黄芪、冬虫夏草、党参、太子参、麦冬、肉桂等。

以上补益气血、滋阴助阳类食物,有助于平衡阴阳,调整血压。

现介绍几种经临床验证确实有效的食疗方。

1.火腿粥:

火腿150克,碘盐、葱花、胡椒少量。

先将粳米洗净,水滚后放大煮粥。

煮至大滚后10分钟,加入火腿片,用文火煮15分钟即成。

食用时加入碘盐、葱花、胡椒粉少量调味。

本方能健脾开胃,生津益血,升提血压。

2.黄芪炖鸡:

小公鸡1只,黄芪30克。

先将小公鸡宰杀后去内脏及毛、爪。

放入砂锅中,加水及葱、生姜、碘盐、陈皮、料酒各适量,用文火炖至烂熟,即可食用。

此方可益气升压。

3.太子参肉桂茶:

太子参10克,肉桂3克,炙甘草3克。

用滚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

此方可助阳益气,回升血压。

4.人参莲肉羹:

红参片5克,莲子肉10枚,冰糖30克。

先将红参、去芯莲子放在碗内,加水浸泡,再加入冰糖。

然后将碗置于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

喝汤、吃莲肉。

红参片可连续使用2次,次日再加莲子、冰糖及水适量,如前法蒸炖后,喝汤、吃莲肉,并连红参片一道嚼食。

连续服用,或隔口服食一次。

可收益气温阳,安神升压功效,尤其适宜脑力劳动伴低血压者食用。

5.龙眼酒:

龙眼肉100克,加入低度白酒500毫升中,浸泡2周。

每晚饮用1小杯,约15毫升。

不会饮用白酒者,可将龙眼肉浸泡于葡萄酒中饮用。

此方可补气血,益心脾,安心神,升血压。

6.红糖芝麻泥:

红糖60克,黑芝麻60克,生姜30克。

先将黑芝麻研成细粉,生姜捣烂如泥,三者混合拌匀,每次开水冲服6克,每日2-3次。

此方能养阴补血,提升血压。

治疗低血压病,不妨从食疗开始,请君一试。

低血压的食疗

一、乌骨鸡1只(约重1500克)。

将鸡去毛剖肚洗净,放人鸡腹肚中当归头60克,黄芪50克,红糖150克,米酒50克,再将鸡肚皮缝紧,入锅隔水蒸熟,吃肉喝汤,每半月吃一次,连吃两月。

二、红枣15枚去核,粟子150克,净鸡1只,鸡切成块状,大火煸炒,后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红枣、栗子焖熟食之。

三、鲫鱼1条,糯米60克。

将鱼洗净(不要去鳞)与糯米共煮成粥,每周用2次,连服两月。

四、嫩母鸡1只,黄芪30克,新鲜天麻100克(干品15克)。

鸡洗净入沸水中焯一下,用凉水冲洗。

将天麻、黄芪切片装入鸡肚内。

将鸡放于沙锅中,加葱、姜适量,盐、酒、陈皮15克,水适量,用文火炖至鸡烂熟,加胡椒粉2克,即可食用。

五、猪心1个,黄芪20克,当归12克,党参30克,川芎6克,加水炖熟,吃猪心喝汤。

六、红枣20克,沙参15克,生熟地各10克,加水适量用炖盅隔水蒸3小时后,加蜂蜜适量每日分两次吃完,连服15天。

七、韭菜适量,捣烂取汁,每日早晨服1杯,常服用,可使血压恢复正常。

八、当归、黄芪、红枣各50克,鸡蛋4只同煮熟,吃蛋喝汤,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吃。

怎样通过食疗法治疗低血压症呢?

一、荤食、素食要合理搭配

病人在饮食上要坚持做到荤食与素食兼吃,并合理搭配。

这样能使机体摄入足够而全面的营养物质,从而增强其体质,提高其血压。

二、食少纳差的低血压病人,可在其饮食中,适当加些调味品

经研究证明,葱、姜、大蒜、香菜、辣椒、葡萄酒等一些性味辛温、有较强刺激性的调味品,可增强人的食欲,促进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起到增强人的体质,提高血压的作用。

因此,食少纳差的低血压病人,可在其饮食中,适当加些性味辛温、有较强刺激性的调味品。

三、伴有贫血的低血压病人,应多吃些具有养血作用的食物

具有养血作用的食物包括猪肝、瘦肉、牛奶、鱼虾、大豆等。

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物质。

多吃这些食物有利于纠正病人的贫血。

如果病人的贫血得到了纠正,其心肌就会得到充分的营养。

这可增加病人心脏的排血量,从而提高病人的血压。

四、低血压病人应多吃莲子、桂圆、大枣等干鲜果品

莲子、桂圆、大枣等干鲜果品,具有养心补血,健脾益脑的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这些干鲜果品不但有滋补血液,增强循环系统功能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人体神经中枢调节血压的功能。

因此,低血压病人应多吃些干鲜果品。

五、低血压病人应适当吃些咸食

低血压病人对钠盐的需求量较大。

如果人体内缺少钠盐就会出现困倦、头昏、无力、肌肉抽搐等症状,缺盐严重的病人可出现虚脱。

因此,低血压病人适当吃些咸食,有助于提高血压。

首先,饮食要合理搭配,不能偏食,荤素兼吃,平时宜多食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干鲜食品。

这些食物有养心补血、健脾益脑之功,既能增强心血管功能,又能提高大脑神经中枢调节血压的功能,对改善低血压有显著作用。

其次,伴有贫血者宜多吃具有补血作用的食物,如贝类、猪肝、瘦肉、蛋黄、豆腐、鱼、虾、鳗鱼、牛奶、大豆、菠菜、番茄、柑子、葡萄等。

血液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含量升高,不但能纠正贫血,而且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从而有利于偏低的动脉血压上升。

同时还应适量吃些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据研究,胆固醇是人体内多种激素的原料,与血压的升降有密切关系,它能提高动脉血管的紧张度,促进血压上升。

另外,可适量佐以调味品,包括生姜、葱、蒜、胡椒、咖喱等。

下面的食疗方亦有帮助,可选用其中的一二款并定期变换。

【鲫鱼糯米粥】取鲫鱼1条(约150克),去肠杂,洗净,糯米50克,同放锅内加水煮粥,每周服2次,1个月为1疗程。

【红枣栗子焖鸡】取红枣15枚,栗子150克,鸡1只。

先将鸡洗净切块状,猛火煸炒,然后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入红枣、栗子焖熟食用。

【冬虫夏草炖鸭】取鸭1只,洗净,去肠杂,冬虫夏草2枚置鸭腹内,加佐料炖熟食用。

【大枣黄芪粥】取大枣10枚,黄芪15克,糯米50克,先加水煎煮黄芪,去渣。

汤汁与大枣、糯米共煮成粥。

每晚服1次,1个月为1疗程。

【归芪枣蛋汤】取当归、黄芪、大枣各30克,鸡蛋3只,加水同煮,至鸡蛋熟,吃蛋饮汤。

不要那么多,乌鸡加红参炖服足矣。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是专门补中提气升血压的,食疗的同时再服此药见效更快。

或和“人参生脉饮”同服,效果更佳。

经济实惠,服用方便,见效迅速,不妨一试。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偏低,当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并伴有不适症候时,才称为低血压。

主要表现为头晕、气短、心慌、乏力、健忘、失眠、神疲易倦、注意力不集中等。

女性可有月经量少,持续时间短的表现。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有关。

提供几个您在家容易做的方法:

按摩:

1.按穴位取肾俞、脾俞、心俞、内关、足三里、合谷、气海、三阴交、命门、中极等穴,用拇指分别点按各穴,中等刺激,每穴2~3分钟,每日两次,15次为一疗程。

2.摩胸腹以剑突为中心,用手掌推揉胸腹区域,顺、逆时针方向各20~30次。

中间配合捏提素髎、中脘两穴各1~2分钟。

每日早晚各1次。

3.提腰背病人取俯卧位,操作者沿脊柱(从腰俞至大椎穴一线)两侧提捏皮肤,手法宜缓和有力,自下而上,反复4~5次。

4.推下肢患者俯卧,按摩者用双手推揉下肢后侧,由下至上数次,病点按承山穴1~2分钟,以酸麻胀感放散至足部为佳。

体疗:

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均可选用。

以上按摩和体疗两种方法在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选用,至于用针就不说了,您自己没有经过训练,用着不方便。

用这两种方法来帮助她做恢复性调理吧。

【床上运动】

1仰卧双臂上举,双手叉握,牵拉对抗,拉时吸气,恢复时呼气。

重复3~4次。

2双臂从身体两侧向头上方举起,双手相握,再慢慢伸直手指,随后吸气,同时双臂从两侧放下还原。

3仰卧,双臂放于体侧。

吸气,双膝弯曲并拢上举,尽量触及胸部,恢复时呼气。

重复5~6次。

也可两腿轮流屈膝上举做。

4呼气时上举一条腿,吸气时放下,再呼气时上举另一条腿,吸气时放下。

重复4~5次。

5仰卧,先吸气,颈部向前弯曲,使下巴触及胸部,然后呼气。

重复5~6次。

6坐在床上,头向左侧旋转,再向右侧旋转。

重复5~6次。

7坐在床上,上身左右扭转。

重复4~5次。

8两腿伸直坐在床上,上体前倾,双臂向前平伸,尽量用双手触及双脚。

重复5~6次。

9呼气时坐起,立即向右转身1次,躺下,恢复预备姿势。

第二次呼吸时再坐起,立即向左转身1次,躺下,恢复预备姿势。

重复4次。

10仰卧,双腿伸直并拢,抬高50~60度,抬腿时吸气,放下时呼气。

重复6~8次。

【治低血压的体操】

实践表明,只要每天早晨做一次,低血压就会得到改善。

1.身体直立、双脚分开,双手握拳向前伸出。

从腹部深处发力,一边发出“哈!

哈!

哈!

”的叫声,一边将双手大拇指伸入拳头内,并用力紧握15次。

2.直立,先将双臂向前伸直,用力拍手三次,然后用左手的掌侧敲打右臂,从手指部开始,直到肩部为止。

换侧再做。

3.坐在椅上低头弯腰,双手握拳,用靠近小指一面的拳部敲打足三里穴,约30次左右。

肥胖症.doc

肥胖病又称肥胖症,是由于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造成的,可区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类,体重超过正常标准体重的20%以上称之为肥胖。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人较多见,常与遗传、精神因素、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外因以饮食过多,活动减少为主。

肥胖时脂肪堆积皮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大网膜、肠系膜及肾周围,形成脂肪库,腹部隆起,腹肌受压上升,影响心肺之功能,使呼吸、血液循环、肺脏受压,肺泡吸气不足,血容量和心播出量增加。

肥胖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脑血管病的基本致病因素。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饮食不节,食量过大,善食肥肉、甜食,脾胃损伤,运化能力减弱,湿热内生,留于孔窍肌肤,可使人体臃肿肥胖。

久坐少动,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呆滞,运化失调,水谷精微化之滞于肌肤、脏腑、经络也可导致肥胖。

中医认为心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体胖肥胖者从表面上看形体壮实为实征,实际上引起肥胖的原因是正气虚衰。

  【临床表现】

  单纯性肥胖没有明显的症状,中、重度肥胖常表现为下列症候。

  肥胖者大都循环血量增加,负荷加重,而心脏血管脂肪沉着,使心脏收缩扩张功能受到影响心脏负荷增加,因而使之容易发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严重者可能猝死。

内分泌及代谢紊乱而出现食欲亢进,容易饥饿,或闭经、阳痿、不孕等性功能异常。

另外体重太重,易引起腰背痛、关节痛、怕热多汗等。

脂肪过多,肺泡换气困难,易发缺氧及二氧化碳积留体内,稍事活动即疲乏无力,气短,嗜睡。

  一般来讲,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超过20%即为肥胖。

当然肌肉结实,身强体壮者体内脂肪堆积较少,不属肥胖之列。

  【中医辨证】

  1.脾虚失阻,肥胖或有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腹胀纳呆,尿少或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舌质淡,脉细或细数。

  2.胃热失阻肥胖患者头昏脑涨,消渴善饥,腹胀中满,大便秘结,脉弦,舌红舌苔黄。

  3.气虚血淤肥胖患者心悸气短,胸肋作痛,痛有定处,月经不调,脉弦舌暗,或有淤点淤斑。

  4.肝气郁结肥胖患者胸肋苦满,烦躁易怒,胃脘痞满,口干舌燥,纳呆,舌苔腻,脉弦。

  5.痰浊中阻肥胖患者,喜食甘甜肥食,头晕头涨,手足麻木,肢体困重,咳吐黏痰。

  6.脾肾阳虚者体胖肢冷,喜暖畏寒,身疲乏力,腰酸腿软,肢体浮肿,腹胀纳呆,舌淡舌苔薄,脉沉细或弱。

  【按摩治疗】健脾利湿,解郁化脂。

  让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站其旁,先用双手掌着力,反复推揉按摩腹部,以中脘、神阙穴为中心,自上而下地做顺时针急速不停地摩动5~10分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每日1次,以肠鸣、失气、胀消为佳。

接着点按中府、云门、升胃、气海、关元等穴,各0.5~1分钟。

最后换成俯卧位,按摩膀胱经,点脾俞、胃俞、肾俞等穴。

每日1次,每7日为一疗程(见图5-44)。

  【预防与护理】

  要以低热量饮食为主,每日八分饱即可,少吃油腻,忌酒、浓茶、咖啡,限制饮用含糖饮料。

合适的体育锻炼和参加体力劳动都有利于肥胖病人的健康。

高血压.doc

高血压又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为原因不明的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增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脑、心和肾等脏器病变。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高血压的病因病理,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有明显家族史的占50%~60%.

  2.环境因素寒冷以及嗜盐人群为多发因素,紧张脑力劳动者如司机、会计等也易发本病。

  3.高级神经运动障碍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以血管收缩功能的神经兴奋灶占优势功能,使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外围阻力增加,血压上升。

  以上原因导致血压上升,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或血管破裂形成溢血。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1.情志所伤,长期恼怒忧思导致肝郁气滞、化火耗阴,引起肝阳偏亢、上扰头目,日久可转为肝风。

  2.饮食失节,饥饱失宜,嗜食肥肉、甜食厚味,过度饮酒,湿热内生,灼烧津液,化痰阻窍。

  3.内伤虚损,肾气不足,年迈体弱,肝失所养,阴元化火动风。

  【临床表现】

  高血压早期症状主要是头痛、头晕,最常见伴有心悸耳鸣、眩晕、失眠、健忘的症状,通过体检才发现。

后期症状是由心、脑、肾功能不全而引起,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脑病、肾衰等。

本病根据病理进展快慢,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临床上以缓进型多见。

  【中医辨证】

  1.肝郁化火,眩晕头痛,烦躁易怒,因烦劳情绪刺激加剧,可见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脉弦或弦散。

  2.痰湿阻逆,头晕涨痛,头痛如裹,心烦胸闷,腹胀痰满,舌肿质淡,舌苔白腻或厚,少津,脉弦滑。

  3.阴虚阳亢,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足跟疼痛,夜尿频数,舌质红或红绛,少舌苔,脉沉细或细弱。

  4.阴阳两虚,眩晕头痛眼花,心悸气短,肢冷麻木。

有时伴有腹胀,腹泻,阳痿早泄,舌淡或红,脉弱。

  【按摩治疗】平肝安神,化痰降浊通络。

  1.全身按摩放松,然后重点穴位按摩。

按摩治疗从头面部至躯干部至四肢再至手足。

每日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先将双手搓热,调整呼吸,心安神定后正坐在方凳上,用双手大拇指指腹从左至右、从上到下进行按揉,由轻至重,顺、逆方向各18~20次。

按摩方向:

太阳—印堂—百会—风池—内关—神门—肝俞—肾俞—命门—关元—气海—神厥—足三里—太冲—涌泉。

按摩后,抬腰抬胯,入静,站起前后各走7~10步。

  2.自我按摩入静10分钟,身心放松,依次进行:

(1)按揉太阳、攒竹穴各数分钟。

(2)按揉百会、率谷穴各数分钟。

(3)按揉风池、天柱穴数分钟。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按桥弓穴数分钟。

(5)按曲池、内关穴各数分钟。

(6)缓慢地提气降气(即深吸气和深呼气)。

每日坚持早晚各1次。

  3.其他治疗法

  针灸:

常见穴位有风池、百会、合谷、三阴交和足三里。

  用梅花针轻叩头部、脊柱两侧。

每次15分钟,每日1次,每7天为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

  定期测量血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适当休息,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合理安排生活,饮食应清淡,少油盐低胆固醇,多吃蔬菜。

肥胖者要配合运动、食疗、药疗。

肩周炎.doc

本病又称“漏肩风”、“冻结肩”等,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

易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略多于男性。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

另外,肩关节活动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摩擦挤压,而发生慢性劳损。

或外伤诱发而引起肩部组织如关节软骨、滑囊、腱袖及肌腱出现不同的粘连或退行性改变,而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人到中年,气血渐衰,肾气不足,若汗出当风,睡卧露肩,风寒湿外邪侵入,或外伤治疗不当,或积劳成疾,以致经络阻滞,气血不和,筋屈不伸而出现疼痛和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临床表现】

  本病为慢性病,发病过程较长,一般在数月或1~2年,常可自愈。

初起为经常性肩部疼痛,活动不利,有僵硬感、局部畏寒,夜间加重,疼痛可向颈项手部放散。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晚期常有肩峰突起,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受限,但以外展上举为重。

不能梳头、脱衣、患手不能摸背,重者肩部肌肉痉挛、萎缩,肩关节周围广泛粘连而形成“冻结肩”,随之疼痛减轻。

  【中医辨证】

  常见症候及表现特点如下。

  1.风湿型肩部疼痛,影响肩部而牵引肩胛骨或项背或上臂拘急,肩部发凉,保暖或按摩则疼痛减轻,舌苔白,脉浮或紧。

  2.寒湿型肩部及周围肌肉疼痛剧烈,动则更甚,经久不愈,病程较长,肩部感觉寒冷,保暖后疼痛可暂时减轻,后则疼痛、寒冷感觉依旧,舌质淡、舌苔白,脉弦。

  3.淤血型肩痛剧烈,刺痛为主,疼处固定拒按,局部可有肿胀,有明显外伤史,多为闪扭挫伤,病程长,舌质暗,有淤斑,脉弦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